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搭救
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仅三分之一之际,这家多晶硅龙头透露,产品售价持续跌破生产成本 重点: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营收骤降66%,多晶硅产量下滑60%,产能利用率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业恶性竞争 阳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举措剑指光伏产业恶性竞争,为行业近期复苏带来曙光。尽管新政公布后7月价格曾短暂回暖,但随后仍持续探底。 本周,中国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龙头制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财报传递出上述关键信息。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产能利用率维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业严重过剩现状。较低产能利用率反而帮助“止血”,原因是当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26美元,较4.19美元的平均售价高出42%,意味每销售一公斤即亏损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惯例,在季报开篇即向投资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约20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定期存款、应收票据等。尽管较上年同期的2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弹药”,应对分析师预期将持续至明年的亏损周期。 叠加财报影响,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虽表现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业的新政托底,抛压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该股52周涨幅达55%,但股价仍徘徊五年低位。 过去三年,在2022年绿色能源装机热潮推高产品价格背景下,中国以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制造商为主体的光伏产业大举扩产。大全新能源堪称行业缩影,截至去年底,新建产能使其年产能跃升至30万公吨,约为2022年末的三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长,加上全球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放缓,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中国是该行业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亮点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今年5月底补贴截止日前抢装潮过后,6月国内新增装机量骤降。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徐翔称,伴随这一变化,4至6月多晶硅价格暴跌约20%。 “二季度光伏产业仍处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现积极信号。” 徐翔表示。 政策干预 过去一年间,政策干预论调在中国光伏圈持续发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议”,多晶硅企业限产至五成产能。企业实际执行力度更大,据公司披露,二季度产能利用率34%,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们此前所述,纯粹市场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业有充分动机大幅减产,因其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额亏损。 公司最新经营指标全面走弱,季度营收由上年同期的2.2亿美元锐减66%至7,520万美元。参照行业巅峰期,分析师预期其今年营收5.75亿美元,较2022年景气高点46亿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产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吨下滑60%至26,012公吨。即便如此,当季实际销量仅18,126公吨,意味约三成产量成为库存。公司预估三季度产量将在27,000至30,000公吨,略优于二季度实绩的预测,传递出谨慎乐观信号。 通过控产止损,大全新能源二季度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1.198亿美元收窄至7,650万美元。 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对行业企稳的谨慎预期依据,纵然市场不利因素叠加,但最新的政府措施构成关键支撑。公司表示,新政源头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呼吁“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天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龙头,商讨“高质量发展”路径。最新举措是7月24日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强化“对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现货价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弹,但未说明反弹态势8月是否延续。我们推测回暖行情难持久,并对新政效力持保留态度。归根结底,市场力量才是决定行业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多晶硅制造商拟设公司 收购业内陷困境对手
财新网周三报道,因多晶硅供应过剩,导致过去一年价格持续暴跌,中国主要多晶硅制造商,计划设立一家公司收购国内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以拯救备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 财新援引熟悉计划的消息人士称,参与该倡议的主要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和协鑫科技(3800.HK)。新公司将与较大生产商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行业产出并支撑价格。 新公司的筹建谈判始于今年初,目前参与方包括主要多晶硅制造商、潜在收购目标和金融机构,并已就推进方案达成共识。 大全新能源 (DQ.US; 688303.SH)的现状折射行业困境,2025年首季度多晶硅销售均价跌至每公斤4.37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6美元骤降43%。但大全在2025年首季度的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相当于每售出1公斤产品即亏损3.2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制造商大削产能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成
