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9.HK
WuXi Biologics is spinning off its WuXi XDC ADS unit

乘着市场对ADC药物的热度,药明生物通过分拆药明合联在资本市场吸金

重点:

  • 市场预计2022年至2030年,全球ADC药物复合年增长率达30%
  • 按2022年的营收,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服务公司,市场份额达9.8%

  

莫莉

在新药研发领域,抗体偶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赛道正成为继PD-1抗体之后的又一大热点,无论传统巨头抑或是新兴生物药企,都纷纷上马ADC项目,这也让专攻ADC领域的CRDMO(合约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业绩大增。

全球生物大分子CX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02269.HK)上周日公布,将拆分专注于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的CRDMO业务于港交所上市,同一天,该业务的实体药明合联,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分拆消息公布后第一个交易日,药明生物的股价曾在早盘上涨3.8%至39.25港元(36.27元),但随后高开低走,全日仅升0.53%。

药明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分拆交易完成后,药明合联仍继续是药明生物的并表子公司,如今ADC及生物偶联物市场正处于增长拐点,分拆公司独立上市,将提升市场认知与认可度,把握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机遇。

药明合联成立于2020年12月,由药明生物及药明康德(603259.SH ;02359.HK)子公司合全药业,分别出资1.2亿美元(8.7亿元)及8000万美元,两间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虽然这是一间颇为年轻的公司,但是“药明系”在该领域耕耘已久, 2013年药明生物成立了专门的ADC CRDMO业务部门,随着ADC药物市场的高速发展,药明生物于2018年在无锡建立单独及专用的ADC设施。合全药业亦在上海、江苏等地,拥有可以生产高活原料药的实验室,可以为客户生产ADC药物。

药明合联背靠 “药明系”两大巨头,如今已在生物偶联药物市场占据一片江山。据招股书引述的研究报告,按2022年的营收计,药明合联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服务公司,市场份额达9.8%。截至2022年底,药明合联有94个进行中的整体项目,占同年全球生物偶联药物外包整体项目总数的35%以上。

ADC赛道火热

ADC药物是2020年以来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这种药物是通过专门设计的连接子(Linker),将小分子药物(即细胞毒性有效载荷)连接到生物成份(即抗体)上组成,结合了二者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癌细胞的优势,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杀灭,也被称作“生物导弹”。相比于当前标准的癌症治疗方法,ADC药物疗效更精准,副作用也更小。

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ADC药物诞生于2000年,近年来因技术改善,ADC药物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美国FDA批准的生物制剂中,ADC药物占15.4%。其中部分药物显示出良好临床效果,例如针对HER2+靶点的ADC药物Enhertu,在上市第三年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2亿美元。因此,全球药企也在纷纷加快ADC药物的研发,截至3月底,全球有500多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当中有222款为ADC候选药物。招股书引述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ADC药物的市场规模为79亿美元,预计2030年ADC药物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647亿美元,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

由于ADC药物涉及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载体的偶联,需要同时覆盖大分子和小分子的跨学科专业知识,研发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大多数医药企业依赖外包合作伙伴进行ADC开发。2022年全球ADC开发及生产的外包率高达70%,远高于一般生物药34%的外包率。

在此背景下,药明合联的业绩近年来水涨船高,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9600万元、3.11亿元、9.90亿元,同期分别实现盈利2630万元、5490万元、1.56亿元。截至2023年5月31日,药明合联的未完成订单金额高达3.73亿美元。招股书披露,药明合联已成功赋能多个ADC药物,在15个月内完成从DNA到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相比传统开发时间几乎缩短一半。2022年以来,中国有十家生物医药公司,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ADC对外授权交易,当中有八家是药明合联的客户。

“药明系”再壮大

一般来说,生物医药企业分拆业务上市,是为了增强融资能力以支持研发。但是药明合联已经有成熟的盈利能力,且并未引入外部投资者,也就没有急于上市的压力。药明生物2022年的营收高达152.7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50.5亿元,药明合联贡献的营收占比仅6.6%。但是ADC业务增长前景明确,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赛道。药明生物选择此时分拆,除了如公告所说的“可以获得独立的融资平台和资金支持,提升产能和完善全球布局”,更像是一次利用市场热度进行吸金的资本运作。

在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药明系”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主要包括专注化学药和小分子药物CXO(医药外包)的药明康德,和专注生物药CXO业务的药明生物两大巨头。药明生物是2017年由药明康德分拆大分子业务后上市的企业,两者互相独立,但背后的主要股东一致。

由药明康德与美国Juno公司2016年共同成立的药明巨诺(2126.HK),已于2020年11月登陆港股,被视作“药明系”的第三架马车。不过,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药明巨诺,由于商业化之路不顺,股价已持续下跌两年,当前股价不足3港元,较当时的招股价23.8港元缩水近九成。作为创始股东的药明康德近年来也在大幅减持,现已退出主要股东行列。

从估值来看,当前药明生物的市盈率约为35倍,与兄弟公司药明康德的19倍相比,存在明显溢价。倘药明合联成功上市,获得大笔融资以扩充规模,药明生物作为母公司,将获得更大增长动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手回料中期扭亏为盈 最多赚6.8亿元

