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8.HK ATHM.US
Under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coupled with the satisfactory sales perform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the expansion of online marketplace services, Autohome recorded an increase in both revenue and net profit last year.

最新:网上汽车交易商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周三公布,今年首季的净利润同比减少3.3%至3.8亿元,按非国际会计准则的经调整利润则上升2.2%至4.94亿元。

利好:期内,该公司净收入上升4.9%至16.1亿元,主要受惠于线索服务及在线营销收入,分别录得6.7%及13%升幅,抵销了媒体服务收入的9.4%跌幅。

值得关注:该公司首季度的营业费用总额上升13%至11.3亿元,主要因为销售及市场费用录得22.6%升幅。

深度:在官方连串政策刺激及车厂促销活动下,去年中国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据中国乘用车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去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按年增长5.6%,达到2,17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在此背景下,加上新能源车销售表现理想,加上扩大在线营销服务,汽车之家去年收入及净利润均录得升幅。

市场反应:汽车之家的港股周四上升,中午收盘涨5.1%至55.6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EHang makes eVTOLs

亿航智能推长程航空器 能否成突破股价的利刃?

这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商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与其原有短途机型形成互补 重点: 亿航智能推出第二款主力机型VT35,其200公里满载航程,对原始机型EH216-S的30公里航程形成互补 公司获得合肥市政府鼎力支持,承诺提供5亿元资金扶持 阳歌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制造商亿航智能(EH.US)近期似乎陷入横行状态,自两年前旗舰产品获中国民航局颁发适航证后,公司的股价始终在较宽的区间内波动。 似为提振股价,公司近期开始力推其新一代主力产品,满载航程不小于200公里的长航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以匹配原有约30公里航程的短途机型EH216-S。今年8月,亿航智能宣布重大计划,将在安徽合肥建立新型号VT35的生产基地。 本周一,公司在合肥正式发布VT35,试图以此吸引投资者瞩目。值得注意的是,活动被描述为“亮相仪式”,暗示现场无人实际目睹VT35飞行。新闻稿中配发的若干飞行照片,明显摄于华南风景秀丽的广西地区,表明该机型虽已进行有限试飞,但或未达到能在重要发布会上公开展示的成熟度。 合肥市政府高层官员、本土汽车制造商江汽集团股份公司,以及中国民航局低空领域官员出席仪式。三方均具重要意义,合肥市政府近期已成亿航智能重要支持者,江汽集团将担任VT35主力生产商,而监管机构的出席,则呼应了中国多次表态欲发展低空经济,尽管相关规划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消息令投资者略受鼓舞,公告发布当日,亿航智能美股股价攀升4.8%。但涨幅及相近规模的单日下跌,在两年前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批主流航空监管机构认证后,已渐成常态。 这似乎表明,该股颇受单日交易者注意,但未赢得长线投资者青睐。其最新收盘价18.04美元,基本处于10至26美元波动区间的中位。过去两年多数时间,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此区间波动。 8月,亿航智能大幅下调2025年营收指引反而雪上加霜,将预期从9,000万元砍至5,000万元(约合700万美元)。公司解释语焉不详,仅表示正“调整交付节奏,以优化商业运营流程、有效管控风险,确保示范飞行高质量并具扩展性”。 城际交通 这一切表明,研发商用电动无人小型飞机,这类尖端产品道阻且长,易受热炒却频遇挫折。此类状况虽在预料之中,但亿航智能等企业仍需持续发布新进展,以维系投资者热情。 最新消息似乎正基于此考量。发布会宣布VT35的长航程特性适用于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并披露诸多技术细节,该型号初始定价65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受理其型号合格证申请,正式启动适航审定流程。 亿航智能尚未透露这款两座机型何时能取证。此里程碑事件至少还需数年,不过其首款机型的审定经验或能一定程度加速进程。 不出所料,亿航智能称已获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订单。自今年2月宣布联合本土汽车龙头江汽集团及合肥国先控股,在当地共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生产基地后,合肥已成为亿航智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8月,亿航智能宣布该基地将专注长航程新机型生产,总投资额10亿元。更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将额外提供5亿元“支持”, 包括无人驾驶航空器订单、投资或其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式。 上述举措伴随亿航智能业务逐步起势,尽管增速仍低于长线投资者预期。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4%至1.47亿元,共交付68架EH216机型。但企业客户仅占13席,表明仍高度依赖政府支持。这未必是劣势,亿航智能指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应急管理、智慧城市、消防救援、物流测绘等政府主导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公司毛利率也维持在62%的健康水平,剔除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后甚至实现盈利。截至6月底,手握11.3亿元现金储备,资金状况相对充裕,这在过去并非总是如此。 估值方面,亿航智能当前市净率(P/B)为9.8倍,介于Joby Aviation(JOBY.US)17倍与Archer Aviation(ACHR.US)3.91倍之间,后两者尚未实现营收且正争取适航认证。凭借中国适航证,亿航智能似居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前列。不过,营收预期大幅下调表明,纵使长航程VT35等研发持续稳步推进,公司前路仍不平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pparel stocks lack hype triggers as Tanboer capitalizes on buoyant market for listing

