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胶原蛋白护肤品公司业务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并申请到港股上市

重点:

  • 巨子生物受益于轻医美项目和功能性护肤理念,加上成功拓展线上销售,营收自2019年起迅速增长
  • 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达87.2%,主要受惠于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

莫莉

今年的“五一”长假期,你去了哪里消费?除了吃喝玩乐外,打一针水光针、做一次面部护理,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的选择。随着“颜值经济”崛起,中国的医疗美容快速发展,造就大量市值百亿元计的上市公司。

在医美赛道中,主打“抗衰老”的胶原蛋白,以及有助“补水锁水”的玻尿酸两大产品,备受市场人士关注。在玻尿酸领域,出现了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华熙生物(688363.SH)与爱美客(300896.SZ),以及昊海生物科技(6826.HK; 688366.SH)等十多家上市公司,但胶原蛋白领域的资本化进程相对缓慢。最近中国最大胶原蛋白护肤品企业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申请上市,有望成为“胶原蛋白第一股”。

巨子生物是一家设计、研发和生产生物活性成分的皮肤护理产品公司,公司创始人范代娣带领团队于2000年开发公司专有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并于2005年在中国获得该行业的首个发明专利授权。巨子生物的招股书指出,旗下产品覆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功能性食品三大类,共有105种产品。

从胶原蛋白的原料生产,到作为终端产品的功效性护肤品,巨子生物实现了对胶原蛋白产业链的全覆盖。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指出,以零售额为口径,巨子生物是2019年起,连续三年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也是2021年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毛利率高达87.2%

尽管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但直到2019年,业绩才步入增长快车道。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9.57亿元增长24.4%至2020年的11.9亿元,并进一步增长30.4%至2021年的15.5亿元。净利润则从2019年的5.75亿元,逐步增长至2021年的8.28亿元。由于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公司的毛利率也在提升,过去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83.3%、84.6%及87.2%。

巨子生物的业绩骤增,与近年来风行的轻医美项目和功能性护肤理念有关,由于光电类和水光针类日常医美项目,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创伤,属“有创医疗”行为,术后皮肤处于开放状态,必须外敷医用敷料加快修复。此外,胶原蛋白具备保湿、美白、滋养等功效,也属于“化妆品成分党”的新宠。

因此,巨子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用敷料备受年轻消费者追捧。公司两大主力品牌可复美、可丽金2021年的贡献收入占比九成,占旗下产品种类约85%。

安信证券的报告显示,中国面膜类型的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正高速增长,销量从2017年1.6亿片升至2019年3.4亿片,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4.6%。其中可复美的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单价最高,单片价格高达37.6元,高于同行创尔生物生产的胶原贴敷料的单价25.2元,可见巨子生物凭借其专利,已在行业形成技术壁垒。报告认为,随着问题皮肤和轻医美消费需求与日俱增,预计新生力量持续推动医用敷料市场高速发展。

此外,巨子生物看准直播电商的兴起,也采用主播带货、KOL推销等组合营销模式,令旗下产品成为“网红”。以2021年“双十一”当日为例,可复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天猫旗舰店的累计成交额,单日便已突破一亿元。

从销售数据来看,打造“网红”的策略颇为成功,在2019年至2021年,巨子生物由线上直销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6.5%、25.8%及41.5%,为公司营收带来新的增长点。不过,与之对应的销售费用亦水涨船高,从2019年的9,378万元增长近3倍至2021年的3.46亿元。

或面临监管风险

作为一家医疗企业,巨子生物对研发的投入比例偏低。研发团队仅有84人,在2019年至2021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成本分别为1,140万、1,338万及2,495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2%、1.1%及1.6%,可谓营销大大重于研发。

巨子生物的主营产品医用敷料实际上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医疗器械,在网络销售、营销宣传上有严格监管要求。早在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已发文指出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作为名称,医用敷料应由医生指导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随着医美行业快速增长,国家药监局未来有可能加大对医用敷料等产品销售的监管,政策风险不能小觑。

即使如此,资本仍然对巨子生物伸出橄榄枝。2021年,巨子生物进行了IPO之前的唯一一次融资,引入高瓴资本、中金资本等知名私募基金,其中高瓴斥资7.76亿元持有巨子生物4%的股份,其投后估值超过193亿元。

