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3.HK
Nongfu's Zhong Shanshan opposes price war

亿万富翁钟睒睒抨击低成本电商平台拼多多,以及短视频网站抖音,是激烈价格战的推手

重点:

  • 农夫山泉批评中国激烈的价格战,但事实其定价策略也相当激进
  • 由于遭遇了一系列公关挫折,2024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的包装水业务收入下降了18.3%

陈竹

瓶装水巨头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9633.HK)的创始人、中国首富钟睒睒将矛头对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后者在中国商界越来越普遍。他最近的尖锐言论凸显了激进降价的破坏性,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减慢导致需求放缓,大幅降价已成为一种关键的生存策略。

11月19日在江西一家工厂参观时,钟睒睒对低成本电商平台发出了尖锐批评,尤其是对拼多多(PDD.US)。拼多多低至极限的价格冲击到整个行业。钟睒睒说,“互联网平台让价格体系下来,尤其是拼多多这样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对中国的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

钟睒睒提出一个引起越来越多行业领袖共鸣的问题,即长期的价格战会严重损害每个企业的健康。这种持续的降价不仅侵蚀了利润率,还削弱了企业投资产品创新和开发的能力。

钟睒睒并不是唯一批评拼多多的人,拼多多还运营着针对西方市场的低价跨境电商网站Temu。该平台因利用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压低价格,以牺牲商家的盈利为代价,优先考虑为消费者省钱而在中国遭到广泛批评。今年早些时候,这种策略达到了临界点,当时几家中国商家抗议Temu激进的价格控制和处罚性罚款,这些实际上剥夺了他们的利润。

话虽如此,考虑到农夫山泉自己在瓶装水市场激进的定价策略,钟睒睒的批评也显得有些无力。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对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华润饮料 (2460.HK)发起了激进的价格战,暴露出钟睒睒在公开立场上的自相矛盾。

事实上,钟睒睒的抨击也可能是一种战略尝试,旨在转移人们对农夫山泉今年面临的几项挑战的注意力。其中之一发生在2月,当时钟睒睒因参加宗庆后的追思会而受到批评。宗庆后是中国最著名的早期企业家之一,因创立娃哈哈集团而闻名。

此事再次点燃了存在已久的行业紧张局势,引发了针对钟睒睒个人的网络攻击。网友提出了一些敏感的问题,包括指控他儿子是外国国籍,以及声称农夫山泉的茶饮包装展示“日式元素”——中国民族主义者经常用这一招,以攻击模仿外国的对手。

在第二天,也就是11月20日的另一场活动上,钟睒睒继续发动媒体攻势,升级公开言论,批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呼吁他负责任地使用该公司旗下的平台,如抖音和今日头条。钟睒睒强调了这些平台在塑造舆论方面的力量,似乎试图将农夫山泉最近遭遇的公关挑战,归咎于有影响力的大型媒体平台。

农夫山泉大降价

在抨击拼多多的第一场活动上,钟睒睒宣称农夫山泉会努力改变自己的定价结构并逐步提高价格,表明他将降低在行业价格战的火力。然而,他却故意忽略了农夫山泉,在引发这场价格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今年4月,农夫山泉推出了一个新的纯净水品牌,作为对其传统上关注矿泉水的补充,新产品定价不到1块钱。这款新产品采用了绿色包装,意在与该公司传统的红色包装区分开来,有效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新的低价选择。

公司相对高端的红色包装传统定价在2元左右,近几个月也大幅降价,在一些城市的价格甚至低至1.1元一瓶。与此同时,《南方都市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地方,新的绿瓶报装、售价只要0.8元。

农夫山泉咄咄逼人的定价策略迫使主要竞争对手,如怡宝的制造商华润饮料(2460.HK)和娃哈哈也纷纷跟进。例如,12瓶怡宝的价格为11.9元,相当于每瓶0.99元。而同样一件娃哈哈纯净水只需9.9元,即每瓶0.83元。更广泛地说,价格战已经将中国的瓶装水价格降至每瓶不到1元,回到十年未见的价格水平。

钟睒睒是否会兑现提价承诺还有待观察。不过,目前的降价策略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该公司最新的中期报告来看,即使在大幅降价后,农夫山泉核心的包装饮用水的收入,在上半年仍下降了18.3%至85亿元。

公司没有认真检讨自己的定价策略,而是将这一下降归咎于自2月份以来,网上出现了大量针对农夫山泉和钟睒睒的舆论攻击和恶意诋毁,声称这些负面言论“对品牌及销售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夫山泉能否降低价格战的激烈程度,还取决于其竞争对手,尤其是华润饮料。后者上个月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6.49亿美元,资金相对充裕,可能更愿意将价格维持在当前水平以获得市场份额。

