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7.HK 688363.SHG
Biogene makes skincare products

走下坡路的华熙生物指控风头正劲的巨子生物虚假宣传,引发的争端已席卷全国,至今未见平息

重点:

  • 自被竞争对手华熙生物指控虚假广告以来,巨子生物股价一月内累计大跌30%
  • 双方的争端引爆前,凭借胶原蛋白护肤品的成功,巨子生物的股价已翻倍有余,成为对手的“眼中钉”

谭英

两位中国女富豪旗下护肤品牌的交锋,引发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令其中一只昔日的明星股严重受挫。

自5月17日争端爆发近一个月来,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2367.HK)市值蒸发近30%,对其发难的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63.SH)股价则上涨约7%。

尽管相关指控可能损害两家公司声誉,但巨子生物的股票抛售尤其显得反应过度。根据最新年报,巨子生物去年营收猛增57.2%至55亿元人民币(7.65亿美元),推动利润劲增42.4%至20亿元。华熙生物的业绩则呈反向走势,去年营收下滑12%至53.7亿元,利润大跌71%至1.74亿元。

那么,崛起中的巨子生物与渐显颓势的华熙生物之间,争端缘何而起?

两家公司以不同核心产品著称:华熙生物主打帮助肌肤锁水的透明质酸(HA)(俗称玻尿酸),巨子生物则主打促进皮肤层新细胞生长的重组胶原蛋白。后者近年已成为市场新宠,不仅助推巨子生物快速崛起,也促使华熙生物在该领域追加投资。

此次争端或涉个人因素(无论真实存在或外界感知),大量媒体报道聚焦于中国女富豪范代娣与赵燕——即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创始人之间,被猜测关系紧张。

据欧睿咨询数据,生化专家、麻省理工学院前访问学者范代娣于2000年创立巨子生物,并在2024年将其打造成行业领军品牌。在去年“618”购物节期间,该公司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位居中国电商平台销售榜首。

赵燕出身银行界,2001年创立华熙生物,初期专注透明质酸原料市场。2017年其公司收购法国透明质酸复合物生产商Revitacare,随后推出高折扣护肤品牌润百颜,华熙生物目前占据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44%的份额。

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华熙生物发布近5,000字檄文打响首枪,指控九家券商研报蓄意夸大重组胶原蛋白优于透明质酸的功效。报告影射重组胶原蛋白称:“透明质酸产业遭遇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

随即引发媒体骚动,部分报道将赵燕比作向西方帝国势力开战的中国女皇。

战火十天后,争端又因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宇)升级——此人曾因指控雅诗兰黛产品虚假宣传并歧视中国消费者登上头条。郝宇宣称其送检可复美产品中,仅含微量重组胶原蛋白,指称巨子生物违反中国化妆品标签规定。

火速回应

可复美品牌火速发布声明,称即时检测显示产品胶原蛋白含量超0.1%,远高于郝宇检测出的0.0177%,巨子生物亦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独立测试。

华熙生物数日后承认,该公司与郝宇确实在股权结构上有关联。

然而,争端未止。6月4日,可复美在官网公布检测结果,声明从未对产品作任何“虚假或误导性”宣传。郝宇援引的检测机构之一,亦指控其擅用检测数据,并发布道歉信函(该信函被巨子生物引用)。

次日,郝宇并未停手,指控巨子生物向检测机构施压,拒检其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并称收到某大型检测公司因“不愿卷入混战”而拒绝检测的消息。

诸多迹象表明,华熙生物对后起之秀发起攻击,部分原因或源于自身财务压力。该公司此前延迟发布2024年报,直至一季度财报公布前两周才披露。其一季度财务亦显疲软,营收同比下滑20.7%至10亿元。

除财务表现不佳外,华熙生物还深陷高管离职、管理团队变更及内部反腐行动等困局。

2024年,华熙生物护肤品收入锐减32%至25.7亿元,占营收总额48%。万得数据显示,该公司市值在2021年触及1,400亿元峰值后持续缩水,现仅余260亿元。2024年12月,该公司被剔除出代表中国最重要上市企业的沪深300指数。

反观巨子生物,则呈现逆势增长。2022至2024年间其营收与净利润均翻一番,2022年香港IPO募资8,000万美元。自上市以来,其股价已较24.30港元发行价翻倍有余,截至本周三收盘报60.60港元,市值约610亿港元(约合78亿美元)。独立研究显示,该公司所处市场,在2022至2027年将以年均55%的增速扩张,规模将达645亿元人民币。

巨子生物并非近期唯一受益于重组胶原蛋白护肤品的中国企业,其他受益者包括锦波生物丸美生物(603983.SS)及福瑞达(600223.SS)。但如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之争所示,明星企业及其投资者,往往易成对手的“眼中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提升效率持续关店 呷哺呷哺预告亏损大减

火㶽餐厅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发盈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下跌18.9%,但亏损大幅收窄至8,000万元至1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74亿元。 公司指出,期间持续成本优化,以数字化供应链降本增效、不断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以及优化餐厅布局结构。期内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预计在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开报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2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药师帮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两倍

医药电商平台药师帮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净利润不少于7,000万元(975.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80万元增长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因收入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自有品牌产品的下游需求持续保持旺盛,该高毛利率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过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核心的平台和自营业务的运营效率提升。 药师帮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0.04港元,跌2.34%。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升6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规模效应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最多赚2.4亿

锂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预计上半年成功扭亏,净利润1.98亿至2.4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3亿元。 公司将盈利能力归因于销量攀升,其电池产品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公司特别指出,生产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向上。随着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盘交易中,正力新能高开,早盘报价10.66港元,涨幅0.76%。该股目前较4月上市定价8.27港元累计上涨2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扩张门店 绿茶中期料赚2.3亿

经营餐饮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发盈喜,预计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录得盈利介乎2.3亿元至2.37亿元,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于门店网络持续扩张,同时提升经营效率。不过,部份利润被上半年的上市开支所抵销,该部份的开支约1,500元至2,000万元。若扣除此,以及减去权益结算的股份开支,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介乎2.47亿元至2.54亿元,同比升38%至42%。 绿茶周五开盘升8.8%报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