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olysilicon production line

产能利用率仅一半 大全告急冀国策支持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表示,暴跌的价格最近已开始企稳,如果北京方面宣布新的政策支持,价格甚至可能在未来两个月上涨 重点: 大全新能源第四季度收入下降近60%,原因是多晶硅价格下跌及公司决定大幅削减产量 公司表示,由于预期下月可能会出台重大政策支持,价格已开始企稳    阳歌 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最近释放大量喜忧掺杂的信号,不过公司最新季报中的大多数信号明显都是负面。公司及其同行的产品,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组成部分,过去两年增加大量新产能后,这些企业陷入了供应过剩的风暴,导致价格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暴跌。 不过,大全新能源的最新报告确实也包含了一些略微积极的信号,因公司管理层称,暴跌的价格可能终于稳定下来,至少目前如此。他们还讨论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北京可能很快会介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吸收在大规模新建太阳能发电厂的过剩供应。 在这点上,副首席执行官朱婷在大全新能源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中国今年将增加250吉瓦到3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与去年新增277吉瓦大致持平。即使没有任何增长,这也相当于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朱婷预计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为550吉瓦至600吉瓦。 除了销量暴跌外,另一略微令人担忧的信号是公司的最新财报,正显示其现金储备迅速消耗。截至去年底,公司可轻松兑换成现金的“速动资产”总额约为22亿美元,低于一年前的32亿美元现金和应收银行票据。 现金减少至少有一部分是大全新能源去年全年亏损3.45亿美元所致。导致现金流失的另一个主因,可能是公司过去两年在内蒙古的新项目上投入巨资,该项目使大全新能源的年产能较2022年底的10万吨增加了两倍多,达到30万吨。 由于中国政府已经介入,试图要求企业将产能利用率降到一半,甚至更低来稳定价格,那些新增产能中,很大部分可能已经闲置。大全新能源在10月底发布的上一份季报,首次暗示这种“自律”,到了12月公司证实正在执行这种减产。公司在最新财报称,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0%至50%,朱婷表示,她预计整个行业的利用率将在“中期至长期”保持在这个范围。 所有这些喜忧掺杂的信号都充分体现在分析界对大全新能源褒贬不一的看法上,在雅虎财经调查的九家分析机构中,有四家其实是把该股评为“强力买入”,这可能不是因为其表现强劲,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该股被低估了。但另外两家将其评为“持有”,而其余三家则将其评为了“买入”。 估值低迷 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里,大全新能源的股价下跌了7.5%,不过其中大部分跌幅出现在上周五,当时中国股市整体下跌,导致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暴跌3.6%。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大全新能源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在过去六个月里上涨了37.5%。 经历了所有这些涨跌之后,股票在美国市销率(P/S)非常低迷,仅为0.26倍。与在香港上市的同类企业协鑫科技(3800.HK)的1.42倍和在上海上市的通威股份(600438.SH)的1.03倍相比,微不足道,也只有瓦克化学(WCH.DE)0.58倍的一半,后者是少数几家主要的非中国生产商之一。 我们之前曾建议大全新能源考虑利用其大量现金储备,将美国股票私有化,因为该公司目前的市值仅为13.3亿美元。但鉴于其现金正在迅速减少,这可能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公司的最新指标中,大多都显示出类似的情况,降幅从30%到60%不等,考虑到价格暴跌以及大全新能源目前仅使用了40%到50%的产能,这并不太令人惊讶。在价格下跌和利用率低的双重拖累下,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从上年同期的4.76亿美元跌至1.9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9%。 随着利用率的降低,公司第四季度的多晶硅产量下降了44%,从上年同期的61,014吨降至34,236吨。公司表示,本季度将进一步削减产量,预计2025年前三个月的产量仅为2.5万至2.8万吨。同样,公司预测今年的多晶硅产量仅为11万至14万吨,与2024年的20.5万吨相比大幅下降。 季度内该公司的多晶硅生产仍处于亏损状态,期间的平均生产成本为每公斤6.81美元,同比上涨5%,而平均售价仅为每公斤4.62美元,同比下降42%。