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明略科技招股 筹10.2亿港元
营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资最多10.18亿港元(1.31亿美元)。预计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未来3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约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旨在进一步扩大客户群,并深耕数据智能行业;及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涉及线上及线下场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腾讯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投资者还包括红杉中国、淡马锡、凯鹏华盈、快手等。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盘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从提神到品味:中国即饮咖啡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高速成长,从提神饮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头豹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在便利店、商超和电商渠道推动下,即饮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随手饮”,从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表达。品牌纷纷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导向。 同时,精品化趋势加速渗透,产品从单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铁、燕麦奶等细分品类,包装设计更具质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即饮咖啡是可直接购买并饮用的预制咖啡饮料,与速溶与现磨并列为三大类别。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映出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从社交饮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号,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即饮咖啡零售收入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线上销售成为主动能,占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场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咖啡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带货品牌和带货商品数量分别增长142.9%和380.3%。直播电商降低尝鲜门槛,即时零售提升便利度,内容电商场景化营销激发需求,形成强劲的线上爆发力。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即饮咖啡正处于高速增长与激烈变革期,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与国际多元混战。第一梯队为雀巢(NESN.ZU)与星巴克(SBUX.US),合计占市场六成;第二梯队包括农夫山泉(9633.HK)、统一(0220.HK)、可口可乐(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产品,以健康与性价比策略突围;新锐品牌则凭创新产品和数字营销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国际品牌依赖商超与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积极布局电商与会员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装在线上销量占比超六成,农夫山泉则深耕山姆会员店,反映消费场景的重构。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即饮咖啡品牌纷纷加码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专业化产品。该类精准营养策略不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还创造了与传统现磨咖啡的差异化卖点。 地域风味定制化体现了即饮咖啡本土化的深度发展。品牌结合区域饮食偏好开发特色口味,如云南小粒咖啡与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冻梨咖啡等小众风味,使产品成为情感联结的载体。预计未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饮咖啡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包装形态与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即饮咖啡体验边界。传统瓶装、罐装之外,咖啡粉、咖啡胶囊、咖啡浓缩液等多种形态竞相涌现。 无糖/低糖产品也已从市场差异化选项变为基础标配。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87%的大瓶装咖啡销售来自无糖版本,三年前仅为50%左右。健康标配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即饮咖啡市场的基本格局,迫使传统甜味奶咖产品转型退出主流市场。 成分与配方创新反映即饮咖啡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咖啡+糖+奶基础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维,强调豆种来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艺。同时,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学化,使用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添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健康化与精品化双轮驱动下,即饮咖啡市场正迈向高品质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兼顾健康属性与品质体验方能脱颖而出。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曾与阿斯利康达成约20亿美元重磅交易 诚益生物赴港IPO
核心产品ECC5004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重点: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正迅猛增长,该市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465亿美元 诚益生物曾经历4轮融资,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了16.75倍 莫莉 港股市场有望再次迎来一家专注于减肥药赛道的企业。成立仅7年的诚益生物开曼有限公司(Eccogene Inc.)凭借与阿斯利康(AZN.L)达成的一项总价值近2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正式向港交所主板发起上市冲刺。近日,诚益生物递交主板上市申请,Jefferies、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及中金公司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 诚益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全球心血管代谢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领域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目前,诚益生物尚无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但其在2023年与阿斯利康达成的一项重磅交易引发市场关注。根据该协议,诚益生物将在研小分子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ECC5004在中国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许可给阿斯利康,该交易的首付款高达1.85亿美元,诚益生物未来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18.2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等。 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剂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根据招股书,ECC5004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与现有口服GLP-1药物需严格空腹服用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不同,ECC5004凭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随餐服用,显著提升了用药便利性。