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HK 601888.SHG
CTG Duty Free operates nearly 200 duty free retail stores in China, and listed in Shanghai in 2009 and Hong Kong in 2022.

最新:中国免税店龙头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周四公布,执行董事兼副主席陈国强因退休原因,已辞任公司职位。

利好:公告表示,陈国强已确认与该公司和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

值得关注:该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近年频繁变动,彭辉于2022年出任董事长后,去年2月由李刚接任,但李刚于8个月后离世,再由王轩取代董事长职位。如今副董事长亦宣布辞任,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负面情绪。

深度:2009年已在上海挂牌的中国中免,是中国唯一覆盖全免税销售管道的零售营运商,经营近200家零售店铺,并于2022年8月到港股上市。随着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实施,该公司深耕海南业务,在当地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近年占公司大部分收入,去年占比达59%。不过,由于内地消费情绪转弱,中免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减少12.8%至312.7亿元,净利润亦减少15%至32.9亿元。

市场反应:中国中免的港股周五上升,中午收盘涨0.5%至41.4港元,贴近过去52周低位。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usy Ming operates convenience stores

中国消费降级 鸣鸣很忙趁势赶上市

这家零食店运营商申请赴港上市,它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在下沉城市售卖平价零食 重点: 鸣鸣很忙集团利用持续更新的平价产品组合,吸引小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其零食,公司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这家零食店运营商在2022年至2024年间大举扩张,收入增长8倍,但去年的毛利率却非常低,仅为7.6%    谭英 如果说中国消费高昂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在当前的经济低迷时遭重创,那么折扣零食的境况则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小城市。这些城市历来被罗森和7-Eleven等大型跨国连锁便利店所忽略,甚至也遭到了易捷、天府和昆仑好客等本土巨头的漠视。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轻而易举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公司目前正在试水资本市场,计划在同类公司中率先登陆港股市场。公司在2023年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两个连锁品牌合并而成,此后其经营超低价零食加盟店这一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合并时,这两家连锁店都在快速扩张,凭借低廉的启动成本(包括廉租门店和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加盟合作伙伴。 鉴于联席保荐人是高盛和华泰国际,此次上市的规模可能相对较大,或将募集不低于1亿美元资金。上个月,一项涉及早期投资者红杉资本(原名红杉中国)的股权转让,对该公司的估值为100亿元(14亿美元)。 鸣鸣很忙集团售卖散装零食这个细分市场相对较新,产品以小包装称重出售,折扣力度很大,通常比传统超市价格低25%至30%。品种多样和快速销售是其商业模式的关键。据iMedia的数据,这类门店(中文叫“量贩店”)的数量从2021年底的2,500家,激增至今年的45,000家。这一爆发式增长主要归功于鸣鸣很忙集团,后者目前拥有超过14,000家门店,占全国门店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鸣鸣很忙集团明亮的黄红色调门店,在中国的县城和乡镇随处可见,售卖的零食琳琅满目,而且门店之间通常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门店的选址优先考虑住宅区、大学和工厂周边的商业区以及乡镇。 2024年,公司门店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555亿元(76.8亿美元),交易单数超过16亿笔,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公司按食品饮料GMV计算也是中国第四大连锁零售商。 该公司未进驻大城市,不过正在考虑进军北京郊区,并在广州周边的城中村开设了100家门店。每家门店面积在100至150平方米之间,过道宽敞、光线明亮的设计意在吸引顾客在各种零食之间流连忘返。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赵定喜欢在办公室墙上挂一块写着“世界和平,零食自由”的牌子,这凸显他致力提供即使是薪资最低的工人,也能享用的零食的理念。 鸣鸣很忙集团的超低价,比如一罐可乐1.8元,一包乐事薯片2.8元,常常让人联想到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PDD.US)。后者的出名之处在于产品周转迅速,并通过消除中间商和鼓励买家组团批量购买的方式压低价格。 配送便捷产品推陈出新 和拼多多一样,鸣鸣很忙凭借规模优势,以及由36个配送中心组成的网络,在压低价格的同时,还能确保产品广泛供应至各加盟店。其门店大多分布在配送中心300公里半径内,且商品运输无需冷链支持。更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集团的库存周转率只有11.6天,远低于传统商超的30天甚至以上。 鸣鸣很忙的另一个榜样是蜜雪冰城(2097.HK),这是一家以价格极低著称的冰淇淋和茶饮连锁店,比如冰淇淋仅售2元。赵定此前曾宣称,他希望自己的门店能成为零食界的“蜜雪冰城”。 鸣鸣很忙集团的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7.6%,远低于蜜雪冰城的32.5%,也低于高端零食公司良品铺子(603719.SS)的27.8% 。但该公司希望投资者能忽略这一点,转而相信其快速增长的故事。 鸣鸣很忙集团在2023年合并重组后加速扩张,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1,902家激增至去年底的14,394家,增幅超七倍,业务覆盖28个省份,加盟商达7,200家。更惊人的是,同期营收从42.9亿元(约合5.93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亿元,增速更为迅猛。 尽管利润率极低,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去年,它的净利润为8.29亿元,几乎是2023年2.18亿元的三倍。 狂奔路上不乏劲敌。它的竞争对手包括万辰集团(300972.SZ),后者整合旗下的几个区域品牌打造出了“好想来”。好想来的门店网络规模与鸣鸣很忙集团不相上下,去年底拥有14,196家门店,零食收入为318亿元。 鸣鸣很忙集团的合并背后,是两位企业家的强强联合,他们认为合并各自的业务能让双方都变得更加强大。合并后,两人中年龄较大的晏周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他于2017年创办了“零食很忙”连锁店,该连锁店的名字灵感来自台湾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歌。到2023年中,该连锁店已扩张到3,000家门店。 赵定投身零食界的时间要早得多,早在2008年,他就在自家20平方米的店里卖各种炒货、瓜子和花生。后来,他创办了赵一鸣零食,2022年开始加盟经营时,该品牌有84家门店。到2023年中,加盟店数量增加到2,200家。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只想养家糊口。但他洞察到,随着消费习惯改变,消费者不喜欢购买大包装的产品了。于是,他开始转型小包装策略,实现销量翻番。 2018年,29岁的赵定遇到了零食很忙的创始人晏周。后者告诉他,加盟不仅仅是让别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名称。这让赵定下定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终他创立了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命名的赵一鸣零食,该品牌所信奉的理念是提供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的产品以及良好的购买体验。现在,赵定和晏周都希望说服香港的投资者相信这种体验,让鸣鸣很忙集团成为中国平价零食界的拼多多和蜜雪冰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ibo Lif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小核酸药企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   8轮融资募集18亿元

