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HK
Wynn Macau’s operating revenue surges over threefold amid gaming recovery

2023年澳门博彩业摆脱疫情期间的低迷永利澳门是较明显的受惠者之一若今年博彩业延续增长势头将有助其进一步纾缓债务困境

重点:

  • 去年永利澳门经营收益31亿美元,按年增加329.7%,主要是博彩量、酒店入住率及餐厅客流量上升
  • 永利澳门中场业务表现优于预期,弥补受压的贵宾厅业,盈利结构趋向平衡和更具韧性

     

罗小芹

随着2023年中国重新向外开放,深受疫情困扰的澳门博彩业终迎来一线曙光,全年幸运博彩毛收入录1,830.6亿澳门元(约1,634亿元),较上一年度升3.34倍,今年1月为193.4亿澳门元,若赌收势头持续,包括永利澳门有限公司(1128.HK)在内的博彩企业将继续受惠。

根据其控股股东永利度假村(WYNN.US)年度财报披露,其持有72%的永利澳门去年经营收益31亿美元,按年增加329.7%,主要是博彩量、酒店入住率及餐厅客流量上升,与澳门赌收的升幅大致相若,但经营收益尚未恢复至2018、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金沙中国(1928.HK)年度财报披露,去年净收益总额较2022年增加307%至65.3亿美元。美高梅中国(2282.HK)年度财报则显示,年内总收益为246.84亿港元,同比增长369%。

综观三家博彩企业的财报,美高梅中国的博彩收益增幅明显高于永利澳门和金沙中国,增长动力主要是其赌枱数目获澳门政府批准,由2022年底的552张提高至去年底止的750张,而这段时间正好赶上内地客游澳的复苏期,赌枱增幅的利好全面反映于业绩表现上。

根据瑞银报告数据,今年1月美高梅中国的市占率由去年12月的17.5%增至20%,同期永利澳门则微升0.5个百分点至14%,而金沙中国与银河娱乐(0027.HK)的市场份额均录得流失,但金沙中国仍稳坐市占率一哥位置,市占率24%。

永利澳门在澳门经营两个娱乐场,一是永利皇宫,二是永利澳门。其中,去年永利皇宫的经营收益由2022年的4.1亿美元大增3.6倍至18.9亿美元,永利澳门的经营收益则由2022年的3.11亿美元增长2.9倍至12.1亿美元。

年内,经调整后的物业EBITDAR录得9.54亿美元,2022年度则录得亏损2.21亿美元。其中,永利皇宫及永利澳门经调整后的物业EBITDAR分别为6.16亿美元及3.38亿美元,主要受惠经营收益的增加,而部份经营开支增加所抵销。

自内地对赴澳的高端赌客加强限制后,澳门贵宾厅业务持续萎缩,加上2022年6月在《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加入国安条款,代表以博彩中介人为核心的时代正式结束,澳门博彩企业需要调整贵宾厅的经营策略,才能度过困境。

中场取代贵宾厅

一方面,博彩企业放弃以放贷作招徕,转移以优惠和服务质素吸引客源;另方面,博彩企业加强中场服务,从财报中反映,永利澳门与美高梅在中场取得赢款率,已经与擅于吸纳中场客的金沙中国非常接近。

与中场业务最大不同,在澳门贵宾厅业务,赌客需要将现金兑换成泥码(rolling chips)才能投注,而赌客赢取后所得的现金码,便可用来计算转码赢款率,这个比率是衡量贵宾厅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至于中场客户,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故此多以现金码投注,所以会使用非转码赢款率来衡量盈利能力。

以永利澳门为例,永利皇宫的贵宾赢额占转码数比例为3.37%,另一娱乐场永利澳门的为3.47%,以往公司转码预期赢款率为3.1%至3.4%,意思是其转码数赢款率接近往绩的高限。至于美高梅中国,美狮美高梅贵宾赢额占转码数比为3.7%,澳门美高梅的为3.1%。

中场赌枱方面,永利皇宫的赢款率为22.4%,另一娱乐场永利澳门表现稍逊,为17.7%,美狮美高梅的为24.9%,澳门美高梅的为20.4%,至于金沙中国,旗下娱乐场的赢款率则介乎17%至24.9%,反映永利皇宮与美高梅中国在中场业务的表现相当不俗。

另一样值得留意的是,永利澳门的股东权益仍处于负数,不能自行融资,需要母公司代劳,而且可能阻碍其派息计划。据公司财报披露,永利澳门及其附属公司持有13.2亿美元现金,但母公司永利度假村尚未偿还的流动及长期债务总额达117.4亿美元,其中澳门相关债务67.4亿美元,这部分债务属于永利澳门。

衡量博彩股的价格高低,主要看企业价值与EBITDA之比,永利澳门的为47.7倍,金沙中国与美高梅中国分别为116.2倍和43.7倍,相比之下,金沙中国股价并不便宜,而美高梅中国较永利澳门的值博率较高。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印度取代中国 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供应国

