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疗数据服务供应商表示,将把旗下EVYD科技20%的股份出售给东南亚国家文莱的主权财富基金

重点:

  • 医渡科技以5,500万美元(3.83亿元)的价格出售其国际业务20%的股份,所得资金将用于缓解日渐吃紧的现金流和营运资金
  • 达成这笔交易之际,该公司正在削减开支,以专注于盈利能力而非增长

西一羊

有人可能会视其为退却,或是在财务困难之际为了筹集现金的举动。但据上周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监管文件显示,医疗大数据专家医渡科技有限公司(2158.HK)称其出售部分国际业务的决定是为了辅助其海外业务扩张的战略之举。

文件显示,该公司将以5,500万美元的价格,将EVYD科技20%的股份出售给Yaqut,后者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属石油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文莱的主权财富基金所有。文件称,交易“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买方对公司在文莱及海外拓展国际业务的支持”。

但考虑到文莱市场潜力有限,而医渡自己的财务状况又日益吃紧,这笔交易看上去更像是为了筹措资金。截至今年3月末,该公司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34亿元,看似覆盖短期经营绰绰有余。但仅仅6个月后的9月末,这个数字就骤降至8.73亿元。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根据医渡上月公布的最新半年报,资金下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定期存款增加了18亿元。

在该公司将重心从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转向盈利能力之际,出售EVYD科技的股份也更像是从国际野心的后退,而不是加强国际业务的举措。其最新半年报显示,医渡同期开始在大部分主要业务领域大幅削减开支。

如今,这种削减成本的做法在亏钱的中国科技公司中非常盛行,因为投资者变得更加不愿为这些亏钱的公司提供新资金。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变化变得更加紧迫。

不管医渡的真实动机是什么,投资者似乎乐于见到最近的这笔股权交易,在消息公布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将医渡的股票抬升6.2%。但从长期来看,该公司的股价自去年年初在香港IPO后稳步下跌。其最新收盘价6.24港币(5.57元),约为其IPO价格的四分之一,较2021年1月的历史最高点60港币比下降近90%。

在最新这一轮反弹后,医渡目前的市销率为4.17倍,落后于劲敌中康控股有限公司(2361.HK)的6.57倍,也不及更传统的在线医疗服务供应商京东健康(6618.HK)的5.5倍和医脈通科技有限公司(2192.HK)的20倍。

我们稍后会更深入地研究该公司的新战略,也会分析其在实现盈利的道路面临的挑战。但首先,我们会后退一步,来看看医渡是做什么的,包括其发展历史。

结束大举支出

医渡科技创办于2014年,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医疗行业的客户分析大数据趋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些客户包括医院、药企、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公司、研究机构、保险公司、患者和监管机构。

该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大数据平台,通过与医院和政策制定者合作,以提高效率;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通过减少药物研发时间和成本,提高临床实验成功的概率;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帮助进行患者管理。

医渡科技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3月的财年收入只有2,300万元,到2020财年则增长至5.58亿元。在很大程度上,增长的推动力量来自为获得客户的大举支出。例如,从2018财年到2020财年,该公司的销售和营销支出增加了两倍。

但最近,医渡科技几乎削减了所有类别的支出,包括最近六个月报告期内的销售和营销支出减少46.8%,行政费用减少了37.6%。在此期间,它的研发支出也减少了5.3%,与截至今年3月的财政年度66.2%的增长相比,发生了急剧逆转。

成本削减帮助医渡科技在当季将净亏损减少20%,至3.56亿元。但这种改善是有代价的,收入下降5.5%,至4.74亿元。在其三个类别中,大数据平台的销售额降幅最大,下降21.5%至1.24亿元。健康管理平台业务增长7%至2.04亿元,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小幅增长0.6%至1.47亿元。

医渡科技将业绩不佳归咎于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频繁的封控和其他遏制病毒传播的限制措施导致它的许多项目推迟。

虽然该公司过紧日子的战略可能会导致利润率的提高,但也导致了对公司增长预期的降低。上个月,晨星将该公司的收入预期大幅下调,2023年为3%的下降,2024年恢复温和增长。根据此前的预测,这两年都有10%的增长。医渡科技此前曾表示,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目标,但晨星认为,要到2026年才实现该目标。

不过,宏观环境对医渡科技是有利的,政策层面有支持,政府呼吁医疗行业要与大数据更好地结合。这样的呼吁使得医院、药企等利益相关者纷纷增加IT支出,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医疗智能产业价值将超过1.1万亿元。

归根结底,医渡科技能否重获投资者的青睐,将取决于它在长期内恢复增长的同时,能否实现盈利。它从出售部分国际业务中获得的5,500万美元应有助于财务状况的改善,并为其业务规划方面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但就目前而言,紧缩措施和长期营收下滑的可能性或成为投资者的主要担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挚达低位定价 首日挂牌午收升183%

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劲升184%报190港元,之后股价在区间波动,中午收报189.4港元,升183%。 公司发售近6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440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集资净额3.26亿元。 挚达主要销售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位列中国第一。若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在中国的市占率约13.6%,全球市占率则约9%。 公司过去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今年首三个月,经调整亏损为1,570万元人民币,公司解释是因为受市场影响,销售及经营开支增加,产品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