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在进行两项针对肥胖╱超重症(VISTA)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试验,同时在中国开展桥接Ib期试验,这两项临床试验预期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主要由其在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中的显著疗效驱动。据招股书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GLP-1基石疗法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3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9%,到2029年,该市场预计将达到2465亿美元。 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GLP-1赛道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其中,口服剂型因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已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其减重适应证已在部分市场提交申请,其竞争对手礼来的开发重点是其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 Orforglipron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中国本土创新药亦进展迅速,信达生物(1801.HK)开发的玛仕度肽已经获批上市,还有至少8款国产司美格鲁肽在排队上市、14款GLP-1创新药物在三期临床阶段。 礼来系科学家创业 诚益生物由周敬业博士和徐剑锋博士在2018年共同创立。在此之前,周敬业曾任礼来中国研发中心化学部负责人,徐剑锋曾任礼来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礼来在减肥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其开发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减重效果上优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显示出强大的研发实力。 凭借创始团队在药物开发领域的深厚积淀,诚益生物自成立以来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估值实现快速攀升。诚益生物在2018年签约、2020年完成支付的A轮融资获得1亿元,投后估值为2.02亿元,到了2023年12月阿斯利康与诚益生物达成合作并入股时,公司的投后估值达到了4.98亿美元(35.48亿元),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了16.75倍。 不过,由于诚益生物尚处于临床阶段,公司目前所有收入均源自阿斯利康的合作,导致财务表现出现较大波动。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诚益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6亿美元、2.21亿美元和55.7万美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52亿美元、盈利1.39亿美元和亏损0.2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43万美元,可为后续临床研发提供资金支撑。 港股减肥药赛道在2025年持续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今年港股市场已迎来多间GLP-1类药物相关公司登陆港股后,市场表现引人瞩目。8月上市的银诺医药(2591.HK)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超5,300倍,派格生物(2565.HK)自5月登陆港股后,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40%,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减肥药赛道企业给予了极高估值和期待。相较于银诺医药上市后164亿港元的市值,诚益生物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35.48亿元,后者在推进IPO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尽管前景可观,但诚益生物旗下管线均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最终能否成功上市并商业化,仍需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力谋破局的拉卡拉 申港上市集资拓海外
这家支付服务提供商计划上市集资扩大海外业务,寄扭转营收与利润双降的局面 重点: 谋求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外拓展增长空间,深交所上市公司拉卡拉已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为抵消本土市场营收及利润下滑的影响,这家支付领域公司正寻求新增长引擎 梁武仁 出海已成中国企业的重要命题。此类行动能否成功虽当别论,毕竟中国企业不仅面对中国同行的竞争,在陌生的海外市场难免碰到当地及全球老牌竞争对手。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300773.SZ)正加入这一行列,拟通过赴港上市为海外扩张募集资金,提升国际声誉。在上周五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中,这家公司旗帜鲜明地表明,此次募资核心目标是构筑全球化布局。 拉卡拉谋划宏大的国际化扩张计划并非孤例。伴随中国经济承压,后疫情时代下,从制造业到零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众多企业正加速出海,以提振疲软增长。不过,海外扩张知易行难,需长期投入且耗资不菲,拉卡拉赴港募资之举正源于此。 拉卡拉表示,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设有子公司;这些海外业务实际创收不多,甚至还未产生收入。公司坦言因海外营收规模过小,无法在财报中进行区域细分披露。 然而,拉卡拉坚信局面可以扭转,寄望作为港股主力的国际投资者能理解其全球化愿景,并注资助其实现目标。 公司给出初步出海路线图,称将优先运用上市资金重点开拓中国香港、日本、东南亚、美洲及欧洲市场;实现在所有核心经济区域的战略布局。具体举措包含牌照申请、组建本土团队、设立新办事处及展开全域营销推广。 此外,拉卡拉计划强化技术实力,开发全球化产品;同时,物色有助于国际业务发展的并购机会。 作为中国元老级支付企业,拉卡拉在国内缺乏支付宝、微信及银联的知名度与规模效应。去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约3%至57.5亿元人民币(约合8.0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颓势加剧,营收同比再降11%至26.5亿元,业绩表现凸显其本土市场困局。 盈利持续承压 盈利能力弱化对拉卡拉构成同等严峻挑战。公司毛利率在半年间,从去年同期的33%大幅收窄至约25%。毛利率恶化因向渠道合作伙伴提供的佣金费率不断上升,即通过渠道合作伙伴向商户推广POS终端设备支付的佣金占营收比例持续攀升。 今年上半年,拉卡拉的佣金费用同比降幅不足1%,远低于其同期10%的营收跌幅。差距如此 悬殊,原因或在于市场竞争白热化,迫使公司让利渠道合作伙伴,以牺牲利润空间换取合作。此类情形将导致盈利恶化及营收下滑的双重打击。 由此引发盈利持续滑坡,2023年以来公司利润连年下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减41%,从去年同期的4.2亿元缩水至2.48亿元(约合3,500万美元)。 拉卡拉将海外扩张视为重振盈利增长的押注,同步推进的还包括,加强依托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向商户提供超越支付范畴的综合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 这类“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当前营收贡献微乎其微,其主要收入仍源于银行卡及二维码支付手续费。但公司在其赴港上市文件中,大篇幅强调此类产品在全球各主要区域的增长潜力,似乎有意将其打造为海外扩张的核心支柱。 拉卡拉援引第三方研究指出,作为中企热门目的地的东南亚国家,其端对端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由2025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5%,高于中国市场的10%。日本前景更为可观,年增长率预测值达18%。 自2005年作为支付服务先驱诞生至今二十载,拉卡拉正寻求破局。公司由现任董事长孙陶然和小米创始人雷军联合创立,并获联想母公司联想控股注资。 早年,拉卡拉借2002年银联成立推动的信用卡普及浪潮实现扩张,2008年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后迎来高光时刻,支付宝用户可通过遍布全国便利店的POS机进行账户充值,此项业务成为重要创收来源。2011年,公司跻身首批获颁第三方支付牌照企业。 怎料,智能设备兴起导致支付宝、微信主导的移动支付全面冲击POS终端。公司曾推出手机音频插孔信用卡读卡器应对,产品高开低走后,数次转型失利,以致到今天仍深度依赖银行卡交易手续费。 自2019年登陆深交所以来,拉卡拉股价缩水逾四分之一,但估值仍具相对优势,其市销率(P/S)达3.5倍,高于同样布局海外的国内竞争对手移卡(9923.HK)的1.2倍,也优于全球巨头PayPal(PYPL)的2.1倍。 为恢复营收及利润的增长,国际扩张似乎是拉卡拉迈出的重要一步,尽管成功的可能性依然不确定,赴港上市无疑成为破局之路的重要起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