据财新周五报道,企业正竭力扭转成本倒挂导致的亏损困局,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已大幅削减产量,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40%。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DQ.US;688303.SH)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30%-40%区间,与行业平均水平一样。 大全及其同行的困境,源于过去两年多晶硅价格飙升时的大规模扩产。作为光伏电池核心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曾经历暴涨,然而产能的集中释放叠加光伏组件需求趋缓,导致价格断崖式狂跌,多数头部企业均陷入亏损泥潭。 大全的境况颇具行业代表性,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同期销售均价仅为每公斤4.37美元,价格出现大幅倒挂。在主动减产与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大全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15亿美元锐减至1.24亿美元,并由去年同期的1,55万美元盈利转为7,180万美元亏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财新透露,多数生产企业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限产措施。该人士强调,市场价格若要企稳回升,需经历大规模库存出清过程。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产能利用率仅一半 大全告急冀国策支持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表示,暴跌的价格最近已开始企稳,如果北京方面宣布新的政策支持,价格甚至可能在未来两个月上涨 重点: 大全新能源第四季度收入下降近60%,原因是多晶硅价格下跌及公司决定大幅削减产量 公司表示,由于预期下月可能会出台重大政策支持,价格已开始企稳 阳歌 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最近释放大量喜忧掺杂的信号,不过公司最新季报中的大多数信号明显都是负面。公司及其同行的产品,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组成部分,过去两年增加大量新产能后,这些企业陷入了供应过剩的风暴,导致价格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暴跌。 不过,大全新能源的最新报告确实也包含了一些略微积极的信号,因公司管理层称,暴跌的价格可能终于稳定下来,至少目前如此。他们还讨论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北京可能很快会介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吸收在大规模新建太阳能发电厂的过剩供应。 在这点上,副首席执行官朱婷在大全新能源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中国今年将增加250吉瓦到3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与去年新增277吉瓦大致持平。即使没有任何增长,这也相当于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朱婷预计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为550吉瓦至600吉瓦。 除了销量暴跌外,另一略微令人担忧的信号是公司的最新财报,正显示其现金储备迅速消耗。截至去年底,公司可轻松兑换成现金的“速动资产”总额约为22亿美元,低于一年前的32亿美元现金和应收银行票据。 现金减少至少有一部分是大全新能源去年全年亏损3.45亿美元所致。导致现金流失的另一个主因,可能是公司过去两年在内蒙古的新项目上投入巨资,该项目使大全新能源的年产能较2022年底的10万吨增加了两倍多,达到30万吨。 由于中国政府已经介入,试图要求企业将产能利用率降到一半,甚至更低来稳定价格,那些新增产能中,很大部分可能已经闲置。大全新能源在10月底发布的上一份季报,首次暗示这种“自律”,到了12月公司证实正在执行这种减产。公司在最新财报称,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0%至50%,朱婷表示,她预计整个行业的利用率将在“中期至长期”保持在这个范围。 所有这些喜忧掺杂的信号都充分体现在分析界对大全新能源褒贬不一的看法上,在雅虎财经调查的九家分析机构中,有四家其实是把该股评为“强力买入”,这可能不是因为其表现强劲,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该股被低估了。但另外两家将其评为“持有”,而其余三家则将其评为了“买入”。 估值低迷 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里,大全新能源的股价下跌了7.5%,不过其中大部分跌幅出现在上周五,当时中国股市整体下跌,导致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暴跌3.6%。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大全新能源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在过去六个月里上涨了37.5%。 经历了所有这些涨跌之后,股票在美国市销率(P/S)非常低迷,仅为0.26倍。与在香港上市的同类企业协鑫科技(3800.HK)的1.42倍和在上海上市的通威股份(600438.SH)的1.03倍相比,微不足道,也只有瓦克化学(WCH.DE)0.58倍的一半,后者是少数几家主要的非中国生产商之一。 我们之前曾建议大全新能源考虑利用其大量现金储备,将美国股票私有化,因为该公司目前的市值仅为13.3亿美元。但鉴于其现金正在迅速减少,这可能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公司的最新指标中,大多都显示出类似的情况,降幅从30%到60%不等,考虑到价格暴跌以及大全新能源目前仅使用了40%到50%的产能,这并不太令人惊讶。在价格下跌和利用率低的双重拖累下,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从上年同期的4.76亿美元跌至1.9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9%。 随着利用率的降低,公司第四季度的多晶硅产量下降了44%,从上年同期的61,014吨降至34,236吨。公司表示,本季度将进一步削减产量,预计2025年前三个月的产量仅为2.5万至2.8万吨。同样,公司预测今年的多晶硅产量仅为11万至14万吨,与2024年的20.5万吨相比大幅下降。 季度内该公司的多晶硅生产仍处于亏损状态,期间的平均生产成本为每公斤6.81美元,同比上涨5%,而平均售价仅为每公斤4.62美元,同比下降42%。鉴于生产成本与售价之间差距巨大,大全新能源的季度净亏损扩大至1.8亿美元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第三季度其亏损为6,000万美元,一年前同期甚至实现了5,330万美元的利润。 最后,我们再来详细看看公司管理层谈到的价格企稳,这将结束一年多来价格从最高点下跌约一半的颓势。朱婷称,公司最近观察到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6至42元之间,甚至预测未来几个月价格可能会上涨,因为预计北京将提供政策支持,以鼓励更多太阳能发电厂建设。 她说:“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新应用场景或替代商业模式,2025年下半年及以后的需求似乎更具挑战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大全、通威承诺缩减多晶硅产量