鉴于生产成本与售价之间差距巨大,大全新能源的季度净亏损扩大至1.8亿美元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第三季度其亏损为6,000万美元,一年前同期甚至实现了5,330万美元的利润。 最后,我们再来详细看看公司管理层谈到的价格企稳,这将结束一年多来价格从最高点下跌约一半的颓势。朱婷称,公司最近观察到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6至42元之间,甚至预测未来几个月价格可能会上涨,因为预计北京将提供政策支持,以鼓励更多太阳能发电厂建设。 她说:“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新应用场景或替代商业模式,2025年下半年及以后的需求似乎更具挑战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大全、通威承诺缩减多晶硅产量

中国两大多晶硅生产商已承诺削减产量,以缓解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材料。据财经媒体《财新》报道,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周二表示,将“有序减产”。 两家公司都承认,减产将在短期内影响其销售,但同时补充,这将有助于减少运营亏损。通威和大全分别为中国最大和第三大多晶硅制造商。随着太阳能需求的激增,两家公司及其竞争对手,在过去两年中新增了大量产能。但由此导致的供过于求,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许多公司陷入亏损。 大全在10月底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时表示,已将产能利用率降至50%。公司还表示,该行业的主要行业组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10月14日召开会议,呼吁大家“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aqo cuts ultilization rate to 50%

多晶硅供应过剩 大全配合政府降产能

这家多晶硅生产商表示,目前其产能仅利用一半,这个利用率似乎是中央政府为稳定市场而设定的 重点: 为了应对多晶硅价格暴跌而下调产量,大全能源第三季度收入暴跌逾半 公司表示今年的多晶硅产量将在20.5万吨,远低于2月预测的28.5万吨   阳歌 中国经常因在新兴行业增加过多产能而受到西方指责,太阳能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不仅迅速新增大量太阳能组件的产能,还增加生产太阳能组件用的主要原料多晶硅。 现在,北京方面似乎终于行动起来,试图纠正这情况。中国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的最新说辞显示,北京方面强烈“建议”多晶硅生产商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一半。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一些字里行间的解读,因为大全能源并没有直接说它被下令减产。 公司表示,由于“需求疲软”,第三季度将产能利用率降至50%,轻易证实了这一点。 这里的大背景是,过去两年大全能源及其同行一直在大举增加多晶硅产能,最初都是因为各国竞相新建太阳能发电场以减少碳足迹,导致多晶硅价格飙升。大全能源是它们中的典型代表,它计划在内蒙古新建一个大型生产中心,将年产能从2022年底的约10万吨,增加两倍达到30万吨。 新增产能如此之多,再加上新太阳能发电场的建设速度比预期的慢,尤其是在中国以外,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结果大多数公司现在都在亏本生产。大全能源再次成为典范,报告称三季度平均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为6.61美元——远高于期间向客户收取的每公斤4.69美元。 因此,公司称三季度毛损率为30.5%,去年同期毛利率达14%。这里,我们指出虽出现毛损,但仍比二季度的72.4%毛损率有所改善。 这让我们回到北京试图纠正这种情况的话题上,即通过我们上文提到的强烈建议削减产能。 大全能源表示,其所属的行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10月14日召开会议,呼吁大家“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它还表示,协会还宣布了太阳能组件的“参考价格”。听起来像是组件生产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和由此引发的价格战,由此而被限定了价格。 大全能源副首席执行官Anita Chu在公司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因此,关于将行业参与者的生产水平或利用率降到50%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她似乎指的是多晶硅生产商收到的类似“指导”。同样,尽管没有直接说,但她的发言,以及大全能源的最新产能利用率,都强烈表明所有生产商都被要求只使用一半的产能,直至价格稳定下来。 