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列入不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公司名单后,这家教育公司的股价仅下跌1.6%

重点: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好未来教育和另外两家公司列入可能被摘牌的中国公司名单
  • 近一个多月以来,SEC和中国证监会均对双方的谈判进展保持沉默。该谈判旨在达成一项关键的信息共享协议,以消除退市威胁 

阳歌

名单越来越长。

经历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把数十家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列入退市风险名单的疯狂时期之后,该名单的延长速度最近几周已经大大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名单已经完成,因为在最新的更新中又多了三家。

这次更新中唯一值得关注的公司是好未来教育集团(TAL.US),它2010年成为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之一,目前市值超过30亿美元。另外两家公司是FingerMotion Inc.(FNGR.US)和Mercurity Fintech(MFH.US),它们的规模相对较小,市值分别为6,500万美元和1,100万美元。

好未来被加入名单对于投资者来说几乎无关紧要,其股价周一仅下跌1.6%。过去,由于投资者对退市威胁的担忧,进入该名单通常会触发对该公司股票甚至所有中概股的抛售。

目前,这种恐慌性抛售基本已经消失,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在美国上市的约250只中概股都有退市的危险,无论是否出现在SEC的名单上。目前这个名单上有198家公司,加上好未来和另外两家将增加到201家。

对于没有密切关注这个问题的读者,需要了解的是,退市威胁来自于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称,如果公司的审计机构拒绝配合SEC调查,就要让该公司退市。这几乎适用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因为中国法律认为此类信息是国家机密,禁止审计机构与外国政府分享。

中国已经表示想要修改规定,允许此类信息共享。SEC和中国证监会都公开确认,正在就一项使中国公司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协议进行谈判。

从我们的角度而言,关于SEC的更新,最有趣的不是新增的几家公司。因为我们已经知道,SEC只是在每家公司提交完最新年度报告后不久,便将公司名称加进来。好未来在6月14日提交了最新年报

相反,更让人感兴趣的是最近围绕这场长期冲突的沉默。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证监会不断发出积极信号,确认谈判正在进行中,并表示有信心达成协议。SEC的信号则谨慎得多,最后一次表态是在5月24日,当时它发表评论称,在消除退市威胁之前,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然而此后,双方在过去一个月里都异常沉默。

沉默是金?

在我们看来,这种沉默可能是因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中方停止就此事发表公开评论,专注于协议的达成。其实,双方早在2013年就曾经接近达成这样的协议,但谈判最终破裂,可能是因为当时不存在退市的威胁。

因此,最近的沉默可能表明,双方的监管机构终于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并试图在没有公众监督或期待的情况下敲定交易,这就要求双方都不要公开评论此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出,即使双方达成了协议,也还是需要很多的时间,企业才能在2023年的最后期限之前真正满足《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要求。因此,这些公司显然仍面临着很大压力。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到好未来教育集团,因为它是最新公告的焦点。该公司在其新的年报中提到了退市威胁,指出其目前的审计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被禁止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分享相关信息。

但好未来教育集团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起因是去年秋天,中国对民办教育行业的大规模打击,当时中国政府禁止这些机构在核心课程领域向K-9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服务。4月,它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于去年底停止了提供这部分业务——之前它是其收入的大头。它还详细说明了未来计划,即专注于批判性思维和计算机编程的教学,并向其他学校提供教材。

随着转型的开始,在截至2月底的最新财报季度中,其营收同比暴跌60%,至5.41亿美元(36.3亿元)。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七名分析机构预计,它在本财年的营收将下降近80%,至9.22亿美元。

综上所述,该股最近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自年初以来上涨了28%。尽管如此,自去年7月人们开始担心对教培行业的整顿以来,其股价下降了约四分之三。但到目前为止,似乎可以公平地说,投资者相信它已做好准备,能够挺过当前的震荡阶段,或许在未来一两年内成为一家更强大的公司。

大约两个月前,摩根大通将它的评级从“跑输大市”上调至“中性”,理由是该公司估值极低。好未来教育集团目前的市净率为0.76倍,虽然处于低位,但还没有跌至谷底,这与同规模的同行新东方(EDU.US; 9901.HK)的0.88倍大致相当。但所有教育类股都将继续承压,直到它们能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展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之道。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退市威胁,当然无助于改善好未来教育集团或其他中国教育股的处境。但有些人可能会将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最近的沉默解读为双方很快将宣布一项信息共享协议。这将为中国公司提供大约一年的时间,来采取必要措施遵守《外国公司问责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白酒消费减弱 珍酒李渡预告上半年少赚24%

