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已在美国上市的卡车应用程序运营商据称因近期美国监管环境改善,已取消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重点

  • 据媒体报道,货运应用程序运营商满帮集团已叫停在港上市计划
  • 这个决定反映出投资者对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情绪不断改善,或将促使明年中国企业恢复大举赴纽约IPO

阳歌

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我们来看一篇关于货运应用程序运营商满帮集团(YMM.US)取消在港二次上市计划的报道。如果新闻属实——看上去很有可能,此举代表着让在美上市中国企业伤痕累累的这一年,迎来了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积极结尾。

最重要的是,这个决定对纽约这批备受打击的股票来说可能是个好兆头。投资者似乎已经感觉到,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在过去一年半因为遭到华盛顿和北京监管机构的打击而遭受重创后,形势已经好转。这一点反映在MSCI中国ETF-iShares(MCHI),其中包括我们关注的多只股票,较10月底的低点上涨了36%。

最近,最糟糕的日子可能已经过去了的信号可能会对这个群体带来一些更大的影响,首先是因为一年多没有新的大型IPO,压抑已久的需求释放后,可能会导致华尔街迎来一波新上市热潮。

稍后我们再来看看这将给2023年带来怎样的整体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The Information报道的满帮集团本月早些时候决定取消赴港IPO计划的最新消息,满帮集团在香港的IPO原本最早可能1月就会完成。报道还说,折扣电商网站拼多多(PDD.US)也搁置了对类似的香港二次上市的讨论。

两家公司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选择继续只在美国上市,不再在香港二次上市,是对近期监管环境改善的回应。除它们外,还有一大批公司此前为了保险起见寻求在香港上市,以防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试图强迫它们从纽约退市。

美国监管机构曾威胁采取这类行动,除非能够更好地获取这些公司存放在中国的审计记录——过去,中国政府不允许这么做。两国最终在8月打破僵局,签署了一份信息共享协议。本月早些时候,在一轮初步检查中得到了想要的全部信息后,美国方面对该协议给予了高度认可

这些最新事态发展后,最先发出积极信号的包括泛华控股集团(FANH.US),后者上周取消了从纽约私有化退市的计划,给出的原因是监管环境不断改善。当时,我们预测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积极信号,而满帮集团和拼多多的最新决定似乎表明,这种情况确实正在发生。

满帮集团的美国存托凭证(ADS)周四上涨4.4%,拼多多涨幅有限,仅为1.2%。尽管如此,满帮集团最新收盘价为8.16美元(56.7元),依然不足去年6月IPO价格19美元的一半。

坎坷之路

从满帮集团身上,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所面临的困难。在IPO后不久,这家为卡车司机和需要运送货物的人牵线搭桥的公司接到了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的通知,称其在上市前未做数据安全审查。这种来自监管部门的打击最近在中国的企业界相当普遍,打击范围在此列举一二——从反竞争行为到数据安全、游戏成瘾等多个方面。

作为惩罚,满帮集团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被禁止注册新用户,随着数据安全审查的完成,禁令终于在6月解除。更广泛地说,最近几个月出现了类似的信号,表明随着北京方面希望提振低迷的经济,监管环境正在从打击转向支持民营企业。

在满帮集团的最新业绩中,情况明显好转,该季度业绩涵盖了解除新用户注册禁令后的时期。它的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6%至18 亿元,全年实现盈利 3.96 亿元,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

从泛华控股到现在的满帮集团和拼多多,这些最新信号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迹象,表明中国企业不再太担心退市威胁。这种情绪可能会在明年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企业最早可能在一季度恢复大规模IPO。

在去年6月和7月监管打击达到顶峰后,许多公司撤销了IPO申请,其中包括计划融资1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共享单车运营商哈啰出行、医疗数据服务提供商零氪科技和满帮集团的竞争对手福佑卡车。约会应用Soulgate也取消了在纽约上市的计划,最近提出了在香港上市的申请。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我们很有可能看到哈啰出行、零氪科技和福佑卡车都将重启在美国的上市计划,甚至Soulgate也有可能放弃在香港的上市计划,重回纽约。

环境的改善还可能让整形手术专家新氧(SY.US)和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VNET.US)的几项未决私有化要约暂停,类似于泛华的情况。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更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可能会放弃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计划。一些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可能会决定取消二次上市,以节省一些相关成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暴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75%。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亿美元对外授权合作 诺诚健华股价为何大跌?