服装股不具当炒概念 坦博尔趁市旺上市融资

近期新股市场炽热,户外服饰品牌坦博尔亦趁市旺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借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丽,希望可有较高的估值 重点: 坦博尔今年上半年纯利增长逾200% 线上销售高速增长,上半年首次超越传统线下销售渠道   郑瑞棠 内地专业户外服饰品牌坦博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虽然本身属于旧经济的服装行业,不具当炒新股如医药、科技、人工智能(AI)及金属等概念,但在近期新股市场炽热的气氛下,不难有理想反应。 从前,消费者提到滑雪、登山等运动所穿的服饰,必定想到一些外国的知名品牌,国产货始终不入流。但随着内地品牌不断透过研发改善品质,及大力投入资源作宣传推广,令品牌形象大幅提升。2024年中国专业户外服饰十大品牌中,中国品牌已占其中五大,当中坦博尔的市占率排名第七。 上半年业绩劲升 坦博尔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确实亮丽,截至2025年6月底止半年收入增加85%至6.58亿元,期内利润3,594万元,大增205.5%。而且传统销售旺季在冬季,所以全年业绩的关键,更要看下半年表现。 至于坦博尔2024年全年业绩,收入虽增长27%至13亿元,但纯利却下降23%至1.07亿元,主要是由于销售及分销开支大增43%至5.08亿元。近年,集团为扩大销量,大卖广告及在不同渠道进行市场推广,令相关开支大增,另外公司不断扩充销售团队,也令雇员薪金及福利成本大增。 坦博尔毛利率维持在五成水平,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50.2%、56.5%及54.9%,但今年上半年毛利率54.2%,比去年同期的59.8%下降逾5个百分点。近年原材料及制造成本上升,制造羽绒的原料纯白鹅绒价格由21年每公斤621元,上涨至24年的1102元;同期纯白鸭绒亦由每公斤369元,升至500元。以2025年6月业绩统计,原材料价格每波动5%,集团税前盈利受影响约950万元。 线上超越线下 虽然是传统的服装行业,但坦博尔积极运用线上渠道去促销,线上销售增长是行业十大企业中最高的。2024年的线上销售额达6.26亿元,比2023年大幅增长八成,至于截至2025年6月底止半年线上销售已达3.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达168.5%。而今年上半年线上销售首次超越传统的线下渠道,占总收入达52.7%。 坦博尔线上销售增长强劲,除了因为自营网店做得出色外,也积极进行线上宣传推广,与超过150位KOL合作进行产品推广,令品牌知名度大增;更在天猫、京东、快手、抖音、微信小程序等电子商务平台广泛建立销售渠道。 至于集团的线下销售渠道则在整固之中,截至2025年6月底,自营门店257家,较2024年底的278家减少。至于同期分销商营运店亦由330家减至311家。 行业竞争激烈 不过,中国专业户外服饰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前十名的市场份额仅为24.3%,排名首位的品牌市占率为3.92%,坦博尔排名第七,市占率仅为1.54%。 面对激烈竞争环境,集团业务也多次转型。坦博尔的成立可追溯至1999年,当年,王勇萍、王丽莉两夫妇收购了中美合资的青州青远鞋业,适逢当时一家大型羽绒厂遭遇经营困难,两人把握机会吸纳300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便转型从事羽绒行业。 2004年成立青州市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一直生产较廉价,性价比高的羽绒服,到近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拟发展高档路线,发展城市轻户外、运动户外及顶尖户外三大系列,价格大约由700元至3,300元不等。但其中最高档的顶尖户外,价格由千元至三千多元,今年上半年占总收入不足5%,反而最大众化的城市户外系列,占总收入约68.2%。 目前,香港上市公司可与坦博尔直接比较的为全国最大羽绒服饰品牌波司登(3998.HK),今年以来股价上升约一成七,市值约524亿港元,现价往绩市盈率约13倍,市账率约2.9倍。波司登截至2025年3月底止收入为259亿元,盈利35.14亿元,规模远大于于去年盈利仅一亿多的坦博尔。 坦博尔招股的吸引力,视乎估值会否比波司登有折让。至于另一卖点可能是市值较小易炒起,在现时炽热的新股市场下,不难得到理想的认购反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MTC prepares for IPO

