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cheng illustrates perils of family squabbles

上海豪门继母与嫡子资产纠纷警示:企业无论上市与否,均可能因此陷入困境

重点:

  • 家族纠纷致使上海一处价值超10亿美元的顶级别墅项目无法销售。
  • 该案揭示了中国企业家通过复杂的境内外股权结构进行资产保护的常用手段。

阳歌

在因家族纷争而令豪宅项目停滞的背后,映射出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一批中国民营企业,在创始人步入暮年、财富面临代际传承的关键时刻,可能会步入法律困境的严峻现实。

这场家族财产纷争涉及到的是上海嘉城兆业房地产有限公司。纠纷的双方是公司创始人高家仁(英文名Karl Golden)第四任妻子胡兰,与现年54岁的高家仁嫡子达伟(David Golden)。

这场家族纠纷牵涉到中国内地与英属维尔京群岛(BVI)两地的法院,后者是许多中国企业家成立控股公司的首选地。曾几何时,中国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成就了诸多知名企业家的崛起。但随着市场在近年陷入艰难,许多企业如今身处破产边缘,这一趋势又为故事再度平添了几分波折。

尽管这起纠纷主要波及的是家族内部成员,但此案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警示,有类似纠纷的其他企业可能会给小股东带来潜在风险。虽然不少家族企业声称自己拥有现代化且专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但实际上,它们通常由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主导,这些家族或个人通常掌握着绝对投票权,只手决定所有重要的企业决策。在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结构下,一旦发生内部纠纷,小股东往往会沦为“人质”并无处伸张诉求。

在该案中,成为“人质”的并非小股东,而是位于上海西郊的顶级别墅群“上海紫园”项目。该项目拥有超过200栋别墅,在十数年前完工时一度成为中国最昂贵的住宅。然而,目前园内仅有68套别墅已售,其余的因中国内地法院裁定而被冻结,目前仍待争议解决,而这一过程可能还要花费数年。

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近两年已处在下行阶段,近期,该项目仍有一套430平方米别墅以4,300万元人民币(约合590万美元)的价格挂牌,这意味着未售出的别墅总价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开始崭露头角,高家仁便是其中的一员。他通过早期创业实现财富积累,其中不乏在新加坡开展的业务,随后他与其嫡子达伟共同涉足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房地产市场,并于2001年成立了嘉城兆业公司。2024年11月,随着上海地方法院在历经四年审理后作出的一项判决,这个故事出现重大转折。

高家仁父子效仿许多中国企业家,为其持有的上海实体公司设立了一个控股公司——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嘉城置业有限公司(Best Land Investments Ltd.)。2008年,他们在其之上又增加了一层股权结构,即另一家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新达国际有限公司(Sundale International Ltd.)。自此,新达公司全资持有嘉城置业及其中国子公司嘉城兆业。

在中国企业中,这种复杂的股权架构颇为常见,它往往被用作一道法律防线,旨在阻挡任何试图冻结或深入探查这些资产的行为。

代际传承

在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构建好层级架构之后,高家仁于2008年将嘉城兆业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务交给了他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独子达伟。同年,高氏家族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新达国际有限公司,由高家仁的再婚妻子、达伟的继母胡兰担任唯一股东。

2012年,高家仁身患重病,家族在2013年1月将两家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达伟,使其成为嘉城置业的唯一董事,以及新达国际的唯一董事和股东,即达伟拥有嘉城兆业的全部控制权,当时该公司的标志性项目——上海紫园正接近完工。

然而,高家的家庭关系在2010年代后期开始恶化。2020年2月,胡兰向英属维尔京群岛所属的东加勒比最高法院提起诉讼,声称新达国际的股权是通过一份信托协议由其继子达伟代为持有,并要求达伟归还公司的全部股权。

2021年3月,在东加勒比最高法院作出最终判决前,胡兰又在上海提起相同诉讼,再次声称新达国际的股权是达伟为其代持。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地方法院并无权审理境外公司股权案,其判决也并不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执行。

除此之外,高家仁于2020年底在上海提起诉讼,向嘉城兆业公司索要44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1亿元借款本金和33亿元利息(年利率高达24%)。这一诉讼是导致法院冻结紫园别墅销售的主要原因。

2021年7月,东加勒比最高法院率先作出判决,裁定达伟胜诉并认定胡兰一方存在篡改和伪造文件的行为,确认达伟是新达国际的合法所有者。值得注意的是,该判决还披露了胡兰和高家仁承认曾伪造贷款协议中的利率,并故意在后期将其嵌入贷款协议的行为。这份伪造文件成为高家仁向嘉城兆业公司索要44亿元“欠款“的依据。

然而,2024年11月,尽管并无司法管辖权,上海地方法院裁定胡兰在其针对新达国际所有权的诉讼案中胜诉。事实上,该诉讼违反了东加勒比最高法院的禁诉令,即禁止纠纷中任何一方在其他司法管辖区就同一事项发起或继续法律诉讼。对此,东加勒比最高法院宣布胡兰藐视法庭,并判处其监禁。然而,只要其不踏足英属维京群岛领土,该监禁令无法执行。

