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US

这家汽车交易平台运营商一季度录得一年多以来的首次净利润和营业利润,并预测二季度收入将恢复同比增长

重点:

  • 灿谷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1%,但仍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因为它新的商业模式势头渐长
  • 该公司已基本完成从汽车金融服务商向汽车交易平台运营商的转型,目前正在对业务进行小规模的补充和调整

 

阳歌

经过两年的改革,汽车交易平台运营商灿谷集团(CANG.US)终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示人,包括近两年来的首次盈利。

虽然该公司作为汽车交易平台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其最新季报透露的初步迹象看来令人鼓舞。大约十年前,灿谷以汽车金融服务起家,当时中国鼓励更多私人投资进入金融领域。但后来北京打击此类私人金融机构,迫使很多公司倒闭,少数像灿谷这样的幸存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灿谷正在迅速摆脱原有的汽车贷款业务组合,并在过去两年向汽车交易平台运营商转型,不仅提供新车和二手车,还为车主和经销商提供广泛的相关服务。它在今年初推出了提供二手车交易和服务的应用程序“灿谷优车”,这是其新身份的最后一块大拼图。它的另一块大拼图,是大约半年前推出的类似应用程序、提供新车服务的“灿谷好车”。

自那时以来,该公司迅速扩大业务,一季度录得转型后的首次净利润和营业利润。过去三个季度,灿谷都录得连续稳步增长的收入,扭转了近一年的下滑趋势。它预测这种连续增长的趋势将持续到本季度,并促使它实现另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还录得了近两年来的首次同比收入增长。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经历了大改革后,该公司显然已经渐入佳境。现在的问题是,新增长引擎能带着它走多远。

随着业务好转,灿谷似乎也再次转为正现金流。这体现在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上,今年前三个月,这两个指标都出现了两年多以来的首次环比增长。

即便政府在去年底突然取消新冠“清零”政策,但最近中国汽车市场一直下滑,因此这种初步显现的好转更加值得注意。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一季度乘用车新车销量下降13.4%,因为即便是在重新开放后,市场情绪仍然疲软。

“尽管宏观经济逐步回暖,为中国汽车行业复苏奠定了基础,但一季度受到农历新年、(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以及从3月开始的价格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灿谷首席执行官林佳元在公司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说,“综合效应使消费者处于严重的观望情绪中。”

报告在原本低迷的市场中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上周五业绩公布后,灿谷股价在交易中一度上涨5%,最终以0.8%的涨幅报收。今年迄今为止,该股仍下跌了大约7%,不过已经比3月中旬的低点上涨了20%以上。

转型成功

现在,灿谷新的主体结构已经组装完毕,接下来就是收尾阶段,并对新的模式进行微调,以提高效率和拓展性。这家公司的规模现在仍然较小,历史更长的灿谷好车平台去年仅处理了16,490笔汽车交易。最新业绩显示,灿谷好车平台在一季度促成了3,867笔交易,由于农历新年的缘故,一季度传统上属于淡季。

灿谷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总计5.42亿元,远高于此前预测的4.5亿元至5亿元区间的上限。最新数字仍比该公司去年一季度报告的7.88亿元下降了31.1%。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自从去年上半年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达到顶峰、收入见底以来,收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灿谷表示,它的收入将继续环比增长,预计二季度收入为6亿元至6.5亿元。这将使公司重回收入同比增长轨道,较去年二季度的2.89亿元增长一倍多。

汽车交易服务目前占灿谷总收入的近80%,而其较早的汽车融资服务,则占了其余的大部分。

随着转型的完成,灿谷在当季还显示了严格控制成本的迹象。其收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一季度的98.9%降至88.6%,不过为了提高盈利能力,该公司还需要进一步降低这一比例;该公司的总营业成本,从上年同期的9.77亿元减半至4.91亿元。

