这家由贝恩资本支持、昔日的教育公司,通过反向并购能链旗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务重获新生,而后者也是贝恩资本投资的中国公司

重点:

  • 与能链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完成反向收购合并之后,原瑞思教育公司股价飙升
  • 新公司能链智电提供软件服务,帮助中国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车主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庞大的充电网络

谭英

中国的课外辅导行业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该行业的公司来说,能够在监管的扼杀之下起死回生似乎不赖。虽然许多同行都已经倒闭,通过与能链公司旗下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合并交易,由贝恩资本支持的瑞思教育(NAAS.US),从已经不复存在的英语教育服务行业切换到炙手可热的电动汽车行业。作为一家物联网(IoT)能源公司,能链同样拥有贝恩资本的支持。 

根据公司的新闻稿,6月10日,瑞思教育的名字正式在纳斯达克谢幕,取而代之的是闪亮登场的能链智电(NaaS)。此举触发了一波上涨,当天早些时候,这家新公司的股价从1.43美元飙升至3.82美元。周二,该股票上涨至10.5美元的高位,回落后收于8.52美元。

两者之间的桥梁是贝恩资本,该公司在瑞思教育身上押错了赌注,但它对能链的投资可能相当明智。贝恩资本2013年以1.3亿美元(8.7亿元)收购了瑞思教育90%的股份,2017年后者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持股60%。瑞思教育IPO时的年收入为1.489亿美元,2015年之后曾经几乎翻倍。

但在与能链智电合并时,瑞思自身的收入已经为零。

如此糟糕的结局并不是贝恩或瑞思的错。在中国教育部决定取締整个商业教辅行业,并在去年7月宣布想要继续留在该行业的公司,必须注册为非盈利机构且停止学科教育之后,瑞思教育的收入彻底瓦解。

该领域曾经的头部公司新东方教育(EDU.US; 9901.HK)目前正在直播双语销售课程。瑞思放弃了教育业务,如今通过与能链的反向收购交易,利用自己在纳斯达克的空壳变现。如果新的实体表现良好,它的外壳将继续存在下去。

贝恩资本也是能链的早期投资者,最近一次投资是在2021年3月,它领投了该公司2亿美元的D轮融资。能链在过去两年募集了9.76亿美元,包括2022年1月的E轮融资。

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能链是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它利用人工智能和软件即服务技术,将充电站运营商和司机连接起来。中国客户2021年购买了340万辆电动汽车,占全球总量的52%。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建设充电站,为庞大的电动汽车大军提供电力,2020年公共充电桩约占全球总量的62%,充电量也占据同样的比例。

能链CEO王阳表示,中国到2030年将有100万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能力达到1,400亿千瓦时。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今年预计将达到600万辆,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

需要全面改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它需要进行全面改革。约80%的市场是公共和专用充电站,其中大多数为政府实体和房地产开发商所有。司机必须下载多个应用程序才能使用不同的充电器,还要面对排长队和寻找充电站的麻烦。王阳说:“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运营商、OEM、车主还是用户,所有参与者都有痛点。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能链智电是行业的连接器,可为充电站制造商、运营商、最终用户和OEM提供一站式服务。”

合并后,瑞思教育将持有该公司的少量股权,能链则持有多数股权。贝恩资本还将拥有重组后公司约16%的受益所有权,周二收盘后,公司市值15.6亿美元。

今年2月有传言称,能链正考虑与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合作,在香港进行公开募股,可能会筹资3亿至4亿美元。IPO可能仍在计划中,因为与瑞思教育的合并只涉及能链的电动汽车充电资产,它至少还剩下六项其他业务。

能链成立于 2016 年,是能源价值链中的一家物联网公司。该公司已成为中国汽车服务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旗下APP团油和快电,为中国 40 万司机使用加油站充电桩和快速发展的独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提供便利。

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合并备案文件,只列出了能链电动汽车业务的收入,2021年为3.2亿元。该公司去年净亏损2.5亿元。除了与瑞思教育的交易外,能链的网络聚合了全国1,700个城镇的2.3万个加油站,占中国加油站总数的20%。

虽然能链智电是纳斯达克上市的最新一家中国独角兽公司,但根据其目前的估值,当前市场除了不可预测性之外,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与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样,它可能会因违反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而在未来面临退市风险,尽管瑞思教育从未被正式列入越来越多可能被SEC退市的公司名单。

与此同时,这笔交易也让人想起了本世纪头十年末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掀起的反向收购热潮。2010年,在财经刊物《巴伦周刊》曝光后,SEC对此展开了调查。通过与瑞思教育的合并,能链智电在纽约股市获得了一席之地,而无需付出在全球最大资本市场进行IPO的高昂成本,也无需披露令人恼火的详细信息。

合并的载体是一家于2019年在香港注册的空壳公司达达汽车,它与同城配送公司达达(DADA.US)无关。

人们对能链的创始人、前记者王阳和戴震知之甚少,根据网上的说法,后者拥有理学与文学双学士学位,东北财经大学EMBA毕业。到目前为止,在新公司有限的信息披露中,尚未见到两人究竟是怎么吸引到这么多私募股权巨头——从国有巨头招商局资本和中金公司,小米(1810.HK)和蔚来汽车(NIO.US; 9866.HK)等企业,再到贝恩资本和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等国际风投基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Luckin sells coffee

