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小米集团被印度政府以非法汇款为由,一度扣押总值约48亿元资产,加上旗下手机App之前被下架,反映曾经被中资手机商趋之若鹜的印度市场,正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重点:

  • 小米被印度执法当局指控非法汇款,公司则澄清在当地的一切经营活动均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 公司的手机App遭印度政府下架,线上广告收入恐蒙受损失。有分析认为,小米可能会将焦点重新放回中国市场

罗小芹

一宗平淡无奇的知识产权版税纠纷,竟演变成扣押巨额资产的重大事件。

中国手机生产商小米集团(1810.HK)最近被印度执法部门指控,其子公司小米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为幌子”误导银行进行非法汇款,涉嫌违反《外汇法》;虽然公司强调只是正常商业行为,但仍一度被对方扣押当地价值555.13亿卢比(约48亿元)资产。此外,在2020年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后,印度社会对中国企业于当地经营生意的看法偏向负面,令人更关注印度政府会否加强对当地中资企业的监控力度。

小米回应称,其印度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合法且真实,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产品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透露会与当地政府保持紧密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据最新消息指出,印度卡纳塔克邦最高法院宣布暂缓对小米资产的扣押,以支付员工薪金等日常开支,直至5月 12日开庭续审。

版税争议要从去年印度税务情报局(税局)针对当地手机制造商进行查税一事说起,小米2021年度的最新财报亦对查税行动作出披露,截至财报的发布日(3月22日),小米印度尚未获税局通知有关查税结果,无法确定事件的影响,因此去年公司未为潜在或有损失计提任何拨备,但认为对其去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不会有重大影响。

市占率下滑

盈立证券研究部总监陈伟聪表示,单从媒体报道及小米回应来看,暂时难以判断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小米会蒙受多少损失,但他承认小米在印度市场的表现非一帆风顺,面对其他手机制商的威胁,近年市占率正逐年下滑。

小米于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当时正值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转趋激烈,当时小米希望开辟中国市场以外的第二战线,凭借高性价比建立“本土化”的生产链,加上营销策略得宜,小米很快在2018年成功取代三星,成为当地智能手机市场一哥,市占率曾高达三成多。

随着愈来愈多手机制造商加入竞争,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数据,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的市占率由2020年约27.4%降至去年的25.1%,今年首季更进一步降至23.3%。

过去多年,小米一直对国际化战略引以为傲,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五,去年度包括印度及欧洲等境外地区的收入达1,636亿元,增长33.7%,占总收入达49.8%。但回顾去年第四季,更具印度特色的中国品牌realme后劲凌厉,市占率攀升至18.8%进占第二,反映小米已遇上新的强大对手。

这并非小米的唯一负面消息,自从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印度政府至今已把超过一百个中国手机App下架,当中包括小米手机预载的浏览器,面对左右夹攻,印度市场对小米而言,看来已像食之无味的鸡肋。

削广告收入

陈伟聪指出,小米在印度的App被下架,将损失线上广告收入,由于小米手机销售利润不高,要靠互联网收入帮补,如果印度互联网业务受阻,小米可能会将焦点重新放回中国市场。

小米股价去年6月初高见30.45港元,但去年中开始江河日下,即使3月底发布优于市场预期的年度业绩,仍未能阻止跌势,截至本周四收报10.36港元,比高位累跌66%。此外,公司遭券商看淡,除了因为第四季业绩欠佳、以及互联网业务增长动力放缓外,外界也担忧小米在电动车的投资能否取得回报。

去年度小米总营收上升33.5%至3,283亿元,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为220.4亿元,大增69.5%,但单看第四季却是另一回事。公司季内营收为856亿元,仅增长21.4%,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44.7亿元,增长放缓至39.6%。

如果分析毛利结构,去年度智能手机毛利率约11.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约13.1%,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则高达74.1%,足以显示印度政府将小米App下架,将对公司盈利表现带来重大打击。

电动车业务方面,小米去年财报仅披露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该板块的进展超过预期,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陈伟聪指出,小米提供的电动车资料不多,令人担心未来公司将如何开展相关业务,这是他不看好小米股价的重要因素,认为短期难以重返15港元水平。

估值方面,以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计算,小米的市盈率约10.7倍;至于近年因旗舰手机需求减少而受困扰的韩国三星电子,市盈率则为10.4倍,两者均远低于全球手机巨擎苹果公司(AAPL.US)的21.4倍预测市盈率。从估值之差距,看来已足够说明投资者对小米前景抱持较保守的看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沪上阿姨上市首开升近七成