对比同属医美行业的上市公司,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物科技在A股的市盈率分别为73倍、95倍及43倍。以三者的平均值70倍计算,巨子生物的估值约为579亿元,不过昊海生物科技在港股上市的H股市盈率仅14倍,显示港股投资者或许对该类型企业的热情不大。考虑到巨子生物面临的监管风险,上市表现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鹰瞳科技H股全流通获批

眼科影像识别方案提供商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出的备案通知书,完成其合共5015.1万股未上市股份实施H股全流通的备案。股份转换涉及26位股东。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识别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发万语医疗大模型,从单一影像诊断向全科医疗问答、健康管理领域延伸。今年2月,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亿元(2,100万美元),亏损由上年的1.33亿元扩大至2.55亿元。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累跌83.22%,今年至今则跌7.9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顺丰首季业绩盈收双升

物流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为22.3亿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为19.7亿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实现总件量35.6亿票,同比增长19.7%。当中速运物流受惠于公司完善产品矩阵,以及强化服务竞争力,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主要受惠于公司持续加强国际网络能力建设。 周二顺丰开盘升1.3%报37.8港元,现股价较公司去年上市定价高1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anhua Futures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as its global expansion efforts are encountering the setback of tariff war

南华期货申港上市 全球扩张碰上关税战 

南华期货A股于2019年8月在上证交易所挂牌,今次若成功在港上市,可进一步深化国际化战略。 重点: 南华期货去年净利润4.58亿元,按年升13.7% 未来力拓海外市场   徐纬珺 在关税阴霾下,近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加上地缘政治紧张、经济政策转变,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有增无减,已在上证交易所挂牌的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H),无惧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申请来港上市,希望透过A+H上市,进一步巩固国际化战略。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南华期货于1996年成立,是中国首批期货公司之一,总部在杭州,与香港上市的南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0619.HK)或其联营公司(包括南华期货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关联。为降低诉讼的潜在风险,公司以横华国际的名义在香港开展业务。 南华期货的业务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国境内期货经纪业务、中国境内风险管理服务、中国境内财富管理业务,以及境外金融服务,前三者是境内业务,最后一项是境外业务。以2024年经调整经营收入计算,境内业务约占51%,境外业务约占48%,余为其他业务。 境外交易量上升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佣金及手续费,还有利息收入。中国境内期货经纪佣金及手续费净收入,2023年为4.04亿元,2024年减少25.8%至3亿元;同期境外净收入则由1亿元增加45.7%至1.46亿元。主要原因是中国境内期货经纪平均佣金率下降,而境外期货交易量则不断上升。 南华期货的境外金融服务包括期货服务、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及杠杆式外汇交易,目前在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伦敦都已设立据点。 过去三个年度,南华期货净利润都有增长,由2022年的2.46亿元增至2023年的4.03亿元,增幅63.8%;2024年增至4.58亿元,增幅13.7%,净利润得到改善,主要归因于境外金融服务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境外业务发展,是集团未来的一个目标,如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资,可以加强境外附属公司的资本基础,藉此扩展境外业务,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及风险应对能力。 不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为南华期货的全球扩张战略带来隐忧,某些国家的政府可能会对外国公司实施更严格的监管规定或设置障碍,对公司扩张不利。 加强科技抗同质化 至于境内业务,三个板块中以期货经纪业务为主,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创新和提供独特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因应市场发展,南华期货定下技术创新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强期现交易风险管理系统,优化交易系统的速度和可靠性,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期货公司同质化严重,南华期货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大方向正确。 现时在香港挂牌的同类股有弘业期货(3678.HK,001236.SZ)与中泰期货(1461.HK),在业务与规模方面,跟南华期货相差不太远。弘业期货是首家“A+H”期货公司,在港股市场具有先发优势,H股现时的市盈率约73倍;中泰期货则是通过港股市场融资强化国际化布局,现时的市盈率高逾100倍。惟此二股的成交量未算活跃,市盈率的参考性不高。 南华期货上市定价,较可取的是参考内地同业,例如国内期货行业龙头永安期货(600927.SH),现时的市盈率约25倍;瑞达期货(002961.SZ)约17倍;南华期货本身A股的市盈率也只是17倍左右,以此推算,南华期货H股定价估计也不会太高。 总括来说,虽然南华期货是最早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公司之一,在不同海外市场已打下基础,领先很多同业,但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存在非常多变量,包括关税、地缘政治、经济政策等,这些不可测因素,是最大的风险所在。此外,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了解有限,亦有可能影响其H股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