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9.HK
Yonghe Medical launches share buyback

大举扩张带来的工资和营销成本急剧上升,导致这家毛发修复公司今年上半年陷入亏损

重点

  • 雍禾医疗押注市场对毛发移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反导致其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 上月底宣布的股份回购计划提振了它的股价,但该股仍较2021年的IPO价格下跌了约四分之三

      

谭英

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279.HK)于2021年12月中旬上市,首日上涨5.1%,投资者认可它在中国的非必需类美容产品中的独特地位,让其融资了15亿港元(1.92亿美元)。但这家中国领先的毛发修复专家起初的股价飞涨,更多是源于期望而非现实,因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在疫后开始停滞不前。

该股上市首日上涨至16.6港元,随后逐渐下跌至3港元左右的近期低点。雍禾医疗上月底宣布计划回购最多10%的已发行股份,希望让事态有所好转。此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股价上涨了20%,之后上涨势头放缓。

截至周五收盘,该股较公告前上涨16%,但仍比两年前上市后令人兴奋的股价低大约四分之三。

当时,投资者对雍禾医疗在中国“毛发健康”领域的领先地位兴奋不已,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该领域的规模将达到1,000 亿元(137亿美元)。据雍禾医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IPO前后,它占据中国毛发移植服务市场10.5%的份额。

公立医院通常会提供更好的脱发诊断和治疗服务。但民营医疗结构仍占据脱发服务市场85%的份额,部分是因为公立医院不太重视这种通常被认为属于美容且非必要的手术。

雍禾医疗董事长张玉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富裕的年轻脱发一族属于雍禾一个特别肥沃的市场。他2005年在北京创立雍禾医疗,到2010年时,该公司已经是中国第一家获得ISO认证的毛发移植提供商。

虽然股份回购是个好消息,但雍禾医疗八月底发布的中期业绩却有些惨淡。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还不错,增幅10.6%,达到8.28亿元,因为在经历了2022年疫后的低迷后,需求出现反弹。上半年,雍禾医疗服务的患者人数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3.1%,达到72,591人,毛发移植患者猛增34.6%至28,304人。

但强劲的收入和患者人数增长未能让雍禾医疗保持盈利,公司中期亏损2.2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760万元。去年下半年新冠“清零政策”期间,导致它很多诊所被迫暂时关闭, 令2022年下半年净亏损逾1亿元。关店的影响延至今年初,令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几乎是意料中事。

支出回落

雍禾医疗的股价回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消费类股票近期的整体回落,尤其是这类非必需品的支出。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9月份的奢侈品支出约为2019年疫情前的80%。

另一家植发专业公司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文件。但在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的当下,这一计划陷入了停滞。

在去年底中国结束新冠清零政策前后,雍禾医疗可能都高估了市场对其服务的需求,这些服务越来越专注于移植和更便宜、侵入性更小的治疗。

该公司已将近三分之一的IPO收益用于扩大诊所规模,在2022年新冠疫情封锁高峰期开设了15家诊所,在2021年上半年开设了14家诊所,诊所总数达到72家。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里,公司增加了459名医疗专业人员,其专业团队规模扩大了近30%。

随着新诊所的人员配备增长,其人力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23年同期的1.41亿元,增幅约为30%。最大涨幅是营销和促销费用,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3%,达到3.45亿元。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还在2月份推出了新的“一口价”原则。它的植发服务不再按毛囊数量收费,而是开始根据医生排名和植发技术收费,为主要面向女性的美容植发服务提供更为实惠的价格。

公司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中表示,“新价格体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对植发价格的决策成本。”公司表示,每位患者用于植发的平均支出从2022年上半年的26,314元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22,640元,降幅约为14%,从中可见它面临的定价压力。

高昂的扩张成本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正从两个方向给雍禾医疗带来压力,可能会迫使其暂时停止快速扩张。作为对这些压力的反映,该股目前的市销率相对较低,仅为1倍。经营美容手术平台的新氧(SY.US)市销率为0.53倍,而香港的完美医疗(1830.HK)市销率更高,为3.3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