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8.HK
Sa Saa sells cosmetics

这家化妆品零售商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其核心的港澳市场收入下滑11%至12%,导致利润降幅高达68%

重点:

  • 随着大量香港民众北上深圳消费,去年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出现萎缩
  • 因关闭门店并将重心转向电商,在截至3月底的第四财季,这家化妆品零售商在中国内地的收入下降了40.5%

  

谭英

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78.HK)是香港的创业传奇,它原是郭少明及罗桂珍夫妇于1978年在一家小商场的地下创立的摊位。但在2015年达到89亿港元(11.5亿美元)的营收巅峰后,其业务规模已缩水过半,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营收仅为43.6亿港元。

在这一财年,坏消息不断,上周五的公告更凸显这一点。盈利预警显示,截至3月底的12个月内,公司营收同比下滑约10%,利润暴跌63%至68%。在香港,随处可见它的粉色店面,里面售卖各种平价化妆品,但人口结构和消费趋势的一些重大转变给它造成了冲击,而且转变似还在加速。

最主要的转变是香港民众日益热衷赴深圳消费,这给莎莎国际营收四分之三的港澳核心业务带来了压力。同时,赴港内地游客曾是该公司的重要客群,如今这个群体也减少在港停留期间的消费。

盈利预警将公司利润暴跌归咎于这两个因素。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里,其利润从上一年的2.19亿港元骤降至7,000万至8,000万港元。

2023财年业务激增,也是近期多项数据下滑的部分原因,受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旅游和消费推动,莎莎国际2023年营收增长24.8%,利润近乎翻几番。但情况的转变来得猝不及防: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回归谨慎,繁荣一瞬即逝。

市场似已做好迎接坏消息的准备,尤其是考虑到莎莎国际已在此前的多份季报中,披露了大量的营收疲软信息。该股周一开盘股价持平,不过年内仍下跌约17%,错失近半年其他中概股的上涨行情。

该股目前市盈率为11.8倍,与上美股份(2145.HK)的30倍和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毛戈平(1318.HK)的46倍相比,似乎遭严重低估。

盈利预警和同在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报也并非全是坏消息。虽然核心的港澳市场萎缩,但占营收10%的东南亚业务(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增长17.3%,而该地区的线上销售更是激增36.5%。不过同样占营收10%的中国内地市场同期大幅下滑40.5%,形势严峻。

持续亏损

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多数年份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好消息是,它终于开始有所动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加大对线上资源的投入,并关闭那些业绩不佳的门店。它在内地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时间较晚,直到2015年才开始在大型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而且它坚持传统零售模式的时间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

它在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屈臣氏的动作要快得多,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购物应用程序,并在阿里巴巴旗下流行的淘宝平台开设了旗舰店。在那之后,它又在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他热门网站上都开设了店铺。

值得称赞的是,莎莎国际终于改变了在中国内地的路线,淘汰了实体网络,采用了更加轻资产的运营模式。线上业务目前占该公司中国内地销售额的80%,公司关闭了18家实体店,计划继续聚焦电子商务,并与更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销售商品。

莎莎国际表示:“集团相信,此轻资产模式的转变,有助降低营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公司还表示,在截至3月的财政年度产生了2,000万至3,000万港元的一次性闭店拨备。

尽管莎莎国际将电商视为在内地的发展方向,但在香港大本营,线上业务规模仍然不太活跃。截至去年9月底的六个月内,港澳核心市场的线上销售额仅为9,480万港元,占两地14亿港元总营收的7%。彼时港澳市场整体营收已现颓势,六个月内同比下滑18.4%,不过同期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市场分别增长27%和15%,但由于香港业务在营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最终导致公司期内总收下跌10.4%。

随着香港消费者持续远赴深圳娱乐购物,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恐将持续承压。今年4月18日至21日复活节假期期间,约160万香港人次入境内地,同比增长6.8%。其中多数前往深圳,港元汇率优势增加了在深圳的购买力。同时,这个因素也削弱昔日为便宜而去香港购物的内地游客需求。

莎莎国际对零售市场变局的应对虽显滞后且伴随着阵痛,却是必要的调整。随着创始人夫妇步入古稀之年,接班人问题亦浮出水面。最可能的接班人是女儿郭诗慧,她2005年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公司,2018年被任命为企业策划及发展副总裁。

郭诗慧行事低调,但她相对年轻,而且更有可能拥抱电商,如果她能努力让公司顺应最新零售趋势,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制造商大削产能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成

据财新周五报道,企业正竭力扭转成本倒挂导致的亏损困局,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已大幅削减产量,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40%。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DQ.US;688303.SH)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30%-40%区间,与行业平均水平一样。 大全及其同行的困境,源于过去两年多晶硅价格飙升时的大规模扩产。作为光伏电池核心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曾经历暴涨,然而产能的集中释放叠加光伏组件需求趋缓,导致价格断崖式狂跌,多数头部企业均陷入亏损泥潭。 大全的境况颇具行业代表性,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同期销售均价仅为每公斤4.37美元,价格出现大幅倒挂。在主动减产与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大全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15亿美元锐减至1.24亿美元,并由去年同期的1,55万美元盈利转为7,180万美元亏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财新透露,多数生产企业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限产措施。该人士强调,市场价格若要企稳回升,需经历大规模库存出清过程。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工场主席拟售最多15%持股

