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2020年年报后未提供任何财务数据,该公司将于周四被香港交易所摘牌

重点:

  • 被停牌19个月后,中国忠旺将于4月13日起从香港退市
  • 这家铝产品制造商的衰落是管理不善和外部因素共同导致,包括美国的保护主义和中国房地产行业下行 

 

沈如真

在凭借稳健的增长故事赢得投资者喝彩近14年后,这家曾经是中国领先民营铝产品制造商之一的公司发现,它不能再逃避问题了。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1333.HK)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终结时刻即将来临,本周它将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事情本不该是这样的。但多年来,中国忠旺终归是被一系列因素共同削弱了根基,其中一些是自身因素,另一些则是外部因素,包括过于雄心勃勃的收购狂潮,以及美国的保护主义和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来的冷清。

2009年5月8日,中国忠旺在香港上市,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规模最大的IPO,巩固了创始人刘忠田“亚洲铝王”的地位。将时间快进到2023年,这家曾是全球第二大铝产品制造商的公司,将在周四耻辱地结束其上市公司的地位。

由于深陷财务困境,中国忠旺自2021年以来一直没有公布财务业绩。其股票在19个月前的2021年8月30日被正式停牌时的价格,仅为IPO价格的零头,此后该公司主要的子公司也被宣告破产。

人们很容易将中国忠旺的衰落,归咎于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措施,它们重创了中国经济。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打压,打击了对忠旺主要产品铝棒、铝管和托盘的需求,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因素虽然会削弱其业务,但对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来说并不一定致命。

曾经潜力无限,如今却破败收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海航控股、安邦以及最近的恒大,中国忠旺只是其中的最新一员。和它们一样,中国忠旺也是因为管理不善、鲁莽收购和财务不谨慎导致公司衰落,随着中国经济在多年快速增长后放缓,它发现自己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

早在中国忠旺2021年4月发布2020年年报(这可能是中国忠旺最后一次发布年报)时,它出了麻烦的迹象就开始显露出来。

该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3%,利润减少约40%,而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下跌60%。与此同时,中国忠旺的短期银行及其他贷款较上年同期飙升62%,而作为衡量财务杠杆的关键指标,其债务股本比从三年前的1.19跃升至1.83,远高于0.22的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忠旺将其困境归咎于“新冠疫情突然暴发”重创全球经济。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一败涂地,而它的很多同行却幸存了下来,并且已经在从疫情中走出来。

延迟发布的财报

出了大麻烦的迹象之一,出现在2021年8月30日,当时中国忠旺通知股东,2021年中期业绩不会按时发布,这导致了股票的停牌。那是该公司最后一次发布财报,之后该股未再交易。

去年9月,沈阳一家法院批准了中国忠旺债权人的破产申请,理由是该公司未能履行财务义务。中国忠旺的主要业务随后进入了合并重组,“因重大亏损、运营困难,其子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

最新的打击发生在今年3月24日,港交所通知中国忠旺,由于它的股票长期停牌,将于4月13日取消其上市地位。该公司表示,不会对这一决定提出异议。

中国忠旺的倒下,与那些前景更为光明的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港交所上市的兴发铝业(0098.HK)报告称,去年的收入增长一成,还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预计铝制品的需求将会上升。在上交所上市的南山铝业(600219.SH)则报称,2022年前9个月收入增长30%,同期利润增长13%。

中国忠旺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盲目扩张。2016年,该公司启动了战略转型,希望成为一家为从交通到建筑等行业提供轻量化产品的综合供应商。

作为转型和全球雄心的一部分,它于2017年9月进行了首次海外收购,买下了德国飞机无缝管制造商Aluminiumwerk Unna。一个月后,又收购了澳大利亚超级游艇制造商SilverYachts,寻求将其挤压产品用于高端游艇制造。

中国忠旺的一家关联公司还计划以丰厚的溢价收购美国铝制造商Aleris,但在美国政界人士表示担忧后,该收购最终被放弃。

与此同时,中国忠旺通过其控制或支持的一批小型金融机构为其业务融资,其中一些陷入了财务困境。该公司持有6家贷款机构、一家保险公司和至少一家租赁公司的控股权或相当大的股份。中国忠旺控股的辽阳农村商业银行去年破产,而中国忠旺作为大股东的辽阳银行,在同样面临重大财务风险的情况下,被并入政府成立的新银行。

中国忠旺此前曾寻求通过借壳上市,从国内A股市场获得额外资金。但该计划从未得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者对该交易的财务风险表示担忧,同时也对该公司部分出口产品被指产地标签错误以避税的海外诉讼表示担忧。

2019年,美国检察官指控与中国忠旺创始人刘忠田有关的6家南加州公司逃避18亿美元(124亿元)的进口关税。去年4月,这6家公司被勒令支付18.3亿美元,尽管中国忠旺一直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

上世纪90年代,刘忠田在位于中国东北的铁锈带腹地创办了中国忠旺集团,之前他曾帮助公司度过难关。该公司在香港上市后不久,刘忠田一度成为东北首富,该公司后来成为了美国反倾销调查的目标,被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随之而来的出口下滑,促使刘忠田将公司的重心转回国内市场,同时向高端业务扩张。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9月27日视察中国忠旺集团时,它的计划似乎正在奏效。这是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支持展示,尽管许多民营企业在北京的铝业结构性改革计划下遭受损失,从该计划受益的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

习近平站在该集团的生产车间,背景中忠旺的名字非常醒目。他向集团管理层保证,中央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这一承诺现在跟中国忠旺无关了,由于自身缘故,它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Shein上调美国商品售价 部分涨幅高达377%

