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9.HK
This pharma services provider has shocked investors with a steep downward revision of its earnings outlook, slashing its full-year revenue growth forecast to just 10% from an initial 30% and predicting a profit drop.

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药明生物宣布大幅下调业绩指引,全年收入增速从年初预计的30%下调至10%,利润也将出现个位数比例下

重点:

  • 药明生物股价一周内下跌超过30%,自称已经严重偏离公司估值,宣布大手笔回购10%股份
  • 收入下挫一方面因为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另一方面因监管机构批准滞后,导致重磅药物延期影响收入

 

莫莉

过去这一周,曾经坚定看好医药外包(CX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269.HK)的投资者,可能会颇为伤神。上周一,药明生物突然发出业务不及预期的公告,随后股价大幅跳水,即使公司管理层积极回应解释,也未能挽救颓势,一周之内股价累计下跌32.5%,市值缩水超过374亿港元。

以药明生物CEO陈智胜的话来说:“今年是药明生物历史上最难的一年,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寒冬。”在此背景之下,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药明生物宣布大幅下调业绩指引,全年收入增速从年初预计的30%下调至10%,两大核心业务中,药物开发比去年同期有3%至5%的增长,药物生产业务的收入将下降3%至6%,利润也将出现个位数比例下滑。

药明生物自2017年从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分拆独立在港交所上市以来,受惠于生物药的开发热潮、以及新冠疫情带来大量研发及生产项目,在2017年至2022年,每年收入均录得四成至八成的高速增长。

到了2023年,不仅核心业务收入下滑,整体收入增速也大幅萎缩至10%,净利润甚至出现倒退,也难怪投资者选择快速离场,光是业绩预告发布当天早上,其股价便暴跌23.8%,以致公司宣布停牌,次日复牌后仍然延续跌势,48小时内下跌超过30%。

12月6日,眼看股价一步步滑向深渊,药明生物宣布大手笔回购10%股份,总价格不超过6亿美元。公告称,这次回购是因为股价已经严重偏离了公司估值,陈智胜补充称,“因为我们有资金、有实力做这件事,不然不论股票跌到什么程度都没钱回购。”

虽然业绩增速不如预期,但作为行业龙头的药明生物仍有着充足的现金流。中期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手握76亿元现金。药明生物还将旗下专注于抗体偶联(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的合约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CRDMO)服务业务独立出来,今年11月,负责这部分业务的子公司药明合联(2268.HK)成功登陆港交所,净筹资额高达34.8亿港元。

行业危机?

“我们是行业里最后一个感受到寒冬的,但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春天的到来”,陈智胜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公司今年的新增项目或将达到100个,占全球研发领域50%以上的市场份额,预计2024年将会稳健增长,2025年及以后恢复强劲增长。

药明生物管理层屡次喊话,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但是此番预测是否准确,则仍然有待考验。毕竟,在10月底的媒体沟通会上,陈智胜曾表示,公司年初制定的新增120个项目目标没有变,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都在第三季度大幅加仓药明生物。然而一个月后,业绩预告却突然变脸,可能让投资者的信任受打击。

造成药明生物收入锐减的原因是什么?公司称,在药物开发领域,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放缓,导致药明生物获得的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约40个新项目,即约3亿美元收入减少;在药物生产领域,由于今年下半年监管机构批准滞后,三个重磅药物延期,大约影响了约1亿美元的收入。

新增项目数量下降的确不是个别例子,整个中国的CXO行业都存在同样问题,这或许与中国经济不景气,导致生物医药融资环境艰难有关。前三季度,同业凯莱英(6821.HK; 002821.SZ)的营收为63.8亿元,同比下滑18.3%,但对应去年同期的收入增速却高达167.25%;同期泰格医药(3347.HK; 300347.SZ)的营收为56.5亿元,虽同比增长4.5%,但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9.2%高增长。