以RNA为基础的小核酸药物因其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等优势,正在成为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热点 重点: 瑞博生物拥有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6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 主要收入来自合作授权,融资方包括先进制造产业基金、高瓴资本、华润医药产业基金等机构    莫莉 ​全球RNA疗法风口正盛,继mRNA疫苗大放异彩后,以RNA(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小核酸药物因其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等优势,成为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热点。在这条高增长赛道上深耕17年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博生物”)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登陆港股主板。 作为国内小核酸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一直专注于小核酸药物尤其是siRNA(小干扰核酸)疗法的研发,拥有全球最大的siRNA药物管线之一,有6款自研药物资产处于临床试验,涉及心血管、代谢类、肾脏和肝脏疾病的7种适应症,当中有4款药物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RNA是连接基因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小核酸药物具有作用时间长、受成药靶点限制少、合成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的第三大类药物。其中,siRNA 属于小核酸药物的一种,既能精确关闭特定致病基因,又能瞄准传统药物的不可成药靶点,可用于开发罕见遗传病、慢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药物。据招股书引述的研报,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展现出强劲而持续的增长,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起以26.1%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33年达到467亿美元,siRNA药物约占四成市场份额。 瑞博生物的核心产品是​​RBD4059​​,这是全球首款也是临床开发进展最快的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siRNA药物。全球血栓性疾病年死亡人数超1000万,但是现有抗凝药物存在出血风险高、用药频繁等痛点,RBD4059通过特异性抑制FXI,可以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每三至六个月一次的低频给药方案,提升患者依从性。招股书显示,该产品的2a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 此外,瑞博生物旗下还有针对血脂异常的两款关键产品​​RBD5044和RBD7022,分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在全球范围内,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估计约为40%,每年影响约30亿人,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常见的两种血脂异常,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引发心血管及代谢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血脂药物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207亿美元。瑞博生物的另一款关键药物RBD1016,则针对慢性乙肝和丁型肝炎,有望成为功能性治愈乙肝的基石疗法。 长期依靠融资输血 尽管小核酸药物开发潜力广阔,但是因其缺乏靶向性,存在脱靶效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核酸合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自2018年首个siRNA药物获批上市以来,全球至今只有7款获批上市的siRNA药物。 瑞博生物目前暂无已上市或接近上市的产品,主要收入来自合作授权,2023年、2024年分别获得收入4.4万元和1.42亿元,近期收入大增源于2023年的两笔大额授权合作。2023年12月,瑞博生物授权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小核酸药物RBD7022,获得总计超过7亿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年,瑞博生物与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治疗非酒精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NASH/MASH)疗法,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2023年、2024年瑞博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高达3.15亿元和2.8亿元,因此持续需要依靠融资输血。自从2016年完成A轮融资以来,瑞博生物持续不断进行融资,获得国资背景的先进制造产业基金以及知名投资机构高瓴资本、华润医药产业基金等机构加持,从A轮到E轮共计8轮融资中,瑞博生物累计获得18亿元融资,2025年1月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为48.7亿元。不过,在2025年2月老股东却以低价转让股份时,令公司估值跌至35.8亿元。 瑞博生物曾于2020年12月底申报科创板上市,但未能成功。此次奔赴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多个重要管线的研发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港股市场曾在2021年底迎来“RNA药物第一股”圣诺医药(2257.HK),这家公司以65.90港元的招股价上市,目前股价仅有3港元,市值约3.2亿港元,瑞博生物最后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远高于同行圣诺医药的市值。瑞博生物能否凭借差异化的管线布局和国际合作,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有待时间检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arking garages are for Keytop

