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US
EHang revenue soars in third quarter

随着无人驾驶飞行器商业化进程继续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公司三季度收入激增

重点:

  • 无人驾驶飞行器去年获得中国航空监管机构的关键批准后,亿航智能订单量激增,三季度收入飙升348%
  • 随着满足越來越多的监管要求,该公司即将在中国开始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商业运营

梁武仁

大量迹象表明,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把无人驾驶飞行器大规模送上天的雄心壮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这一旅程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这可能会让一些普通投资者失去耐心。

话虽如此,亿航智能确实在源源不断地释放信号,试图让那些投资者为了这趟漫长但有利可图的旅程坚持下去。

最新的信号出现在周一,这家无人驾驶飞行器制造商报告称,三季度收入同比飙升348%至1.281亿元,因在满足产品批量生产的关键监管要求后,其订单量不断增加。更令人鼓舞的是,尽管收入基数仍然很小,但公司吸睛的利润率帮助其连续第四个季度从运营中获得正现金流。

亿航智能的季度财报通常会列出一大堆成就,最新财报也不例外。其中包括主要产品线EH216,实现创纪录的季度销售额。本季度亿航智能售出63架该系列飞行器,创下公司纪录,高于二季度的49架。去年10月,亿航智能迈过一座关键的里程碑,旗舰产品EH216-S获得至关重要的“型号合格证”,之后该公司财运加速。

目前,公司正忙于帮助客户准备在中国各地运营飞行器,包括合肥、广州和深圳。在合肥,公司与市政府合作,为EH216-S开辟了第二个运营点,亿航计划将其用于旅游、市内交通和物流。合肥的第二个新站点就是针对旅游,包括售票区、候机区和乘机区,以及指挥中心及充电维护设施。

在广州,亿航智能完成了EH216-S的首次跨江往返飞行,证明该飞行器可用于空中旅游,以及往返市中央商务区的交通。

与此同时,在香港,亿航智能在7月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向公交运营商冠忠巴士集团(0306.HK)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出售30架EH216-S飞行器,供其在2026年底前在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襄阳和十堰开展旅游和出行服务。

目前的一项关键工作是,争取从中国民航局获得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这是开始商业化运营必经的一步。亿航智能已向该机构提交了申请,并宣称这是全球首例。亿航智能相信自己将在年底前达到这一监管要求。公司还在协助它的内地客户获得这一资质。

首席执行官胡华智在讨论最新季度业绩的电话会议上称:“所有这些成就,都突显亿航智能加快商业化城市空中交通运营步伐的承诺和能力。”

亿航智能也在继续尝试利用海外的机会,在遥远的巴西,于9月获得开始试运营的许可。在距离较近的泰国,EH216-S于本月完成首次载人飞行。

实质性成果

随着这些实质成果的积累,亿航智能的财务状况也在改善,因为运营开始带来大量现金。尽管如此,该公司在三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净亏损同比收窄28%至690万美元,使其有望实现盈利。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预测,这个时间是明年。按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亿航智能的现金流已经为正,并且实现了盈利,这一标准剔除了一些非经营性项目,如基于股票的员工薪酬。

这意味亿航智能越来越有能力为自己的业务提供资金,虽然它也不会拒绝外部资金。上周,公司宣布签署了一项协议,从英搏尔(300681.SZ)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家投资方那里获得2,200万美元。亿航智能与英搏尔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为飞行器开发电机。

从战略角度来看,阿联酋投资者的兴趣也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这个中东国家,正是亿航智能希望开发的主要海外市场之一。该公司已经从阿联酋获得了100个预订单,其中5个已经交付。亿航智能表示,这家投资者将利用现有网络,帮助其在中东和东南亚扩张。

最新的投资承诺,使亿航智能今年筹集的资金总额达到约1亿美元。这些外部资金,加上它自己内部产生的现金,使其现金持有量、短期存款和投资较去年底增加了两倍,在9月底达到约10亿元。这意味公司应该有足够的财务能力来推动运营发展。

尽管取得了这些积极进展,但投资者对亿航智能的最新财报并不太满意。在周一的交易中,该公司的股价非但没有从这一披露中获得提振,还下跌了7.5%。该股今年也下跌了约7%,尽管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都在自9月以来的反弹中上涨。或许投资者关注的是,亿航智能对四季度收入增长138.5%的温和预测。

又或许投资者非常清楚,即便没有任何意外,亿航智能实现商业运营还需要一些时间。最大的危险可能是发生事故,这可能会大大延迟甚至破坏其商业化计划。而且无人驾驶飞行器,是否能如期起飞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公众接受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可能还需要时间。

按照2023年仍相当低的收入计算,亿航智能股票的市销率(P/S)约为20倍。如果它能实现分析机构的预期,明年的营收接近翻一番达到8.26亿美元的话,这个比率将降至1.2倍。考虑到像德国的Lilium(LILM.US)这样的国际同行还没有真正产生任何收入,这个数字似乎相对较低。如果投资者认为亿航智能的商业化之路不会遇到动荡,那么这可能是买入该公司股票的一个好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博雷顿与福建日鑫签协议 拓矿山无人驾驶业务

