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HK
平安好醫生高額派息

平安好医生所持有的现金、理财资产等全部可利用资金总额为126.5亿元,相当于将八成的可动用资金用于此次派息

重点:

  • 巨额派息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上市和新股配售所募资金,公司称没有合适收购目标
  • 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录得的微弱盈利主要来自于节流,营收同比下滑

  

莫莉

成立十年来,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安好医生(1833.HK, 下称平安好医生)累计亏损额超过80亿元,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股东应占溢利5,664.8万元。然而,正当公司刚刚踏上正现金流的轨道,需要积蓄力量稳步成长之际,平安好医生却突然推出巨额分红计划,总分红金额高达108.5亿港元(101亿元)。

根据派息公告,董事会建议从公司储备的股份溢价账中宣派及派发特别股息,金额为每股股份9.7港元,以当前股价约14港元/股计算,派息率高达69%。可是,截至今年年中,平安好医生所持有的现金、理财资产等全部可利用资金总额为126.5亿元,相当于将八成的可动用资金用于此次派息。

一般来说,公司实现盈利并且有足够的利润余额时,会将部分利润用于现金分红。但是,像平安好医生这般拿账面现金慷慨回报股东的个案,实属罕见。面对公司此番“千金散尽”的反常动作,资本市场反应也颇有意味。巨额分红的消息公布次日,早盘股价一度飙升25%,但随后股价明显回落,全日收涨2.05%,在之后的五个交易日内,股价进一步下行,截至11月22日收报14.12港元,甚至比派息消息公布前还要低3.5%。看来投资者对于这一分红计划并不买账,因为过高比例的派息相当于掏空公司未来发展所需的储备资金。

在宣布派息的同时,平安好医生还公告变更上市和新股配售所募资金的用途,将原本分配于潜在投资或收购资金和发展核心业务的资金,大部分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包括分派股息,总金额为82.8亿港元。

具体而言,在2018年上市时,平安好医生以每股54.8港元的价格募得的资金净额为85.6亿港元,至今还剩下16.6亿港元;在2020年,平安好医生还曾有过一次配售募资,当时以每股98.2港元实现募资78.6亿港元,这笔资金几乎“分文不动”地摆在账面上。

对于变更募资款项用途,平安好医生解释称,公司对于收购和投资其他公司以及海外业务拓展一直采取谨慎态度,由于宏观经济表现以及政策变化,当前境内外科技及健康企业投资并购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能物色到合适的目标。

然而,对于在两次融资中支持平安好医生的投资者来说,这些说辞恐怕难以说服他们,因为无论是公司成长性还是股价表现,投资者得到的回报似乎都很有限,平安好医生的股价自2021年2月达到最高值148.5港元之后,这几年一路下探,今年9月甚至跌破9港元。在此次特别股息派发完成后,不仅公司所持现金大幅缩减,未来业务拓展也将收缩,股价很可能进一步下行。

大股东占据优势

此次特别派息还有可能触发全面要约收购,因为持股人士可以选择以现金或是新股份的方式支付股息。作为大股东的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H)目前持有4.41亿股,持股比例高达39.41%,若是选择现金,可以获得42.77亿港元;若是选择以股代息,则存在较大变数,因为当前的公告中“现金股息转换为代息股份的价格”为待定。

当股价大幅下挫时,中国平安可以选择以股代息,用较低的价格收获大量股份,低成本实现私有化;若是中国平安选择现金,亦可在未来股价下行之际用这笔资金增持股份,同样可以完成私有化的目标。公告指出,唯有当所有股东全部选择以股代息时,则所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将保持不变,就将不会触发有关强制性全面要约。

从业务角度来看,平安好医生近几年与母公司的关联度明显加深。2023年,公司五大客户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及平安养老险,占公司总收入约27%。平安好医生也同样大力支持母公司业务,截至今年年中,购买了平安银行、平安理财等发行的理财产品59.4亿元。

事实上,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录得的微弱盈利主要来自于节流,其中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7.8%至3.9亿元,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8.6%至3.7亿元,而收入端并未出现增色,营收20.93亿元,同比下降5.8%。目前,平安好医生的市净率约为1.08倍,不及同行京东健康(6618.HK)的市净率1.53倍。在扭亏为盈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平安好医生的大手笔派息背后,或许昭示了大股东对其未来业绩的悲观态度,投资者需谨慎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小牛电动次季销量按年增长36.6%

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销售电动出行产品350,090台,较去年同期的25.62万台增长36.6%。 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18,719台,占总量约91%,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长53%;国际市场方面,小牛电动第二季销售31,371台,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销售数据涵盖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 公司表示,于“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小牛多款高端车型在天猫、京东与抖音平台均登上销售排行榜,有效巩固其于中国高端智能两轮市场的领导地位。 小牛电动股价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报3.42美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绿城半年销售跌11% 前董事长港机场被带走

内房开发商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销售数据,今年首六个月,集团合同销售金额803亿元,涉及的面积为229万平方米,归属于绿城的权益金额为5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08亿元下跌11.3%。 6月份绿城自投项目的销售金额为142亿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价则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内地媒体早前报道,绿城中国前执行董事及董事长张亚东,5月底时在香港机场准备飞往加拿大时,于登机口被带走,但具体因何事则未有披露。张亚东曾任大连副市长,2016年调往央企中交集团,至2018年被派往报掌绿城。至今年三月,绿城突然公布张亚东呈辞。 绿城周二平市报9.77港元,公司在过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泰国对中国游客吸引力下降

财新报道称,据航班管家的数据估计,今年七八月旅游旺季,中国航司计划执行中泰航线班次达12,800架,同比下跌22.6%,更较疫情前水平低40%。今年前五个月,中国赴泰旅游人次降至195万,同比减少33%。 财新指出,多重因素令中国游客望而却步,包括演员王星赴泰时被绑往缅甸诈骗园区。其他担忧还包括地震,以及泰铢对人民币升值,导致赴泰旅游成本上涨。 当中国游客对泰国兴趣减退之际,他们正涌向日韩等亚洲地区。中国航司计划,于七八月执行中日航线的航班达25,300架次,同比增长35.3%;中韩航线计划执行20,500架次,同比增长13.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ng Kong Robotics’ stock soars on robotics pivot, but does it have legs?