被分析机构抛弃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两名知名券商的分析师参加了大全能源的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会上的许多问题都来自身份不明的投资者,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是行业趋势。就连出席会议的两位分析师也来自较小的机构,即杰富瑞和罗仕。 现实情况是,由于中国生产商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分析机构对整个太阳能行业(包括多晶硅和组件生产商)的看法变得相当悲观。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试图强制降低产能,和设定组件价格下限来介入,这可能有助在短期内稳定市场,由此可见中国政府能够采取在西方难以想象的措施。然而,从行业信誉的角度看,这种举措只会进一步吓跑投资者和分析师,因它们表明这个行业不仅受实际市场条件的影响,也受北京反复无常的政策决定的影响。 在雅虎财经10月份调查的12家分析机构中,只有7家将大全能源评为“买入”或“强力买入”,而其他5家则将其评为“持有”或“表现不佳”。这些分析机构预计,大全能源今明两年将出现亏损,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今年的收入将下降50%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大全能源每公斤多晶硅的平均价格为4.69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8美元下降了近40%。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大全三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4.848亿美元降至1.985亿美元,降幅过半。 由于面临减产的压力,大全能源三季度仅生产了43,592吨多晶硅,低于上一季度的64,961吨。公司预计产量将进一步下降,称四季度产量将仅在3.1万吨至3.4万吨之间,因为公司遵守了中国政府的强制去产能要求,并试图控制亏损。因此,公司表示,今年的产量将只有20万吨至21万吨,远低于2月份给出的28万吨至29万吨的预测。 公司本季度录得净亏损6,070万美元,但它很快指出自己有大约24亿美元的现金,以及容易获取的银行存款,并且没有债务,这可以帮助它度过目前的困难。我们曾建议,公司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现金将进行私有化,因目前它的市值只有15亿美元,西方投资者显然暂时放弃了该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ould Daqo privatize?

大全新能源应否考虑私有化?

这家多晶硅生产商拥有足够充裕的现金来回购所有流通股,因为该股长期被投资者低估 重点 随着产能的提高,大全新能源四季度产量增长80%,但因多晶硅价格暴跌,公司利润反而大幅下滑 据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称,经过几年的强劲扩张,全球太阳能行业可能会在2024年至2028年进入一个零增长的阶段 阳歌 如果把全球太阳能行业比作人,那他在经历了十年的青春期之后现在刚刚成年,这期间他既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也经历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在大全新能源公司(DQ.US)的最新财报中,有很多关于全球多晶硅行业“成长”时期的迹象,该行业是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主要供应商,而太阳能电池板正在成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 多年来,只有在政府补贴下生产才具商业可行性的电池板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突破,将电池板效率提高到可与煤炭和其他传统能源竞争水平。据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称,这导致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至2023年期间,新安装量平均每年增长约28%。 这种增长导致企业纷纷大幅新增多晶硅产能。以大全新能源为例,公司正在新建一处大型综合体,将产能增加两倍,该综合体位于内蒙古地区,正在逐步投产。但新增这么多产能,导致价格从之前的异常高位暴跌。 现在, Wood Mackenzie称该行业已进入新阶段,也就是我们前述比喻中的成人时期。虽然终于长大成人令人兴奋,但Mackenzie还预测,2024年至2028年间,太阳能电池板新安装量,将不会出现任何增长。更有甚者,在其中一些年份,新安装量甚至可能会收缩。 了解所有背景后,一个大问题就出现:还有什么能激发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兴趣?还有:是什么促使像大全新能源这样现金充裕的零负债公司,继续保持在美国的上市地位,特别是考虑到投资者对其缺乏兴趣? 自大全新能源201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投资者兴趣冷淡这一点一直很明显,在同一时间前后,很多中国太阳能公司在纽约上市。该股的市盈率(P/E)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相当低,目前为2.4倍。