交易对手Zenas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11月的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市场担忧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 重点: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 这并非是奥布替尼首次对外授权,曾在2023年被跨国药企渤健“退货”    莫莉 医药行业的BD交易历来被资本市场视为重大利好,因其不仅能带来即时现金收入,还能为后续研发管线注入支持。然而,近年来市场对这类交易的评估日趋理性。2025年10月8日,创新药企业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长假结束前宣布了一项对外授权协议,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然而市场反应出人意料: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内,诺诚健华港股股价累计重挫约21.8%。 根据诺诚健华以及交易对手美国Zenas(ZBIO.US)的公告,诺诚健华向Zenas转让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全球独家权益,以及该药物在非肿瘤适应症的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以外的商业化权益,除此之外,以及两项临床前管线的权益。作为回报,诺诚健华有望获得的首付款以及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这一数字看似可观,但细究条款实则另有玄机。 根据协议,Zenas将向诺诚健华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达成时支付的首付款现金仅有3500万美元,另外的6500万美元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万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盘价20.85美元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约为1.46亿美元。剩余的超过17亿美元则全部依赖于未来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这些款项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反应异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远远低于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对手的实力则是市场的另一重担忧,Zenas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陆纳斯达克,2025年上半年,Zenas营收仅为1,000万美元,净亏损8,579.60万元,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存在一定风险。 奥布替尼曾遭“退货” 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支柱产品。奥布替尼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适应症的BTK抑制剂,独家产品优势明显。在血液肿瘤领域,奥布替尼共获批三项适应症,且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收入同比增长74.3%,达到7.3亿元,主要归功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持续放量,其销售额达到6.37亿元,同比增长52.84%。 这并非是诺诚健华首次就奥布替尼进行对外授权。2021年,诺诚健华曾将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授权给跨国药企渤健(BIIB.US),获得后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相比之下,此次从Zenas获得的现金首付款金额明显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双方达成的上述合作和许可协议。渤健与诺诚健华均未披露终止合作的具体原因,但诺诚健华表示,会继续“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作为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 目前,诺诚健华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临床试验。 诺诚健华管理层在10月9日的业务交流会上曾强调,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更多产品通过多种形式走向国际化,并表示“BD是公司未来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与Zenas的合作,已经是诺诚健华在2025年内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诺诚健华与康诺亚(02162.HK)将共同开发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ICP-B02)在部分领域的权益授权给美国Prolium公司,将获得最高5.2亿美元的总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诺诚健华在BD交易中选择了“保留核心权益,出让非核心权益”的策略,保留了奥布替尼在肿瘤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在大中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非肿瘤领域的权利。目前,诺诚健华的市销率约为16倍,另一间因BD而股价震荡的创新药企业荣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销率约为21倍。这笔交易可以成为诺诚健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还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SU7再传碰撞燃烧致死意外 累股价挫逾5%

小米汽车再度卷入安全风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辆小米SU7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导致驾驶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报,死者31岁邓姓男子涉嫌酒后驾驶,事故仍在调查中。 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盘中一度重挫逾8%,最终收报49.08港元,跌幅达5.71%,单日市值蒸发近770亿港元。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自九月下旬新品发布会以来,小米股价累计下跌逾13%。 据财新报道,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车碰撞后起火事故。3月安徽铜陵一辆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离带后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广东徐闻亦发生SU7与电动二轮车相撞酿两死事故。小米当时表示,火势为对方电动车电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近34万辆,小米汽车业务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显示业务仍维持高速增长。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