目前,达伟已对上海法院的裁决提出上诉,这意味着该案远未画上句号。另一桩涉及11亿元贷款的诉讼也尚未解决,上海紫园的未售别墅仍持续被法院冻结。

这场法律纠纷在中国业界引起关注,不仅因为它牵涉到上海罕见的豪华住宅项目,更因为它揭示了家族企业内部权力斗争的错综复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与家族相关的董事会、管理层和股东纠纷,导致企业运营和声誉受到损害。近期案例包括杉杉股份(600884.SH)和新城控股(601155.SH)。香港上市公司新鸿基地产(HK.0016)也曾经历长达数年的家族纠纷。

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这些与家族相关的企业治理问题,往往在法律诉讼开始前,都隐藏在幕后不为人知。此案件深刻地揭示出,投资者在审视一家公司时,不仅要深入洞察公司本身的运营状况,更要全面理解其大股东家族的内部动态与变迁。在当前众多中国家族企业步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此案件为投资者所带来的启示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字节跳动为狮腾提供AI设施

电商企业狮腾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将使用字节跳动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开发为商户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据公告,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狮腾将与BytePlus合作,后者将提供Skylark大语言模型及数据分析工具,助狮腾开发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业应用,双方未披露合作财务条款。 周二下午交易时段,狮腾股价下跌5.3%。公司于去年9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后,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业。当前股价较SPAC上市首日收盘价累计上涨约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蚂蚁拟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

财新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计划将其海外业务部门“蚂蚁国际”在港交所上市。蚂蚁目前正在就潜在上市事宜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 在新加坡注册的蚂蚁国际,业务规模约占集团总收入的20%。该公司拥有四大核心产品线: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国际收单业务安通环球(Antom)、跨境汇款服务万里汇(World First)以及创新支付解决方案Bettr,涵盖消费者端支付、商户端收单及企业间跨境结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务。 蚂蚁国际董事长由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 2020年,蚂蚁原本计划在上海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总额达37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最终遭中国监管部门叫停,其后被迫重组并遭罚款近10亿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阳能行业困境持续 建邦高科上市不逢时

即便业内很多下游企业陷入亏损,这家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点: 建邦高科申请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长了42% 这家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银浆的银粉供应商利润微薄,在太阳能行业仍处于危机之中,公司可能也会陷入亏损 阳歌 香港IPO市场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业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的疲软后纷纷开始融资。但太阳能公司却明显缺席了本轮热潮,因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正在经历供应严重过剩引发的痛苦回调。 尽管面临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请赴香港上市,试图凭借其领先的银粉生产商的地位吸引投资者。银粉可用于生产银浆,而银浆是所有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即使在鼎盛时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点悬,因为产品高度商品化,导致利润率极低。在行业如此动荡的时期,公司可能难以激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 虽然面临诸多动荡,建邦高科在过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为单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并未按季度拆分数据,我们怀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阳能同行一样,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亏损。 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龙头生产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证这个行业的困境。两家公司在不久前的报告称,第一季度不仅净利润出现亏损,毛利润也陷入亏损——这意味它们的产品售价低于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来的最低点,行业困境可见一斑。周一,花旗将晶科能源的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两级至“卖出”,称该行业的困境看不到尽头,导致晶科能源的股价进一步下跌。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很难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业不会向建邦高科这样的上游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银价持续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产成本,侵蚀公司利润率。建邦高科披露,几乎占其全部生产成本的硝酸银价格,已从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涨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预计还将持续上涨,到2029年达到每公斤5,400元。 利润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优势之一是历史相对悠久,这帮助它占据了中国光伏银粉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建邦高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成立,专门生产彼时尚处于初期的新能源和先进材料。 该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银粉研发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国最早的银粉生产线之一,但直到五年后的2019年才开始工业规模生产。2023年底,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能够生产新一代太阳能产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电池)所需高级银粉的公司之一。 随着行业一派繁荣,建邦高科的业务也蓬勃发展。上市文件显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58%,至27.8亿元,去年又增长42%,达到39.5亿元。正如前文所说,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银去年占收入的96.7%,略高于2023年的96.1%。 幸运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来运营业务,主要是因它的产品高度专业,客户数量有限,竞争相对较少。过去三年,公司的销售、营销和研发支出相对稳定,不过去年行政成本几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规模也相当小,去年仅相当于收入的0.4%。能印证这一点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员工总数仅为93人,与上年持平,相比于2022年的84人没有增长多少。 硝酸银成本高昂,导致公司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3.4%,低于2023年的3.9%。过去三年,该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尽管利润规模微乎其微,去年仅为7,900万元。或许唯一比盈利规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现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现金总额仅为2,940万元,但这其实已经是前一年1,080万元的近两倍了。 说建邦高科是在冒险太过轻描淡写了,在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IPO筹集到的资金或许能为其带来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间。但我们还是认为,投资者不会对一家受困于行业重大变革的公司有太大的兴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竞争对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仅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户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为18倍。若估值介于两者之间,按去年的利润计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将在1.5亿美元左右。 这意味公司可通过上市筹集约3,000万美元,这将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现金。说实话,我们认为投资者不会对这种上市太感兴趣,不过它可能会吸引一些着眼于长远的买家,他们不在意当前的低迷,看中的是这个行业未来重现光芒的一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的上月斥5.5亿回购A股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团截至4月底止,已斥资近5.54亿元人民币(下同)回购774万股A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每股成交价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于今年4月9日公布回购A股方案,回购金额介乎15亿元至30亿元,每股回购价不超过100元,实施期限为一年。集团表示,回购是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 美的周二港股开盘跌2.5%报73港元,公司过去半年股价基本持平。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