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HK
Hope Education scraps plans for an internal purchase

未做任何解释便终止了两家附属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后,中国第二大职业教育机构的股价基本维持不变

重点:

  • 希望教育终止了一项持续近2年的内部资产重组,未给出任何解释
  • 尽管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但该职教机构及其同行仍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谭英

7月24日,职业教育巨头希望教育集团有限公司(1765.HK)宣布终止两家关联实体之间的资产置换时,投资者几乎没有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2021年12月首次宣布的该交易涉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公司,因此很难弄清楚在交易终止一事中谁赢谁输。在中国,关联公司之间的此类交易非常普遍,控股股东经常在幕后玩这种游戏,在不同控股公司之间转移资产。

四川希望与特驱林嘉最初签订的协议涉及以5,000万元收购江西省一所名为双林教育的学校。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四川希望要提供1.816亿元贷款,用于为学校购买400亩的土地。

交易终止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此前的延期意味着有人可能对某些条款不满。

投资者完全有理由感到困惑。交易涉及的两家实体与希望教育的两位大股东有关,但他们显然对交易条款意见不一致。四川希望与希望教育的创始人汪辉武关系密切。与此同时,特驱林嘉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息息相关。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饲料企业之一,后来扩展到了其他业务。

事情起源于四川四兄弟的传奇故事,他们家境贫寒,其中一人因此被送养,其原名叫刘永美,现已改名为陈育新。这四人最初养鸡和鹌鹑,后来进入动物饲料行业。1995年,四人将业务拆分为东方希望、华西希望、大陆希望和新希望。

2005年,汪辉武和他的兄弟姐妹联合成立希望教育。两年后的2007年,他们引入陈育新和华西希望作为股东,希望利用希望的品牌名称。在那之后,汪辉武通过名下的四川希望持有希望教育49%的股份,陈育新和华西希望通过四川特驱持有51%的多数股份。

该公司于2018年8月在香港进行了32亿港元的首次公开募股,通过出售12.8%的股权引入中国光大控股(0165.HK)作为投资者。它希望以自己在中国职教领域的增长故事来吸引投资者。在该领域,政府一直鼓励私人投资帮助培训年轻人在烹饪和计算机维修等方面的实用技能。

然而,投资者并不买账。上市后的头三年该股一度上涨70%,但此后回吐所有涨幅,甚至还下跌了。该股现在的最新收盘价比 IPO 价格低70%以上。

投资者缺乏热情可能部分归因于一些不清不楚的举动,比如最近神秘的资产重组及其终止。在宣布交易终止的第二天,希望教育的股价没有变化,这表明投资者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希望,因为该交易在首次宣布超过一年半后仍未能完成。话又说回来,也许他们只是不知道交易终止对该公司来说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通过收购实现增长

这笔交易只是帮助希望教育集团成长的众多交易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投资者在早期阶段对该股的热情。在该公司斥资5亿元收购江西共青城一所拥有7,500名学生的技术培训学校后,它的股价在2021年初创下历史新高。再往前一年的2020年3月,希望教育宣布计划出资1.4亿美元(10亿元)收购马来西亚英迪教育集团62%的股份,这让投资者对其全球扩张的潜力感到兴奋。

希望教育集团的大本营仍在四川,它在那里拥有10所学校。但同时它也在向华东地区扩张,目前在那里拥有四所学校,包括在共青城的那所学校;在华北地区拥有3所学校;在华南和华中各有一所学校。除马来西亚外,希望教育还在泰国和匈牙利设有海外学校。

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也足够稳健。截至今年2月底,也就是最新财年上半年结束时,该校学生总数为280,453人,较上年增长20%。该公司在那6个月里的收入同比增长26.7%,达到19亿元。其净利润较上年略有下降,至4.28亿元,但剔除员工股票薪酬等费用后,这一数字实际上增长了33%。

希望教育的市盈率只有9倍,它并非唯一一家无法赢得投资者青睐的同类企业。中教控股(0839.HK)的市盈率同样在9倍左右,而民生教育(1569.HK)的市盈率则低得多,仅为2倍。

