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钢管制造商的年度业绩未能令投资者兴奋。此前,该公司股价在2021年年末的反弹中暴涨了10倍以上

重点

  • 华迪国际最近一个财年的收入增长了18%,但由于高昂的货运和上市相关成本,其利润下降了24%
  • 公司股价在公布业绩之后基本上保持平稳,但去年10月以来,似乎因为投机交易而大幅上涨

阳歌 

虎年伊始,我们先来关注一家规模较小的不锈钢管制造商——华迪国际(HUDI.US),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每年这个时间,在海外上市的核心中概股的消息相对较少。华迪国际的引人关注之处不在于它的产品和新发布的年度业绩,而是它暴涨的股价。

关注该领域的人都知道,去年几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都经历了一次“大洗礼”,在中国收紧一系列监管措施之后,多数股票市值缩水了一半甚至更多。

华迪国际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去年很长时间里也遵循了这一趋势,从1月份上市时的发行价8美元,稳步下跌至10月份3美元左右的低点。公司市值下降至4000万美元,这远低于我们通常报道的公司水平。

然而10月初的某件事似乎给它的股价添了一把火,使其在10月末飙升至35美元。这波上涨势头已经开始减弱,周三的最新收盘价已经跌回到20.85美元。尽管如此,该股票目前仍然比发行价高出1.5倍,市值达到2.74亿美元。

或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该公司公布年度业绩(收入增长,但由于成本上涨导致利润下降)的当天,该公司股价几乎没有变化。这似乎说明了消息之外的其他因素助推了近期所有的股价波动。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来看,这家公司的境况似乎比较脆弱,因为它与住宅建筑市场关系密切。截至2021年9月的上一财年中,中国住宅建筑市场占据了华迪80%的销售额。而该市场正呈现出迅速衰退的迹象。

华迪国际的第二大市场是美国,占其销售额的8.8%。在近期的供应短缺之后,美国似乎即将迎来一波房地产繁荣。但华迪国际在美国的销售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货运成本飙升的限制。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华迪国际的风险可能较低,因为它处于一个传统行业,主要客户都是住宅建筑商,不太可能拥有多少敏感的客户数据。此外,该公司的销售规模微不足道——最近的财年仅为7000万美元——意味着它不太可能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综合以上宏观因素,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监管角度来看,华迪都处在一个相对平庸的位置。我们因此得出结论,该公司算不上一家非常有潜力的公司,其股价的大幅上涨很可能是短期投机者幕后交易的结果。

未来何去何从?

事实上,华迪国际在去年11月,也就是它的股价大涨之际,确实发布了两个相对重要的公告。但它们都是在股票开始大幅上涨后数周发布的,而且那两个公告也没有重要到能解释这种上涨的程度。

第一个公告是在11月1日,当时该公司宣布接到一个美国客户的订单,这个没有公开名字的客户订购了价值326万美元的钢管。鉴于该公司上一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总额为574万美元,这意味着新订单占到了其上一财年市场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所以,很显然,美国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尤其考虑到许多人有房屋市场繁荣的预期。

第二个公告是在11月10日发布的,华迪国际当时宣布,它达成了向浙江一个氢气存储项目供应钢管的协议。它没有公开具体的交易金额。但关注中国的人会知道,作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

所以,尤其是这份公告表明,华迪国际在未来参与类似的新项目方面处于有利地位。这还表明,该公司正在赢得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那些地方政府都想讨好北京方面——这是在中国做生意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元素。

第一个公告带来华迪国际股价30%的涨幅,尽管此前股价已经有了大幅上涨。第二个公告其实引发了一轮抛售,股价在一天之内下跌了四分之一。

该股在成交量方面的剧烈波动,也表明存在投机性的交易。最明显的反常现象发生在从10月20日开始的两周时间里,当时该股开始飙升,日成交量突破100万股,甚至在一天内达到1200万股,远高于当时20万至50万股的通常平均水平。 

这里我们应该再次指出,该公司的最新年报看起来相当一般。我们之前提到了,其2021财年7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增长了18%,这个数字本身相当可观,但对于它所在的这种传统行业来说,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了。它的利润下降了24%,至253万美元,这是因为之前提到的货运价格的上涨,另外还要加上去年1月进行IPO相关的额外成本。

关于华迪国际股价的未来走势,该公司的各种比率倒是提供了蛛丝马迹,目前来看,这些数字都比较浮夸。它的市盈率(P/E)有100倍,你会期待这样的数字出现在一个有着光明未来、年轻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个营收增幅低至两位数的钢管制造商。它的市销率(P/S)和市净率(P/B)看起来也相对较高,分别为4倍和5倍。

当然,随着投机潮的结束,它的股价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该公司的高估值很难维持太久,而且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待虎年结束时,它的股价恐怕是老虎的呜咽而不是咆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地商置转盈为亏蚀42亿元