可是,若将对比范围扩大到全球市场,CXO行业的另一位领军者三星生物(207940.KS)仍然维持高速增长。最新财报显示,该公司三季度营收超过1万亿韩元(54亿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86%的增长,最新的2023年收入指引,更是从增长 15%至20%,上调至20%以上。对此,陈智胜解释称,三星生物的强项在于药物生产,而药明生物此前在该领域产能不足,生物技术投融资环境对药物生产业务的影响很小。

目前药明生物还在积极扩充产能,此前公布拟在欧洲、美国、新加坡累计投资30亿美元建厂,预计海外产能占比在2026年将接近40%。然而,这些全球基地的产能爬坡,也导致2023年毛利减少1亿美元,成为拖累利润的因素之一。

事实上,新冠疫情带来的CXO行业超高速增长难以持续,许多曾经以新冠药物研发为主业的医药企业亦转型攻入CXO市场,同行竞争更加激烈。但是,随着ADC、GP-1减肥药等新的明星药品种不断推进,医药研发及生产的需求还将持续上升。药明生物当前的市盈率已回落至28倍,仍然高于药明康德的市盈率23倍。如果2024年可以如管理层所言步入春天,药明生物仍然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澜沧古茶折让16%配股筹5,904万港元

茶商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日公告,拟配售合共2,400万股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额16%,每股认购价2.46港元,较上周五收市价2.95元折让16.61%,集资5,904万元(752万美元)。 公司表示,因应集团的资本需求和业务发展所需,此次配股可为集团补充营运资金,巩固集团的财务状况,预期款项净额约5,804万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澜沧古茶2023年底上市后风波不断,去年中期盈利大幅倒退,年底更换核数师,不再任用罗兵咸永道。今年初因经营理念不合,原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王娟去职,又因未能如期刊发去年度业绩,从4月1日停牌至7月2日。 根据公司6月底公布的去年度业绩,公司去年录得亏损3.08亿元,上年度同期为纯利8,008万元。 澜沧古茶周一平开,至中午休市报3.13港元,升6.1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周杰伦抖音开帐号 巨星传奇即高位汲水

天王巨星周杰伦母亲控股的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上周五公布,将配售3752.45万股新股,占扩大已发行股份的4.18%,每股作价9.13港元,较上周五收市11.4港元,折让近20%。 集资共3.4亿港元,约1.24亿港元用于扩展零售渠道网络、约4,020万港元用于开发IP实体店,约6,000万港元作IP投流费、2,200万港元用于投资文娱体育设施,4,560万港元用于IP展览,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此次配股有一定步署,本月初周杰伦在抖音开设「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巨星传奇股价即日暴升近倍,升破10港元报至12.44港元,市值破百亿港元。当股价在高位时乘势配股,虽大幅折让近两成,但配售前股价实际较月初股价已升逾倍。 周一巨星传奇开盘跌3.4%至11港元,随后止跌回稳上升。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老铺黄金品牌影响力提升推动利润猛增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日公告称,随着品牌认知度持续提升,上半年收入与利润均增长逾两倍。 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当期营收达120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幅达241%至255%;净利润22.3亿元至22.8亿元,同比增长279%至288%。 公司将强劲增长归因于品牌影响力提升,包括专注于工艺与珠宝设计的产品策略,相较注重黄金原料价值的传统金店形成差异化优势。公司补充说明,近期门店与渠道拓展虽非上半年增长主因,但预计将在下半年产生增量贡献。 周一早盘老铺黄金股价上涨后即回调,早盘跌3.6%报737港元,年内累计涨幅已逾两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ts Hong Kong listing advancing, will investors drink up Bama Tea shares?

拿到上市入场券 八马茶业卖点在哪?