华润饮料上周五收盘价为11.26港元,较首次公开募股价格下跌了22%,与农夫山泉今年迄今为止27%的跌幅类似。这可能反映投资者对瓶装水市场价格战升级的担忧。

尽管农夫山泉面临困难,但它的市盈率 (P/E)相当强劲,为28倍,远远领先于华润饮料的17倍。这种偏好可能源于农夫山泉更加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茶饮料已成为该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今年上半年,农夫山泉的茶饮料业务增长了59.5%,使该业务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从25.8%增至38%。相比之下,华润饮料仍然严重依赖瓶装水,这使其在持续的价格战中更容易受到影响。

总言之,不可否认的是,价格战已成为中国商业格局中一个日益突出的特征,涉及消费品、汽车和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农夫山泉对这一策略的公开批评,为缓解压力迈出了可能具有建设性的第一步,但说总比做容易得多,尤其是当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不会跟进的时候。

此外,农夫山泉目前将问题归咎于他人的做法,不太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以透明的方式,处理自身的市场行为,通过真正的企业责任重建信任,并展示对可持续商业实践的承诺,将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置于短期竞争收益之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东工业获中证监备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遥

这家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重点: 京东工业的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上市铺平道路 按40亿至70亿美元估值区间测算,公司此次募资规模可能超10亿美元   阳歌 历经三年等待,电商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最新业务单元终临近上市。我们作此项研判的依据在于,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备案通知书显示,京东集团旗下B2B平台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搁置的香港公开募股,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此类备案是中资企业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必须跨越的关键监管门槛。 中国证监会公告显示,京东工业计划发售2.53亿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报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请,今年3月又进行新一轮申报,但申请本月底即将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与聚焦消费者市场的国内电商企业不同,专注企业级产品服务的京东工业将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标的。相较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企业采购单笔交易规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订单往往伴随更薄的利润空间。 京东工业正是典型例证,公司2024年毛利率仅16.2%,显著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这种差异也有助解释,为何阿里巴巴将其2007年上市的B2B业务“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最终退市,此前该业务上市五年间股价长期低迷。 尽管如此,凭借庞大业务体量及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京东工业仍具相对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工业品服务(涵盖办公清洁耗材及生产维保工具等)领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据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其立足的中国工业品供应链市场规模,2024年达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京东工业指出,2024年庞大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6.2%,但预计2029年将升至8.2%。伴随数字化进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国工业供应链科技与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的年均复合增长,从2024年的7,000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 虽未在3月的申报文件中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本次IPO获得诸多重量级机构加持,美银、高盛及海通担任承销商,中信证券与瑞银出任财务顾问。据悉,2023年申报时拟募资10亿美元,考虑到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况,若该公司提高募资额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级机构背书 2017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拆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6618.HK)、京东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后第五家上市公司。京东曾于2020年推动旗下京东科技申报科创板,去年也为旗下产发业务提交类似方案,两项计划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东工业2023年通过3亿美元融资实现67亿美元估值,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权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难以维持。然而,当前港股反弹叠加近年最活跃IPO市场窗口期,局面已明显改观。参照全球MRO龙头应用工业技术(AIT.US)与固安捷(GWW.US)当前约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销率的交易水平,若京东工业适用相同估值倍数,依其2024年销售额及调整后利润测算,公司估值介于40亿至70亿美元之间。 相较于当前多数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营收萎缩的整体环境,京东工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其核心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归集后向供应商下单的机制,显著降低存货风险。这与京东集团主站B2C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需先行采购商品储备库存,再根据订单向消费者分批发货。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称,“该模式下,大量订单实现了供应端直发需求端。我们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扩展的业务,使我们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 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3亿元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同比增长18%。虽然增速尚属稳健,但需指出,该增幅已较上一年度23%的水平显著放缓。 公司约94%的营收(去年占比)来自产品销售,其余为服务贡献。但服务对毛利润的贡献率明显更高,去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远高于产品销售业务。不利因素是,过去三年服务收入停滞,所有营收增长均依赖产品销售提升,最终拉低整体毛利率。 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现仍具相当吸引力,2024年净利润7.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11亿元。对投资者而言,京东工业凭借其主导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起来相对有吸引力。这些优势叠加当前港股IPO市场热潮,应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认购需求,但投资者无疑将密切关注其最终定价策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