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疫情打击內地业务 希玛眼科转盈为亏
最新: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预告去年收入将增加约55%至17亿港元,主要因为香港眼科业务收益大增,但期内转盈为亏,估计录得2,000万至2,500万元净亏损。 利好:该公司去年的部分亏损,被香港销售医用耗材业务溢利,以及在香港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联营公司应占溢利增加而有所抵消。 值得关注:由于中国内地为防止新冠疫情传播而实施的限制性举措,于去年大部分时间持续实施,该公司于中国内地的眼科业务录得亏损,当中以上海及北京的业务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而去年新设立的三所医院及眼科中心也同时录得亏损。 深度:希玛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于2012年创立,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是大湾区领先的连锁眼科医疗集团,亦有提供牙科、医学美容及检验服务。虽然该公司去年录得亏损,但管理层指出,自从中国官方去年12月放宽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后,其在中国内地的经营表现在今年首季明显改善,部分业务更已回复至疫情前水平。 市场反应:希玛眼科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1%至4.53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09.HK
快讯:微创医疗机器人 去年收入飙850%
最新:手术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预计去年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50%,但仍然录得11亿至11.5亿元净亏损,比2021年的5.83亿元净亏损增加近一倍。 利好:虽然去年受到新冠疫情反复等不利影响,但自从2021年下半年首次录得收入后,该公司在其旗舰产品的商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能实现如此强劲的收入增长,是在2021年一个非常低的基数上产生的。由于它在研发、临床注册工作及商业化活动方面保持较大投入,因此去年仍持续亏损趋势。 深度: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商业化难度颇大,主要因为价格高昂、欠缺培训合格的医生,加上特殊的配置证政策,限制了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使用,以2021年为例,中国的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渗透率仅0.7%,远低于美国的15.5%。虽然该行业在中国尚未成熟,但相关企业仍获得资本青睐,以微创医疗机器人为例,公司在2021年11月上市时,就成功引入了思柏投资、高瓴资本与礼来基金等7家基础投资者,认购9,500万美元股份。 市场反应: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股价周四下挫,中午收盘软7.4%至28.1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252.HK
快讯:百济神州上季亏损情况改善
最新:抗癌药制造商百济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周一公布,受惠两大核心产品百悦泽和百泽安的营收大增,去年整体收入上升20.4%至14.2亿美元(98.5亿元),但净亏损仍增加37.5%至20亿美元。 利好:单看第四季,该公司的业绩有明显改善,除了收入同比大增77.6%至3.8亿美元,其净亏损额4.45亿美元,也比上一个季度的5.58亿美元收窄20.3%。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的研发开支高达16亿美元,比全年的总收入还高,加上12.8亿美元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成为持续亏损的主因。 深度: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是首间同时在纽约、香港和中国内地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主力研究、开发、生产创新型分子靶向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其中主要在中国和美国销售的百悦泽,去年收入大增159%至5.65亿美元,是贡献最大的产品。由于研发及销售费用高昂,公司一直未能盈利,不过它未有如其他药企般采取节流计划,目前仍拥有40多款临床候选药物,并计划于明年起每年推动最少10款新的分子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市场反应:百济神州的港股周二上升,中午收盘涨2.4%至134.6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160.HK
快讯:三叶草生物获流感疫苖独家分销权
最新: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197.HK)周一宣布,就进口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AdimFlu-S(QIS)与国光生物科技股份达成独家协议,公司可利用其现有销售团队,将该疫苖在中国内地进行分销。利好:该协议还授权三叶草生物获得注册部门批准后,在孟加拉国、巴西和菲律宾商业化AdimFlu-S(QIS),并有望与国光生技合作开发其他候选疫苗,对未来收入或有正面影响。值得关注:与新冠疫苖不同,流感疫苖在中国的接种率不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21至2022年的流感流行季节,全国流感疫苖接种率仅2.46%,因此其衍生的商机可能有限。深度:三叶草生物于2007年成立,致力开发新型疫苗和生物疗法,在新冠、流感、狂犬病及肿瘤等领拥有9种候选产品,并于202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于2020年1月启动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研发,经过接近三年时间,去年12月终获批在中国紧急使用。随着该款新冠疫苖于2月中作为加强针正式上市,加上刚宣布引入中国首款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苖,集团今年收入可望录得明显增长。市场反应:三叶草生物的股价周一早盘曾大涨9.2%,中午收盘升幅收窄至4.6%,报2.73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基石药业配售新股 筹3.93亿元助研发
最新:基石药业(2616.HK)周三宣布,以每股4.633港元配售8,480万新股予不少于6名承配人,筹资约3.93亿港元(3.4亿元),配售价格比周二的收盘价5.08港元折让8.8%。利好:该公司配售所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发管线产品、协助产品商业化及拓展已上市产品的适应症等,有助丰富公司药物管线及提高盈利能力。值得关注:配股完成后,大股东WuXi Healthcare Ventures的持股将由24.47%降至22.85%,减低对公司的影响力。深度:基石药业成立于2015年,2019年在港股上市,2021年,其四种用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药物获批销售,成为公司的“商业化元年”。该公司最近刚预告去年收入不少于4.75亿元,比2021年的2.44亿元接近翻倍,主要因为精准治疗药物收益及舒格利单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大增。截至去年6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亿元,比2021年底减少31.4%,因此这次配股后,集团将拥有较充裕的资金应付研发及商业化开支。市场反应:基石药业股价周三下挫,中午收盘软7.9%至4.68港元,险守4.633港元的配股价,位处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硕迪生物上市 股价大涨73%
最新:创新药研发商硕迪生物(GPCR.US)上周五首日在纽约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今年中国公司在美国的首次重大上市活动。利好: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份为1,074万股,高于原定的目标900万股,每股定价为15美元,筹资额为1.61亿美元(10.9亿元),比市场估计的1.35亿美元为多。值得关注:这次上市的筹资额1.61亿美元,仅稍高于去年前9个月的1.05亿美元净亏损,而且该公司预计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仍将继续承受重大并不断增加的经营亏损。深度:硕迪生物是一间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研发商,候选产品管线包括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药物。其筹资活动是过去一年多前赴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因为中美双方就一些会计上的监管问题,曾暂时停止同类上市活动,但现时已基本上解决争议。不过,该公司两款最先进的药物仍仅处于相当早期的开发阶段,距离成功商业化仍遥遥无期,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内,它们不大可能带来任何收入。市场反应:上周五开盘时,硕迪生物的股价大涨66.7%,其后升幅稍为扩大,并以26美元收市,比定价15美元高73.3%。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基石药业报喜 收入翻倍亏损减半
最新:基石药业(2616.HK)周四发布盈利预喜,预告去年收入不少于4.75亿元,比2021年的2.44亿元接近翻倍,期内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的年度亏损,则减少不低于53%至8亿元。利好:该公司表示,去年精准治疗药物及舒格利单抗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同比上升140%至不低于3.9亿元,带动整体收入总额录得增长。值得关注:该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结余预计约10亿元,比一年前的16.03亿元大减37.6%。深度:基石药业成立于2015年,2019年在港股上市,2021年,其四种用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药物获批销售,成为公司的“商业化元年”。不过,该公司于该年的研发开支高达13亿元,为药物销售收入的7倍,销售费用也同比大增156%至3.64亿元,令亏损扩大57%至19.2亿元。随着去年已上市产品收入增加,加上研发开支减少,最终业绩亦得以改善。市场反应:基石药业周五股价大涨,中午收盘上升13.2%至6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游水平。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