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玻尿酸美容产品的爱美客,挟着超高毛利率再度闯关港交所,力求成为第一家“A+H”上市的医美企业

重点︰

  • 医美企业爱美客第二次申请在香港上市,其毛利率高达93.3%,与A股股王贵州茅台相当
  • 爱美客正面对两大隐忧,分别为产品单一化及政府监管风险

叶天娜

再有一家医疗美容企业申请到港股上市,说明女士们的经济能力不容小觑。

近年“颜值经济”在中国冒起,中国的医美行业高速追赶韩国,成就不少数百亿、甚至过千亿元市值的医美企业。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就有一家市值接近1,300亿元的医美企业,2020年9月才以每股118.27元上市,半年内就曾经被炒高到1,331元,成为贵州茅台(600519.SH)和石头科技(688169.SH)后,第三只股价曾经突破“千元大关”的A股,可见投资者对该股有多热情。

这里说的,就是有“医美茅台”之称的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00896.SZ),这家主打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的千亿医美企业,去年申请上市失败后,最近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文件,力求成为首家“A+H”上市的医美企业。

“女为悦己者容”,大多数女士都希望皮肤水润嫩白,因此主打“补水锁水”功效的玻尿酸产品便深受欢迎,也为爱美客带来了庞大利润。

只要看看爱美客初步招股文件提供的财务数据,便明白这盘生意有多好赚。该公司过去三年的毛利率都超过90%,去年更达到93.3%,与A股股王贵州茅台去年的毛利率94.03%接近,因此被称为“医美茅台”。

高毛利率全赖品牌效应。公司目前拥有7款产品,包括5款基于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1款基于聚左旋乳酸的皮肤填充剂,以及1款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产品,当中6款是中国首创。要知道女人虽然爱美,但要把物质注射入皮肤,始终要对产品品牌有信心才行,只要安全可靠,多付点钱也在所不惜。

女士们愿意消费投资自己的皮肤,但要吸引投资者垂青,始终还要看财务数据有多厉害。翻查爱美客近四年业绩,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3.21亿元,大增350%至去年的14.5亿元,盈利更从1.23亿元飙升675%至去年的9.54亿元。

再看今年首季,即使其业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仍录得2.8亿元盈利,如果接下来的三季能维持相同表现,全年利润可望达到11.2亿元。

根据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报告,按2021年销售量,爱美客占中国市场约39.2%份额,是中国最大的玻尿酸皮肤填充剂供应商。公司去年98.8%收入来自注射类皮肤填充剂产品,其营收同比增长1.3倍至10.46亿元,占总收入72.3%;至于凝胶类注射产品的营收也增长52.8%至3.85亿元,占总收入26.5%。

爱美客两年前在A股上市募集了34.35亿元,但受疫情影响,当时不少投资计划都需要延期,因此截至去年底的现金及现金等物,仍有约31.9亿元。

布局国际市场

作为中国医美头部企业,要维持高速增长,就要收购同业并迈向国际,这就是爱美客到港股市场筹资的主要目标。公司在招股文件中说明,募资所得将用于投资、收购和授权许可安排、开发及扩展产品管线、进行海外产品开发,以及扩大全球布局等。

早在去年6月,爱美客已公布以8.86亿元收购韩国Huons BioPharma约25.4%股权,今年5月双方签订协议,共同研发肉毒毒素产品,预计2024至2025年把产品商业化。

该公司的部署不难理解──一方面花钱自主研发,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发新品。在自主研发这一块,爱美客的投入逐年增加,由2018年的3,370万元,增至去年的1.02亿元,并已在中国注册了28项发明专利。

不过,爱美客看来前途无限,但其实暗藏隐忧。首先是产品单一化,公司也在招股文件中坦言“业务主要依赖为数不多的几款主要产品的销售”,事实上,在玻尿酸赛道上,已经有愈来愈多企业加入竞争,除了国内的华熙生物(688363.SH)、昊海生物科技(6826.HK; 688366.SH),跨国企业LG艾尔建美学也占据了一定份额;最近就连下游企业也加入战团,例如新氧科技(SY.US)拿下了韩国爱拉丝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所以爱美客要维持竞争力,或需要扩大产品管线以争取更多客源。