中国两大多晶硅生产商已承诺削减产量,以缓解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材料。据财经媒体《财新》报道,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周二表示,将“有序减产”。 两家公司都承认,减产将在短期内影响其销售,但同时补充,这将有助于减少运营亏损。通威和大全分别为中国最大和第三大多晶硅制造商。随着太阳能需求的激增,两家公司及其竞争对手,在过去两年中新增了大量产能。但由此导致的供过于求,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许多公司陷入亏损。 大全在10月底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时表示,已将产能利用率降至50%。公司还表示,该行业的主要行业组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10月14日召开会议,呼吁大家“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多晶硅供应过剩 大全配合政府降产能
这家多晶硅生产商表示,目前其产能仅利用一半,这个利用率似乎是中央政府为稳定市场而设定的 重点: 为了应对多晶硅价格暴跌而下调产量,大全能源第三季度收入暴跌逾半 公司表示今年的多晶硅产量将在20.5万吨,远低于2月预测的28.5万吨 阳歌 中国经常因在新兴行业增加过多产能而受到西方指责,太阳能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不仅迅速新增大量太阳能组件的产能,还增加生产太阳能组件用的主要原料多晶硅。 现在,北京方面似乎终于行动起来,试图纠正这情况。中国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的最新说辞显示,北京方面强烈“建议”多晶硅生产商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一半。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一些字里行间的解读,因为大全能源并没有直接说它被下令减产。 公司表示,由于“需求疲软”,第三季度将产能利用率降至50%,轻易证实了这一点。 这里的大背景是,过去两年大全能源及其同行一直在大举增加多晶硅产能,最初都是因为各国竞相新建太阳能发电场以减少碳足迹,导致多晶硅价格飙升。大全能源是它们中的典型代表,它计划在内蒙古新建一个大型生产中心,将年产能从2022年底的约10万吨,增加两倍达到30万吨。 新增产能如此之多,再加上新太阳能发电场的建设速度比预期的慢,尤其是在中国以外,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结果大多数公司现在都在亏本生产。大全能源再次成为典范,报告称三季度平均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为6.61美元——远高于期间向客户收取的每公斤4.69美元。 因此,公司称三季度毛损率为30.5%,去年同期毛利率达14%。这里,我们指出虽出现毛损,但仍比二季度的72.4%毛损率有所改善。 这让我们回到北京试图纠正这种情况的话题上,即通过我们上文提到的强烈建议削减产能。 大全能源表示,其所属的行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10月14日召开会议,呼吁大家“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它还表示,协会还宣布了太阳能组件的“参考价格”。听起来像是组件生产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和由此引发的价格战,由此而被限定了价格。 大全能源副首席执行官Anita Chu在公司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因此,关于将行业参与者的生产水平或利用率降到50%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她似乎指的是多晶硅生产商收到的类似“指导”。同样,尽管没有直接说,但她的发言,以及大全能源的最新产能利用率,都强烈表明所有生产商都被要求只使用一半的产能,直至价格稳定下来。 被分析机构抛弃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两名知名券商的分析师参加了大全能源的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会上的许多问题都来自身份不明的投资者,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是行业趋势。就连出席会议的两位分析师也来自较小的机构,即杰富瑞和罗仕。 现实情况是,由于中国生产商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分析机构对整个太阳能行业(包括多晶硅和组件生产商)的看法变得相当悲观。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试图强制降低产能,和设定组件价格下限来介入,这可能有助在短期内稳定市场,由此可见中国政府能够采取在西方难以想象的措施。然而,从行业信誉的角度看,这种举措只会进一步吓跑投资者和分析师,因它们表明这个行业不仅受实际市场条件的影响,也受北京反复无常的政策决定的影响。 在雅虎财经10月份调查的12家分析机构中,只有7家将大全能源评为“买入”或“强力买入”,而其他5家则将其评为“持有”或“表现不佳”。这些分析机构预计,大全能源今明两年将出现亏损,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今年的收入将下降50%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大全能源每公斤多晶硅的平均价格为4.69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8美元下降了近40%。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大全三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4.848亿美元降至1.985亿美元,降幅过半。 由于面临减产的压力,大全能源三季度仅生产了43,592吨多晶硅,低于上一季度的64,961吨。公司预计产量将进一步下降,称四季度产量将仅在3.1万吨至3.4万吨之间,因为公司遵守了中国政府的强制去产能要求,并试图控制亏损。因此,公司表示,今年的产量将只有20万吨至21万吨,远低于2月份给出的28万吨至29万吨的预测。 公司本季度录得净亏损6,070万美元,但它很快指出自己有大约24亿美元的现金,以及容易获取的银行存款,并且没有债务,这可以帮助它度过目前的困难。我们曾建议,公司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现金将进行私有化,因目前它的市值只有15亿美元,西方投资者显然暂时放弃了该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