保险中介服务提供商手回集团有限公司(2621.HK)周四公布,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净利润介乎6.6亿(9,200万美元)至6.8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7,500万元,实现转亏为盈。 公司表示,业绩转正主要受惠于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收益,该项收益较去年同期的变动亏损增加约7.95亿至8.15亿元。 然而,期内经调整股东应占净利润预计为5,600万至7,600万元,按年减少约5,000万至7,000万元,主要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大、金融消费需求放缓,以及保险业在“报行合一”政策下调整中介经纪费率所致。 上半年收入料介乎5.45亿至5.65亿元,按年减少约1.4亿至1.6亿元;成本及费用则减少约7,500万至9,500万元,跌幅低于收入降幅。 手回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93港元,升5.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7月销售续向好 摄像头模组同比升16%

摄像头生产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五公布7月的销售数据,上月手机摄像头模组售出3,783.6万件,按年及按月均上升15.9%;指纹识别模组售出1,440.2万件,按年及按月升2.6%及3.6%。 今年首七个月,手机摄像头模组共售出2.2亿件,按年跌10.8%,指纹识别模组累计售出1.087亿件,按年大升48%。 丘钛周五开盘升0.2%报12.7港元,股价自年初以来接近倍翻。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eahka targets Japan

拿下日本收单牌照后 移卡能否输出“中国模式”?

移卡攻入日本市场,获得当地信用卡业务资格,揭示其从跨境支付走向本地商业服务的全球战略转型 重点: 公司获得在日本开展在线与线下扫码收单业务的资格 不只服务海外中国游客,而是试图成为当地支付市场参与者    李世达 在日本,电子支付的选择不少,但现金依然是支付主流。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2024年国内无现金支付比率仅42.8%,且以信用卡(占82.9%)为主,行动支付(如扫码支付)仅占9.6%,大多集中于如PayPay、LINE Pay、Rakuten Pay等本地品牌。这样的市场特性,让外来支付工具难以真正打入日常场景,只能在观光区或特定商户中拥有一席之地。 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壁垒、低转换的市场中,来自中国的支付科技公司移卡有限公司(9923.HK)选择正面进场。本周,移卡宣布其日本子公司Yeahpay Japan已取得日本《割赋贩卖法》下的信用卡合约业务者注册资格,并同步通过PCI DSS国际安全标准认证,正式获得在日本开展在线与线下扫码收单业务的资格。 牌照让移卡得以从跨境支付“游客模式”,晋升为具备在地清算与商户服务能力的参与者,也揭示了其全球化布局的新阶段。 本地业务“新参者” 移卡此次在日本取得的牌照,与Alipay、WeChat Pay在日本的运营模式有本质区别。Alipay、WeChat Pay主要透过当地收单合作伙伴与商户签约,以“跨境支付”方式接入日本商户,也就是说,当中国旅客使用这些App扫码付款时,实际的结算仍发生在中国本土系统,商户透过当地收单服务商完成结汇。这是一种依赖“游客消费”的辅助性场景,商户也多集中在观光区与连锁零售。 移卡此次获得的是一张真正的“本地经营牌照”,是进入“本地商业支付体系”的门票,可以自主与日本商户签约,建立收单与结算网络,合法串接日本的信用卡支付体系,进行本地清算与商户服务,为商户提供一体化的收单与商业服务平台,服务日本本地消费者与中小企业,而非仅依赖中国游客的流量输入。 这也不难看出移卡的出海策略:不只是服务海外的中国游客,而是试图成为当地支付市场参与者的一员。 然而,日本支付市场远比表面看来更复杂。日本本土市场早已由PayPay、Rakuten Pay、d払い与交通系IC卡如Suica等主导,不仅用户数庞大,还深度整合了电商、电信与积分体系,使消费者黏性极高。与此同时,来自Square与Recruit旗下AirPay等国际与科技型平台,也凭借简易的POS设备与一体化的商户解决方案,占据中小企业市场。 平台生态联动 移卡着眼的,是将其在中国累积的商户服务能力、会员经营与数字广告推广等优势成功移植,或许能在高度饱和的日本市场中,寻找到具备特色的利基切入点。 根据公告,移卡将与其投资企业富匙科技共同推进日本业务发展,并借助其在小红书、大众点评海外版等平台的运营经验,为品牌商家提供“到店+本地生活”整合服务,输出类似中国的商业数字操作系统。富匙科技主要为线下商户提供数字化营运解决方案,已在东南亚地区与超过两万家门店建立合作关系。 更进一步看,若能以“中资电商平台出海的基础设施商”为核心定位,绑定内容、供应链、支付、会员经营等多环节,或许也有望在海外市场突围。 除了日本与东南亚,移卡在今年5月底刚拿到美国亚利桑那州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MTL)牌照,以及去年底获得的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其海外布局似乎将逐渐迎来收成阶段。…

简讯:贷款中介业务拖累 乐信二季度营收微跌

线上信贷平台乐信(LX.US)周四公布,二季度营收微降。尽管科技赋能服务板块强劲增长,仍未能完全抵消核心信用贷款中介业务的颓势。 截至6月的三个月内,公司录得营收35.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6.4亿元下降1.5%。其中信用贷款中介服务营收同比缩水15%至22.7亿元,科技赋能服务收入则跃升55%达8.3亿元。 公司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2.27亿元飙升至5.11亿元,增长逾倍有余,主要源于贷款及贷款担保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大幅波动。 财报发布后,乐信股价周四下挫4.2%。该股年内累计涨幅约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