IDC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工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一公布,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计划出售最多6,90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5%。公司表示,此次售股预计不会影响其业务运营。 此次交易将导致控股股东Ru 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由云工场主席兼CEO孙涛持有)所持股份从3.45亿股减至2.76亿股,其持股比例将降至60%。 云工厂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主要从事提供IDC解决方案服务、边缘运算服务以及ICT服务及其他服务的业务。2024年,公司收入7.07亿元(9,800万美元),按年增长1.7%,净利润1,209.1万元,按年下跌13%。 工场股价在周一早盘下跌了22.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招股价高低差距4成 吉宏集资最高7亿港元

跨境社交电商及纸品包装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803.SZ)周一招股,发售6,791万股,一成在香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介乎7.48港元至10.68港元,最高集资7.25亿港元,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吉宏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据灼识咨询,公司在2024年的内地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2%。 过去三年,公司收入为53.8亿元、66.9亿元及55.3亿元,盈利分别是1.7亿元、3.3亿元及1.8亿元。 吉宏的招股价区间相当大,若以低位定价,集资总额只有5.07亿港元,与高位定价相差超过2亿港元,高低定价的差距达4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商用車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希迪智駕正申請在港上市,市場估值90億元

“大疆教父”李泽湘的独角兽 希迪智驾势成商用自驾第一股

商用车自动驾驶系统供应商希迪智驾正申请在港上市,市场估值90亿元 重点: 希迪智驾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市场份额近17% 过去三年持续亏损,累计蚀近11亿元   刘智恒 在中国的无人机市场,大疆几乎无人不识,这家美国政府视为洪水猛兽的企业,市场估值1,200亿元,创始人汪滔的传奇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但更为传奇的,或许是改变汪滔命运的人,他是谁?就是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时的导师李泽湘。李教授当年除启迪汪滔思维外,更身体力行给予支持,一度担任大疆董事长,为大疆培养人才、提供管理意见,并给予人脉帮助,难怪江湖上有句传闻:"没有李泽湘就没有大疆"。 汪滔背后的男人 这位汪滔背后的男人,大疆的教父,近日向香港交易所敲门,为个人旗下一头独角兽—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主要业务是提供商用车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主力在于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另外有V2X技术,以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根据申请文件,希迪智驾过去三年收入分别为3,106万元、1.33亿元及4.1亿元;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并没改善,分别蚀2.63亿元、2.55亿元及5.81亿元。 希迪智驾虽连年亏损,但市场对其前景寄望甚殷。首先是政策支持,去年中国政府公布《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矿山安全十分重视,肯定要加快及加强无人矿卡的发展。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智能矿卡的业务无疑具有颇大前景,需求只会日益加。 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的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行业正在迅速扩大,2024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9亿元,到2030年,预计该市场将增长至396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5.3%。 孵化之神李泽湘 既然市场认同前景乐观,那谁家公司能在这条赛道上跑出,就要看谁家的科技胜人一筹,毕竟智驾企业取胜之道,技术肯定排首要之位。希迪智驾创始人李泽湘在科研上的能力、知识及经验,确实是无容置疑。在他调教指导及帮助下,先后孵化出大疆、李群自动化、海柔创新、逸动科技及云鲸智能等在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企业;作为李泽湘的亲生儿,希迪智驾肯定是他穷尽心血去打造及发展。 事实上,希迪智驾是首家交付完全无人驾驶纯电采矿车队的中国企业,亦是内地首批推出商业化V2X产品的自动驾驶公司,希迪智驾的列车自主感知系统(TAPS),更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独立安全感知的产品。 再者,在商用自动驾驶领域,希迪智驾更加是先行者,有早着先鞭的优势。2024年按产品销售收入计,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现已是行业龙头,后来者要迎头赶上并不容易。 希迪智驾的问题,始终是何时有盈利?截至去年底,公司整体收入不过4亿元,规模有限。但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去年的销售成本约3.1亿元、行政开支达3亿元、销售开支6千万元,科研又高达1.93亿元,累计的成本远超收入所得。 公司过去两年的毛利率只有20.2%及24.7%,在讲求科技的企业来说,实在偏低。要扭亏为盈,重要一环是成本问题,而要达致经济规模效应,需要推升销量,那样才有望将成本减省及摊分下来,但相信并非短期可一蹴而就。 投资就是投人 不过,资本市场对希迪投下信心一票,在李泽湘的个人魅力下,上市前经历八轮融资,共筹得14.9亿元,估值达90亿元,即市销率为22倍。投资者份量十足,全属大神,包括有北京红杉、新鼎资本、百度风投及联想控股等。 2023年李泽湘的固高科技(301510.SZ)在深圳上市,首天股价爆升,收市报59.38元,较上市定价12元高出4倍。目前固高的预期市盈率高达250倍,市值132亿元。有固高的荣光,希迪智驾若上市,市场或许会憧憬历史可重演,因而愿意给公司一个颇高估值。 正如私募基金引为金科玉律的一句名言:"投资就是投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