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价在一周前的首日交易中暴跌了27%,但此后出于对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的强劲增长预期而趋于稳定

重点:

  • 北海康城的股票在一周前的香港交易首秀中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价值,但之后已经稳定下来
  • 公司有三种药物获准销售,但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仍然不多,约为100万美元

刘小燕

要说一家公司的未来是否充满希望,新上市的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1228.HK)似乎符合了其中许多条件:它瞄准的是小众但可能有利可图的罕见病药物市场;它已经实现了营收;有一些忠实的投资者。但在最近一长串上市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中,要让投资者钟情于新来的,他们显然还需要更多的信心保证。

上周,开发和销售治疗罕见病和靶向癌症药物的北海康成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以每股12.18港元的价格出售了5600万股股票,筹集了6.04亿港元(7700万美元)。但在12月10日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暴跌了近27%,至8.90港元。从那时起,它的股价已经稳定下来,徘徊在9港元的关口之下,说明该公司一开始对自己的评价,或许要高于投资界对它的评价。

北海康成成立于2012年,总部设在北京,考虑到自身的进展和国内外罕见病市场的总体发展,北海康成在一个合理的时间点上市。

最近,该公司的两种新药在中国获得了批准,包括7月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CAN106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CAN106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与补体系统失调有关的多种疾病(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该药物在国外也取得了进展,于去年12月获得了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的批准。

去年9月,北海康成还获准在中国销售海芮思(Hunterase),一种治疗亨特综合征(Hunter syndrome)的酶替代疗法,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身体不能正常分解糖。

海芮思是该公司已上市的三种产品之一,此外还有乳腺癌药物奈拉替尼(Nerlynx)和超饱和钙磷口腔含漱液康普舒(Caphosol)。除了这三个产品之外,专注研发一些最普遍的罕见病以及罕见肿瘤病症的北海康成还有另外10个管线药物,处于不同开发阶段。

与许多药物尚未上市的同行有很大的不同,北海康成是有一些收入的。它的收入从2019年微不足道的147万元(23万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200万元,呈现出高达718%的同比增长,尽管仍不算太高。高增长率在2021年第一季度继续,它在此期间的656万元人民币营收意味着近800%的同比增长。

然而,该公司的研发成本要远远超过其少量但快速增长的营收。因此,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北海康成的综合亏损约为12亿元,而且正如其IPO招股书中所说,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大亏损。

过去,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制药商都没有什么动力去投入时间和资源来开发罕见病药物(也被称为孤儿药)。但近年来,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中国政府颁布了各种政策,表明它现在给予罕见病更多关注。

对罕见病的承认

2018年5月,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的五个政府部门发布了121种罕见病目录,并建立了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承认罕见病。

2019年3月起,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享受3%的税率,这是中国最低的税率之一。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律修订草案,加快孤儿药的审批速度,并允许医疗机构从海外合法购买某些急需的孤儿药。

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对罕见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上技术进步导致对该领域的研发投资不断增加,孤儿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市场研究公司Prophecy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尽管患罕见病的人数不多,但全球孤儿药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1614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547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3.1%。

将这种光明的前景应用到广阔的中国市场上,情况似乎变得更为乐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罕见疾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根据北海康成的说法,这个国家患有一种或多种罕见疾病的人数可能超过1亿。它还称,中国的孤儿药物市场预计将从2020年的13亿美元扩大到2030年的2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5%。

对于这样的估计是存在争议的,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仍然没有对罕见病的官方定义。一些中国研究人员还发现,国内现有的罕见病数据有限,准确性不够。未来若是有了更清晰的数据,可能会让股票投资者对北海康成这样的公司更有热情。

然而,对北海康成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对特许产品的严重依赖。它现有的三种产品都不是自主研发的:海芮思来自韩国的GC Pharma、康普舒来自英国的EUSA Pharma、奈拉替尼来自美国的Puma Biotechnology(PBYI.US)。

对于中国新成立的制药公司来说,从外国公司获得现有药品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销售授权,往往是最快的发展途径。但由于只销售特许产品,北海康成处在一个相当脆弱的位置。

今年早些时候,Puma终止了2018年的许可协议,并向北海康成一次性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终止费,收回了它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奈拉替尼的独家权利,这种脆弱性显露无疑。与此同时,Puma修改了与法国Pierre Fabre在2019年签订的许可协议,将这家法国公司的奈拉替尼商业化范围从最初的欧洲、土耳其、中东和非洲扩大到包括大中华区。

不过,北海康成并没有安全退出这笔交易。它随后与Pierre Fabre签署了一份协议,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分销和推广奈拉替尼。这项权利将在2022年底到期,但有续约权。

北海康成意识到依赖其他公司开发药物的脆弱性,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差异性管线药物,包括核心产品CAN008,这是一种用于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糖基化CD95-FC融合蛋白。两个月前,在获得批准对肿瘤患者进行试验后,该公司给中国首例患者用药。

如果说投资者对北海康成的态度相对保守,那么该公司的众多基石投资者对它的未来则要乐观得多。其最大的外部投资者药明生物(2269.HK)尤其热心,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至少参与了两轮北海康成的融资,并参与了此次IPO。

这些投资者正在耐心地等待北海康成拿出成绩来,股市也是如此。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特朗普拟限制中国药品与疗法 引发制药巨头反弹

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考虑签署行政命令,限制来自中国的药品和实验性疗法,措施若落实,恐冲击美国制药产业与病患用药来源。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草案要求,美国制药公司收购中国新药须经外资审查委员会(CFIUS)强制审查,并提高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中国临床数据的审核门槛与监管费用;同时推动本土生产抗生素与止痛药,并给予税收优惠与政府采购优先,以降低对中国依赖。 此举在华府引发正反双方的激烈游说。支持该项草案的保守派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创投家乔·朗斯代尔(Joe Lonsdale)等,主张中国生技业快速崛起已对美国形成“生存威胁”,必须果断反制。他们在美国初创生技公司持有庞大投资,却因中国竞争而难以退出。相对地,辉瑞(PFE.US)、阿斯利康(AZN.US)、默克(MRK.US)等跨国药企,近年大量收购中国低价实验药物,视其为研发管线的重要来源,因而对新政感到不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型药企收购案中有38%涉及中国药物,十年前几乎为零。同时,中国今年上半年发起的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越美国,而美国生技IPO市场则陷入低迷。业内人士称:“美国目前仍领先,但我们正在失去优势,必须立刻行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POP return

韩流回潮:你是否依然爱我?