这些业绩最终转化为利润,它的营业利润为5,180万元,结束了连续6个季度的营业亏损。其7,880万元的净利润,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在此基础上实现盈利。截至3月底,该公司的现金较三个月前几乎翻了一番,达到近7亿元,而同期的短期投资也小幅上涨至20亿元。

报告期内,该平台增加的功能包括灿谷好车平台推出的人工智能客服,以及灿谷优车平台推出的B2B竞拍服务。

随着业绩的改善,灿谷的股票估值相较于同行也有所提高。今年余下的时间里,类似的营收增长将使其远期市销率达到0.46倍,落后于历史更悠久、利润更高的汽车之家(ATHM.US; 2581.HK)目前的3.8倍,但远高于国内竞争对手优信(UXIN.US)的0.2倍,也高于美国二手车销售商Carvana(CVNA.US)的0.13倍。

显然,灿谷正在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将给它带来各种挑战,因为它希望将新模式扩大,而且在发展道路上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意料之外的障碍。但它最近恢复盈利和收入增长,则无疑是积极的迹象,表明它下一阶段的旅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商汤折让6.25%配股集资25亿元

人工智能企业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四公布,拟以每股1.5港元配售约16.7亿股新B类股份,较前一日收市价1.6元折让6.25%。筹集净额约为24.98亿港元(3.18亿美元),占扩大后B类股份总数约4.38%。 商汤表示,所得资金将用于多个策略方向,包括30%用于发展AI云及扩建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商汤大装置”;另30%将投入生成式AI研发;20%用于探索AI与新技术领域的融合应用,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资产与稳定币等;余下20%则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配股认购人为无极资本,上周亦投资约13亿港元认购另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6682.HK)约5%股份。 商汤股价周四低开1.25%,至中午收市报1.6港元,无涨跌。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沙中国二季度净收入按年跌13%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第二季度业绩,截至今年6月底止,净收益同比升2.5%至17.9亿美元,净收入2.14亿美元,按年下跌13%。经调整物业EBITDA为5.66亿美元,按年升0.9%。 期间集团位于澳门的多家娱乐场的博彩收益均下跌,只有伦敦人的收益有所增长,由去年同期的3.15亿美元,上升56%至4.95亿美元。 集团行政总裁罗伯特表示,短期目标是2025年至2027年,季度经调整物业EBITDA可达到6亿美元至6.5亿美元,以及年度经调整物业EBITDA 26亿美元至27亿美元。 周四金沙开盘升1.85%报18.76港元,过去三个月股价由低位上升超过3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tella makes footwear

收入停滞美关税威胁,九兴缘何被市场看好?

