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iuji in talks with two investment banks

中国内地食店麻六记计划明年到香港上市,并已经与两家投资银行洽商

重点:

  • 麻六记爆款食品酸辣粉,在抖音带货曾日销金额达千万元
  • 公司的食品曾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而被点名批评

    

刘智恒

中国人爱吃,大街小巷食肆林立,经营食店的门槛又不算太高,以致行内创业者众,饮食行业成为杀戮战场,这家店刚结业,另一家又补上,多年来能在行内站稳阵脚而屹立不倒的食店,可说凤毛麟角,多少大品牌及连锁店,最终都在时代巨轮下被淘汰出局。

就像俏江南,曾是北京城中的名牌食肆,风头一时无俩,但因创始人张兰在资本市场大跌一跤,其后引入私募基金CVC却又出现争拗,俏江南业务一落千丈,光环渐失,最终更要将集团拱手相让。

正如文章开首所说,饮食行业如潮来潮去,一家关门一家又重来,张兰失去俏江南后,蛰伏一阵后又卷土重来,创立麻六记。近日有媒体报道,麻六记计划,最快明年在香港上市,并洽商招银国际及华泰证劵为保荐人。对于相关传闻,两家投行及麻六记均不愿置评。

吵闹声中爆红

说起张兰,在中国饮食界中曾叱咤一时。出生于1958年的她,9岁时与父母一起下放到大别山,于山区农田间成长,练就了坚强而永不言败的个性,1989年张兰只身往加拿大,当过保姆又在餐馆打工,胼手胝足日夜打拼。于 1991年带着两万美元积蓄返回北京,创立阿兰酒家,接着又经营海鲜大酒楼,当年日均营业额达数十万元,后转手出让赚得一桶金,再将资金成立俏江南品牌。高峰时,张兰拥有25亿元(3.43亿美元)的财富,并打入2009年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三名,当时的她踌躇满志,想不到几年后,却被赶出一手创立的饮食王国。

失败多年后,张兰再战餐饮业,2020年与儿子汪小菲成立经营四川菜的麻六记,首家店铺设于北京国贸,后陆续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分店,包括上海、天津、成都、广州、济南、杭州、西安、郑州及青岛,不到三年,合共已开有29家店铺。

除了门店外,麻六记亦在线上出售食品,包括预制菜、火锅底料、腌制菜。主打则是酸辣粉及毛血旺,其中酸辣粉更是麻六记的王牌。

开业之初,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业务遭到颇大打击,但张兰深懂营销推广之道,她亲自上抖音直播带货,更借儿子汪小菲与明星前妻(大S)的吵吵闹闹事件而爆红,带来顶级的网络流量,麻六记的产品,一度打入抖音居家便食店铺人气榜的三甲。有段时间,直播间的一天销售额可以达到千万元。能有此成绩,难怪又再燃起张兰的上市梦。

食品安全惹批评

张兰能否再一完上市心愿,前路并不易走,麻六记的王牌食品酸辣粉涉嫌成份失实,更涉及食品安全。今年3月,《中国食品安全网》对内地的10款酸辣粉进行评比,其中点名包括麻六记在内的三个品牌,指其宣称使用红薯淀粉,但成份中却添加了木薯粉及蕨根粉。要知道,纯红薯粉成本较高,木薯粉的价钱则大约只有红薯粉的一半。

《中国食品安全网》更指出,其酸辣粉更添加了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若摄取过量,会引起骨质疏松、贫血,甚至有机会导致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外,有批评指麻六记甚为倚重酸辣粉,但爆款产品虽可在短时间推动公司营收,但长远而言,单靠一款食品是有一定风险,因为一旦热潮过去,或消费者对产品味道厌倦后,就难以保持长期竞争力。

同时也有批评声音,认为张兰直播卖酸辣粉,主要是炒作汪小菲与大S的纷争而带动流量猛涨,而类似的手法,只能维持一时的热度,不能长久持续带动销量,随时因事件过去,或人们听腻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庭争拗,销量就有机会大幅下跌。

投资者有戒心

另一方面,投资界是否信任张兰亦成疑问。2008年时,张兰为了要将俏江南做大做强,与鼎晖投资及中金公司达成协议,两家公司共投资俏江南3亿美元,但若俏江南未能在2012年上市,需要高价回购投资者手上股份,结果张兰未能将俏江南上市,需要买回对方股份。

