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HK
The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had planned to sell a 20% stake in its international unit to the group’s founder, but the cheap price sparked a crisis of market confidence.

信达生物将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两成股权,以资产基础评估的估值出售给公司“一把手”,但计划最终被叫停

重点:

  • 公司解释,管理层入股子公司,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对高风险子公司的增资
  • Fortvita过去两年亏损的6亿元由上市公司买单,但此次交易的估值却只有5.7亿元,引起市场不满

 

莫莉

在医药行业即将重现牛市之际,创新药第一梯队玩家信达生物制药(1801.HK)的股价却逆市下行,不仅单日市值暴跌近百亿港元,在管理层召开业务电话会之后,也未能止住跌势,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滑,市值缩水超过160多亿港元。其股价短期内剧烈震荡,与公司创始人涉嫌超低价买入公司核心海外子公司股权相关。在投资者以实际行动表达不满后,11月3日晚间,信达生物宣布终止这一收购协议。

信达生物在10月25日收盘后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实际控制的Lostrancos,以2,050万美元的价格,认购信达生物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Fortvita约20.39%股份。交易完成后,信达生物持有的Fortvita股权,将由100%摊薄至79.61%。

俞德超是Lostrancos的唯一董事,持有Lostrancos 82.93%的股份,信达生物另一名执行董事奚浩及一名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则共同持有Lostrancos 17.07%的股份。Fortvita的公开资料有限,在10月29日举办的信达生物业务更新说明会上,俞德超介绍,公司在2021年定下了全球化发展道路,因此在海外建立实验室、招聘临床人才,同时将2018年以来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市场的海外业务统一整合至Fortvita名下,成为上市公司全资持有的独立主体。

信达生物并未详细披露Fortvita持有的海外管线权益,仅仅强调在研项目均处于早期,即使进入临床的项目,也仅在临床早期,存在更高风险。因此,管理层入股子公司,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增资,信达生物在公告中称,此举“充分反映彼等长期坚定发展海外业务的投入和决心”。

可是,对于中国的创新药企业而言,海外发达地区的药品价格远高于国内,而中国的医保谈判限制了药品的利润空间,“出海”是获得更高回报的重要路径。信达生物旗下的PD-1信迪力单抗曾经有望成为第一个在美上市的国产PD-1,可是由于缺少欧美人种的临床数据,2022年遭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拒绝上市申请,此后信达生物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了动静。

未考虑预期溢价

即便如此,信达生物并没有就此放弃海外市场,Fortvita仍在持续进行海外临床试验。其中,信达生物旗下被视为有较大潜力的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产品IBI343治疗晚期胰腺导管腺癌,亦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即将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潜在同类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也在中国、美国、澳洲同时开展1/2期临床研究探索。在2022年、2023年,Fortvita分别亏损3.31亿元、2.71亿元,这些亏损全部由信达生物承担。

在此次股权交易中,Fortvita的估值仅仅只有8,002.6万美元,甚至不及过去两年信达生物为其输血的额度。第三方估值师安永称,考虑到Fortvita临床试验、商业化及生产存在相关的固有风险,暂无对公司的财务预测以及缺少公开市场的同类可比公司,放弃使用收益法或市场法对Fortvita进行估值。因此,其采用的是资产基础评估,即Fortvita总资产约2.34亿美元,主要包括银行结余及现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机器及设备、无形资产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去已估值总负债约1.54亿美元。

估值偏低是投资者对此项交易最为不满的一点,对于一间拥有多项颇具前景管线权益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管线尚未产生收益的阶段,却采用资产基础估值法,忽略未来管线上市或者对外授权之后可能产生的巨大收益,这并不符合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此外,加上认购方是最了解公司管线进度、商务谈判进展的“一把手”,很难不让人怀疑当中的奥妙。

无独有偶,根据香港联交所披露易数据,俞德超在此次交易披露之前的9月30日和10月2日,合计减持信达生物325万股,总金额约1.52亿港元,与Lostrancos收购Fortvita的金额相近。换言之,俞德超甚至不需要自己掏出真金白银,就通过左手换右手,将自己持有的信达生物股份,换成更有风险、但也更有潜力的海外子公司股权。

这种“贱卖优质资产”的操作,不仅让信达生物的市值大幅缩水,也同样收到主要股东的不满。在周一早上举办的业绩更新说明会上,俞德超直言:“我根本没有预见到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反响。”他解释称,在与不同地区的股东、投资人和董事会交流后,决定撤回此前的提议。

从信达生物的财务状况来看,管理层对海外子公司的入股,本就不存在紧迫性。截至今年中,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01亿元,足以支持Fortvita的研发开支。在股价经历暴跌之后,信达生物的市销率约7倍,仍然略高于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6倍。对市场来说,撤回收购虽然并未直接影响信达的未来收益,但也暴露出董事会缺少对管理层的制约,或将动摇部分投资者公司的信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富卫首挂午收仅升1%

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挂牌平开报3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38.4港元,升1%。 公司发售9,134.2万股,每股售价38元,录得超额认购36倍,国际配售超额1.3倍,集资净额29.53亿港元。 富卫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险收入分别为24.08亿美元、27.56亿美元,亏损3.2亿美元及7.33亿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亿美元,但扭亏为盈赚2,400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瑞幸咖啡纽约开店 不打低价战