公布不温不火的第二季度销售数据后,这家鞋业代工巨头股价反弹,可能源于其最大客户耐克的乐观前瞻指引 重点: 鞋业代工企业九兴控股发布乏善可陈的第二季度业务简报后,四个交易日内股价攀升近10% 公司关闭零售业务,并逐步退出休闲鞋领域转攻运动鞋后,平均售价持续下行   谭英 九兴控股有限公司(1836.HK)上周发布的最新业务简报本不值得庆贺,核心鞋类产品收入走平、价格下滑。不过,投资者似乎仍对该预告表示欢迎,公告后四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劲升9.3%。 九兴控股披露,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微增2.9%至4.44亿美元,当期平均售价(ASP)下滑1.7%,出货量增长4.1%至1,540万双。 详细数据很可能在下月发布的正式中期报告中披露。公司解释,销量增长疲软,部分源于2024年上半年100万双鞋提前出货,推高了上年同期基数。其将平均售价下滑归因于运动鞋业务比重上升,运动鞋单价低于奢华及时尚鞋品。 近期股价上扬的重要催化剂,或许是九兴控股核心业务向运动鞋的战略转型。在逾三十年发展历程中,公司长期专注奢华、时尚及休闲鞋品牌。运动鞋是其产品矩阵中的新成员,投资者显然看好这一转变,尽管美国关税政策正威胁其所有生产基地。 去年,全球运动鞋巨头耐克(NKE.US)贡献九兴控股 38%的营收,两者绑定日趋紧密。过去一个月,耐克股价大涨27%,尽管其披露截至5月的季度业绩不佳,销售额下滑12%,利润暴跌86%。然而,耐克宣称经营已现转机,预计截至8月的季度销售额将超出分析师预期。 耐克鞋的平均售价近年同样承压,整个鞋业因美国关税面临巨大压力,关税适用于几乎所有主要生产基地,后者主要集中在亚洲,但九兴控股的抗风险能力优于同业。该公司不仅早在1990年代末就率先启动产能外迁,且现金流充沛,并拥有稳定分红记录。 对九兴控股而言,平均售价走低并非特定产品价格受压所致,更多源于在传统时尚与奢华鞋增长放缓、休闲鞋甚至出现萎缩之际,转向运动鞋业务。 为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九兴控股斥资1亿美元在印尼建耐克专属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投产,年产能达1,000万双。公司三年规划(2023-2025)目标的经营利润率也提前达成,即在2025年底前实现经营利润率10%及除税后利润年增长率达低十数百分比。 逆势扩产 面对销售停滞与价格压力,九兴控股并未收缩战线,反而扩大产能。印尼新厂及孟加拉工厂将合计新增1,500万双年产能,较其维持多年的6,000万双基准提升25%。至于中国及越南现有工厂,均处于满产状态。 随着家族新生代管理团队接替创始人的效果显现,去年九兴控股经营利润率从2023年的10.7%升至11.9%,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达21.6%,较2019年翻倍有余。新团队改革成效显著,公司净利润增长21%至1.7亿美元,营收微增3.5%至15亿美元。 即使去年末净现金激增45.3%至4.176亿美元,公司仍维持惯例分红(股息率常超10%)。新生代管理层也终止了近二十年的自有零售鞋品牌试验,转而拓展手袋品类,并在2024年报中透露,拟收购越南中小型手袋配饰制造商,该业务或成“关键增长支柱”。 产能多元化外迁对九兴控股并非新课题。疫情叠加美国针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关税政策后,这成为众多企业的新趋势。公司1982年创立于中国台湾,19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代工低端品牌鞋类,2000年代初转向高端品牌。其2007年登陆港交所,随后推出自有品牌Stella Luna与What For。 2010年代中期,九兴控股的业务达到顶峰,此后过度扩张致营收利润连降五年,直至新管理团队取代创始团队。目前,该公司收入仍未重返2015年17亿美元的高位。 1998年,九兴控股通过合资企业,將部分产能从中国大陆向越南转移,2012至2014年,又增设印尼、孟加拉及菲律宾基地。星展银行(DBS)预计,至今年末,该公司75%的产能将位于中国境外。 尽管产能多元化路径正确,但九兴控股仍面临两大风险:对耐克的深度依赖,以及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政策不确定性。当前的美国高关税税率适用于该公司所有生产基地,但印尼本月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后税率相对较低。 在九兴控股最新业务预告前,星展银行在7月研报中将其评级上调至“买入”。此前,该公司明确2025年下半年,预计仅受600至700万美元关税影响。同时,星展将该公司2026年盈利预期调升10%。尽管多家银行普遍警示规避关税敞口企业,但九兴控股不在此列。 以高盛为例,近期将代工企业销售与利润预测平均上调3%和8%,同时重申九兴控股“买入”评级。公司当前市盈率约10倍,高于业务模式相近的竞争对手裕元集团(0551.HK)6.7倍的估值水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engrui Pharma targets obesity drug launch

