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52.SHE
SF eyes Hong Kong IPO en route to joining global logistics big leagues

全球综合物流企业第四位的顺丰,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若成功通过,有望成为今年最大规模的新股

重点:

  • 顺丰去年盈利达82亿元,按年增长32%
  • 集团希望藉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以实现全球龙头的雄心

刘智恒

在中国内地,一句“顺丰给你”,已成为快递用语,哪管你是不是使用顺丰。确实,说到综合物流,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352.SZ)可说是中国最强大的企业,并没有之一。集团早在内地上市,为配合拓展国际,近日再次申港上市,冀登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

顺丰创始人王卫从当初一个水货仔,到今天坐拥千亿企业﹐毫无疑问是中国商界的传奇。王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从上海移居香港,父母原具高教育水平,到港只能从事基层工作,王卫在穷苦中成长,读到中学就出来社会打工。

虽然学历有限,又没家底,但眼光锐利及头脑灵活的王卫,看到港商不断在中国设厂,中港两地文件及货品往返需求急速增长,在1993年于顺德注册成立顺丰,香港的办事处只设在三教九流的砵兰街一个破落的小铺。受惠内地经济起飞,加上他敢拼肯搏,三十一年后的今天,顺丰已从一家6人公司,发展至拥有飞机103架,汽车200,000辆,并雄霸亚洲物流的跨国企业。

盈收增长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顺丰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币2,0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5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7%。过去三年利润分别为人民币47亿元、62亿元及82亿元,自2021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31.9%。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按收入计,顺丰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全球排名第四位。

可是顺丰又怎甘心于只是区区全球第四,这次卷土重来,放眼的是全球之冠。如申请文件中说:“展望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物流行业的领导者,连接亚洲与世界。”

一国一策

元朝时蒙古铁骑远征,横扫欧亚,但始终只仗武力,马上得国,不懂治理,马上又失国。今天顺丰不像蒙古帝国有勇无谋,而是挟着多年物流经验及科技,加上品牌与人才而进军欧美,誓要打下当地市场。

要在西方市场开疆拓土,顺丰有一套完整策略,集团表示,在亚洲市场以外,是利用顺丰备受认可的品牌、领先的成本优势和综合物流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高质量增长。

顺丰亦深明,海外市场很大,各地有不同文化,经过深入考量,决定采取“一国一策”,因应不同国家的业务而寻求切入点,必定要因地制宜。此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借力,向外部寻求合作,包括在资源及客户层面,从而在海外快速建立竞争能力,同时,结合国内输出人才和海外本土人才,强强联合确保落地效果。

要布局全世界,支持海外业务的扩张,首要靠资本市场的助力。王卫指出:“顺丰主要目的是进入全球化资本,希望在未来能用资本方式快速扩张。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巨头,都是快速扩张形成规模,顺丰要走的路也一样,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因此,若成功在港上市,将有助实现其全球梦。

内企出海

事实上,全球的物流市场中,亚洲的增长前景最佳,去年区内支出达5.1万亿美元,占全球支出45.5%,预计2023年至2028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5%。顺丰已在亚洲区成龙头企业,势将受惠于亚洲的腾飞。

而且,一家又一家的中国巨企积极出海发展,由零售、电商、社交媒体、光伏、新能源汽车,以至药业等,均谋求海外的增长机会,这趋势带来了巨大、稳定、且具备吸引力的供应链机遇,特别是对中国的物流企业来说,更了解内地企业所需,愿意与顺丰合作。

现时全球的综合物流龙头中,联合包裹(UPS.US)及联邦快递(FDX.US)的市盈率均在17倍水平,考虑到顺丰位列全球第四,以15倍市盈率作参考,即其市值可达1,300亿港元。相比顺丰在深圳A 股市值低约四分一,毕竟内地市场通常给予公司较高的估值。

能否成为世界第一,短时间很难一蹴而就,毕竟联合包裹及联邦快递,市值分别超过8,400亿及5,300亿元,但我们深信给顺丰一点时间,这个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

正如王卫曾说过:“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他做的一切,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当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平安好医生首九个月盈利劲增72%

