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寓教于乐应用程序开发商三季度录得盈利,距其IPO两年后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又近了一步

重点:

  • 随着成本削减跑赢收入下滑,一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的洪恩教育,在三季度实现盈利
  • 该公司面临一长串监管风险,首先便是其应用程序的教育性质,会让它受限于更多严厉的规定

梁武仁

随着接近首次实现全年净盈利,对年轻的上市公司洪恩教育(IH.US)来说,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近在眼前。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这家“寓教于乐”的应用程序开发商不得不持续穿越监管雷区,而教育行业的敏感性,更随时可能让它倒下。

去年,K-12课外辅导行业遭遇暴雷,政府突然下达的禁令大面积波及此类服务。此事让一个一度价值以十亿美元计的行业彻底覆灭,洪恩教育倒是未受牵连。但鉴于中国监管机构变化无常且难以琢磨的特点,危险永远存在。

上周四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帮助孩子提升阅读和逻辑等能力的应用程序开发商洪恩教育,在今年三季度录得3,950万元净利润,在一年前规模相当的净亏损基础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财报显示,洪恩教育今年前9个月盈利7,400万元,这让该公司有望在2020年上市后,首次实现全年净盈利。

洪恩教育三季度利润表现强劲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成本削减,而不是收入增长。实际上,该公司那三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下滑2.9%至2.52亿元,这也是其IPO以来季度收入首次出现下滑。在前半年增长乏善可陈,与过去两年动辄三位数的增长相去甚远的情况下,下滑是自然的。

洪恩教育的收入突然下滑即便不令人惊慌,也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确实,中国有很多企业受到了政府防疫政策的严重影响。这些政策现在才开始放松,但在此之前,它们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放缓。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像洪恩教育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理应是封控和其他限制流动措施的主要受益者,因这些措施刺激了对无需与人接触的在线产品的需求。

洪恩教育还通过实体渠道销售认知发展用具和设备,其线下业务急剧收缩,从而使毛利率显著增长,让其能够在疫情期间持续增加收入。

那么,洪恩教育收入放缓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似乎是该公司有意决定把盈利能力放在收入增长之上的结果。

首先,该公司的收入成本——或者说为了产生收入而发生的开支,包括付给各应用商店的佣金,降速超过收入下滑速度。这使得洪恩教育得以把毛利率从去年三季度本就相当稳健的69.6%,进一步提升到70%以上。

巨大监管不确定性

更为重要的是,洪恩教育将过去超过毛利的运营费用大幅削减38%以上。砍成本已经成为亏损的中国企业今年的共同主题,因为它们试图让投资者看到,即使中国经济快速放缓,它们还是可以很快做到盈利。

成本削减了这么多,主要是因为研发成本砍掉了45%,而这又主要是通过工资和外包开支方面的节省实现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也减少了38%,这主要是得益于“经济的以及优化的广告投放策略”。

“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主要是由我们健全的运营效率举措所推动,”公司首席财务官王巍巍在公司三季度的业绩公告里说。“我们将成本结构与我们的战略重点更好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进一步精简关键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来提高我们的运营效率。”

投资者似乎很欣赏洪恩教育开始重新关注盈利能力,以及之前宣布的在明年底回购股票的计划。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下跌了约 7%,但第二天反弹12.4%,收复了之前的失地。

虽然短期前景看起来不错,但由于处于中国巨大的监管灰色地带,洪恩教育面临着广泛的长期风险。该公司自称提供的是“寓教于乐”,似乎极力避免与敏感的教育行业直接联系起来,因为后者受到了一长串监管要求的限制。在去年对该行业的整顿后,甚至像Duolingo、Memrise和Beelinguapp这样的国外语言学习应用程序,也从主要的安卓应用商店中消失了。

洪恩教育表示,它的应用程序不受这些规定的明确约束。但它也警告,中国的监管机构随时可能断定其应用程序用于教育目的,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大麻烦。还有大量其他规定可能也逃不掉,例如在线发布方面的要求,以至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成瘾产品的要求等等。

与许多在国内面临此类监管风险的企业一样,洪恩教育也在努力向海外扩张。但它没有给出非中国业务的任何数据,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这些业务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在中国境外能获得多少认同还有待观察。