其次是最令市场担心的监管风险。自去年开始,中国陆续加强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发布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文件,直斥医美行业乱象。虽然爱美客解释公司不会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监管文件不会直接影响公司,但无法保证政府未来不会出台新法律及法规。

就算政府的新政对爱美客没有直接影响,但如果下游企业因监管而导致需求减少,亦同样会影响公司销售。因此,实在不难理解为何爱美客在现金充足下,仍希望到港股上市,主要原因可能是希望尽快扩充产品线、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以分散风险。

由于位处行业龙头,爱美客A股的最新市盈率约123倍,远高于竞争对手华熙生物、昊海生物科技的83倍与52倍;至于其港股将来获批上市时能否以高估值定价,看来要参考该公司能否维持高增长、监管背景有否改变,以及整体资本市场的气氛再作定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赚67%

内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运营商看准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动回暖及商业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录得显著增长。期内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亿元,净利润按年增67.2%至7.75亿元(1.1亿美元)。 期内,来自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21.47亿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务收入(主要为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为1,640万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释,减少主要源于对部分增值服务的优化,精简了相关功能,以增强平台黏性并推动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期内付费企业客户数达680万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户(MAU)达 6,380万,亦按年增10%。 创办人兼CEO赵鹏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术在产品及运营中的应用,持续改善求职者与用人企业体验,并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介乎20.5亿至20.7亿元,增加12.4%至13.5%。 业绩公布后,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报20.79美元。公司股价今年累升约5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电动车收入创新高 小米三季度盈利劲升130% 

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收入为1,13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22.3%。盈利大幅上升129.5%至122.6亿元,经调整利润113亿元,同比上升80.9%。 期内集团的「手机×AIoT」收入为人民币841亿元,同比增长1.6%。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收入为人民币460亿元。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二,市占率达16.7%;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则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及AI等创新业务,第三季收入创历史新高达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当中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期内共交付108,796辆,亦创出新高。6月才推出的Xiaomi YU 7 系列,在上月位列内地SUV销量第一。 周三小米开市跌1.9%报40港元,公司股价过去一年由高位下跌3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JM is dealt a tough hand in Macao gambling shake-up