韩流巨星在澳门的演唱会依旧轰动,线上音乐平台开始对若有似无的“限韩令”进行试探。但问题是,归来的韩流还有一样的威力吗?    李世达 严格来说,所谓的“限韩令”从未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出现过。中国政府既没有公开颁布过相关禁令,也没有明确宣布过解除。然而,在过去九年,韩剧下架、韩星镜头被删、偶像巡演停摆,韩流在中国市场骤然降温,从“暖流”变成“寒流”。但来到2025年,春江水暖鸭先知,业界敏锐地注意到,这个隐形的禁令已出现松动迹象。 韩国海关统计显示,2025年1至2月,韩国对华音像产品出口额达925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而截至2月为止的六个月,累计出口额更突破3,152万美元,同比增长逾两倍。这组数字清楚表明,中国市场对韩流内容的需求依然存在,一旦政策稍有松动,消费力便会迅速释放。 线下活动的回归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韩星在中国举办粉丝见面会的数量明显增多,从新生代偶像到资深团体成员,逐步恢复与内地粉丝的近距离互动。虽然规模尚难与2010年代盛况相比,但其频率与覆盖城市的增长,已经反映出文化交流正在重启。 更具象征性的场景出现在澳门。近来多场韩流巨星演唱会在当地举行,不仅座无虚席,还吸引大批内地观众跨境观演。澳门因此成为“限韩令”解冻的窗口,也显示出中国内地民众对韩流的热情并未消退,只是暂时被压抑。 在这股回潮的风口上,线上音乐平台最为敏感。腾讯音乐(TME.US)便是典型代表。今年5月,该公司斥资12.9亿元,入股韩国 SM娱乐(041510.KQ),成为其第二大股东。SM曾打造SuperJunior、EXO、aespa等多代偶像,如今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结成资本联姻,市场相信更多韩流资源将被系统性引入中国市场。 随后,腾讯音乐又宣布与 The Black Label、H MUSIC 等韩国公司展开合作,将更多K-pop专辑、MV与独家物料导入平台。更重要的是,腾讯音乐将韩国风靡多年的“Bubble”私密互动社群 引入中国。粉丝只需花28元便能“加入”偶像小圈子,接收专属讯息,甚至享有优先购票权。这种“情绪经济”模式,正在显著提高平台的用户黏性与付费率。 数据已经反映成效。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音乐营收达84.4亿元(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 17.9%;净利润更大涨三成以上。付费用户数突破 1.24亿,其中超级会员达1,500万。业内普遍认为,K-pop内容拓展与演唱会业务是推动这份成绩单的关键。相比之下,主要依靠独立音乐人和社群经济的网易云音乐,虽然在盈利上有所突破,但收入却出现下滑,凸显出韩流对平台黏性的独特价值。 你还爱我吗? 然而,“韩流回潮”并不必然意味着韩流将全面复苏。首先,中国本土娱乐市场已发生结构性变化。近年来,国产电影与偶像文化的号召力明显增强,例如《哪咤2》的票房神话,展现了本土文化同样能引发全民共鸣。韩流再入中国市场,更多可能是作为“圈层文化”的补充,而非垄断性主流。 其次,九年的“限韩令”已经重塑了新一代年轻观众的文化偏好。虽然政策层面逐步松动,但部分消费者更愿意支持本土偶像与文化产品。这种心理隔阂,可能成为韩流全面复苏的无形阻力。 平台过度依赖外部IP也隐含风险。如果未来政策再次收紧,或粉丝热情下降,平台可能面临内容依赖的隐忧。对腾讯音乐而言,韩流既是商业赌注,也是一场必须小心驾驭的情绪经济试验。在商言商,引入韩流加码情绪经济仍然值得一搏。只是当韩流的灯光再度于中国舞台上亮起,尖叫声中夹杂的或许是更复杂的情绪。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锋金融获批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金融科技保险供应商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证监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批准一项申请,将其现行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公告发布后,股份周三飙升28%,创七年新高,收盘报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虚拟资产相关事宜后,也录得较大涨幅。 上月,云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6.86亿港元,利润则增长142%至4.86亿港元。 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在中国大陆属非法,但在香港却是合法。众多企业正在香港试水虚拟资产投资及提供相关服务。香港于8月1日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发行方订立许可与合规要求。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ain sells Chindata, which operates infrastructure

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即将恢复生产 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在停产近一个月后,即将重启运营。该矿于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并于8月10日全面停产,此举曾一度推动中国碳酸锂价格在短短10日内上涨24%。 据CnEVPost报道,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周二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会议上透露江西省枧下窝锂矿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审批进展顺利。消息人士称,恢复速度“快于市场最乐观预期”。 停产期间,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每吨70,000元跃升至86,500元,反映供应收缩带来的即时冲击。虽然近期价格回落至约75,000元,但波动显示锂供应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的重要性。碳酸锂与磷酸铁是锂铁电池的核心原料,占电动车整体成本比重甚高。 宁德时代港股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32.8港元,升0.4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