善找泊车位的科拓 为己觅港上市席位

这家智慧停车技术供应商,凭善觅城市车位的技术在香港上市 重点: 科拓股份申请赴港上市,其优势在于智慧停车技术 公司去年收入仅增长8%,但毛利率却高达46%左右    梁武仁 在城市里,停车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在私家车普及不过20年光景的中国尤其如此。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试图在香港交易所找到自己的“车位”,寻求将这个问题转化成自己的优势。 这家智慧停车技术提供商上周申请在香港上市,并向投资者展示其在中国的增长潜力。由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中国正面临车位短缺的问题。 即使科拓的产品所属的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对投资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它的高科技产品用于帮助停车场业主尽可能高效地运营车位,同时缓解驾驶者在从寻找空车位,到支付费用等痛点。根据公司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此类服务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数量比例为2:1。 科拓股份称:“停车位供不应求,是造成车主及驾驶员在市区面临停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表示:“催生出扩大停车基础设施及优化现有停车场使用率的需求,进而推动中国停车空间行业的发展”。 虽然科拓股份的停车方案听起来不错,但它也面临一些障碍,因用它的技术对停车场进行升级的成本相对较高。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再加上整体经济疲弱,很多停车场运营商不太可能急于投入巨资,用科拓股份的产品升级改造停车场。这一现实似乎正在阻碍公司的增长。去年,公司收入仅增长8%至8亿元(1.1亿美元),低于2023年14%的涨幅,不过这两个数字都不太可能让科拓赢得“热门公司”的称号。 然而,科拓股份的利润率亮眼,支撑其盈利能力,这是许多中国初创公司难以企及的。公司去年的毛利率约为46%,最终实现了9,800万元的净利润。这个数字较2023年略有下降,但主要是因为营业外收入下跌造成,包括政府补贴和2023年提前终止一项合同的补偿。 科拓所处的智慧停车细分领域相对较新,但公司本身在停车行业拥有可靠的资质。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首家车位状态LED指示灯制造商。如今,公司的产品分为三类:数智化解决方案板块、数智化管理服务板块和数智化经营板块。 数智化解决方案涵盖硬件和软件,运用物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让停车场和道旁停车流程效率更高,同时使行人管理更加便捷。数智化管理服务板块,旨在实现停车位管理的自动化,而数智化经营板块,则为停车场所有者提供技术驱动的运营模式。 数智化解决方案 在这三个业务板块中,数智化解决方案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去年贡献了约60%的营收,数智化经营服务板块占剩余营收的大部分。 科拓表示,由于目前停车场运营效率低下,加上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加剧了车位短缺,因此对其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长。停车场拥堵不仅会给司机造成压力,也影响停车场所有者或运营商的收入。 减少司机寻找空位的时间,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这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对于科拓来说,在中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意味不仅它自己能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使用它产品与服务的企业也会享受其他形式的政策激励。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根据公司的上市文件,中国智能停车设施技术市场的规模,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间,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达到919亿元。 尽管市场增长前景可观,但该领域已如同中国拥挤的停车场一般,挤满了同质化企业。科拓表示,按营收计算,它在智慧停车公司中排名第二,但市场份额仅为3%。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似乎不可避免会迫使该公司通过降价和牺牲利润来捍卫市场地位。 对身处这样一个不断有新入局者的新兴行业来说,尤其是在智慧停车这样基于技术的行业,持续投资开发新产品至关重要。就这一点而言,如果香港IPO取得成功,额外的资金对科拓来说将非常有用,尽管其运营已经产生了正现金流。 目前还不清楚公司希望筹集多少资金,但华谌科技(HCAI.US)的股票表现,或许有助衡量投资者对该领域公司的兴趣。这是一家自动化停车场的建造商,于今年2月在纽约上市。 华谌科技的发行价为4美元,低于5至7美元的指导价格区间,首次发行总共募得600万美元。但自上市以来,这支股票表现良好,股价几乎翻了一番,市盈率达到76倍,市销率为4倍。 按照类似的市销率,据科拓股份2024年的年营收计算,市值将达到4.4亿美元,意味其市盈率在32倍左右。 与华谌科技相比,科拓股份的利润率更高,财务状况也更稳定,因此它可能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最大的问题在于,在一个与中国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紧密相关且发展缓慢、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它能否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stant Retail trigger second takeout war