卫星场结业重创 澳博首三季蚀1.7亿

澳门赌收创疫后新高,惟澳博第三季业绩倒退,甚至连旗舰新葡京也出现业绩压力,反映其转型阵痛或比预期更长 重点: 第三季博彩收入按年下跌4.7%,市占跌至 11.8%,跑输同业 旗下新葡京经调整EBITDA下跌至4.71 亿港元,按年跌超13.6% 李世达 澳门路凼金光大道的灯火依旧耀眼,但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880.HK)的业绩却像是璀璨背后的一道阴影。这家曾经掌控澳门博彩命脉的老牌营运商,如今站在产业结构剧变的风口。 澳门博彩业赌收于刚刚过去的10月份再度创下疫情后新高,达240.9亿澳门元 ,按年大增近16%,旅客人潮、酒店的入住率维持高档、赌场内人声鼎沸,都显示澳门这座世界级赌城已回到往日的光彩,但这一切似乎与澳博无关。 澳博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期内博彩收入按年下跌4.7%至71.4亿港元,按季亦跌1.8%,经调整EBITDA按年下跌15.0%至8.81亿港元,但按季则增长28.0%。澳门六家博企中,惟有澳博录得赌收下滑。 更触目惊心的是净利润按年急挫91%,仅900万港元,远逊于去年同期的1.01亿港元,首三季更录得1.73亿港元亏损。相比之下,其余五家博企第三季均录得利润增长。 究其原因,自然与澳门博彩业结构调整脱不了关系。过去由澳博占最大多数、遍布整个澳门半岛的庞大卫星娱乐场网络,将在今年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以来,澳博旗下已有四家娱乐场宣布结业,另外三家也将在年底熄灯,仅余两间将在收购物业后转为自营。 这意味着澳博失去了多达七间的卫星场馆,这些场馆过去正是澳博在博彩市场中的重要触角。 从数字看,澳博第三季卫星场的赌收按年大跌14.6%,但卫星场EBITDA却由去年的3,500万港元大幅提升至5,300万港元,增幅超过五成。换言之,澳博正在“止血”,减少补贴与中介成本,使得卫星场不再成为财务黑洞。然而失去面积与客源的代价,是短期营收与市占同步下滑。公司指出,受到卫星场结业影响,第三季博彩收入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13.9%、2025年第二季的12.9%降至11.8%。 澳博控股主席兼执行董事何超凤在业绩公告中表示,“虽然这一转型期难免带来干扰,正积极调整人力及赌枱等资源,以强化核心业务运营。” 新葡京盈收双挫 短期阵痛无可避免,但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其旗舰——新葡京业务的滑落。 作为澳门的地标,新葡京可以说是澳门赌业发展的标志,新葡京长期是澳博最稳定的盈利来源,但第三季的表现却明显滑落。赌收由去年同期的19.43亿港元下降至19.08亿港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按年下跌13.6%至4.71亿港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45亿港元。而被寄予厚望的上葡京,虽然赌收录得11%增长,但经调整物业EBITDA大跌32.7%至1.11亿港元,酒店入住率亦从2024年第三季的98.9%降至94.9%。 此外,澳博在第三季末仅持有约34亿港元现金,但债项高达273亿港元,是六大博企中财务杠杆最高的一家。这让公司在市场复苏初期缺乏资源投入推广、非博彩体验升级与客层重建,而这些正是其竞争者积极在做的事。更重要的是,澳博旗下只有上葡京符合新时代综合度假村的规模,而其余多数物业都属半岛型、空间有限,连带影响了未来增长空间。 业绩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澳博控股股价大跌8.05%至2.74港元,年初至今仅升约1.86%,远低于31.3%的行业平均升幅。摩根士丹利称,其负债或在完成收购两家卫星场物业后进一步上升,因此给予“减持”评级与2.8%港元目标价。 公司表示,将在葡京酒店开设首个“活化区”。集团已从母公司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收购该葡京酒店内的额外博彩区域,计划将已关闭的卫星赌场赌枱及博彩机迁入。公司期望“进一步提升澳门酒店集群的协同效应”。这意味着澳博的营运模式将会从“多点并进”转向“集中火力”。 然而,其竞争对手正加速逐渐朝向非博彩化方向努力,包括新濠博亚 (MLCO.US)已在度假村内开设首家私立医院、永利澳门(1128.HK)则将兴建大型活动中心,而失去卫星场的澳博已经落后好几步,加上核心物业业绩滑落、财务杠杆过高,市场给予他们的耐性势必有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闻概要:举步维艰的晶科能源 寄望储能业务带来新动力

这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商第三季度出货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却放大逾倍,反映出该产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雪崩的困境    阳歌 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续大幅下滑且深陷亏损,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时储能业务的增长也为公司带来正面信号。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过去一年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原因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暴跌并令大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中国政府已尝试透过推动行业整合和关停落后产能来支撑市场,但目前尚未见到显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中表示,第三季度电池片、组件及硅片出货量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于价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亿元(22.8亿美元),跌幅较第二季度的25.2%进一步扩大。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达7.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录得2,250万元净利。 尽管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3%,虽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但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负2.5%明显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货量预期区间较大,介于18 GW至33 GW之间,反映目前行业波动性极高。 虽然核心太阳能组件业务仍面临压力,但公司向投资者释出一个亮点:其新兴的储能系统(ESS)事业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储能系统对光伏电站至关重要,可将晴天的富余电力储存,以便在夜间或阴天回售电网。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随着规模效应与竞争力的提升,我们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2026年开始为公司带来盈利。”他补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货多于3.3 GWh的储能系统,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6 GWh。 晶科能源美国上市ADS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周一上涨13.1%,今年迄今累计升幅达23%。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