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 Geping eyes listing in Hong Kong, but family-business may not be the cup tea of the market

毛戈平化妆品寻求A股上市多年未果,今年1月正式转向香港上市。公司近年销售增长快速,但过分依赖创始人名气可能是该公司最大的投资风险。

重点:

  • 毛戈平超过九成营收来自彩妆和护肤产品,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88.6%
  • 公司是典型的家族管理企业,6名执行董事中有5名是家族成员,包括毛戈平夫妇。

     

罗小芹

毛戈平因为《武则天》知名艺人刘晓庆化妆而在行内崭露头角,2000年创立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毛戈平)于2016年12月以“A股国内彩妆第一股”声势申请上市,可惜事与愿违,多次提交招股书均无功而还,公司本月8日转移在港申请上市。

毛戈平的A股上市之路兜兜转转,与其业务表现关系不大。相反,近年公司化妆品销售有不错增长。它未能获批,很大可能与监管机构顾虑公司收入过分依赖毛戈平的IP(知识产权)有关。

公司在招股书亦预警相关风险称,核心产品以创始人命名,一旦毛个人存在不当行为,可能影响公司品牌形象,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又或如创始人未来减持、转让其持有股份或不再参与经营管理工作,均可能会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若论基本面,毛戈平近年在高端化妆品市场有不错的表现。根据招股书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Mao Geping品牌在中国头十五大高端美妆市场排名十三,也是唯一的国货美妆品牌,而排名较前的国际知名品牌包括法国L’Oréal、美国Estée Lauder和Nars等。

随着国人审美和悦己意识增强,加上疫后消费品销售回暖,去年化妆品销售录得稳步增长。根据《202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行业发展与消费洞察》市调报告,去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6.4%,而同期毛戈平营收与净利润的增幅均跑赢整体化妆品市场。

去年盈收急升

在2021至2023年间,毛戈平营收分别为15.8亿元、18.3亿元和2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1亿元、3.52亿元和6.64亿元,特别是去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58%和88.6%。

过去三年,毛戈平的毛利率分别为83.4%、83.8%和84.8%,净利润率分别为21%、19.2%和23%。从成本结构看,营销费用占了大头,甚至达到同期销售成本的3倍以上,因疫情关系,2022年净利润率表现一般,幸好去年公司销售成本同比虽增幅48%,低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令净利润得以反弹,并超越2021年水平。

毛戈平目前拥有《Mao Geping》和《至爱终生》两大品牌,其中《Mao Geping》为绝对核心品牌,该品牌在2021至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6.6%、98.4%和99%,正如前述,这是投资公司最大的风险所在。

从销售管道分析,去年线下直销占总销售的51.7%,在线直销占33.5%。与再对上一年比较,线下与在线的销售增长都有提速,只是在线直销增速更快。在线管道能够快速定位目标消费群体,但通过线下终端体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所以线下销售通常是化妆品公司重要的销售管道。

回顾过去三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与营收同步增长,去年度经营现金流净额约7亿元,较2022年的3.9亿元同比增长八成,至去年底现金等价物由2022年的8.88亿元增长至11.37亿元。然而,公司在港上市的招股书补充截至今年2月29日底止的资料,今年前两个月公司现金等价物却少了4.95亿元,令流动资产净值由去年底的11.7亿元大减43%至今年2月底的6.65亿元,公司未有披露原因,但相信与投资活动有关。

董事局属毛家天下

还有一点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毛戈平是一家典型的家族管理企业,创始人毛戈平及其配偶汪立群为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57.26%股权,毛戈平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汪立群为副董事长,连同毛戈平的姐姐毛霓萍、毛慧萍和汪立群的弟弟汪立华,合计控制公司约82%股权。

此外,公司的6名执行董事中,5人分别为毛戈平夫妇及3名家族成员,只有宋虹佺是唯一以重要高层加入董事局,宋早于2002年加入,现为总裁兼Mao Gepin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去年宋年薪为475万元,年薪仅次创始人毛戈平的593.8万元。

毛戈平的董事会架构可能是它过往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位专注品牌价值的创始人,以及执行力出众的管理层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家族成员的管治模式最易受人诟病,因为很难排除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权左右公司发展的重大决定,有可能造成损害公司及股东们利益的风险,这是认购该公司新股的投资者需要特别留意。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传音手机全球销售超越Vivo

IDC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005930.KS)和苹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继续引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制造商小米(1810.HK)、传音(688036.SH)和Vivo跻身前五大厂商。在一个重大转变中,传音三季度的强劲增长使其超越Vivo,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销售商。 IDC数据显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万部出货量(市占率19%)蝉联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冠军。苹果紧随其后,销量同比增长2.9%至5,860万部,全球市占率达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场占有率达13.5%,在前五强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传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长后,市占率达9%,Vivo则以8.9%市占率位列第五。 当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6%,达3.227亿部。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万科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