完成股改为上市铺路 长存集团估值逾千六亿

中国头号存储芯片制造商在近期股改后估值达230亿美元,未来可能在上海或深圳上市 重点: 长存集团已完成股改,预期上市前引入16家机构投资者 尽管美国制裁迫使其依赖国产设备,这家存储芯片制造商全球市占率仍实现翻倍增长,从4%升至8.3%   陈竹 过去十年,中国已向半导体产业注入巨资,力图实现供应链本土化以抵御美国日趋严厉的技术封锁。该战略已培育出大批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为股市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半导体投资标的。 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存集团”)有望成为该阵营新成员。作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核心部件的闪存领域,这家企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突围,成为中国自主领军企业。长存集团成立于2016年,距美国打响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持久战仅两年,并在此后逐步突破层层升级的封锁。 创立近十年之际,公司正将战略重心从技术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向上市的重大里程碑推进。据国内财经媒体财新报道,长存集团于上月末召开股份公司成立大会并选举首届董事会,完成股份制改革,距上市更近一步,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 人工智能热潮推升存储需求,叠加中国对美光科技(MU.US)等外企实施反制,长存集团对本土乃至海外市场销路大可高枕无忧。只要其产品具备竞争力,订单自会纷至沓来。 尽管如此,企业长远发展仍取决于国内芯片产业,尤其是提供关键生产设备的装备制造业的进阶速度,这恰恰是美国力图封锁中国获取尖端芯片核心技术的领域。 鉴于企业战略地位,长存集团极有可能选择上海或深圳作为上市地。据国内媒体报道,公司曾考虑赴中国香港上市,该市场已汇聚中芯国际(0981.HK; 688981.SH)等头部厂商,以及英诺赛科(2577.HK)、峰岹科技(1304.HK; 688279.SH)等新锐力量。 据媒体报道,长存集团因应监管要求已调整策略,本土芯片巨头需在内地上市,此举便于政府掌控对战略核心企业的投资准入。 引入16家投资机构 除董事会选举外,近期完成的股改引入16家机构投资者,多为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头部国有银行旗下投资机构组成的国有实体。投资者认购新股使长存集团注册资本从1,050亿元增至1,120亿元(约合147.6亿美元)。 一家投资机构以16亿元获持股平台0.99%股权,据此推算长存集团估值已达1,616亿元。 交易完成后,长存集团总部所在地武汉市政府仍保持控股地位。湖北长晟发展、武汉芯飞科技,两家湖北本土机构继续位居前两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分别稀释至26.89%及25.69%。 长存集团主营应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及数据存储设备的3D NAND闪存存储器。据彭博去年报道,其重要客户包括中国智能手机龙头华为。 2022年10月,美国实施包括禁售可生产128层及以上NAND闪存芯片的美制设备等出口管制,长存集团遭受重创。当年末,该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进一步限制其获取美制芯片设备、材料及软件的渠道。 去年9月,据彭博援引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研报称,虽受制裁掣肘,该公司通过国产替代持续突破。当前合作的本土设备商包括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这些企业正是美方制裁后长存集团才深化合作的伙伴。 长存集团成功迭代存储单元堆叠技术“Xtacking”,使NAND芯片性能比肩国际龙头。但需注意,采用Xtacking 4.0技术的新品堆叠层数,较前代232层芯片减少70层,尽管公司宣称其性能相当。 层数缩减折射出美国设备禁令导致的客观制约,迫使长存集团在国产设备局限范围内实现性能优化。 交银国际上个月的研报估算,长存集团全球NAND市场份额近期显著提升,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4%跃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3%,该行将市占激增归因于本土客户需求扩张。 需要指出,全球NAND市场仍由美韩企业主导,三星(005930.KS)、SK海力士(000660.KS)与美光三大巨头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占据64%市场份额。 长存集团未披露详细经营数据,但据投资人早期公示文件,公司2023年实现净利润5.31亿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转亏8,421万元。 考虑企业需持续投入尚未实现高良率的国产设备,业绩转亏实属意料之中。存储芯片行业素有强周期性特征,在历经2022至2023年下行周期后,价格去年企稳回升。伴随AI需求增长,此轮复苏预计持续数年,或为临近上市的长存集团创造利好条件。…
Dongfeng radically transforms Voyah via listing, charging into EV market

