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9.HK
Fenbi performed well across its three major businesses in the first half, with gross margin on classroom-based tutoring jumping 10 percentage points to 46.3%.

这间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提供商的行业影响力提升,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920

重点:

  • 粉笔有限公司三大业务增长势头良好,线下培训服务毛利率更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46.3%
  • 公司计划在2023/24财年增加投资,升级多项AI相关的技术设施

 

莫莉

新冠疫情后,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在16至24岁的人群中,约有五分之一处于失业状态。面对就业难题,许多年轻人选择参加政府公务员考试或者考入事业单位。以今年为例,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同比增长22%。

在激烈的考公、考编竞争局面之下,报名培训班成为大多数考生的选择,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服务龙头粉笔有限公司(2469.HK)业绩获大幅提振。近期,粉笔交出了在港股上市以来的首份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15.9%,更成功扭亏为盈,录得8,147.6万元净利润,而经调整净利润更大增201%至2.88亿元。

财报公布次日,粉笔的股价下跌逾3%,但随后股价表现反复,在财报公布后的6个交易日内,其股价累计上涨5.9%,显示投资者对其看法大致乐观。国盛证券、信达证券等多间小型投行对粉笔给出“买入”评级,中金证券表示粉笔的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但提示投资者粉笔的全年收入或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因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集中在上半年,对公司开班时间及财务确认收入的节奏,可能会产生影响。

粉笔是一间主攻在线教育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提供商,主要业务包括考公、考编、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其他考试相关培训等,三大主要业务分别为在线培训业务、线下培训业务以及教材及辅导教材业务。

今年上半年,粉笔的三大业务增长势头良好。其中,在线培训业务作为粉笔的核心业务,上半年贡献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2%,毛利率则高达61%。截至今年6月底,其在线平台累计拥有5,620万注册用户:公司表示,高客单价的在线精品班的付费人次在持续增加,成为在线培训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新冠疫情缓和后,培训机构的线下业务也在快速修复,粉笔上半年的线下培训业务收入为6.93亿元,同比增长32.3%,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41.2%,仅次于在线培训业务的43%。得益于优化员工结构及线下教学网络利用率提升,线下培训服务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46.3%。此外,教材及辅导教材业务的营收2.59亿元,同比增长23.1%。

从员工数量来看,粉笔的全职讲师数量为3,563人,同比缩减了14.69%,而其他员工数量却大幅增至3,672人,比例超过全职讲师,这或许与粉笔加强营销有关。上半年,粉笔的营销开支为3.04亿元,同比增长20.2%。

粉笔近年积极从在线走向线下,主推在线线下相结合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让两种管道的课程内容独立,避免相互竞争,同时也在全国各地设立营运中心,以便将在线平台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转化成价格更高的线下培训学员。

公司披露,上半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920 万,同比增长23%,达近年历史新高水平。中金认为,粉笔的行业影响力凸显,未来有望通过加速迭代OMO模式,打造线下差异化产品优势,驱动收入增长。

加强AI研发力度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迎来跨越式进步,粉笔作为一间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在AI领域的研发走在行业前列,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批改系统,从读懂考生答案、到根据标准答案对考生答案判定得分,耗时不足半秒钟,而人类教师进行同等质量评分需约5至10 分钟,大大节约了人工批改的成本。仅2022年,该系统就服务超过220万人,共计批改题目6,467万道。

粉笔上半年的研发开支为1.43亿元,同比大增67.7%,主要用于内容与技术开发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增长。公司表示,当下正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的结构性机遇,公司计划在2023/24财年投入近3,000万港元,用于应用数据分析及AI技术升级、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研发、在线面试系统开发等项目。

虽然粉笔这份财报表现亮眼,但公考培训赛道的天然弱点仍然不可忽视。有业内人士表示,对考公、考编培训机构影响最大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招录规模、考试周期等考情变化。今年公务员国考和省考的时间间隔较往年更短,粉笔的收款窗口期亦随之缩窄。

此外,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许多学科培训机构向非学历职业教育转型,行业竞争加剧,激增的公考培训需求,也吸引大量教育机构下场分一杯羹,未来粉笔或将面临更激烈竞争。