经过先后三次申请上市受挫的八马茶业,终获中证监的备案通知,意味在港上市已跨进一大步 重点: 公司1月申请香港上市的文件刚过期 市场料公司快将重交上市申请,今年将可顺利在港敲锣 刘智恒 这边厢港交所上市申请已过期,那边厢中证监开绿灯,对于三度冲刺上市的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总是喜大于悲,虽然申请香港上市要重新递表,但得到中证监的通过,要通过港交所似乎没什么悬念,或许可说只属一步之遥。 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公布,已向八马茶业境外上市及境内股份全流通发出备案通知,公司将发行不超过约2,913万股在港交所上市。同时,106位股东所持近4,399万股,可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八马茶业属内地知名品牌,常以300年老字号自居,登上该公司网页看,一段镀金的历史即刻展现眼前。话说1742年时,福建名臣王士让向乾隆皇帝献上一味茶,皇帝用后大为赞赏,赐名为 “铁观音”,王士让因而被称为铁观音的祖师爷。 自称王士让家族第十三代传人的王文礼及王文彬兄弟,于1997年创立八马茶业,当中龙头产品就是铁观音,并销售茶具、茶桌及茶食等产品。 王氏兄弟为八马茶业镀上金漆品牌,不但历史悠久,名字更是皇上御赐。事实究竟是营销手法还是真有其事,孰真孰假不知道,就当一个故事听,反正我们回不到300年前去求证。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不过,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确实诸多波折。公司曾于新三板挂牌,但于2018年退市,后将目光投向深圳创业板,2021年递交申请,却在2022年撤回。随即又申请主板上市,到2023年又再终止。 内地上市折戟沉沙,今年就赴香港申请上市,引来投资者注意,这家顶着乾隆皇帝光环的八马茶业,又是否值得投资? 根据年初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2023年收入21.2亿元,按年增长16.8%,纯利升9%至2.06亿元。去年首三季度,收入16.47亿元,同比升近1%,纯利2.08亿元,增长5.8%。但最新的资料未有,暂时未知具体情况,但去年首三季盈利增速有放缓态势。 加盟模式的问题 然而,公司的商业模式就引来投资者担心。截至去年9月,门店总数达3,498家,当中加盟店占比达92%,整个公司五成收入的来自加盟店。 加盟模式最大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加盟商,搞不好,对公司的经营及品牌有颇大影响。问题严重时,随时涉及消费者诉讼或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诉讼。在黑猫投诉平台,时不时有消费者投诉,在饮用时喝到虫子、或茶叶泡完发蓝等问题,至于投诉个别门店服务,也时有出现。更曾出现部分加盟商,将质劣的茶业混入高端产品混卖,从而谋取暴利。 此外,公司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时,深交所曾三查询,要公司解释加盟商的备货周期,进货与销货量是否匹配,有没有存在压货情况。 代工质量与关联交易 另外,八马茶业一直标榜是百年老字号,皇帝御用茶,但原来有相当产品靠第三方代工。人们会认为既然你的卖点是承袭自300年前的金漆招牌,理应有独特技术来生产自家产品,为何部分产品由外面代工而生,那与公司所宣扬的“承传”有点不一致。 代工也引起质量的监控, 2017年,公司产品曾因质量问题被央视节目批评其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等。 内地市场也指出,八马茶业的部分业务,是来自姻亲关系的富豪。如七匹狼持有八马茶业2.61%股份,安踏系企业在采购茶叶方面就与王家有关联的交易,江苏高力控股与八马茶业在供应链上有合作。而所有这些企业,都是八马茶业的亲家。公司于2022年申请主板上市时,中证监曾重点关注该类关联交易。 过去大半年,香港股市扭转之前颓势,茶饮赛道人潮汹涌,然而茶叶赛道就乏人问津,板块股份每天成交寥寥可数,茶叶始终没有性感的故事去包装,现时上市的澜沧古茶(6911.HK),以及相类的英记茶庄(8241.HK),仍处于亏损状况,八马茶业虽有盈利可言,但未见亮丽前景,在港上市暂时似缺乏卖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