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HK 301039.SHE
The Chinese maker of transport trailers is making a U-turn out of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four years after listing there.

这家中国半挂车制造商在港交所上市四年后,准备撤离港股

重点︰

  • 中集车辆宣布将以每股7港元回购H股,比停牌前仅溢价8.7%,完成后将撤销H股地位,但维持A股上市
  • 港股表现持续低迷,其AH股差价高达42%,加上成交量大幅萎缩,成为公司离开的主要原因

 

欧美美

又有中国龙头企业宣布将离开港股。11月28日,同时在A+H股上市的半挂车制造商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39.HK; 301039.SZ)突然停牌,并宣布计划回购股本中、除中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士以外所有已发行H股。

不过,这次出手的价格并不高,要约价每股H股仅7港元,较股份停牌前溢价8.7%,预计潜在H股的总收购代价约10.27亿港元(9.4亿元),完成后将撤销H股上市地位,但A股会继续在深交所上市。

港股表现持续低迷,今年已有近20家港股上市公司正计划或已撤离港股,包括私有化或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当中不乏知名公司如达利食品及海通国际(0665.HK)。原因很简单,主要是股价表现不理想,令估值大幅萎缩。这次中集车辆给出的原因,是由于H股交易量较低且流动性有限,导致公司难以在联交所有效融资。

在这情况下,退出港股省下H股上市监管合规相关的成本及费用,并集中在A股市场挂牌,更能为股东带来好处,而A股的估值也不再受H股表现的影响。

今年以来,中集车辆H股股价累计涨逾43%,然而市盈率只有11倍,预期市盈率更只有4.7倍,以H股股价上周五收报6.88港元计算,比A股的10.71元大幅折让逾四成,也难怪公司想撤销H股地位。

翻开中集车辆今年业绩,疫情过后表现持续好转,其中海外业务表现非常出色。在北美经济政策刺激与多式联运业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当地业务盈利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同时其他海外市场与国内的盈利能力也保持稳定。

回顾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0.3%至134.7亿元,净利润更创下同期新高,达18.97亿元,同比大幅上涨4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大升5倍,至12.5亿元。由于公司整体业绩正持续复苏,此时出手回购股份,时机相当不错。

2019年7月,中集车辆在港交所招股,最终超额申购1.74倍,上市价每股6.38港元,筹资净额15.75亿港元。2020年趁港股处于高位时,公司宣布“回A大计”,并以A+H形式在两地上市,自此A股表现一直优于H股,令两者股价差距扩大。

中集车辆H股今年曾高见8.54港元,但由于港股疲软,其股价也伴随下挫,自高位蒸发超过两成,以这次要约价每股7港元计算,也只是比当年的上市价高9.7%,难怪市场有声音认为这次出价并不吸引。

母公司“无宝不落”

回看中集车辆母公司中集集团(2039.HK; 000039.SZ)这几年来的操作,可说是“无宝不落”,大家还记得中集天达吗?2013年中集先从新加坡市场收购被严重低估、从事机场行李处理及物流系统的公司德利国际,两年后通过股权置换,成为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消防的大股东,2018年将德利国际注入中国消防,改名中集天达,利用借壳形式把空港业务上市。

岂料不足两年,中集集团便宣布以当时中集天达停牌前溢价20.36%,将该公司私有化;到2021年正式在港交所退市,便部署在A股上市,今年中获深交所批准在创业板上市,计划募资14.19亿元。

在市场低迷、公司价值被低估时,以低价私有化上市公司,再转至更高估值的市场上市,可以将资本增值最大化,而这就是中集的操作。

如果这次中集车辆H股私有化成功,那么中集集团的港股上市公司,便只剩下中集集团和中集安瑞科(3899.HK),市场估计下一个目标,将会是从事天然气及氢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中集安瑞科。

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集安瑞科,上市价每股1.5港元,2013年曾经炒高至13港元以上,之后反复上落;其预测市盈率只有10倍,市值约135亿港元,大股东中集集团持有67.63%。与中集车辆类似,中集安瑞科的业绩正快速复苏,截至今年6月底的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0.2%至107.6亿元,盈利上涨近三成至5.68亿元。

在国家政策全力推进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的大环境下,与A股同类公司比较,中集安瑞科的估值明显被低估,例如宝丰能源(600989.SH)与潍柴动力(000338.SZ)的市盈率,便达到21倍和15倍。

根据富途证券的数据,氢能源概念板块的平均市盈率约19倍,市场猜测中集集团或会重复中集天达的操作,先将中集安瑞科私有化,再回A股上市,以获得更高估值,方便日后更有效融资。

港股市场的低迷情况,已令不少投资者失去耐性,以今年为例,截至上周五,恒生指数全年已累跌近15%,过去三年的跌幅更超过37%,跑输所有亚洲主要股市,就连成交额也持续萎缩,因此即使不少股份的估值已跌至很低,却仍然乏人问津。

如果情况持续,可能有更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意兴阑珊,趁公司被严重低估时出手私有化,撤离港股市场。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茂销售渐复苏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产开发商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销售数据,8月销售金额90.77亿元,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个月,集团累计的销售金额达708.8亿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楼面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中国金茂周三平开报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逾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纳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势昙花一现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买卖其股票。 公司指出,连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已于周一正式启动。 公司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将有助加快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及提高股份流通性,并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在获纳入港股通的首个交易日,正力新能股价周一上涨6.4%。但次日回吐多数涨幅,周二收市下跌3.6%,报10.83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