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的核心抗癌药销售额不如同类竞争产品,加上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药迟迟未申请上市,公司收入前景出现暗涌

重点:

  • 君实生物上半年收入减少55%,更录得9.1亿元亏损
  • 公司旗下新冠口服药今年5月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至今还没有申请上市

莫莉

作为中国创新药赛道的头部企业,研发实力颇强的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却在商业化道路一再遇上挑战。其核心产品抗癌药特瑞普利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药物,可是销售额不及其他同类产品;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VV116原本被市场视作最有可能率先获批的国产口服药,却迟迟未提交上市申请,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在上周二、即中期业绩报告期截止之前一日,君实生物交出一份不如人意的成绩单,营收利润双双下降。该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9.46亿元,同比下降55.26%,这是因为去年新冠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与礼来制药(LLY.US)合作,产生大额技术许可收入及特许权收入,而今年没有相关一次性收益。由于收入大幅减少,君实生物也由盈转亏,从2021年上半年盈利1,053万元,转为大幅亏损9.1亿元。

2020年7月在上海科创板上市首日飙升172%,是君实生物在股市上的风光时刻,但此后再未复制过这样的辉煌。随着业绩表现黯淡,君实生物的港股股价已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97港元,大幅下滑至当前27港元左右,跌去三分之二以上。这间创新药明星企业能否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是投资者眼前最关注的问题。

口服药无进展

新冠口服药VV116一度被视为君实生物业绩翻盘的重要支撑,股价多次因此拉升。2021年12月,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紧急使用。今年5月,君实生物公布,该药物已完成对比辉瑞(PFE.US)口服药Paxlovid用于轻中度新冠早期治疗的第三期临床研究,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和次要有效性终点,正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可是三个多月过去,君实生物却迟迟未提交该药物的上市申请,亦没有披露新的进展。在财报中,公司称正在与合作研究方开展了一项针对中重度新冠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以及一项针对轻中度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

可作对比的是,真实生物研发的阿兹夫定,在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披露后仅10天就火速获批,成为第一款国产抗新冠小分子口服药。事实上,完成三期研究并不意味着可以迅速在中国获批,例如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于2020年与德国药厂BioNTech合作引进新冠疫苗复必泰,该疫苗在全球已接种数十亿剂,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多项研究支持,但至今也未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国际投行麦格理6月初发表研究报告,首次给予君实生物 “跑输大市”的负面评级。麦格理称,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口服药物VV116预计将于第三季取得紧急用户许可证,虽然对获批持乐观态度,但该行预计产品的商业应用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要面对口服药市场竞争、需求未明及定价问题等。

在麦格理的报告中,还提到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称其去年的销售额较同业同类产品低,其他产品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该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存疑。

在最新财报中,君实生物特别提及旗下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上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98亿元,比2021年下半年环比增长约195%。PD-1是公认的广谱抗肿瘤药物,此前特瑞普利单抗获批的四项适应证较为“冷门”。今年5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远处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获批,是特瑞普利单抗的首个大适应症,可以面向更广的患者群体。

准备融资输血

此外,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大适应症正处于审评阶段,发病率较高的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适应症正处于第三期临床阶段,预计今明年将迎来大适应证的收获期。

君实生物的研发管线中有超过50项候选药物,其中约30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10.62亿元,同比增加12.14%,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2.28%,可见对财政带来较大负担。

商业化产品暂未形成正向循环,而庞大的管线规模需要源源不断地“烧钱”,即使君实生物账面上还有34亿元现金结余,但已同比减少20.2%,反映有些力不从心,需持续依赖融资输血。上周五,公司发布了定向募资方案的申报稿,计划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A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9.69亿元,主要用作创新药研发项目。

在资本市场上,君实生物沉寂已久,其港股市值仅约59亿元。以市销率计算,君实生物约5.4倍,同类药企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68235.SH)、信达生物(1801.HK)的市销率分别为15.4倍和9倍,显示君实生物的估值处于行业下游水平。未来,PD-1产品的市场拓展以及新冠口服药能否获批,是君实生物未来业绩表现的关键,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耐性等待好消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Keep Inc.预告中期亏损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预计截至6月底止中期录得净亏损约3,600万元(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63亿元大幅收窄约78%。同期经调整净利润转为正数,达1,000万元,较去年同期经调整亏损1.6亿元明显改善。 公司指出,业绩好转主因包括业务结构调整、收入质量提升及AI技术赋能,令毛利率改善,经营效率与人效稳步提升,经营费用亦得以压缩。不过,受产品精简策略影响,短期内收入出现同比下滑。 公司称,将持续聚焦于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产品发展,优化运动场景与工具,以提升用户体验与留存率,并加强新品开发与拓展销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开4.6%,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5.45港元,跌3.3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资产减值后 华宝国际上半年盈利翻倍

电子烟产品制造商华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进行多项资产减值后,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盈利约倍翻。 公司预计2025年前六个月的利润介乎1.51亿元至1.77元间,同比增幅分别为91.3%至124.3%,较2024年上半年报告的7,900万元显著提升。 公司表示:“该增幅主要于2024年同期确认了商誉减值约0.293亿元、其他资产减值约人民币0.202亿元,以及联营公司的投资减值拨备约0.480亿元所致,而本报告期间则没有类似减值拨备。” 在调整后,即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和减值相关损失后,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2.236亿元至2.496亿元,同比增长1.1%至12.9%。 华宝国际股票周一开盘上涨,每股3.42港元,涨5.2%。该股年内已上涨5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ux makes air conditioners