内地茶饮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589.HK)周四在港挂牌,开市报190.6港元,较招股定价每股113.12港元高68%,中午收市报172.8元,升52.8%。 沪上阿姨发行241万股,招股价介乎95.57港元至113.12港元,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九成国际配售,集资总额2.73亿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3,616倍,国际配售超额1.57倍。 是次集资所得,25%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 20%投入研发、20%加强供应链能力、15%提升品牌及扩张门店网络,10%用于各项营销活动。 过去三年,沪上阿姨的收入分别为22亿元、33.5亿元及32.8亿元,利润为1.5亿元、3.8亿元及3.3亿元。门店分别为5,307家、7,789家及9,176家。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ibo Lif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小核酸药企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   8轮融资募集18亿元

以RNA为基础的小核酸药物因其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等优势,正在成为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热点 重点: 瑞博生物拥有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6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 主要收入来自合作授权,融资方包括先进制造产业基金、高瓴资本、华润医药产业基金等机构    莫莉 ​全球RNA疗法风口正盛,继mRNA疫苗大放异彩后,以RNA(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小核酸药物因其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等优势,成为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热点。在这条高增长赛道上深耕17年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博生物”)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登陆港股主板。 作为国内小核酸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一直专注于小核酸药物尤其是siRNA(小干扰核酸)疗法的研发,拥有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6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7种适应症,当中有4款药物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RNA是连接基因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小核酸药物具有作用时间长、受成药靶点限制少、合成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的第三大类药物。其中,siRNA 属于小核酸药物的一种,既能精确关闭特定致病基因,又能瞄准传统药物的不可成药靶点,可用于开发罕见遗传病、慢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药物。据招股书引述的研报,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展现出强劲而持续的增长,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起以26.1%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3年达到467亿美元,siRNA药物约占四成市场份额。 瑞博生物的核心产品是​​RBD4059​​,这是全球首款也是临床开发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全球血栓性疾病年死亡人数超1000万,但是现有抗凝药物存在出血风险高、用药频繁等痛点,RBD4059通过特异性抑制FXI,可以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每三至六个月一次的低频给药方案,提升患者依从性。招股书显示,该产品的2a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 此外,瑞博生物旗下还有针对血脂异常的两款关键产品​​RBD5044和RBD7022,分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在全球范围内,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估计约为40%,每年影响约30亿人,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常见的两种血脂异常,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引发心血管及代谢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血脂药物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207亿美元。瑞博生物的另一款关键药物RBD1016,则针对慢性乙肝和丁型肝炎,有望成为功能性治愈乙肝的基石疗法。 长期依靠融资输血 尽管小核酸药物开发潜力广阔,但是因其缺乏靶向性,存在脱靶效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核酸合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自2018年首个siRNA药物获批上市以来,全球至今只有7款获批上市的siRNA药物。 瑞博生物目前暂无已上市或接近上市的产品,主要收入来自合作授权,2023年、2024年分别获得收入4.4万元和1.42亿元,近期收入大增源于2023年的两笔大额授权合作。2023年12月,瑞博生物授权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小核酸药物RBD7022,获得总计超过7亿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年,瑞博生物与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治疗非酒精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NASH/MASH)疗法,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2023年、2024年瑞博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高达3.15亿元和2.8亿元,因此持续需要依靠融资输血。自从2016年完成A轮融资以来,瑞博生物持续不断进行融资,获得国资背景的先进制造产业基金以及知名投资机构高瓴资本、华润医药产业基金等机构加持,从A轮到E轮共计8轮融资中,瑞博生物累计获得18亿元融资,2025年1月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为48.7亿元。不过,在2025年2月老股东却以低价转让股份时,令公司估值跌至35.8亿元。 瑞博生物曾于2020年12月底申报科创板上市,但未能成功。此次奔赴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多个重要管线的研发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港股市场曾在2021年底迎来“RNA药物第一股”圣诺医药(2257.HK),这家公司以65.90港元的招股价上市,目前股价仅有3港元,市值约3.2亿港元,瑞博生物最后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远高于同行圣诺医药的市值。瑞博生物能否凭借差异化的管线布局和国际合作,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有待时间检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通过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讯,将成为港交所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项目之一。 宁德时代于周二向港交所网站上传了更新版上市文件,包括其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长6.2%至8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98亿元实现增长;季度利润同比增长31.9%至1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3亿元显著提升。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并透过赴港二次上市,吸引全球投资者。据市场估算,其集资额可能在50亿美元至77亿美元间。若实际集资额接近区间上限,将超越快手(1024.HK)2021年62亿美元的上市规模,成为香港股市近年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项目。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arking garages are for Keytop