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进军美国市场,6月30日于纽约曼哈顿首开两家门店,标志其全球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据一财报道,两家门店均为“即取即走”(Grab n Go)型态,所采用的设备、饮品配方及支付系统皆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在地化调整。公司期望借由纽约试点门市,累积门店选址、产品设计与服务经营经验,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国际拓展提供依据。 与在中国主打“性价比”不同,瑞幸在美国并未延续低价策略。从其美国官方App显示,滴滤咖啡价格约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铁则售约6.5美元,与星巴克在美定价相近,亦与其在新加坡的价格水准一致。不过,瑞幸在门市正式开张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优惠券以吸引消费者。 瑞幸成立于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场,先后进驻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设有24,097家门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营店,马来西亚则设有8家加盟店。此次进驻美国,被视为瑞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价过去五日上涨近1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弗利山庄开店 安踏进军美国第一站

运动服装制造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正计划拓展其海外业务,並在洛杉矶开设门店进军美国市场。根据Vogue Business上周报告,门店仍在比弗利山庄处于建设中,定于9月开业。 报告称,公司计划聘请NBA球员凯里·欧文及克莱·汤普森担任品牌大使,以提升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认知度。此次开业将成为安踏在中国境外的最新举措,品牌已在东南亚运营多家门店。 通过控股亚玛芬体育(AS.US),公司已涉足美国市场,后者旗下品牌包括萨洛蒙(Salomon)、威尔胜(Wilson)和始祖鸟(Arc’teryx)等知名西方品牌。但新门店将是美国首家销售安踏核心品牌产品的零售店,该品牌在中国市场正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全球巨头竞争。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tsig scans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cash with Hong Kong IPO

扫描王撑起200亿市值 上海合合H股抢滩

主打扫描全能王的上海合合信息去年在上海科创板上市,最近申请在港发行H股上市,公司每年有稳定盈利增长成为卖点 重点: 公司每年毛利率达八成 扫描全能王占公司总收入77%   郑瑞棠 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扫描全能王(CamScanner)这个应用程序,只要用手机的网络摄影机拍照后,便能将文件转成PDF挡案并分享给他人。这个应用程序原来由中国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15.SH)经营,公司创办人,现董事长镇立新曾在中国石化任电气工程师,2000年开始在摩托罗拉任职,2006年成立公司。 扫描全能王2010年起推出市场,一个程序已撑起公司逾七成收入,并于去年在上海科创板上市,打造成市值200亿的创科公司。近日趁A+H股上市热潮,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扫描全能王是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图像文本处理AI产品,应用程序早于2010年已推出,在Apple apps store上84个国家地区效率类免费应用下载榜中,自2014年起多次排行第一。目前扫描全能王已覆盖200个国家,支持52种言语的文字识别,服务超过10亿用户,是全球少数上线超过1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应用程序。 业绩连年增长 随着近年AI的发展,公司的发展亦沾上AI概念,增加AI超级滤镜、AI智能擦除及AI文档签署等功能。扫描全能王占公司2024年总收入的77%,今年首3个月比例更高达81%。除此之外,公司面对消费者C端市场的主要产品,还包括名片全能王及启信宝等。 至于公司在面对企业的B端市场,主要提供TextIn及启信慧眼等标准化产品,只占公司总收入约一成六,毛利率亦只有六成多,比C端产品的八成以上低。 在科创板上市,不代表公司是未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合合信息近年有稳定的盈利增长,而且数据颇为亮丽。根据上市初步文件显示,2022至2024年,公司的年收入复合增长皆超过两成,净利润分别为2.84亿人民币、3.23亿人民币及4亿人民币,增长率分别为28.7%、27.2%及27.9%,公司毛利率最近3年皆逾80%。截至今年3月底3个月,盈利1.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4%。 AI市场竞争大 不过留意上市文件中列举多项风险,包括AI技术不断更新,若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令竞争力下降;而全球AI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全球C端效率类AI产品市场份额仅2.2%,面临来自国内外众多公司的竞争;公司业务涉及大量用户数据处理,若发生数据安全或违反隐私事件,将损害公司声誉或面临罚款。 为了维持竞争力,公司在科研及投资的金额不断增加,研发开支由2022年2.7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3.9亿人民币,如果收入不相应增长,或会带来资金压力;而且公司约三分之一收入来自海外,亦会有汇率风险。 近期内地A股公司来港发行H股集资成趋势,招股价普遍比A股有折让,令认购者有上升的水位。不过憧憬H股上市后即炒至接近与A股同价,如意算盘又未必打得响。 纵观近期A+H上市潮由5月挂牌的宁德时代开始,截至6月27日5只A+H上市新股,其中4只皆上升。宁德时代H股仅以比A股折让7%招股,但由于公司业务前景佳,加上H股流通量较低,所以一上市已炒至比A股有溢价,截至6月27日累积升幅已达24%,较A股溢价已高达两成,情况极为罕见。 A+H上市表现参差 其余H股大部分皆比A股折让约两成上市,恒瑞医药及三花智控分别比招股价上升26%及8%,令其股价比A股的折让收窄。但内地调味品龙头公司海天味业,上市后累积跌幅3.4%,比A股的折让维持两成。 反而招股反应较冷淡,从事纸品包装的吉宏,由于招股价比A股大幅折让达五成,上市后股价大升逾五成,目前仍比A股折让近三成。 上海合合信息去年9月在上海科创版上市,发行价55.18元,一挂牌已炒上逾百元,其后历史高位曾见逾500元,现在股价约153元,走势极为波动,现市盈率约51倍,市值约210亿人民币。其在香港招股的投资价值,还看招股价比A股有多大的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