快时尚巨头Shein在美国即将对小包裹征收关税前,率先调高产品售价,调幅最高达377%,反映贸易战对美国消费者的直接冲击。 据彭博新闻报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与健康类的100大热门商品平均涨幅达到51%;家居与厨房用品以及玩具类产品平均涨幅为30%。而Shein最畅销的女装类别,平均价格亦上调了8%。其中一款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涨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达377% 美国政府于4月初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并将于5月2日起,终止针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此外,每件邮寄商品的处理费也将提高至100美元。报道称,Shein已鼓励供应商在越南设厂,Temu则推动中国工厂采“半托管”模式,大批量将货品直运美国。 此前,Shein与Temu已向消费者预告,受“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更”影响,营运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调整价格,以维持产品品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 Saa sells cosmetics

网购日盛消费北上  莎莎救急力拓电商

这家化妆品零售商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其核心的港澳市场收入下滑11%至12%,导致利润降幅高达68% 重点: 随着大量香港民众北上深圳消费,去年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出现萎缩 因关闭门店并将重心转向电商,在截至3月底的第四财季,这家化妆品零售商在中国内地的收入下降了40.5%    谭英 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78.HK)是香港的创业传奇,它原是郭少明及罗桂珍夫妇于1978年在一家小商场的地下创立的摊位。但在2015年达到89亿港元(11.5亿美元)的营收巅峰后,其业务规模已缩水过半,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营收仅为43.6亿港元。 在这一财年,坏消息不断,上周五的公告更凸显这一点。盈利预警显示,截至3月底的12个月内,公司营收同比下滑约10%,利润暴跌63%至68%。在香港,随处可见它的粉色店面,里面售卖各种平价化妆品,但人口结构和消费趋势的一些重大转变给它造成了冲击,而且转变似还在加速。 最主要的转变是香港民众日益热衷赴深圳消费,这给莎莎国际营收四分之三的港澳核心业务带来了压力。同时,赴港内地游客曾是该公司的重要客群,如今这个群体也减少在港停留期间的消费。 盈利预警将公司利润暴跌归咎于这两个因素。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里,其利润从上一年的2.19亿港元骤降至7,000万至8,000万港元。 2023财年业务激增,也是近期多项数据下滑的部分原因,受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旅游和消费推动,莎莎国际2023年营收增长24.8%,利润近乎翻几番。但情况的转变来得猝不及防: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回归谨慎,繁荣一瞬即逝。 市场似已做好迎接坏消息的准备,尤其是考虑到莎莎国际已在此前的多份季报中,披露了大量的营收疲软信息。该股周一开盘股价持平,不过年内仍下跌约17%,错失近半年其他中概股的上涨行情。 该股目前市盈率为11.8倍,与上美股份(2145.HK)的30倍和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毛戈平(1318.HK)的46倍相比,似乎遭严重低估。 盈利预警和同在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报也并非全是坏消息。虽然核心的港澳市场萎缩,但占营收10%的东南亚业务(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增长17.3%,而该地区的线上销售更是激增36.5%。不过同样占营收10%的中国内地市场同期大幅下滑40.5%,形势严峻。 持续亏损 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多数年份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好消息是,它终于开始有所动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加大对线上资源的投入,并关闭那些业绩不佳的门店。它在内地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时间较晚,直到2015年才开始在大型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而且它坚持传统零售模式的时间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 它在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屈臣氏的动作要快得多,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购物应用程序,并在阿里巴巴旗下流行的淘宝平台开设了旗舰店。在那之后,它又在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他热门网站上都开设了店铺。 值得称赞的是,莎莎国际终于改变了在中国内地的路线,淘汰了实体网络,采用了更加轻资产的运营模式。线上业务目前占该公司中国内地销售额的80%,公司关闭了18家实体店,计划继续聚焦电子商务,并与更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销售商品。 莎莎国际表示:“集团相信,此轻资产模式的转变,有助降低营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公司还表示,在截至3月的财政年度产生了2,000万至3,000万港元的一次性闭店拨备。 尽管莎莎国际将电商视为在内地的发展方向,但在香港大本营,线上业务规模仍然不太活跃。截至去年9月底的六个月内,港澳核心市场的线上销售额仅为9,480万港元,占两地14亿港元总营收的7%。彼时港澳市场整体营收已现颓势,六个月内同比下滑18.4%,不过同期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市场分别增长27%和15%,但由于香港业务在营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最终导致公司期内总收下跌10.4%。 随着香港消费者持续远赴深圳娱乐购物,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恐将持续承压。今年4月18日至21日复活节假期期间,约160万香港人次入境内地,同比增长6.8%。其中多数前往深圳,港元汇率优势增加了在深圳的购买力。同时,这个因素也削弱昔日为便宜而去香港购物的内地游客需求。 莎莎国际对零售市场变局的应对虽显滞后且伴随着阵痛,却是必要的调整。随着创始人夫妇步入古稀之年,接班人问题亦浮出水面。最可能的接班人是女儿郭诗慧,她2005年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公司,2018年被任命为企业策划及发展副总裁。 郭诗慧行事低调,但她相对年轻,而且更有可能拥抱电商,如果她能努力让公司顺应最新零售趋势,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获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日公布,集团签订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采购合同,分别为Walker S1及 Walker C,主要用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 集团表示,采购合同意味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的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让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入汽车工业制造得到进一步验证。未来集团续将产品商业化落地,为大批量产和交付做好准备。 周一优必选开市升近3%报83.9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高位下跌近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