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告,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提交辞职报告,董事会选举深圳地铁总经理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 据财新报道,辛杰辞职前已失联多时,最后一次更新朋友圈为9月14日。9月下旬起即有消息指他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辛杰同时兼任深圳地铁董事长与党委书记,官方尚未公布是否同时卸任该职。 辛杰现年59岁,长期服务于深圳国资体系,2017年起接掌深圳地铁。任内推动“轨道+物业”模式,并于2017年主导深圳地铁以约664亿元入股万科,成为第一大股东。惟随房地产市场低迷,深圳地铁自2020年起业绩转弱,2024年更出现335亿元巨额亏损。 2025年初,辛杰兼任万科董事长,主导公司债务重整。过去八个月,深圳地铁在深圳市政府主导下已十度出手注资万科,累计提供近260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偿还债务及维持流动性。 这是万科九个月内第二次更换董事长。接近万科人士表示,新任董事长黄力平熟悉公司运作,预料此番人事变动不会影响万科改革与化险进程。 消息公布后,万科港股周一下跌3.26%,收报5.04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Hang makes eVTOLs

亿航智能推长程航空器 能否成突破股价的利刃?

这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商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与其原有短途机型形成互补 重点: 亿航智能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VT35,其200公里满载航程,对原始机型EH216-S的30公里航程形成互补 公司获得合肥市政府鼎力支持,承诺提供5亿元资金扶持 阳歌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制造商亿航智能(EH.US)近期似乎陷入横行状态,自两年前旗舰产品获中国民航局颁发适航证后,公司的股价始终在较宽的区间内波动。 似为提振股价,公司近期开始力推其新一代主力产品,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的长航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以匹配原有约30公里航程的短途机型EH216-S。今年8月,亿航智能宣布重大计划,将在安徽合肥建立新型号VT35的生产基地。 本周一,公司在合肥正式发布VT35,试图以此吸引投资者瞩目。值得注意的是,活动被描述为“亮相仪式”,暗示现场无人实际目睹VT35飞行。新闻稿中配发的若干飞行照片,明显摄于华南风景秀丽的广西地区,表明该机型虽已进行有限试飞,但或未达到能在重要发布会上公开展示的成熟度。 合肥市政府高层官员、本土汽车制造商江汽集团股份公司,以及中国民航局低空领域官员出席仪式。三方均具重要意义,合肥市政府近期已成亿航智能重要支持者,江汽集团将担任VT35主力生产商,而监管机构的出席,则呼应了中国多次表态欲发展低空经济,尽管相关规划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消息令投资者略受鼓舞,公告发布当日,亿航智能美股股价攀升4.8%。但涨幅及相近规模的单日下跌,在两年前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批主流航空监管机构认证后,已渐成常态。 这似乎表明,该股颇受单日交易者注意,但未赢得长线投资者青睐。其最新收盘价18.04美元,基本处于10至26美元波动区间的中位。过去两年多数时间,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此区间波动。 8月,亿航智能大幅下调2025年营收指引反而雪上加霜,将预期从9,000万元砍至5,000万元(约合700万美元)。公司解释语焉不详,仅表示正“调整交付节奏,以优化商业运营流程、有效管控风险,确保示范飞行高质量并具扩展性”。 城际交通 这一切表明,研发商用电动无人小型飞机,这类尖端产品道阻且长,易受热炒却频遇挫折。此类状况虽在预料之中,但亿航智能等企业仍需持续发布新进展,以维系投资者热情。 最新消息似乎正基于此考量。发布会宣布VT35的长航程特性适用于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并披露诸多技术细节,该型号初始定价65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受理其型号合格证申请,正式启动适航审定流程。 亿航智能尚未透露这款两座机型何时能取证。此里程碑事件至少还需数年,不过其首款机型的审定经验或能一定程度加速进程。 不出所料,亿航智能称已获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订单。自今年2月宣布联合本土汽车龙头江汽集团及合肥国先控股,在当地共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生产基地后,合肥已成为亿航智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8月,亿航智能宣布该基地将专注长航程新机型生产,总投资额10亿元。更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将额外提供5亿元“支持”, 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订单、投资或其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式。 上述举措伴随亿航智能业务逐步起势,尽管增速仍低于长线投资者预期。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4%至1.47亿元,共交付68架EH216机型。但企业客户仅占13席,表明仍高度依赖政府支持。这未必是劣势,亿航智能指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应急管理、智慧城市、消防救援、物流测绘等政府主导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公司毛利率也维持在62%的健康水平,剔除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后甚至实现盈利。截至6月底,手握11.3亿元现金储备,资金状况相对充裕,这在过去并非总是如此。 估值方面,亿航智能当前市净率(P/B)为9.8倍,介于Joby Aviation(JOBY.US)17倍与Archer Aviation(ACHR.US)3.91倍之间,后两者尚未实现营收且正争取适航认证。凭借中国适航证,亿航智能似居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前列。不过,营收预期大幅下调表明,纵使长航程VT35等研发持续稳步推进,公司前路仍不平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和通招股集资最高29亿港元

无线通信模组制造商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二在港公开招股,发售1.35亿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介乎19.88港元至21.5港元,一手200股,入场费4,343.37港元,最高集资29亿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10月22日挂牌。 2023年及2024年的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分别为3.77亿元及4.2亿元。今年截至4月底,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1.6亿元,按年增14.6%;公司表示,主要是模组产品及解决方案销量增加。 集资所得约55.0%将作研发用途,包括与AI及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产品开发,约15.0%将用于在中国深圳建设制造设施,约10%用于偿还银行借款,10%用于战略投资,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