东风蜕变岚图 借上市力冲电动车市

老牌车企龙头东风汽车通过私有化,将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分拆上市,以增强在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力 重点: 岚图今年首七个月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年初至8月累计销售8万辆车   刘智恒 孙中山先生有次路过钱塘江,目睹滚滚的江水感到震动不已,仿如人类历史的进程,遂大笔一挥,写下千古之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商业社会又何尝不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逐渐替代传统汽车,新能源乘用车在中国的渗透率从2020年的5.8%,急升猛进至2024年的44.4%,预计到2029年将进一步升至82.0%。 传统车企若不求变,只能面临被淘汰命运,老牌龙头车企东风汽车(0498.HK, 600006.SH)深明此道,不能再靠吃老本,需变身求存。近期东风母企东风公司透过吸收合并,一方面将东风汽车私有化,同时将旗下电动车品牌岚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透过股份分派形式分拆上市。 讲到岚图,要回溯至2018年,当年东风公司意识到汽车业的转变,着手启动东风56号项目,主力研究新能源汽车。到2021年岚图正式成立,名字取“蓝图”谐音,象征美好的规划和前景。 借东风 岚图借助东风的56年造车技术及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短短几年已推出四款系列,包括中大型SUV的岚图FREE、MPV的岚图梦想家、中大型轿车岚图追光,及中型SUV的岚图知音。 过去三年,岚图分别售出19,409辆、50,285辆及80,116辆新能源汽车。今年截至8月底,累计售出80,185辆。 据灼识咨询,2022年至2024年,岚图的销量复合年增长率103.2%,是增速第三快的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销售日增下,岚图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60.52亿、127.49亿元及193.6亿元;今年首7个月的收入更达157.82亿元,同比增长90%。期内毛利率亦由2022年的8.3%提升至今年首七个月的21.3%。 伴随收入大增及毛利率提升,公司终扭亏为盈,今年首七个月录得4.79亿元盈利。趁着期内业绩改善,加上近期香港新股热,东风把握时机让岚图登上资本市场的舞台。 下好棋 东风这一着不失为一步好棋,新能源车势将主宰未来汽车市场,若岚图仍在东风这类旧经济企业底下,估值肯定会受拖累,甚至被长期低估。若能独立分拆上市,投资者对岚图的看法不一样,有利于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 东风汽车私有化,将旧的业务剥离,东风可将资源集中于分拆后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上;而岚图也拥有一个独立的融资平台,可助力未来研发及业务发展。 再者,岚图以自家品牌独立上市,打着新能源汽车旗号,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及增强知名度,更对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有一定帮助。 竞争烈 不过,岚图目前的前景仍不太明朗。单就公司的汽车销售量,与多家新能源车企仍有段距离。今年首八个月,蔚来(9866.HK, NIO.HK)累计交付16.6万辆、理想(2015.HK, LI.US)交付26.3万辆、小鹏(9868.HK, XPEV.US)交付27.2万辆、零跑(9863.HK)亦近32.9万辆,更别说领头羊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的286万辆。相比下岚图只售出8万辆,实难项一众对手之背。 要知道,岚图在东风汽车的关系下,有相当销量是来自大企业客户,单以一般零售客户来说,暂时仍远远落后于一众新能源车企。 缺个性 虽然岚图一直标榜其产品外型,现实却是毁誉参半,市场时有批评声音,指岚图缺乏辩识性,始终没有爆款车型。公司引以为傲的梦想家,就被指车型有点笨拙;至于轿车系列的外观,被指毫不出众,若与小米(1810.HK)的电动车比较,更大为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