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陷入丑闻的星巴克中国挑战者称,处理其美国破产案的清算人已经提出正式结案的动议

重点:

  • 瑞幸咖啡称,在最近与4.6亿美元可转换票据的持有人达成和解之后,处理其美国破产案的清算人已经正式申请结案
  • 以上进展可能为该公司在纳斯达克重新上市铺平道路,不过美国的证券监管机构可能面临否决这一举措的压力

阳歌

这是中国最大咖啡提供商不堪回首的一杯饮品。

这就是瑞幸咖啡(LKNCY.US)的想法。该公司,为回归稳固的财务基础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重组之后,公司即将结束漫长的破产清算期。这个消息本身并不那么具有爆炸性,因为该公司一直定期向大家介绍自己为恢复财务健康所做的努力。

许多人认为,该公司的最终目标是重返纳斯达克主板。它在那里曾经备受投资者青睐,令投资者相信了自己作为一家可能在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SBUX.US)的第二大市场向其发起挑战的高科技咖啡供应商的故事。但是重返纳斯达克可能很难,因为瑞幸有着不光彩的历史,它曾在承认大规模会计欺诈行为的数月之后,于2020年6月从纳斯达克退市。稍后我们详细介绍这一点。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份最新公告。其中提到,一家开曼群岛的法院已经正式下令结束公司正在进行的清算。这里使用“清算”可能有点误导性,因为它真正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清算,而是公司努力达成一份协议,对之前发行的4.6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进行重组。

公司在1月末宣布完成这项重组,最新公告指出,开曼群岛的法院于2月25日正式接受了重组协议。瑞幸补充说,美国的一家负责这桩破产案的法院也认可了该协议,上周六,处理此案的清算人提交了正式结案的申请。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的法院是否已经正式接受了这一请求,但考虑到它已经承认了和解协议,开曼群岛也已经下令结束清算,这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2020年12月,瑞幸还与美国证券监管机构达成了另一项和解,包括支付与欺诈有关的1.8亿美元罚款。

在完成所有的清算和重组之后,瑞幸看起来出人意料地强大,去年三季度的最新财显示,该公司在去年9月底拥有50亿元(7.92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临时清算的成功完成,对瑞幸咖啡来说是又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让我们极大地减轻了债务负担,改善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说。“接下来,我们将专注于执行增长战略,继续向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和产品,并为股东提供长期价值。”

投资者对于这个最新进展并没有过于兴奋,瑞幸的场外交易股票在消息宣布后的两个交易时段下跌了约16%。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该公司一直在发布关于其重组的最新消息。不过,即将摆脱破产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具有象征性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该公司的独立地位不再需要法院保护。

新的改良咖啡

为了了解该公司的未来,以及为什么它试图重返纽交所可能面临阻力,我们需要对其动荡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

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之后没多久,通过精明的市场宣传攻势而引起公众的注意,号称凭借只能在app上下单的高科技策略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一较高下,门店走极简风格路线,几乎不提供座位。这个想法看起来很吸引人,因为瑞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成本,而且由于所需要的门店空间比星巴克小得多,所以租金也较低。

瑞幸以闪电般的速度扩张,门店数量一度超过了星巴克,并于2019年5月上市——距离成立不到两年时间。为了吸引顾客,它总是大幅优惠,使其经营也受到影响。但更大的打击来自2020年初曝光的一起会计丑闻,该公司后来承认捏造了22亿元的销售额。

瑞幸很快就从超级明星变成了中国公司会计准则松懈的典型代表。该案是一年前美国颁布的一项法律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这部法律提出了威胁,对于那些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怀疑存在金融违规行为的中国公司,除非北京方面同意分享相关信息,否则就要将它们从纽约摘牌。

虽然这一威胁可能会让瑞幸无法重新上市,但更大的障碍可能是该公司自身的历史,以及它与当前的美中摩擦有关。这可能使得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很难批准瑞幸在纳斯达克主板重新上市——即使它想这么做,因为它可能不想让人觉得它对一家此前骗了投资者这么多钱的公司过于软弱。

瑞幸咖啡在2019年上市时候的发行价为17美元,之后股价一度飙升至50美元,但在丑闻曝光后变成了垃圾股。瑞幸当时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如果它突然获准重新上市,许多人可能会大为不满。

丑闻发生后,瑞幸彻底更换了高层管理人员,而且在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变,这种模式的资本密集度远远低于其早期的自营店模式。因此,截至去年9月底,该公司有5,671家门店,数量超出星巴克。它在去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也翻了一番,达到23.5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此期间录得2,350万元的小幅亏损——如果你相信这些新数字的话。

从估值角度看,该公司市值27亿美元是OTC粉单上最大的公司。它的市销率为3倍,低于星巴克的3.6倍,考虑到它的过去,这个数字看起来倒也合理,而且也是相当可观的。这个数字也高于中国的高端茶饮品牌奈雪的茶(2150.HK)的1.9倍,也高于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的2.3倍,后者是肯德基和咖啡连锁店Lavazza在中国的运营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挚达低位定价 首日挂牌午收升183%

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劲升184%报190港元,之后股价在区间波动,中午收报189.4港元,升183%。 公司发售近6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440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集资净额3.26亿元。 挚达主要销售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位列中国第一。若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在中国的市占率约13.6%,全球市占率则约9%。 公司过去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今年首三个月,经调整亏损为1,570万元人民币,公司解释是因为受市场影响,销售及经营开支增加,产品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