粉笔于今年1月9日登陆港股,当时的发行价为9.9港元,开盘首日上涨12.1%,但受累港股的整体负面走势,其股价已较招股价跌去逾半。当前,粉笔的市销率约3.3倍,低于公考龙头中公教育(002607.SZ)的7.7倍,虽然中公教育在公考培训的市占率优于粉笔,但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呈下滑趋势,粉笔的未来估值或有机会迎来修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美的第三季度盈收双升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升9%至118.7亿元。 今年首三个季度,累计收入3,631亿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亿元。 公司首三个季度,在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的收入,分别是306亿元、281亿元及2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团开盘升0.06%报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美元BD  股价为何下行?

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12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 重点: 信达生物在核心资产IBI363上采取 “Co-Co”模式,共同承担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 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有望成为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莫莉 近期,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对外授权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从7月的荣昌生物到10月的诺诚健华、翰森制药等公司,多笔大额对外授权合作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普遍冷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信达生物制药(1801.HK )在上周三达成的超百亿美元重磅大单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后当天股价在高开后迅速走低,最终收盘下跌1.96%。 10月22日早间,信达生物公布一项被业内誉为“历史级”的BD协议:公司与全球制药巨头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达成一项涉及三款在研产品的全球战略合作。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12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还包括武田制药认购的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认购价较协议日期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20%。 这笔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药是全球知名跨国药企,2024年营收达306亿美元,在美国市场拥有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商业化经验。无论是首付款比例和总成交金额,还是合作方的过硬能力,信达生物这笔交易可谓货真价实。可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消息公布后 信达生物的股价竟然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2%。市场的矛盾表现背后,既有市场对BD交易结构的短期误读,也隐藏着当前生物医药板块整体面临的估值压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创纪录的交易组合的管线产品,信达生物此次将三款核心在研产品 以“打包”形式授权给武田制药。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创的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剂之后,IBI363所在的领域被寄予厚望成为肿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疗法。IBI363已进入多项注册临床开发,包括一项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IBI363已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计划于2026年向美国FDA申请加速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IBI363这一核心资产,信达生物并未采取大多数BD常见授权海外权益、收取销售分成的方法,而是采用“Co-Co”模式(共同开发),双方将按武田60%、信达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担IBI363在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尤其在美国市场,双方将进行共同商业化,并按同样比例分享利润或分担亏损。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信达生物将商业化权益授予给武田制药。 此外,信达生物还将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双特异性ADC IBI3001授权给了武田制药。CLDN18.2是近年来消化道肿瘤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竞争激烈,武田获得了IBI343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权益。IBI3001尚处于临床I期早期阶段,临床前数据显示出广阔且高安全性的治疗窗口,武田则锁定了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选择权。 市场担忧“共同开发”成本 股价下行的背后,或许反应了市场对于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担忧。有观点认为,信达生物仍需承担40%的海外开发成本,需要有持续的、巨大的现金流出,相较于直接将权益卖出、只收取销售分成的“轻资产”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释短期利润,显得“不划算”。 但是,市场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达生物重视的长远发展,董事长俞德超在电话会议中强调,在“Co-Co”模式中,BD金额不是首要的,未来走向会如何才是关键。这意味着信达生物并非被动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参与全球临床试验设计、决策和执行,这对于一家志在成为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的企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适应症已进入临床后期,后续开发成本的确定性较高,武田承担60%后也能缓解信达的现金流压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点也与共同开发模式直接挂钩,因为信达生物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这使其有望成为继百济神州之后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这标志着中国药企出海从简单的权益授权,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建立在自身商业化能力基础上的国际合作阶段。 回顾信达生物2025年中期财报,其营收达到59.5 亿元,同比增长50.6%,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下盈利8.34 亿元,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当前信达生物的市销率约为11倍,而创新药另一大巨头百济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销率约为7.5倍,显示前者已得到较高溢价。当12亿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达生物的财务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为其他管线的研发和自身的商业化建设提供充足“弹药”。…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