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竞争对手协鑫科技(3800.HK)市盈率甚至更低,只有1.8倍。 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市盈率超低的部分原因是去年大部分时间,受益于多晶硅价格飙升,这些公司利润飙升,但现在多晶硅价格已大幅下跌。但即便是将今年利润下降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大全新能源的预期市盈率也只有3.6倍,协鑫科技的预期市盈率也处于类似的3.1倍,依然处于很低水平。 与此同时,大全新能源一直在按照2022年底宣布的7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大举回购股票。公司在最新财报中表示,截至去年12月,已按计划回购约16%的流通股。根据我们的计算,这意味着该公司目前还有相当于约6,57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流通,按最新股价计算,该公司的市值约为14亿美元。 现金多多 大全新能源的现金相当充裕,到去年底拥有30亿美元现金,是按当前价格回购所有流通股所需资金的两倍多。它也没有债务,这说明它与內蒙古政府的合作项目,有能力为当地的大型新厂支付大部分费用,并用强劲的现金流支付其余费用。 继续保持上市地位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通过发行新股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但很显然,大全新能源不需要,它甚至在回购股票。所有这些都促使我们指出,该公司确实没有理由继续保持上市状态,私有化可能对其更有利,尤其是考虑到投资者对其股票缺乏兴趣。 它并不是第一个得出这种结论的公司。光伏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688599.SZ)和晶澳科技(002459.SZ)都曾在纽约上市,但在未能吸引太多投资者兴趣后进行了私有化。两家公司后来都在中国重新上市,并从对其故事更感兴趣的国内投资者那里获得了更高的估值。如果大全新能源决定离开纽约,这也不啻为一条可选之路。 大全新能源的最新财报进一步说明,在进入新的“成人”阶段后,它可能会考虑私有化。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产量同比增长约80%,达到61公吨,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内蒙古工厂的新增产能。 由于多晶硅的平均售价(ASP)从上年同期的每公斤37.41美元,暴跌至去年第四季度的7.97美元,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了相反的走势。因此,公司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约45%至4.77亿美元。 一个稍许令人鼓舞的是,暴跌的价格似乎在前一季度触底,当时大全新能源的ASP甚至更低,每公斤为7.68美元。大全新能源称预计价格将在今年一季度“小幅反弹”,然后在第二季度企稳,但没有给出太多令人兴奋的理由 价格暴跌导致大全新能源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77.4%跌至18.3%。因此,在最新报告期内,其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3.33亿美元,同比下降至4,490万美元。不过我们也应该指出,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现了罕见的亏损,因此相比第四季度能取得净利,情况似乎正在企稳和改善。 总而言之,大全新能源是一家运营相对良好的企业,正在步入成熟期,而这个行业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都会有强劲而稳定的需求。但投资者对它的故事缺乏兴趣,加上其强大的现金持有量,表明这家公司确实不需要上市交易。其强劲的现金流也表明,如果将来需要融资,债券买家可能会非常乐意打开荷包埋单。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Solar posts strong revenue gains

晶科能源季绩倍增 阳光背后乌云隐现

在旺盛的需求和多晶硅成本暴跌下,抵消了太阳能组件价格下滑,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利润得以倍增 重点: 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出货量增长超过一倍,但因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下降,公司收入增长只是63% 公司表示,得益于全球需求旺盛,“有信心”超过不久前才上调的年出货量预测       阳歌 虽然太阳能组件的价格正在暴跌,但主要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下降得更快。这种差异不仅推动全球太阳能组件需求意外增长,还提升了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 这两种趋势,在全球最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之一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US;688223)的最新业绩中展现出來。