内地电机制造商博雷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一公布,与福建日鑫签订无人驾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开展在矿山的无人驾驶运输业务,合作期为两年。 根据协议,福建日鑫将向博雷购买不少于150台电动矿卡无人驾驶车辆,以及无人驾驶的服务,用于土方剥离、采装、运输及排卸。 根据公告,福建日鑫主要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租赁、销售及相关运维服务,业务覆盖福建及周边地区,有稳定的矿山客户及施工经验。 周二博雷顿开市升2.9%报35.8港元,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已升近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为香港火热新股市场再添一味

菜谱式调料及火锅调料制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请赴港上市,致力成为中国庞大调味品市场的整合者 重点: 主打年轻消费者预拌调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长约15%,但今年上半年出现收缩,公司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响    阳歌 在多数消费股缺乏亮点、估值平淡之际,调味品及香料制造商反而成为少数的例外。这些企业在经济放缓时往往受惠,因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减少外食、改为在家烹饪。生产菜谱式调料与火锅调料的企业尤其占优,迎合了重视便利、倾向简化烹饪流程的年轻一代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于上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期望凭藉其即煮菜谱调料与火锅调料业务吸引投资者青睐,补充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有上市地位。此举将使天味食品成为中国第二家同时在上海与香港两地上市的主要调味品公司,仅次于今年6月于香港挂牌的海天味业(3288.HK;603288.SH)。 稍显不利的是,海天味业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计下跌约13%,与同期恒生指数上升约8%的走势相反。然而,即使股价回落,海天味业的市盈率仍达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约达32倍。相比之下,许多零售、餐饮与消费品制造商的市盈率,如今仅勉强维持在双位数水平。 这样的高估值近来已成为调味品类股票的共同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日益谨慎,这些公司反而因具备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约为24倍;另一家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603027.SH)则约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锅食材的锅圈(2517.HK),市盈率更高达30倍,显示投资者对该板块仍维持强烈信心。 这一类公司普遍以中国内需市场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过99%的收入来自中国境内。因此,天味选择赴港申请第二上市的举动显得有些特别;毕竟多数已在沪深两地上市,再赴港发行H股的企业,通常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并筹集资金以推进海外扩张。 天味食品在申请文件中提到海外扩张的潜力,并指公司产品目前已销往中国以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多数中国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于,其产品风味高度本土化、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而设计,因此通常只能在华人族群的市场销售表现良好,在其他地区的渗透率仍然有限。 尽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国内市场仍具庞大增长空间。新一代消费者偏好正在转变,他们倾向放弃传统繁琐的烹饪方式,转而选择可快速烹调的预拌调料包。此外,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依然强劲,不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选择,家庭火锅场景的普及也日益扩大。 天味食品的两大核心产品为火锅调料及菜谱式调料,后者涵盖小龙虾、鱼类、香肠与腊肉等烹饪场景。申请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资料指,中国火锅调料市场规模于去年达269亿元(约3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为9.1%;而菜谱式调料市场去年规模约216亿元,未来五年预期年均增速将达12.5%,成长潜力强劲。 市场渗透率仍有限 推动此类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预拌调料市场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在中国,许多50岁以上的消费者仍偏好以传统方式烹饪,使用如酱油、辣椒碎等基础调味品自行调配。然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重视便利性,逐渐成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带动预拌调料的普及与需求上升。 公司称,复合调味料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渗透率,约为整体调味品市场的 54%,是中国25.4% 渗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随着中国市场逐步追赶这些成熟经济体,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2013年正式进入食品业务领域,并先后于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谱式调料产品及火锅调料产品。近年公司积极透过并购扩张业务版图,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亿元收购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权,该公司主要服务餐饮业客户;以及于去年以1.54亿元收购杭州加点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权,后者在线上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些举措显示,天味食品作为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料生产商,具备在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成为整合者的潜力。 公司确实具备成为行业整合者的条件,毕竟其发源地四川以麻辣鲜香的「川菜」闻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经营层面上,公司的业务仍属传统产业类型。2022年至2024年间维持年均约15%的低双位数增长,收入在2024年达34.5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亿元降至13.7亿元。公司将此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时间提前(2025年春节落在1月),而2024年则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同样受到假期时点影响,今年上半年仍录得7.6%的收入增长。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来源为菜谱式调料业务,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锅调料产品则构成其余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与海天味业及千禾味业的水平大致相当。公司的盈利表现仍然稳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按年下降25%至1.85亿元,主要因为销售与毛利率同时承压所致。 总的来看,天味食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属相对稳健的投资目标,凭藉其聚焦家庭烹饪市场与预拌调味料这一高速成长类别,具备抗周期特性与长期成长潜力。若公司能持续推进策略性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未来或有机会成长为类似美国味可美(MKC.US)与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调味品领导企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