因苹果公司(AAPL.US)持续将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以规避中国制造产品的美国关税,印度在第二季度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智能手机出口国。 CNBC援引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内,输美智能手机中印度制造产品占比达44%,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跃升。相较之下,同期中国制造的占比仅25%,较去年同期的61%显著下滑。 此外,越南也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智能手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比从去年的24%升至今年的30%。 为规避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关税,苹果正引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进程,将销美iPhone的制造基地外迁。该报告指出,印度成为此轮转移的最大受益方,据悉苹果正加速推进今年在印度生产所有在美销售iPhone的计划。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al-time retail battle raging Hong Kong: JD claims to buy in Kai Bo as overseas bridgehead

实时零售战火延烧香港 京东并佳宝打造境外桥头堡

京东再度出手布局香港,试图建立直通香港街市的零售通路 重点: 传京东拟收购香港佳宝超市70%股权,包括零售网络和房地产资产 结合供应链优势与佳宝门店网络,京东将开启境外零售新路径   李世达 在中国内地打得火热的实时零售大战,正延伸到香港。 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18.HK),传出以40亿港元(5.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香港本地超市佳宝70%股权。这宗潜在收购案若落实,将成为京东拓展香港实时零售市场的一步大棋。 据香港传媒报道,该交易包括超市的零售网络和房地产资产,交易已逾四个月前完成。其中包含一项“过渡期”条款,规定佳宝创始人林晓毅及公司现任管理层,将在未来三年内继续掌控运营。在此期间,京东不会寻求完全的运营控制权,以确保平稳过渡。 据报佳宝母公司多泰投资有限公司及海锋食品有限公司已向其合作商户发出通告,表示正进行“业务转让事宜”,未来将重组业务,并将超级市场及批发业务转移至一家在港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京东方面并未证实报道,称实际情况与报道内容有偏差,强调一切以官方公布消息为准。有消息称,实际交易金额将低得多。 从无牌小贩到连锁超市 创立于1991年的佳宝,一向以平价、贴地著称。创办人林晓毅出身颇为传奇,他于1980年代由潮州偷渡来到香港,从柴湾的无牌小贩做起,其后与友人合资经营冻肉店,自立门户创办佳宝,由最初筲箕湾一间小铺,扩展至今逾90间分店、拥有逾千员工的规模。 对京东来说,收购佳宝得以将其在内地积累已久的高效供应链能力向外输出。多年来,京东与数以万计的中国制造商建立直接采购通道,透过自建仓储、物流、冷链体系,在内地实现商品成本与配送效率的极致压缩。 佳宝作为香港少数拥有密集门店与自营配送网的超市品牌,正好成为这套供应链逻辑的延伸实验场。未来京东若成功控股佳宝,将可跳过进口分销商与中间商,直接将来自内地的民生商品、大众品牌与自有品牌导入香港社区,建立一种结合内地工厂直供与本地社区网络的零售模式。 这不单对香港消费者有价格上的吸引力,也为内地供应商打开了一条直通境外零售终端的通路。在香港实现后,也可能向整个大湾区甚至东南亚市场延伸。 事实上,利润更高的香港市场,一直被视为其实时零售与供应链出海重点。目前,京东物流已于观塘、葵青、沙田、元朗等地设有运营中心,并于2022年起启动在香港的前置仓试点,用以强化即日/次日配送服务。2024年在元朗落地跨境冷链中心,显示其对香港的长期仓配规划。 对比其他实时零售平台,京东此举更显差异化。美团(3690.HK)主打平台型本地配送,实时连接便利店、商超与消费者,未延伸至供应链;饿了么则借助盒马进行自营零售实验,也有菜鸟物流、淘宝天猫等上游能力,但尚未以整合形式进入香港零售终端市场。 比钱大妈更进一步 因此京东将成为唯一具备从源头工厂直采、冷链仓储、在线平台、物流配送到境外线下门市的全链条能力者。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实际上已有类似经验。其战略投资、作为第二大股东的肉品生鲜连锁品牌“钱大妈”,已于2018年正式进军香港,目前在当地已有50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佳宝除了营运网络外,还持有部分物业资产。香港商铺租金虽已自高位回落,拥有门店不动产仍有助降低固定营运成本,更可为京东提供稳定资产支持。此举不仅对短期财务结构有正面意义,也有助强化其在港布局的抗波动能力,同时也有更多资产进行灵活布局。 消息曝光后,京东股价连跌两个交易日,跌幅约1.3%,显示市场对传闻交易价格偏高有疑虑。目前京东集团市盈率约8.3倍,低于美团的21.5倍,显示估值仍被压抑。不过,若佳宝与京东结合,是一次让“内地供应链”与“香港街市”加速融合的实验,那么下一步,也许就是向东南亚的延伸。若集团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并改善利润结构与资产利用效率,对投资人而言,这场并购或许将是京东估值转折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生力啤上半年盈收双升

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0236.HK)周一公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3.2%至3.9亿美元,净利润劲增31.9%达4,960万美元,因中国大陆及菲律宾市场的增长有效对冲了香港地区的业绩下滑。 展望后市,公司表示对核心市场持续增长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公司声明称:“尽管香港及华南地区的经济指标显示持续复苏的迹象,我们仍需关注现存的挑战,包括紧缩的金融状况、消费者行为的转变,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本地需求与出口表现的影响。” 公司股票周二开盘走高,早盘涨幅达25%,报价1.25港元。年内迄今该股累计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