医疗平台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个月业绩,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亿元,收入则上升13.6%至37.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16亿元,按年增长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于公司的医险协同模式不断深化,保险+医养会员模式的持续深耕,以及在企业健康管理业务上的快速推进。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与平安集团的协同,并推动核心服务的数字化和AI化,通过更一体化的整合式体验,提升用户口碑和满意度。 周五平安好医生开盘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IMCo files Hong Kong IPO

思卓基金递表港交所 开启另类资产上市新时代

当其他市场仍在争论AI与科技股时,香港选择将焦点转向更深层的资金流向——基础设施与长期收益。首家另类资产基金公司思卓基金递表上市,正是这场金融转向的起点 重点: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首只基础设施私募信贷基金 全球基建投资缺口至2040年将达1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约占3.5万亿美元    李世达 在金融市场日益追求透明与流动性的时代,香港正尝试让原属机构投资者领域的“另类资产”走向公募市场。随着香港证监会(SFC)于今年2月17日发布《关于上市封闭式另类资产基金的通函》,另类资产基金首次被允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也为思卓基础设施私募资本开放式基金型公司(SIMCo Infrastructure Private Credit OFC)开通了上市通道。 所谓“另类资产”(Alternative Assets),一般指不属于传统股票与债券范畴的投资,如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房地产、信贷与对冲基金等。这项新规意味香港开启了“资产上市”的新篇章。过去,另类资产基金因缺乏流动性与估值透明度被排除在公募市场之外。通函明确指出,只要基金采取封闭式结构、具稳定现金流与透明估值机制,即可在港交所上市,让私募基金能保留专业策略,同时获得二级市场流通性。 这次制度突破,也代表香港监管框架的深化。从2018年引入开放式基金公司(OFC)制度、2021年简化注册程序,到2025年正式开放另类资产基金上市,SFC逐步完善从“设立—授权—上市”的全链条监管,试图打造一个能吸引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落户香港的制度平台。 思卓基金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04条设立,属公众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但以封闭式运作、不设赎回机制,需透过交易所买卖股份。这是香港首个以私募信贷与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的上市OFC基金,投资人买入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篮子基建贷款的现金流收益权。 另类资产登场 根据申请文件,思卓基金由思卓资本亚太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也是投资顾问SIMCo(Sequoi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之直接全资附属公司。SIMCo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伦敦,专注于基础设施债务,目前管理或建议分配予基础设施债务的资本约25亿美元,其团队迄今为止已在北美、英国和欧洲以及亚太地区进行超过60亿美元的债务投资交易。其姐妹基金“Sequoia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Income Fund(SEQI)”长期维持约8%的年化分配率。 申请文件指出,至2040年全球基建投资不足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基金将北美与欧洲视为重点市场,资产配置上限为60%,亚太地区上限则为40%。基金已识别潜在投资项目总值超过50亿美元,涵盖能源、运输、公用事业、资料中心及社会基建贷款等固定收益资产。 基金采“固定分派+资本平滑”策略,按月派息。若短期现金流波动,董事会可动用部分资本维持稳定派息,以确保现金流连续性。风控上,单一借款人曝险不得超过总资产10%,单一子行业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5%以上,并采取货币与利率对冲策略,以减低波动。 整体而言,思卓的估值逻辑不同于一般股票或ETF。其收益主要来自基建贷款利息与本金回收,资产净值(NAV)由独立估值代理人依DCF模型与市场数据计算,并按IFRS编制。虽具透明度,但仍受贴现率、利率与市场情绪影响。基金设有折让控制与股份回购机制,维持股价稳定仍待市场检验。 耐心的实验 思卓能否复制母基金在伦敦市场的稳定派息与估值表现,不仅关乎自身成败,也将测试香港能否成为亚洲另类资产的金融枢纽。这不再只是金融制度的一次尝试,更是市场信任的考验。 对投资人而言,观察这类基金的重点,并不在短期价格波动,而在它能否真正建立一条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若未来能在波动的利率环境中,仍保持每年足够吸引的稳定派息、维持估值透明,或能为香港开辟出一条“另类资产上市”的成功案例。…

简讯:明略科技招股 筹10.2亿港元

营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资最多10.18亿港元(1.31亿美元)。预计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未来3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约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旨在进一步扩大客户群,并深耕数据智能行业;及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涉及线上及线下场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腾讯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投资者还包括红杉中国、淡马锡、凯鹏华盈、快手等。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盘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