张兰需要钱,迫不得已在2014向私募基金CVC出售82.7%的股权,CVC成为最大股东。2015年,CVC指在俏江南的资金去向不明,要与张兰对簿公堂,最终CVC胜诉,获胜诉金额9.8亿元。但因为CVC指张兰把部分资金,调往其家族在海外的信托基金,双方又在新加坡的法院兴讼。去年11月,CVC获法院判胜诉,可接管张兰家族国外银行账户约4亿元资金。

资本市场上,张兰接二连三与投资者发生争拗,市场看在眼里肯定有怀疑,若麻六记在港上市,投资者都会抱有一定戒心。

不过,张兰斗志顽强,富有生意头脑,又在餐饮界打滚多年,她曾下豪言:“我不是网红,网红是一时的,我是一世的”。女强人的她,今次能否靠麻六记翻身,就待时间去证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Robotaxis are AI powered

简讯:优步将于欧洲推出梦腾自驾出租车服务

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梦腾智驾环球有限公司(Momenta)周五宣布,将通过优步(UBER.US)平台在美国和中国以外市场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首个试点将设在欧洲某个国家。双方表示,该合作的首项服务预计将于明年初启动。 梦腾智驾CEO曹旭东表示:“此次合作标志着一个令人振奋的里程碑,我们将把高效集成于量产车平台的无人驾驶技术推向新的国际市场。” 此合作是在优步去年9月宣布与文远知行(WRD.US)达成类似合作之后展开的。优步当时宣布,将于去年底率先在阿联酋(UAE)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当前,梦腾智驾与文远知行正与百度(BIDU.US;9888.HK)、小马智行(PONY.US)等本土竞争对手以及谷歌系Waymo展开角逐,力图将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拓展至更多全球市场。 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去年相继赴美IPO,分别募资4.4亿美元和2.6亿美元。梦腾智驾原计划紧随其后在美上市,并于去年6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放行。但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向美国监管提交申请文件,而其获得的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即将于下月到期。若未能如期上市,梦腾智驾需重新向证监会申请备案。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修改措辞 将“智驾”更改为“辅助驾驶”

在经历3月底发生的严重车祸事故后,小米集团(1810.HK)调整了SU7电动车订购页面中的措词,主要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据中国科技媒体IT之家报道,小米在订购页上做出更动,针对SU7 车型,文宣中“小米智驾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针对SU7 Pro / Max 车型,文宣中“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小米此前公布, 4月份交付量为28,000辆,较3月份的29,000辆有所下滑。公司还提高了5月份订车用户的优惠,可享受“价值人民币8,000元Nappa真皮座椅”、“小米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安徽省的高速路段撞上隔离带的水泥桩,其后发生燃烧,导致车上三名大学生死亡。小米当时回应,SU7配备的碰撞预警系统与自动紧急刹车功能,无法识别如水马、水泥桩等非车辆障碍物,并强调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属于L2级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负责监控道路情况。 路透社报道,事发后中国政府已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宣传辅助驾驶功能时,不要使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等术语。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JK makes fasteners

