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人民币贬值,这家创新药企第三季净亏损扩大,距离转亏为盈又远了一步

重点:

  • 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两款药物销量大增,带动第三季营收飙升88%,但逾亿美元的汇兑损失,连累净亏损显著扩大
  • 在行业寒冬下,公司拥有充足现金,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1%至4.3亿美元

莫莉

今年3月以来,美元不断走强,人民币则持续贬值,对于财报以美元计价的抗癌药制造商百济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就如承受了一场无妄之灾。这家尚未盈利药企的最新财报显示,由于第三季度录得逾亿美元的汇兑损失,距离扭亏为盈的日子又远了一步。

上周三,百济神州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虽然产品销售收入表现颇佳,协助营收同比大增88%至3.88亿美元(27.6亿元),但净亏损也明显增加27%至5.58亿美元,相比第二季的亏损额5.71亿美元则小幅收窄。

总结前三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收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中产品收入增长110%至9.16亿美元,但期内亏损大增八成至15.6亿美元。

消息公布后,投资者反应一般,百济神州的港股在翌日小幅下跌1.3%,但受惠港股上周五大涨,该公司也跟随飙升8%,以119.3港元的接近两个月高位收盘。

在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中,非经营性的其他损失高达1.26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按美元计价子公司所持外币货币价值重估,录得巨额汇兑损失。第三季度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下跌近8%,由于百济神州的主要市场仍然在中国,因此人民币走弱,对其财报表现带来负面影响。

药品销售发力

该公司的产品收入之所以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以及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医药销售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已从2021年同期的45%大幅提升至88%,反映其收入已不再高度依赖技术授权合作带来的回报,向成熟药企的方向迈进。

百济神州的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已在美国、中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士在内的58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症,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到1.55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在美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两倍,达到1.08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在美国的处方数量持续增长,同时临床医生在其已获批适应症中的使用增加,包括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等三类病症。

今年10月,百济神州披露,泽布替尼与同类药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伊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对比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更佳的效果。这意味着,泽布替尼有望在美国获批用于CLL/SLL,拿下更广阔的市场。

事实上,泽布替尼的国际化进程还在继续,今年以来已在10个新增市场销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估计,在全球范围内,BTK抑制剂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至于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5年增长至131亿元。

百济神州的另一款核心产品替雷利珠单抗,今年三季度的销售额为1.28亿美元,同比增长67%,该产品2022年以来也新增了四项获批的适应症,推动了市场渗透率和占有率的提升。替雷利珠单抗也是当前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国产PD-1单抗产品,销售额明显领先于市场同类产品,例如信达生物(1801.HK)旗下信迪利单抗,期内销售额便只有7,680万美元。

除了自主研发的两款核心产品外,百济神州还获得了安进(AMGN.US)、百时美施贵宝(BMY.US)及诺华(NVS.US)等多家跨国企业授权在华销售产品。今年第三季度,安进授权产品的销售额为2,750万美元,同比增加32%;但百时美施贵宝授权产品的销售额,则减少13.8%至2,240万美元。

资金仍然充裕

不过,当前正处于创新药行业的资本寒冬,大多数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在二级市场遇冷,因此三叶草生物(2197.HK)、和铂医药(2142.HK)与基石药业(2616.HK)等创新药企近期公布节流计划,调整战略准备过冬,采取的措施包括裁员、暂停部分在研管线与产业化基地等。

庆幸的是,虽然百济神州连年亏损,但暂时未有此打算,不仅销售、管理费用随着产品销售增加而大幅增长,研发团队也在持续扩大。第三季度,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高达4.3亿美元,同比增加21%,主要来自员工人数的增长,以及对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投入的增加。该公司目前拥有40多款临床候选药物,在此前的投资者会议上,管理层预计自2024年起,每年将推动10款以上新的分子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涵盖靶点类药物以及肿瘤免疫类药物。

这家公司在淡市中仍然如此进取,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创新药企的紧张财务状况而言,该公司比较“财大气粗”。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余额高达51亿美元,虽然已比9个月前的66亿美元蒸发22.7%,但仍然处于充裕水平。

百济神州在港股的估值位处行业上游,以市销率计算,其市销率约为14倍,高于信达生物、君实生物(1877.HK; 688180.SH)与基石药业的4至10倍。随着各项核心产品市场扩大,药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看来仍抱有信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三氯蔗糖收入大增 新琪安半年多赚586%