奥克斯冲刺港交所 低价高增长存隐忧

这家空调制造商凭借低价策略,赢得国内消费者青睐,借助代工模式成功攻下海外市场 重点: 奥克斯去年营收增长20%,凭借国内低价策略与海外代工模式,超越竞争对手 低价策略虽助力这家空调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但也引发质量隐忧,且毛利率显著低于同业   陈竹 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创始人郑坚江属牛。三十余年前创业时,他将公司命名为“奥克斯”,英文 “Ox”的音译,正是源自中国的生肖传统。此举昭示其期盼企业秉承牛的特质:坚韧果敢、笃行致远。 郑坚江推动企业上市,试图向投资者展现与已上市巨头不同的空调制造商路径时,多年耕耘终现曙光。上周,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更新版上市文件,同时该计划也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标志着该公司赴港上市实现双里程碑。 申港上市是奥克斯曲折上市之路的最新转折。公司曾于2016年登陆流动性匮乏的北京“新三板”,但一年后摘牌,部分原因是该市场流动性薄弱、融资空间有限。 此后,奥克斯转战A股主板,拟于上交所上市。2018年启动流程后, 2023年6月完成必备的上市辅导阶段。然而,奥克斯旋即调整方向,今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首份申请。因半年有效期届满,公司近日更新材料重新递表。 奥克斯聘请头部投行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预示此次募资规模较大,或超1亿美元。 低价双刃剑 奥克斯以激进低价策略闻名,被视作2000年代初中国空调价格战推手,当时家用空调正值普及浪潮。2001年,公司提出引发行业震荡的口号:“免检是爹,平价是娘”,国内媒体对此均有记载。 次年,奥克斯发布白皮书,拆解某型号产品成本结构,指控竞争对手定价虚高,随即宣布全线40余款产品降价逾30%。 这套组合拳既凌厉又高效。当市场主流空调售价约3,500元(近500美元)时,奥克斯产品常低于3,000元。对手猝不及防之际,消费者的积极反响令奥克斯声名鹊起。 持续低价攻势,虽未撼动美的(0300.HK; 000333.SZ)、格力(000651.SZ)和海尔(6690.HK)三巨头的主导地位,但奠定奥克斯高性价比市场认知。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空调线上均价2,775元,线下实体店均价4,306元。奥克斯线上均价仅2,207元,为前五大厂商最低,线下均价也仅2,982元。 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低价策略正为奥克斯创造有利条件。 不过,奥克斯去年营收298亿元(41.5亿美元),仍不及海尔4,016亿元的十分之一。其去年20%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越海尔8%、美9.4%的逾倍,格力同期则下滑7%。今年一季度,增速小幅提升,营收从73.6亿元增至93.5亿元,增幅达27%。 过去三年,奥克斯的盈利持续稳健增长,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从7.52亿元升至9.25亿元,同比增长23%。 低价策略在夺取市场份额同时,也要付出代价。对价格的过度聚焦令品控承压。2019年,格力曾公开指控,奥克斯多款产品能效与制冷消耗功率未达标准,引发重大纠纷。 更关键的是,低价导致毛利率折让。奥克斯空调毛利率19.2%,显著低于海尔的23.87%。尽管美的、格力未单列空调毛利,但前者包含空调的智慧家居业务,毛利率达29.97%,后者以空调为主的制造业板块,毛利率更达32.55%。 为对冲国内增速放缓,奥克斯近年加速拓展海外业务,助力增长。去年,其出口大增41%,海外营收占比达57.1%,公司将海外销售定位为未来核心增长引擎。 不过,其海外业务多属代工生产,产品贴牌销售。该模式以利润微薄著称,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奥克斯整体盈利,逊于海内外自主品牌运营更成功的行业对手。 归根结底,在空调这类成熟行业,高增长与高盈利需并重。奥克斯欲实现长远发展,须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依托品质而非价格竞争。公司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ShinFlow等举措值得肯定,即便此举意味着将与业内巨头正面交锋。 此外,公司可发力毛利率更高的中央空调领域,后者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家居渗透率仍较低。去年,奥克斯超87%的营收源自家用空调,且多为壁挂机型。中央空调去年毛利率达30.4%,显著高于家用机型的19.25%,加码前者将有效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海外业务需逐步从纯代工向自主品牌建设转型。唯有实现增长、盈利与品质的平衡,奥克斯方能赢得投资者认可,证明其生产的空调不仅“价优”“,而且“质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核数师对恒达持续经营产生重大疑问

房地产开发商恒达集团(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业绩,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亿元,按年下跌22%,并录得亏损2.7亿元,2023年同期则有盈利4,094万元。 期内集团的现金及受限制银行存款约4.1亿元,短期银行借款为3.7亿元,长期银行借款为3.88亿元。公司的杠杆比率为66.8%,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约15.7个百分点。 公司的核数师指出,恒达向第三方及一名关联方提供的财务担保,可能产生现金流出达68.4亿元,鉴于集团现金流较低,而产生足够现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问。 恒达自去年4月2日开始在联交所暂停买卖,停牌前报0.26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