首份财报聚焦基本业务 中金科不炒作英伟达概念

这家工业紧固件制造商去年营收增长30%,国际市场在其业务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14%增长至约三分之一 重点: 中金科去年营收增长30%至3,780万美元,较上一年17%的增速有所加快,这得益于该公司大力拓展全球业务 公司向包括英伟达和富士康在内的众多一线客户供应高精度紧固件,有望从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    阳歌 在短暂地蜚声全球并卷入随之而来的舆论漩涡之后,工业紧固件制造商中金科工业有限公司(ZJK.US)似乎已经吸取了教训,根据我们对该公司上周发布的首份年度业绩报告的分析,目前该公司仍在坚持核心业务。 虽然财报详细介绍了中金科的主营业务——各类螺钉和其他紧固件的生产,但有一点却引人注目:它完全没有提及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去年12月,中金科更愿意提及英伟达,当时它透露已受邀为英伟达设计可能用于新型高科技冷却系统的紧固件。 当时这一消息推动中金科股价单日暴涨近两倍。但此后回吐所有涨幅甚至更多,最新收盘价4.54美元,较去年9月的纳斯达克IPO发行价5美元下跌约10%。 实际上,早在公布上述消息之前,英伟达就已经是中金科的客户之一了,而该公司的明星客户名单上还包括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全球无人机领导者大疆创新和iPhone制造商富士康,这也是其IPO期间最大的卖点之一。但在最新财报中,中金科并未大肆宣传与英伟达的潜在新合作,避开股价进一步波动的风险,而是选择聚焦公司的基本业务。 财报看上去相当稳健,显示公司去年营收增长大幅加快,即便在毛利率下降和营销与管理成本飙升的重压下,利润大幅下滑。但仔细分析这些数字会发现,支出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公司持续推进地域多元化战略,试图摆脱在销售和生产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公司也在低调地利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因为很多知名客户喜欢在高科技芯片组和其他支持此类应用的硬件中使用它的高质量螺丝和其他产品。尽管由于竞争激烈,其他应用领域的紧固件价格下跌,但中金科报告称,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有所上升,因为此类产品对精度要求更高,只有少数供应商能生产。 尽管最新财报普遍利好,但投资者反应平淡,至少在初期是如此。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该股下跌了10%,不过在接下来的两天收复了大部分跌幅。这可能反映了由于流通股规模较小,该股交易量相对清淡。 该公司在IPO中筹集了近700万美元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上个月,公司宣布计划再发行61.4万股股票,这将使其融资总额达到约1,000万美元。尽管如此,该公司迄今为止仅向其公开交易的流通股中出售了约200万股,仅占其总股本的3%多一点。 我们先前曾指出,中金科可能会增发股票以筹集更多现金,尤其是在其增加全球扩张支出的情况下。增发股票还能带来额外的好处,即通过增加流通股规模来稳定股价。 全球化布局 接下来,我们会更深入研究该公司的最新财报,这份报告展示了该公司是如何迅速实现全球业务布局多元化的,这一举措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海外市场对华出口壁垒加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智。 中金科的收入去年增长了30%,从2023年的2,910万美元增长到3,780万美元,较前一年17%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根据该公司在公布最新财报的同时提交的年报,去年其在中国的收入基本保持不变,从2023年的2,510万美元略增至2024年的2,520万美元。 相反,公司营收增长全部源自海外市场,其中尤以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表现最为突出:它们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和合同制造商的所在地。台湾增长最快,去年几乎翻了两番,达到763万美元,占中金科收入的比例也从一年前的8.3%提高到20%。来自新加坡的营收从2023年的零增长到32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13%。 来自美洲市场的营收实际上从2023年的79万美元降至去年的54.6万美元,不过鉴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这或许反而是件好事。最后,中金科“其他”全球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15%,达到127万美元。由于这些增长,海外市场营收在该公司去年总营收中的占比上升至约三分之一,是2023年占比14%的两倍多。 这些增长伴随销售与行销管理支出的显著上升,双双飙升约165%,主要用于扩充海外团队及增设分支机构。中金科去年4月还在越南开设了一家新工厂,这也增加了成本。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这些增加的开支是积极的,因为这种全球业务多元化最终将使该公司免受中国市场增长放缓的影响,并有望提供更长远的增长潜力。 公司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37.9%下降到去年的35.9%,下滑2个百分点,该公司将其归咎于价格压力。但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公司许多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平均售价有所上涨,反映出这部分市场竞争较少,且相关产品溢价较高,因此价格敏感度较低。 在利润方面,中金科的利润从2023年的769万美元下降了约一半,至366万美元。但受首次公开募股和强劲正现金流的推动,其整体现金从上年同期的280万美元增至去年底的1,230万美元。归根结底,这家公司看起来已经做好了从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的准备,并且正在采取必要措施来利用这一机遇。同时,它也明白必须专注当下,不应过度炒作未来潜力——即使与英伟达的合作最终仍可能成为一项重要的新收入来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元保纳斯达克上市集资3,000万美元

互联网保险分销商元保有限公司(YB.US),周三在纳斯达克首日掛牌上涨6.4%,但次日即回吐全部涨幅,周四收盘报15美元,即公司的上市定價。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6.78亿美元。 元保以每股15美元价格发行2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集资3,000万美元,达到13至15美元招股区间上限。公司还同步向早期投资方启明,协议增发100万美元普通股。此次发行虽规模不大,但承销商阵容显赫,包含美资大行花旗、高盛以及中资大投行中金公司。 元保去年营收从2023年的20.5亿元,增长60%至32.8亿元,并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36亿元,对上一年则录得亏损3.33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