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公布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整体门坎颇高

重点:

  • 港版SPAC明年1月1日生效,它只容许专业投资者参与,将限制市场反应
  • 美国加强中国企业上市审查,它可以提供另类选择

克洛伊

经过三个月咨询,港交所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终于出台,经过咨询业界后,新规定虽然有减辣,但与新加坡及美国比较,仍然是〝最辣〞的SPAC上市机制,明年1月1日生效。市场人士相信,港版SPAC将不会如美国般大热,但SPAC仍然是近期市场上的热门投资项目之一,预计可以带动港股市场明年上市活动。

美国的SPAC市场屡创神话,深受投资者欢迎,例如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大升五倍以上的Lucid Group(LCID.US),与它合并的,正是SPAC公司Churchill Capital IV;去年第四季,美股更迎来第一只SPAC市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SPAK ETF(SPAK.US),由于ETF的价格理论上比较稳定,但它的股价也曾在上市初期大涨约七成,成为一时佳话。

SPAC在收购目标项目之前,只是一家现金空壳公司,在上市后通过增发股份收购私有公司,让私有公司上市。它的性质其实与港交所一直打击的〝借壳上市〞相似,分别在借壳上市中的壳公司本身有业务,只是经营不善而寻求卖壳离场,而SPAC则完全是空壳公司。

富二代已进场

在港版SPAC细则在12月17日公布前,SPAC这个名词已不难在报章中看到,主要是香港不少富二代早已加入美国SPAC热潮,其中新世界发展(0017.HK)执行副主席郑志刚私人持有、在今年5月才在美国上市的SPAC公司,在9月份宣布与香港独角兽、基因及诊断检测公司Prenetics合并

除了郑志刚之外,其他富豪二代也乐于参与SPAC市场,其中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已先后推动三家SPAC上市;而澳博(880.HK)创办人何鸿燊的儿子何猷龙,也有一家主要经营中国娱乐行业的SPAC公司在美国上市。

为赶上热潮,新加坡在今年9月已推出SPAC上市规定,加入这个新市场;港交所不甘落后,也在9月推出咨询文件,经过3个月咨询期,SPAC上市机制终于出台,并将于明年生效。

根据港交所公布,港版SPAC只限专业投资者认购及买卖,相关证券须分配给至少20名上述投资者;其首次公开发售筹集资金最少10亿港元,以及SPAC发起人持有最少10%发起人股份。

香港门坎最高

与新加坡SPAC上市要求比较,新加坡不单开放SPAC予小投资者参与,对SPAC上市的要求市值,也只是不低于1.5亿新加坡元(约1.1亿美元),而且SPAC发起人认购不少于2.5%到3.5%股份等门坎,也明显比香港低。

SPAC发展历史最久的美国门坎就更低,它的成立步骤简单,费用也很低,只需要2.5万美元(约15.9万元),在三到四周内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上市申请,审批后15日便可上市,虽然要求目标公司市值应超过托管账户内SPAC上市募集资金的80%,但一般目标公司市值,是在SPAC托管账户内资金的两至三倍。

对于更高的门坎,香港财经事务与库务局长许正宇表示,目的是为了吸引优质的SPAC到港股上市,并会以质量先行,现阶段不开放予小投资者参与。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祤庭说,SPAC是传统上市申请以外的一个选择,并非取代传统上市程序,两者各有所长;他提到其他市场正收紧对SPAC的监管,证明港交所专注吸引高质SPAC市场的方法是正确。

但是,对于不少中概股回流港股的热潮,因为SPAC公司只能收购拥有业务的私人公司,而不是已在外国挂牌、有意到香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上市的企业,因此SPAC市场不是它们〝那杯茶〞。

要炒热SPAC市场,流通量十分最要,但港交所只容许专业投资者参与,注定本港SPAC上市公司的流通量不会高,但SPAC经过并购后,所有限制将会解除,成为一家普通上市公司,所以说到底,仍然要视乎公司本身的吸引力,能否吸引投资者参与。

以东南亚网约车Grab(GRAB.US)为例,有别于一般东南亚公司倾向于新加坡上市,最终仍是选择了透过与美国SPAC公司合并,在美国成功上市,主要是因为美国股市的流通量和知名度较高。

因此,即便香港SPAC上市要求高,在美国加强中国企业在当地上市的审查下,港股市场仍然可以提供另类上市选择,由于港股对中国内地公司有不错的估值,加上SPAC能为这些公司节省不少上市费用与所需时间,相信可吸引不少企业参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牛电动次季销量按年增长36.6%

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销售电动出行产品350,090台,较去年同期的25.62万台增长36.6%。 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18,719台,占总量约91%,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长53%;国际市场方面,小牛电动第二季销售31,371台,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销售数据涵盖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 公司表示,于“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小牛多款高端车型在天猫、京东与抖音平台均登上销售排行榜,有效巩固其于中国高端智能两轮市场的领导地位。 小牛电动股价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报3.42美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绿城半年销售跌11% 前董事长港机场被带走

内房开发商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销售数据,今年首六个月,集团合同销售金额803亿元,涉及的面积为229万平方米,归属于绿城的权益金额为5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08亿元下跌11.3%。 6月份绿城自投项目的销售金额为142亿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价则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内地媒体早前报道,绿城中国前执行董事及董事长张亚东,5月底时在香港机场准备飞往加拿大时,于登机口被带走,但具体因何事则未有披露。张亚东曾任大连副市长,2016年调往央企中交集团,至2018年被派往报掌绿城。至今年三月,绿城突然公布张亚东呈辞。 绿城周二平市报9.77港元,公司在过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