甜味剂生产商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3.HK)周一公布,上半年收入3.35亿元(4,700万美元),按年升54.3%,录得纯利2,438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55万元激增586.4%。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惠于核心产品销量上升,其中三氯蔗糖收入达1.52亿元,同比大增116.8%;食品级及工业级甘氨酸收入合共1.68亿元,按年升25.9%。管理层指出,美国对中国甘氨酸征收高关税,公司因而透过印尼工厂供货以拓展海外销售,而泰国新厂亦进一步推动三氯蔗糖出口。 截至6月底,公司总资产约11.2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8.5%;现金结余达2.5亿元,负债比率降至39.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2%大幅提升至23.3%。 公司股价周一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3.19港元,升1.7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奥克斯招股集资36亿港元

空调供应商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2580.HK)周一发售2.07亿股,香港发售占5%,每股售价由16港元至17.42港元,集资最多36亿港元。8月28日截止认购,9月2日正式挂牌。 公司2024年收入297.6亿元,按年增加19.8%,盈利则增长17%至29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度收入73.6亿元,按年增27%,盈利上升23%至9.2亿元。 集资所得的50%将用于升级公司的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约20%用于全球研发,另外20%加强销售及经销渠道,余下一成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anH seeking an infusion of funds through IPO, after having hemorrhaged 700 million yuan due to years of losses

连年亏损负债7亿 闪回上市融资补血

手机回收商闪回第三度申港上市,冀乘着香港新股热的风口下,成功上市集资 重点: 今年上半年亏损近2,500万元 净负债超过7亿元   刘智恒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闪回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去年两次在港申请上市均失败而回,原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香港新股市场过去半年受市场热捧,闪回这时再递交上市申请,时机再好不过,有望赶上新股的风口,让公司得以融资续命。 闪回主要从事二手消费电子产品回收业务,当中又以回收手机为主。公司通过旗下的“闪回收”系统,在合作伙伴的线下零售店,或网上商城进行以旧换新。 回收产品通过检测、分级、维修及定价后,再通过旗下的“闪回有品”平台,或在多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出售。 增收不增利 闪回最大的卖点,在于国策支持。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已发布对智能手机等九类电子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国家再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当中手机每部补贴最多500元。 国策的大方向虽有利回收业务,但闪回的实际业务表现实在难以恭维,正如去年我们对闪回的分析,在今次新的申请中,情况纵有改善,核心问题依然持续,暂时看其前景乏善可陈,投资价值并不吸引。 公司过去四年的收入节节上升,由2021年的7.5亿元升至去年的12.97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更达8.09亿元,同比上升40%。收入增长理想,可亏损持续,过去四年亏损分别是4,870.8万元、9,908万元、9,827万元及6,587万元。今年上半年亏损同比虽收窄近四成,但仍蚀2,481万元。 毛利率低企 连年蚀钱的一大原因,主要源于对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权进行赎回,导致出现亏损。不过,实际上回收手机这门业务,最大问题在于毛利率太低。公司过去四年半来自产品销售的毛利率,从来未高于8%,2021年高见7.5%后,去年跌至4.4%,今年上半年即使回升至6%,仍然是处于偏低水平。 毛利率过低,意味盈利要增长,就要靠销售量弥补。不过,闪回要争取更大生意并不容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中国内地手机回收市场的占有率,前五大参与者占18.6%,闪回位列第三,但市占率仅有1.3%,而排第一位的是万物新生(RERE.US)旗下的爱回收,市占率为7.9%,第二位的公司亦达7.4%。 按2024年手机出售金额计算,前两位分别为78亿元及77亿元,闪回只有12亿元,也是严重落后竞争对手。可见闪回在回收及二手销售的数量,均被前两位对手大幅抛离。换言之,在两大强手环伺下,闪回处于弱势,要抢占市场以提升交易量并不容易。 债高现金流弱 闪回另一问题是负债高企,净负债由2021年的2.35亿元,上升至去年的6.88亿元,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升至7.13亿元,短短四年半时间,债务增加200%。公司解释净负债问题,主要也是来自对投资者的优先股权赎回,引致账面值变动所致。 撇除优先股权的问题,公司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也令人失望,过去四年分别是负现金流640万元、4,374万元、4,777万元及1,845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正现金流4,371.8万元。乍看,今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终录得正数,但是否因今年申请上市,在会计上的调动得出,我们不得而知;而且去年上半年时,经营活动也录得1,310万元现金流,到全年时,却有近两千万元的现金流走,反映闪回的经营现金流并不稳定,且并不充裕。 可以说,闪回所在行业纵获国策支持,但以公司目前状况,投资价值有限,在新股市场旺盛下短炒无妨,要长期押注回收这个板块,似乎万物新生属首选,一方面市场占有率大,另外公司收入远大于闪回,且已有盈利,市盈率虽高达57倍,但在云云对手中,实已脱颖而出。除非我们看到闪回未来两三年的业务能急速上扬,否则倒不如选择龙头企业更具值博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