中国白酒生产商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亿至25.5亿元,预计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费减少,尤其是在商务及社交宴请及送礼场合。公司于6月推出全新战略性旗舰产品,并着力提升核心市场渗透率、加快渠道周转,同时积极扩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场,期望于下半年带来销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等白酒品牌,产品涵盖酱香型、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品“珍酒”去年销量为12,284吨,为连四年下跌。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但随后回升,至中午休市报7.09港元,升3.6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子不语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电商企业子不语集团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称,受惠于品牌影响力扩大及运营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逾30%。 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至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亿元增长30%至40%。预计期内净利润达1亿元至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40万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将强劲营收增长归因于“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设”,并称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也推动了利润提升。 子不语集团股价周三平开报3.51港元,股价年内累计跌幅约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网上游戏商博雅互动国际有限公司(0434.HK)周二发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下跌,盈利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据去年经重列盈利3.13亿港元计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亿港元至2.35亿港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较预期减少,以及因购买加密货币,令银行存款减少,使期内的利息收入比预期为低。 博雅周三开盘跌4.1%报7.5港元,公司年初以来股价跌逾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银行盈利背后的隐忧:竞争炽烈息差收窄

这家区域性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8%,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凸显强烈的息差压力 重点: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约17%,但营业收入仅微增2.2%,净利润上涨3.8% 中国央行为刺激经济持续降息,银行业面临严峻息差压力 梁武仁 在超长经济放缓周期冲击下,中国银行业多重承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如今也难以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华东地区重要城商行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为例,该行上周五试图通过盈利预告“解释”最新利润增长,但困扰全行业的沉疴痼疾依然待解。 这份公告让投资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财务表现,用“积极”字眼制造利好氛围,似以巨额利润增长相诱。 细读公告,恐难掩失望。虽然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劲增约12%,较上年同期增约17%,主体贷款业务扩张迅猛,但上半年以贷款利息为主的营业收入,仅同比上升2.2%至210亿元,净利润微升至93亿元,涨幅仅3.8%。 徽商银行以华丽辞藻“解释”中报业绩,将“向好业绩”归因于“始终坚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还罗列诸多成绩。 资产扩张与利润增速的巨大鸿沟昭然若揭:在央行连续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该行信贷业务息差承压明显。 净息差压力并非徽商银行独有。中国银行业衡量利差的净息差(NIM)指标已整体承压多时。理论上来说,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维稳息差,但同业白热化竞争等因素正影响这种动态平衡。 经济不振时,贷款需求趋弱,银行间竞相杀价争夺优质客源。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银行会下调贷款利率,但这会侵蚀其利润空间。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后一年)以来,竞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年,监管机构引入了一套机制,使贷款利率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挂钩。 去年,徽商银行净息差较2023年缩窄17个基点至1.71%,而2019年该指标高达2.51%,显示已苦战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并非当下唯一痛点。经济困境使贷款违约风险攀升,银行风控承压。这一方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优于中小同业。 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0.98%,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较之下,总资产规模为其一半的宜宾市商业银行(2596.HK)不良率尽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达1.68%。泸州银行(1983.HK)的不良率则为1.19%。 徽商银行由十几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其规模优势或有助于在吸引大型、财务稳健企业的过程中,维持较低的不良率。该行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非个人借款人,后者本身风险更高。中国的国有银行主要向其他国有企业放贷来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后者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通常可获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国有企业驰援。 借款方承压 然而,财报暗藏隐忧。去年,对困境企业的贷款重组量同比增9%;且潜在劣变贷款,即关注类贷款大增62%,占比升至1.13%,显示客户群经营压力正持续累积。 2020年,该行曾因接管包商银行四家分行引发关注。这家内蒙古银行前年破产,成为二十年来首例被接管的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徽商银行在疫情动荡期既要化解自身风险,又需处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遗留问题。迟至去年,该行仍向第三方转让约7.01亿元包商系不良资产。 尽管盈利预告成色不足,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徽商银行股价仍涨超5%。眼下投资者对任何利润增长都持“饥渴”心态,此轮上涨存在内在逻辑。 不过,徽商银行的估值仍处洼地:市盈率(P/E)仅3倍,市销率(P/S)1.3倍,市净率(P/B)更低至0.3倍。该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宾市商业银行——后者市盈率达21倍,市销率5.2倍。 市场对徽商银行前景的冷淡态度不难理解:只要经济下行周期延续,任何利润增长,尤其是疲软增长引发的乐观情绪,终将快速消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