经营商业地产的金地商置集团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业绩,去年转盈为亏蚀近42亿元,2023年有盈利8.3亿元。公司收入132亿元,按年减少24%。 收入减少主要是确认的物业销售收入下跌43.7亿元,而内地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集团为若干附属公司物业存货减值5.6亿元,同时也为应收账款减值约4亿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国经济应有4至6%的增长,预计房地产市场于今年有轻微复苏。 金地商置开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份在过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万国数据营收增长 国际业务拆分上市

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1%至26.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30.7亿元收窄至1.73亿元。 公司同时宣布,完成对国际业务的新一轮融资,该部门已从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资完成后,万国数据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2.7%降至35.6%。万国数据表示,随着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将DayOne Data Centers的财务业绩纳入自身财报。 财报发布后,万国数据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增长推动,投资者对数据中心运营商热情高涨,该股在过去52周内已累计上涨近三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研发收入减少 和黄医药去年少赚63%

长和实业(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药公司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业绩,公司录得收入6.3亿美元,按年减少24.8%,股东应占溢利达3,772.9万美元,按年减少62.6%,但实现连续两年录得盈利。 公司称,连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销售,该集团在肿瘤产品的总销售额增长134%至5.01亿美元,另达成协议以6.08亿美元出售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的部分股权。收入下降主要来自合作伙伴的研发收入有所减少。其中来自武田药品的首付款、监管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459亿美元减少至2024年的6,700万美元。 另外,和黄医药与信达生物(01801.HK) 联合宣布,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FRUSICA-2中国II/III期研究已达主要终点。周四,和黄医药港股高开3.7%,至中午休市涨幅扩大至9.41%,报26.15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YK Medicines

头对头试验胜过“肺癌药王” ?同源康医药临床结果引争议

同源康医药公布重大利好消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该股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生效的第一天 重点: 同源康医药并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阿斯利康回应称无法就现有信息给予反馈 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脑转移领域有其他产品抢得先机,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莫莉 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每一次新药披露临床试验数据都可能意味着现有药物市场格局的改变,如果一款新药能够通过“头对头”试验胜过现有的重磅药物,其商业前景将不可估量。当中国创新药企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10.HK)宣称,旗下核心管线TY-9591在二期临床的“头对头”试验数据优于已经上市的“肺癌药王”奥希替尼时,投资者不禁要问:价值千亿的肺癌靶向药市场是否将迎来新的搅局者? 3月9日,同源康医药发布公告称, TY-9591在关键二期临床中,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脑转移肺癌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和重大临床获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披露的二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在这一指标上,TY-9591对比奥希替尼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明显改善。 “头对头”试验是指采用临床上已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方法作为直接对照,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是两种药物效果的直接对比。 TY-9591是一种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通过用氘取代奥西替尼中的某些氢原子进行改良,来减少或减缓奥西替尼的分解,目的是提高其安全性,允许更大的给药剂量,从而有可能提高疗效。同源康医药表示,计划于近期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之一,约占整体患者的三分之一,因此EGFR成为靶向治疗的常见靶点。阿斯利康(AZN.US)旗下的奥希替尼是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代表性药物,相比于前两代EGFR-TKI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及单药疗效更优,是当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用药。2024年奥希替尼的全球销售额达6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奥希替尼也因此被称作“肺癌药王”。 公布重大利好消息的第一个交易日,同源康医药的股价早盘一度上涨50%,最终全日收涨16.18%。有趣的是,这一天也是同源康医药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生效的第一天,当天该股票的成交量高达339万股,而该股此前的单日成交量长期在20万股左右徘徊。不过,资本市场很快冷静下来,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同源康医药股价接连回调,累计跌幅达到21.23%,股价甚至低于二期临床数据公布前的位置。为何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同源康的股价会发生如此巨震呢? 临床结果含金量存疑 在这份公布在港交所的公告中,同源康医药并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仅表示将于近期在国际或国内临床学术会议上公布。阿斯利康在回应媒体时亦表示,由于该研究目前披露的信息比较有限,无法就现有信息给予反馈。 更重要的是,在癌症药物临床研究中,试验终点至关重要,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疾病生存期 (DFS)是常用的主要终点,而同源康医药选择的客观缓解率(iORR)并非行业金标准。这项临床试验仅纳入244例受试者,未来还需进行更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届时TY-9591的疗效能否胜过奥希替尼暂不可知。 此外,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脑转移领域,已经有其他产品抢得先机。2024年11月,晨泰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佐利替尼片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针对肺癌脑转移的EGFR-TKI产品。 同源康医药是一间成立于2017年的创新药研发公司,2024年8月在港股上市。当时的招股书显示,除了进展最快的TY-9591之外,其余10款候选管线大多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由于缺少自主造血能力,公司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净亏损3.12亿元、3.83亿元和1.08亿元。在IPO之前,公司财务状况亦相当堪忧,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净负债9.34亿元,持有现金7,720.8万元。 在第三代EGFR-TKI领域,中国已有至少六款产品上市,还有多款同类在研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贝达药业(300558.SZ)、正大天晴、君实生物(1877.HK)、齐鲁制药等药企也已启动第四代EGFR-TKI的临床试验,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在一片红海的的市场环境中,同源康医药如何能突出TY-9591的自身优势获得商业化突破,仍有待时间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