洪恩教育目前的股价较IPO价格下跌了逾80%。对中概股来说,如此糟糕的表现并不罕见。它们受到放缓的中国经济、以及中美长期摩擦导致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信心恶化的打击。围绕教育类股票巨大的监管不确定性,也是压低其股价的因素之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与一些受到打击的纯教育类公司相比,洪恩教育的股票表现也不能算好。它目前的市销率约为0.8倍,低于好未来(TAL.US)的2倍和高途(GOTU.US)的1倍。

洪恩教育的低估值或许表明,投资者已经将该公司面临的所有风险,以及与前两家巨头相比相对较小的规模计入了价格。考虑到中国的监管机构在最近几年给企业造成的诸多麻烦,这种谨慎或许是合理的,尽管实现盈利可能是一项值得称赞的成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阿里携手蚂蚁斥72亿港元 购铜锣湾壹号13层楼面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香港铜锣湾壹号中心13层楼面,涉及面积30万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商厦成交金额纪录。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表示,此次从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的甲级商厦,将用作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据媒体报道,壹号中心共有24层楼面,此次收购属大厦的高层。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涨近5%,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接近倍翻。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电场负债沉重 新特能源发ABS减压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兼绿色发电运营商,计划以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重点: 新特能源计划以两个风电场作为基础资产,发行3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家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商目前拥有210亿元的抵押资产,大多是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建设中的发电厂   阳歌 经历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后,政府似开始要分散这些项目带来的财务负担。换言之,投入这场建设热潮的数百亿美元资金,或将通过国有投资者与企业组成的庞大体系进行分摊。 这种将巨额支出分摊给广泛投资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国独具优势的领域,因其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仍属国有,常作为政策工具参与此类投资。不过,这也使最终接盘的相关主体面临风险,此类资产的建设动机,往往兼顾政府政策与商业可行性。 这一分摊新能源建设财务负担的最新信号,来自正经历转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从光伏材料制造商,蜕变为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转型在业内并非罕见,因众多光伏设备企业转向电站建设运营以撬动产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为典型,其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70%,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据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转型使新特能源背负与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相关的递增债务,公司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简称ABS)实现部分减负。 此类证券使企业得以将资产证券化,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投资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便肇始于美国按揭机构以可疑住房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ABS,随后全球投资者接手这些产品,最终因大规模贷款违约导致巨额损失。 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计划从其众多太阳能及风电场项目中,选取两项启动ABS计划。相关证券将在上交所挂牌,供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认购。尽管普通散户与私营机构可能参与,但实际买方主力,或将为助力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国有机构。 在这一案例中,目标包括大规模建设,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碳减排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确保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 序幕初启? 新特能源的计划,属首例通过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资者,以支持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的方案。在持续至今的扩张后,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当于全球该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首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新特能源将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ABS,以两座现役绿电站为底层资产。规模较大的新园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200兆瓦高压输电风电场,估值达13.7亿元;规模较小的荣晟项目位于辽宁,装机100兆瓦,估值约5.32亿元。 新特能源称其现存额度下,最终或可发行30亿元ABS,并可在额度内发行多期产品。最新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存在价值216亿元的抵押资产承诺,部分虽涉制造业务,但多数是其建设运营中的太阳能及风电场。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业尚为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然而,去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致多晶硅价格大跌,多数生产商陷入亏损,相关营收骤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该业务的收入同比暴跌83%,从上年同期的58.7亿元锐减至9.79亿元。 同期,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运营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73亿元的64%,反观2022年,该业务占比仅四分之一。 市场对此次ABS计划反应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价下挫7.1%。投资者或担忧此举暴露债务压力,亦恐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投入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 当前,公司股价对应市净率(P/B)仅0.36倍,市销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当前多晶硅行业较普遍,全行业深陷亏损。新特能源上半年虽录得2.56亿元净亏损,但较上年同期8.87亿亏损已大幅收窄。 长远来看,ABS计划对新特能源等太阳能及风电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债务压力。但此纾困或属短期效应,因相关企业已成为政府实施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计划的重要载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盈收下滑的八马茶业 招股最高集资4.5亿港元

茶叶生产商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9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介乎45至50港元,最高集资4.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5,050.43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计,八马茶业位居全中国第一。按去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93%。 今年首6个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亿元。公司解释是线下渠道销售减少影响收入,以及行政费用的增加所致。期内的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