公司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翻了一番。需求的激增,不仅帮助公司超过了早先公布的本季度收入指引,还将超越三个月前才上调的全年指引预测。 投资者对业绩的整体情况表示满意,周一晶科能源在纽约发布业绩后股价上涨了14%。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即使在经过这一轮上涨后,该股价格依然相当低。晶科能源目前市盈率仅为3倍,甚至低于不及它有名的中国竞争对手阿特斯太阳能(CSIQ.US)的3.3倍。在中国上市的同行天合光能(688599.SH)和隆基绿能(601012.SH)的市盈率均为11倍,远高于晶科能源,不过我们又注意到,晶科能源在中国上市的股票市盈率为17倍,远高于这两家公司。 因此,美国投资者似乎知道一些中国投资者不知的事情。他们的担忧可能是两方面的,涉及地缘政治因素和对未来价格走势的担忧。 地缘政治因素,与西方对中国在太阳能组件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担忧有关,这导致了持续的保护性关税威胁,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威胁。2019年,晶科能源在佛罗里达州投建一个大型生产基地,成为少数几家通过在美建厂,以解决关税问题的中国公司之一。公司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佛罗里达工厂1GW的大型扩建项目,已于上月开始投产。 与此同时,令投资者担忧的价格趋势是一种全球现象,超出了晶科能源的控制范围。来自pvXchange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0月,太阳能组件的价格大幅下降,自1月份以来,效能最高的型号降幅达32%,低端产品的价格下降42%。 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在2022年达到历史高位后,太阳能组件的主要原料多晶硅的成本跌得更多。行业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的大全新能源(DQ.US;688303.SH),于周三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中表示,三季度多晶硅的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每公斤36.4美元,下跌了四分之三以上,降至每公斤7.68美元。 晶科能源指出,多晶硅价格暴跌,是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5.7%提高至19.3%的主要因素。不过,尽管多晶硅价格似很快就会触底,但没有迹象表明,太阳能组件成品的价格已接近底部。 收入增长 晶科能源的最新业绩,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了我们刚才谈及的所有趋势。它的整体出货量(主要是太阳能组件,也包括一些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片),在该季度同比增长108%,达到22.6GW。营收也增长强劲,但速度要较出货量的增长低,同比增长63%,达到318亿元(约合44亿美元),反映了我们前文所述的组件价格下跌。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财报中表示,“自从三季度以来,供应链价格下跌刺激了终端需求。” 关于需求旺盛的情况,中国本土市场就是一个例证。李仙德表示,仅今年前9个月,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就达到128.9GW,比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高出近50%。晶科能源上周还宣布了另一项重大交易,将向一个沙特阿拉伯客户供应3.8GW的太阳能组件,而根据价格走势,这笔订单将产生至少20亿美元的收入。 旺盛的需求使晶科能源预测第四季度组件出货量将达到23GW,高于三季度的21.4GW。公司还表示,“有信心”全年组件出货量,将超过三个月前给出的70GW至75GW的指引。在今年初,公司曾将2023年组件出货量的预测从60GW,大幅上调至70GW。 这一繁荣景象目前看来对该行业有利,并帮助晶科能源最近一个季度的利润,从上年同期的5.5亿元增加一倍多至13.2亿元。但如果过去能预测未来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在最近的繁荣之后,已经开始成形的大幅回调将接踵而至。 最后,我们就未来可能引发关切的几个方面再略作补充。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人民币汇率下行,影响到所有中国公司。晶科能源报告称,第三季度因人民币汇率下滑,导致净汇兑损失近3亿元,与去年同期净汇兑增加5.2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公司最近似乎也在消耗现金,持有量从6月底的170亿元降至9月底的141亿元,降幅近20%。其中至少有部分可能用在偿还到期债务上,因公司的有息债务,从3个月前的343亿元降至9月底的308亿元。 另一略微令人担忧的迹象,是公司的第三方应收账款,从去年底的167亿元增至9月底的258亿元。但由于公司整体销售额大幅增长,这种增长可能属于意料之中。 归根结底,由于多晶硅价格暴跌,晶科能源目前的情况相当不错。然而,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可能很快就会结束,因为其成品组件的价格可能也会持续下降。尽管如此,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目前看起来有点超卖。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aqo's revenue slides 50% on falling polysilicon prices