善找泊车位的科拓 为己觅港上市席位

这家智慧停车技术供应商,凭善觅城市车位的技术在香港上市 重点: 科拓股份申请赴港上市,其优势在于智慧停车技术 公司去年收入仅增长8%,但毛利率却高达46%左右    梁武仁 在城市里,停车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在私家车普及不过20年光景的中国尤其如此。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试图在香港交易所找到自己的“车位”,寻求将这个问题转化成自己的优势。 这家智慧停车技术提供商上周申请在香港上市,并向投资者展示其在中国的增长潜力。由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中国正面临车位短缺的问题。 即使科拓的产品所属的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对投资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它的高科技产品用于帮助停车场业主尽可能高效地运营车位,同时缓解驾驶者在从寻找空车位,到支付费用等痛点。根据公司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此类服务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数量比例为2:1。 科拓股份称:“停车位供不应求,是造成车主及驾驶员在市区面临停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表示:“催生出扩大停车基础设施及优化现有停车场使用率的需求,进而推动中国停车空间行业的发展”。 虽然科拓股份的停车方案听起来不错,但它也面临一些障碍,因用它的技术对停车场进行升级的成本相对较高。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再加上整体经济疲弱,很多停车场运营商不太可能急于投入巨资,用科拓股份的产品升级改造停车场。这一现实似乎正在阻碍公司的增长。去年,公司收入仅增长8%至8亿元(1.1亿美元),低于2023年14%的涨幅,不过这两个数字都不太可能让科拓赢得“热门公司”的称号。 然而,科拓股份的利润率亮眼,支撑其盈利能力,这是许多中国初创公司难以企及的。公司去年的毛利率约为46%,最终实现了9,800万元的净利润。这个数字较2023年略有下降,但主要是因为营业外收入下跌造成,包括政府补贴和2023年提前终止一项合同的补偿。 科拓所处的智慧停车细分领域相对较新,但公司本身在停车行业拥有可靠的资质。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首家车位状态LED指示灯制造商。如今,公司的产品分为三类:数智化解决方案板块、数智化管理服务板块和数智化经营板块。 数智化解决方案涵盖硬件和软件,运用物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让停车场和道旁停车流程效率更高,同时使行人管理更加便捷。数智化管理服务板块,旨在实现停车位管理的自动化,而数智化经营板块,则为停车场所有者提供技术驱动的运营模式。 数智化解决方案 在这三个业务板块中,数智化解决方案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去年贡献了约60%的营收,数智化经营服务板块占剩余营收的大部分。 科拓表示,由于目前停车场运营效率低下,加上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加剧了车位短缺,因此对其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长。停车场拥堵不仅会给司机造成压力,也影响停车场所有者或运营商的收入。 减少司机寻找空位的时间,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这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对于科拓来说,在中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意味不仅它自己能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使用它产品与服务的企业也会享受其他形式的政策激励。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根据公司的上市文件,中国智能停车设施技术市场的规模,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间,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达到919亿元。 尽管市场增长前景可观,但该领域已如同中国拥挤的停车场一般,挤满了同质化企业。科拓表示,按营收计算,它在智慧停车公司中排名第二,但市场份额仅为3%。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似乎不可避免会迫使该公司通过降价和牺牲利润来捍卫市场地位。 对身处这样一个不断有新入局者的新兴行业来说,尤其是在智慧停车这样基于技术的行业,持续投资开发新产品至关重要。就这一点而言,如果香港IPO取得成功,额外的资金对科拓来说将非常有用,尽管其运营已经产生了正现金流。 目前还不清楚公司希望筹集多少资金,但华谌科技(HCAI.US)的股票表现,或许有助衡量投资者对该领域公司的兴趣。这是一家自动化停车场的建造商,于今年2月在纽约上市。 华谌科技的发行价为4美元,低于5至7美元的指导价格区间,首次发行总共募得600万美元。但自上市以来,这支股票表现良好,股价几乎翻了一番,市盈率达到76倍,市销率为4倍。 按照类似的市销率,据科拓股份2024年的年营收计算,市值将达到4.4亿美元,意味其市盈率在32倍左右。 与华谌科技相比,科拓股份的利润率更高,财务状况也更稳定,因此它可能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最大的问题在于,在一个与中国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紧密相关且发展缓慢、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它能否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