国产减重药赛道竞争加剧 恒瑞医药新药即将申请上市 ​

HRS9531注射液治疗中国肥胖或超重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顶线结果,6mg剂量组平均减重19.2%,且未达平台期 重点: 中国内地GLP-1产品的竞争格局非常激烈,超过200条GLP-1类药物管线在研发中 恒瑞医药HRS9531与礼来的替尔泊肽的双靶点相同,后者全球销售快速增长    莫莉 自从5月实现“A+H”两地上市后,中国医药行业“一哥”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在港股的表现一直强劲,​其H股股价较A股存在约10%的溢价,显示国际资本对其未来潜力的认可。不到两月后,恒瑞再次以重磅利好消息印证了投资者的预期:公司宣布即将在近期于中国递交GLP-1/GIP双靶点减重药HRS9531注射液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新药上市申请,冲刺全球最火热的减重药赛道。 7月15日,恒瑞医药与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注射液治疗中国肥胖或超重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顶线结果。HRS953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IP)双重受体激动剂,拟开发用于超重或肥胖及相关合并症、以及2型糖尿病等适应症的治疗。 这项临床研究共入组567名受试者,分别接受HRS9531注射液2mg、4mg、6mg或安慰剂每周一次治疗​​。​​共同主要终点为给药48周后体重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以及体重相对基线降低≥5%的受试者比例。与安慰剂相比,HRS9531所有剂量组在共同主要终点及全部关键次要终点上均达到优效性。具体而言,在为期48周的Ⅲ期试验中,各组受试者的平均体重降低最高达17.7%,88%的受试者体重降低超过5%,其中6mg剂量组平均减重19.2%,且未达平台期。 HRS9531在Ⅲ期临床中也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其他GLP-1药物治疗和HRS9531先前报道的Ⅱ期临床数据一致。大多数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为轻度至中度,主要为胃肠道相关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HRS9531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已经于2024年5月被授权给一间新成立的美国Biotech公司Hercules。在这次NewCo模式的交易中,恒瑞医药授权了包括HRS9531在内的三款GLP-1产品组合,获得1.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恒瑞还可获得最高2亿美元的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以及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Hercules此后更名为Kailera Therapeutics,目前,Kailera正在大中华区之外推进HRS9531的临床开发。 研发竞争激烈​ 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诺和诺德研发的司美格鲁肽在2021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减重后“风靡全球”,在2024年6月于中国内地获批减重适应症。在单靶点的司美格鲁肽取得成功后,业界将目光投向多靶点GLP-1类药物的研发。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血糖素(GCG)等靶点在血糖平衡调节、脂肪代谢、食物摄入等过程中能与GLP-1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疗效。 在司美格鲁肽连续三年销售破百亿美元的行业神话催化下,中国内地GLP-1产品的竞争格局也非常激烈,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国内药企开发的GLP-1类药物管线数量超过200条,研发方向包括GLP-1R单靶点、GLP-1R/GIPR双靶点、GLP-1R/GCGR/GIPR三靶点等,约40家医药企业的GLP-1药物进入减重适应症临床开发阶段。 其中,国产减肥新药中进展最快的是信达生物从礼来引进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6月27日,玛仕度肽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 礼来的替尔泊肽与恒瑞医药HRS9531的靶点相同,作为全球首个上市的GLP-1/GIP产品,其减重和降低腰围的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2024年7月在中国获批长期体重管理适应证。虽然司美格鲁肽收入仍高于替尔泊肽,但后者的增速不容小觑。根据诺和诺德和礼来公司Q1的财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Wegovy收入为173.60亿丹麦克朗(194亿元),同比增长83%,减重版替尔泊肽Zepbound的同期销售额为23.1亿美元(166亿元),同比增长347%。 虽然中国减重药领域主要由先行者诺和诺德和礼来主导,但是GLP-1市场规模仍在高速增长,市场空间巨大。恒瑞医药当前的市盈率为64倍,诺和诺德的市盈率为18倍,前者溢价明显。不过,HRS9531有望成为中国首款上市的自研GLP-1/GIP产品,若成功获批,其产能布局与定价策略或重塑国内减重药市场格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