即时零售如何引发“第二次外卖大战”?

中国外卖大战第二回合开打,这次争夺的不只是你的午餐,而是整个即时零售市场    李世达 当“买菜5分钟、送货30分钟”成为现实,中国电商已不再是那个只靠比价与打折吸客的世界——从美团(3690.HK)、京东(JD.US; 9618.HK)的补贴大战,到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推出的“闪购”服务,人们发现,这不只是另一场外卖大战,而是一个新兴零售市场——即时零售(Instant Retail)的争夺战。 即时零售泛指在一小时至数小时内完成下单、配送、收货的零售模式,结合传统电商比价和商品选择的优势,以及线下零售的即时可得性,对接“急需”与“便利”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像是电商平台物流与外卖配送网络的结合,是一种即时配送体系的新业态。消费者可以像点一碗炸酱面一样,在网上下单买一只iPhone,半小时后送到家门口。如果买什么都能这么方便,谁还会选择等个几天? 事实上,即时零售的概念早已存在,但一直到最近几年才真正引起广泛关注。美团在2018年推出“闪购”;京东更早于2015年就推出“京东到家”;至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则于2022年推出“淘宝小时达”。 2023年,美团开始积极推动“万物到家”战略,在生鲜、药品、日用品等品类上深耕本地零售,并以强补贴、大量接入商超便利店建立“前置仓”网络,迅速扩张即时零售规模,今年4月推出“美团闪购”品牌,正式迎战即时零售大战。 京东则以其仓储与供应链优势切入,将“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达”整合成“京东秒送”,在家电、3C、日用品上推即时履约服务。今年初大手笔推出补贴战,明确与美团竞争“30分钟送达”体验,更推出超时20分钟免单的杀手锏。 至于阿里巴巴,也被迫在4月底将“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整合了旗下饿了么、高鑫零售、盒马等内部资源,加入即时零售战场。 美团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指出,近几年即时零售发展如火如荼,美团每日非餐订单已突破1,800万单,“让某些公司如芒在背”。他称,“即时零售的发展大势挡不住,将把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垃圾堆”。 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893.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两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8%,远超同期网络零售的11%。 即时零售意味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IQ报告则指出,72%的即时零售用户在35岁以下,即时消费成为“95后”的日常。这意味着这些用户更重视“时效”与“体验”,而非价格,节省时间、即时可得,开始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即时零售也意味着更深刻的物流变革。即时零售更依赖前置仓与就近商户供应,大幅提升履约效率,打破过去“中心仓—干线—末端”传统电商模式;同时,更多本地小店也将再度融入平台经济,如社区便利店、生鲜商超、各式零售店,都将受益。对平台来说,长期比拼的是仓储布局、商家整合、数据调度能力。 即时零售不只是配送速度的提升,更是整个电商模式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本地化转型的表现,背后依赖的是高度密集的城市布局、完善的本地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用户对App购物的高度依赖。它改变了消费者的期待,也倒逼平台从“卖场逻辑”走向“需求场景逻辑”,重塑供应链与履约能力。这场从外卖延伸出的零售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电商的未来版图。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