多晶硅价格暴跌 大全新能源焦头烂额

这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原料制造商报告二季度收入下降50%,并宣布两名高管离职 重点: 由于产量增加不足以抵消多晶硅价格下跌近三分之二,大全新能源二季度收入下降一半 该公司宣布两名高管离职,暗示可能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包括私有化   阳歌 山芋烫手? 这是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DQ.US;688303.SS)宣布两名高管离职的一个可能的解释。而就在这之前的半个小时,该公司公布最新业绩,显示其所处的这个起伏不定的行业严重过热。高层的重大变动可能预示着该公司未来将发生更多变化,包括它在纽约上市的潜在私有化。 你永远猜不到这样的私有化可能正在进行中,至少从周四公布二季度业绩后大全的股价来看是这样。 该股当日跌幅高达7.4%,最终收跌4.7%。该公司在纽约上市的股票过去 52 周内损失了大约一半的价值,使得大全的往绩市盈率仅为1.8倍。 这种惨淡的景象与一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由于多晶硅需求旺盛,大全及其同行纷纷报告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后者正迅速成为主要电力来源。去年,旺盛的需求推动多晶硅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建立在可再生能源炒作基础上的典型泡沫。 这个泡沫在第二季度彻底破裂。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数据是大全的多晶硅平均售价,从去年同期的每公斤33.08美元(237元)下跌近三分之二至每公斤12.33美元。哎呦。 去年,随着多晶硅价格飙升,大全及其同行(大部分位于中国)开始大举增加产能,这是这种热门行业的典型做法。大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计划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大型生产中心,到2022年底将年产能从大约10万吨增加两倍以上,达到30万吨。  “二季度,多晶硅行业面临的挑战增多,价格波动幅度大,”大全首席执行官张龙根在离任告别讲话中说道,听起来像是对今年以来的轻描淡写。“随着多个多晶硅新项目和新进入者最终投产,其中一些项目在今年上半年达到满产,过去两年的多晶硅短缺局面结束了。” 这是张龙根担任首席执行官五年来的最后一次讲话,公司宣布他因“个人原因”辞职。与此同时,该公司称创始人徐广福也将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但仍将留在大全董事会。该公司任命徐广福的儿子徐翔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意味着徐广福很可能会继续在大全发挥作用。徐翔之前任大全的副董事长,并在公司担任过多个职务。 库存出清 多晶硅价格暴跌很好地概括了大全在二季度所感受到的痛苦。但为了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我们来快速回顾一些其他数据,看看情况到底多糟糕。大全二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的12.4亿美元下降约一半,至6.367亿美元,因为价格大幅下跌完全抵消了新产能投产后多晶硅销量37%的增长。 大全的生产成本也下降了约 5%,但这仍然不足以抵消收入的暴跌。因此,该公司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6.1%下降至40.7%。 该公司详细介绍了二季度多晶硅的价格走势,指出多晶硅价格在6月下半月触底,到7月中旬又从低点反弹了 15% 至 20%。 随着价格暴跌,大全称它开始收到“客户激进的定价要求”,导致买家在价格开始反弹前疯狂抢购多晶硅。 结果,大全成功出清了几乎所有库存,这些库存是在上个季度积累起来的,因为买家(主要是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等着泡沫破裂,并最终如愿。“由于客户订单和需求旺盛,我们进一步将多晶硅库存减少到非常健康的水平,大约相当于两家工厂一周的产量,” 张龙根称。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放血是必要的,虽然很痛苦,而且大全及其同行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情况应该会开始好转。反映了这一点的是,大全年产19.3万吨至19.8万吨多晶硅的目标保持不变,这表明它对今年余下时间价格的上涨充满信心。 话虽如此,我们最后还是要回到之前的预测,即大全的最新变动可能预示着未来将发生更多重大变化,包括可能从纽约退市。大全是2010年左右在纽约上市的那批中国太阳能公司中,最后仍留在华尔街的几家公司之一。在历经了美国投资者多年兴趣低迷后,那些公司中大多数后来进行了私有化,并在中国重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