华丽转身股价狂飈 港仔机器人价高势危?

一家三四线香港上市公司,突然变身机器人公司,股价即如脱彊野马,一路狂奔 重点: 公司去年度业绩蚀1.4亿港元,已连续亏损五年 年初与达闼组成合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机器人公司 刘智恒 赶潮流,追风口,从来是股票市场的本质;要数今年的热门行业,肯定是机器人,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越疆(2432.HK)及优必选(9880.HK)等,年初以来均升幅由五成至逾倍,但要说在港股上的真正赢家,港仔机器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70.HK)的升幅才是王者,年初至今上升超过5倍。 公司近日公布一份不堪入目的年度业绩,收入大跌45.6%至1.16港亿元,亏损则续扩大5.3%至1.38亿元。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1,132万港元、商誉减值亏损2,182万港元、物业厂房减值及设备减值3,937万港元。 一遇达闼便化龙                              为何业绩表现乏善可陈,股价又能忽然爆升?原来一切缘于年初的一项合作协议!时间回到今年情人节,当时港仔机器人的名称仍叫国华控股(今年五月才易名),与内地的达闼机器人签订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国华占股51%,达闼占股49%,目标是开拓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民用产品。 国华在两年内协助合资公司募集足够资金,达闼则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授予合资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全资附属。 过去香港市场的一些三四线公司最擅长的伎俩,就是转型资本市场最热炒行业,通常透过收购或合并而进入风口市场,当股价被不断推升,往往会作出连串集资行动。港仔机器人的情况似乎有点类同,他们最终能否成功,暂时仍是未知数。 小米2023底发布首部电动车SUV7时,我们曾发表 “雷军造车,一往无前”一文,从小米的往绩,主事人的能力,及公司财力去分析,结论是雷军成功机会相当高。我们不妨按此框架,分析港仔机器人的成功机会。 国华业务强差人意 首先,不妨看看港仔机器人过往业务,当你翻开资料,大抵会吓一跳,竟然有多项主业,包括商品买卖、证劵及期货经纪、物业经纪、地热能供暖制冷、楼宇建筑承包、特制技术支援、项目管理、集中供热及融资租赁。 要知道,今年初国华控股市值还不到6亿港元,业务之分散,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可谓佼佼者,公司重点在哪儿?如何去营运及发展各业务?资源又怎样分配? 观乎去年业绩,除个别业务外,其余全部见红。部分业务更是问题多多,其中在运城的供热业务,因未能符合牌照要求,被勒令终止,结果公司要将该业务出售。 融资租赁方面,因未能履行监管要求,被政府部门禁止有关经营,最后要终止业务并出售。另外,今年亦公布将金融控股公司出售。 楼宇建筑承包业务,旗下的陕西江威涉及多宗诉讼,涉资达4,556万元,以致部分资产被冻结。至于公司的中介业务,旗下上海轩美房地产经公司涉及多宗诉讼,涉及金额106万元。从过往的业务看,公司的发展方针及经营管理似大有关题,现在转搞机器人公司,成功概率确实令人存疑。 达闼连年亏损 我们再看达闼机器人,说不定其有能力让港仔机器人迈向美好前景。事实上,达闼并非吴下阿蒙,反之曾是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机器人企业,软银及富士康均是主要投资者,估值一度冠绝同行。 公司2015年由曾任职贝尔实验室及中移动通信研究院首任院长的黄晓庆成立,专注云端智慧机器人技术,2023年完成C轮10亿融资后,估值达到223亿元。 然而,人型机器人在商业市场仍属起步阶段,公司不断烧钱,2019年准备赴美上市,不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管制黑名单,集资不成,苦苦支撑,近年屡传资金链陷断裂之危。今年4月在社交平台及媒体消息,公司在上海、北京及深圳等地,有数百员工被欠薪,位于广州的公司,更被断水断电。 达闼往绩也是乏善可陈,亏钱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似是看不到明天,以致原有投资者不愿再注资,公司已陷于危急存亡之秋,它又能为港仔机器人带来多少业务,何时才可扭亏为盈? 一场烧钱的竞赛 投资机器人行业,大部分企业在烧钱阶段,因此企业要有充裕的资本才能继续前行。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早前表示,人形机器人面临技术成本高企,远超出顾客愿付费用。其次是许多企业所谓的应用场景,实际是想象出来,并非实际需要。 港仔机器人长期亏损,截至今年3月底,手头资金只有5,000万港元,凭什么去支撑这场烧钱的游戏?虽然港仔机器人上月宣布签定四份合作框架协议,但靠一个香港市场,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生意?相信投资者也别抱太大期望。 然而,在机器人热潮下,港仔机器人的概念相信会受到一定追捧,股价或再创新高,但何时能盈利就别太乐观。再者,股价经过一轮急升猛涨后,投资者现阶段追入,风险高值博率低。别忘记,股价大升后,未来公司很大机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股价将会十分波动,投资者只适宜投机性买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