传瑞幸竞购Costa 挑战龙头星巴克

中国领先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传出正与一家或多家银行洽谈,拟申请9亿美元贷款,用于收购由可口可乐挂牌出售的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 重点: 多家媒体报道指,瑞幸咖啡正考虑对Costa Coffee提出收购要约,并可能与其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方辰韬资本合作出手 一旦完成收购,瑞幸的全球网络将大幅扩张,门店总数将超过3.3万家、分布约 50个市场,规模逼近星巴克在全球的40,990家门店    阳歌 常被称为“中国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国本土的门店数量差不多是星巴克在华门店的三倍。如今,这家本土咖啡巨头似正寻求摆脱这个称号,借由一桩可能的大型收购,把战线从中国延伸至全球,向星巴克(SBUX.US)发起全面挑战,并一举将其全球版图扩展至50多个市场。 若瑞幸真的推进对Costa Coffee的潜在收购要约,这一切都有可能变成现实。Costa目前正由其母公司可口可乐出售。多家媒体报道指,瑞幸及其私募股权股东辰韬资本(Centurium Capital)可能联手,就潜在收购方案进行评估。Costa目前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约4,000家门店。 这笔收购将大幅扩张瑞幸在海外的布局。现阶段,除中国大陆外,瑞幸仅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四个市场设有门店,而且在这些市场的门店数量仍然相当有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Costa拥有庞大的全球版图,其实际门店数量却只相当于瑞幸的一小部分。截至9月底,瑞幸门店总数达29,214家。若两者合体,合计门店将超过33,000家,规模将逼近星巴克截至9月底在全球的40,990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瑞幸本身、还是由前华平投资高管李姓人士创立的中国私募巨头辰韬资本主导这一潜在要约,抑或两者共同出手。不过,无论最后由哪一方挂名收购,一旦交易成功,Costa的门店网络几乎可以肯定会被整合进瑞幸体系之中。 彭博的一则报道指,瑞幸与辰韬资本仍在考虑是否正式提出要约,而其他有意角逐的潜在竞标者,还包括贝恩资本及英国私募基金TDR Capital等。相关报道称,这桩交易对Costa的估值约为10亿英镑(约13亿美元),仅相当于可口可乐2018年,在英国惠特贝尔手中收购Costa所支付39亿英镑的四分之一。 另据《Mergermarket》报道,瑞幸正与多家银行洽谈融资事宜,拟申请9亿美元贷款以协助完成。对瑞幸而言,要获得这笔贷款并不算难事,因为公司目前现金创造能力强劲。截至9月底,瑞幸持有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合计85.7亿元(约12亿美元),较去年底的57.4亿元大增近五成。 若把时间倒回五年前,以瑞幸当前高速增长和高盈利的表现,要在资本市场上融出这笔资金本应相当轻松。然而,另一个讽刺之处在于,如今瑞幸若要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恐怕并不容易,因为其股份目前仅在场外交易市场(OTC)买卖,使得多数大型机构投资者难以参与。 瑞幸在2019年上市后,最初于纳斯达克主板挂牌交易。但在翌年爆出重大会计丑闻,被揭发虚构数以亿美元计的销售额后,其股票在主板除牌,并降级至场外交易市场,同时公司两名最高管理层也因此被迫下台。 重返纳斯达克在望? 瑞幸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本月稍早曾透露,公司正筹备重新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在相关言论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后,他随即收回这一说法。这样的态度转变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若瑞幸成功“回归”纳斯达克,将在华尔街树立一个重要先例——爆发类似丑闻的公司,即便事后痛改前非,一般也很难获得第二次机会。 在瑞幸的案例中,还多了一层地缘政治因素。近年来部分美国政治人物屡次呼吁将中概股从美国资本市场剔除,使得中国企业在华尔街面临愈发不友善的环境。市值约100亿美元的瑞幸,很可能已成为史上市值最高的 OTC 股票,理论上可以考虑追随其他中概股的脚步,赴香港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不过,港交所同样高度重视公司管治问题,为避免树立不良先例,也未必会轻易接受瑞幸的上市申请。 市场对这宗潜在Costa收购案的反应并不算热烈。相关消息见报后,瑞幸在美国场外交易的股份于周四下跌2.1%。尽管如此,该股今年以来仍累升46%。以估值来看,瑞幸目前约21倍市盈率,相比之下,被视为估值偏高的星巴克约为54倍,而在全球12个市场拥有53,000家门店的中国茶饮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市盈率约27倍,瑞幸显得相对偏低。 有关瑞幸可能竞购Costa的报道,距其公布最新季度业绩不到一周时间。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仍维持高速扩张态势,季度收入按年大增50%至153亿元,当中约七成来自现制饮品。门店数量则按年增加37%,于9月底达到前文提到的29,214家,显示公司过去一年单店收入亦有所提升。 事实上,瑞幸第三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4.4%,是公司在经历2024年一整年收缩后、于今年重返同店增长以来的最佳表现。这一强劲增长,部分反映出库迪咖啡主导、持续逾一年的价格战近期趋于缓和。库迪由当年因会计丑闻而被瑞幸开除的两名前高管创立。 不过,也有一个略令人担心的信号,瑞幸最新一季的外送费用按年增加两倍,达到28.9亿元,已占其营运开支总额的五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卖平台此前大举补贴、而近来开始收紧有关。当补贴缩水时,过去受惠于补贴的瑞幸及餐饮商家,便需自行承担更多配送成本。 与收入强劲增长相比,瑞幸的盈利表现则明显逊色。期内公司纯利反而微跌…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