为何中国的职教产业成不了香馍馍?与其他同行一样,希望教育的业务显然与政府政策保持一致,即重新平衡教育行业,向职业培训倾斜,既要吸纳失业青年,又要培养中国希望推动的高科技产业所需的技能。

去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政策。北京方面可能正在推动这样的职业培训,以重新调整数百万中国失业青年的就业方向——他们在念完传统大学后很难找到工作。

像希望教育这样的职教机构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往往存在问题,因为许多这类学生将其视为传统大学之外的次一等选择,这影响了他们对于上这类学校的兴趣。或许这种负面联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投资界。

一些投资者可能还错误地认为,希望教育和其他职教机构易受两年前中国对教育行业备受瞩目的打压行动的影响,那次行动几乎在一夜之间摧毁了所有专注于K-12的教辅机构。但是,这两个领域是截然不同的,职教机构一再强调,它们实际上受益于政府最近的政策,而不是受到打击。

希望教育刚刚取消的这类不透明交易,可能也是投资者缺乏热情的部分原因。归根结底,可能需要的是更多的全方位教育——让投资者了解这类公司的独特定位,让学校运营商了解如何更透明地运营。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美的第三季度盈收双升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升9%至118.7亿元。 今年首三个季度,累计收入3,631亿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亿元。 公司首三个季度,在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的收入,分别是306亿元、281亿元及2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团开市升0.06%报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资者涌入中国股市 中信证券迎来黄金期

得益于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热潮的带动,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大幅攀升 重点: 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2%,营收增速与之持平 中国股市的上涨推动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场复苏则带动其投行业务攀升    梁武仁 中国股市摆脱多年低迷,重获资金追捧之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时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受市场回暖推动,这家中国最大券商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52%至94亿元(约合13亿美元),营收增长56%至228亿元。营收激增主要源于投资收益近三倍增长,该板块占营收比重跃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证券核心业务同样显著改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个月,中信证券收入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38%,在经历同等时长下滑周期后,首次实现连续两年利润增长。 上述数据印证,尽管宏观经济仍显疲弱,但作为头部金融集团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证券正受益于科技板块带动的股市反弹。牛市行情直接带动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时也为其所持资产带来估值收益。 与此同时,香港IPO市场复兴对雄踞亚洲投行金字塔顶的中信证券构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资活动再度升温,众多中国企业争相把握机会,利用香港这一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市场筹集新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特别是海外发展。凭借其广泛的人脉与强大的承销能力,中信证券在这场IPO盛宴中占据吸金制高点,有望从大量新股上市中获取可观手续费收入。 中信证券佣金收入结构显示,内地及香港两地股市繁荣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业务。首先,经纪业务净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长51%至约110亿元,占公司季度收入总额近半。 中国股市持续升温 如此表现实属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间,中国股市表现火热,上证综指涨幅逾12%,而以科技股为主的深证成指更飙升超过30%。强劲市况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佣金收入水涨船高。特别是中信证券借助其行业龙头地位与品牌规模,在吸引散户投资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务方面拥有明显竞争优势。 经历长期低迷后,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佣金收入顺势劲增32%至37亿元。今年首九个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资约2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该数据令香港遥遥领先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重夺全球最大IPO市场桂冠几无悬念。 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请,平均每天超过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国“十一”黄金周假期导致市场短暂放缓,申请活动仍保持活跃。 这波新股热潮为中信证券带来丰厚收益。该公司在亚太地区(不含日本)投行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这家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于5月在港集资超过50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个案是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刚完成募资16亿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 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收入亦上升16%,达87亿元。虽较另两大业务增速稍显温和,但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众多企业尚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已属难能可贵。 不过,中信证券的顺境能否持续犹未可知。当前A股市场高涨情绪或难以为继,其与消费疲软、地产低迷等经济结构性短板已然脱节,更遑论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创年内新低。 此类隐忧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当下,投资者不仅涌入A股,更竞相增持中信证券股票(H股年内涨幅56%),因其被视为中国市场的投资风向标。目前,该股市盈率达17倍,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与国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证券无疑正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长期维持这种势头?当投资者最终意识到中国经济可能无法支撑当前的乐观情绪时,这波行情是否会遭到现实检验、从而削弱其优势,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