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5.HK
Weilong defies market with strong revenue growth

中国领先的零食制造商上半年收入增长26%,利润增长39%,公司生产的零食价格通常不到1美元

重点:

  • 卫龙美味称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6%,蔬菜制品销售额激增57%,成为其最大的收入来源
  • 由于旗下零食价格实惠,通常不到1美元,公司在当前消费者态度谨慎的环境下,看起来像是一个不错的防御性选择 

阳歌

在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没有什么能像麻辣零食那样让你忘记烦恼。

这是来自领先的麻辣零食制造商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9985.HK)的重要信息,公司的最新业绩乐观,与中国多数消费领域的悲观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在大部分同行的收入和利润都在萎缩时,卫龙美味却报告上半年收入增长26%,利润更是增长39%。

公司将旗下麻辣产品分为三大类: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其中,蔬菜制品是最新报告期的明星产品,增长了57%,超过面制品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但更大的主题是中国所谓的“消费降级”,在当前经济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消费者控制支出。在这情况下,很多人避开昂贵的大件奢侈品,如智能手机和汽车,甚至不再去高档餐厅就餐。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和卫龙美味的包装零食等廉价物品,越来越被视为更实惠的小奢侈品。

卫龙美味的零食相当便宜,价格通常不到20元。在上半年表现非常好的蔬菜制品是最便宜的产品之一,在电商平台京东上,一大包60袋装的魔芋爽售价仅为65.80元。

面对这样的价格,相较以往那样晚上去KTV唱卡拉OK,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对于窝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会少一些内疚,不会觉得自己在大手大脚浪费钱。

卫龙美味还令关于中国消费者信心依然疲软的指标跌眼镜。它提到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做的一项消费者信心调查,该调查显示,今年对中国宏观经济表示乐观的人群占比为76%,高于去年同期的73%。

“尽管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仍较为谨慎,但是仅部分人群信心存在分化,”卫龙美味指出。“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群,展现出更高的消费意愿,这种积极的情绪也为休闲食品产业的成长潜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卫龙美味还补充说,202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的销售额呈现“上升态势”,但没有具体说上升了多少。中国零售销售额继续增长,目前还没有陷入萎缩模式。但最新增长速度远低于早前的强劲增长,包括6月份仅增长2%——这是一年多以来的最低增长。

随着消费者选择较小的奢侈品,像卫龙这样的公司成为最大受益者就不足为奇。该公司先是在7月25日提醒投资者,其上半年利润将同步增长35%至39%。自那时以来,公司股票已上涨19%,包括上周四发布详细的中期业绩报告后,在周一的早盘交易中上涨2.9%。

价值被低估?

在当前消费者趋于谨慎的大环境下,卫龙美味的股票看起来相对被低估了。自2022年底在香港上市以来,公司的股价已缩水约三分之一。今年迄今为止,该股下跌了约1%,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则上涨了8.5%。

即使在财报发布后出现反弹,该股的市盈率仍然只有14倍。这低于统一企业中国(0220.HK)的15倍和康师傅控股(0322.HK)的16倍,它们是中国领先的两家方便面生产商,也远远落后于周黑鸭(1458.HK)的32倍,这是一家以辣味鸭货为主的零食生产商。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卫龙美味突然增长的势头能否延续到下半年。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去年同期的23.3亿元跃升至29.4亿元,增幅达26%。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全年5.2%的增幅,当时营收为48.7亿元。

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期间的明星产品是蔬菜制品,其销售额猛增57%,达到14.6亿元,占总收入的一半。调味面制品同比仅增长5%,至13.5亿元,占总收入的46%,豆制品销售额增长18%,占剩余收入的4.2%。

卫龙美味将蔬菜制品的强劲表现归因于新产品的推出,以及销售渠道的增加。

在销售额飙升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下降和库存减少也对企业起到了提振作用。它的营收成本增长21%,低于营收增速,平均库存天数从去年上半年的73天降至51天。这些因素帮助公司今年上半年将毛利率提高至49.8%,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强劲的收入增长和较低的成本相结合,推动卫龙美味的利润增长39%,至6.21亿元,达到之前盈利预告的上限。

总的来说,卫龙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的环境中,因其大受欢迎的零食价格实惠,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防御性投资。其相对较低的估值也表明该股可能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是否能够在下半年通过持续强劲的蔬菜类零食品销售,维持上半年强劲的收入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信完成业务调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线信贷平台乐信(LX.US)周一公布,由于贡献公司约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贷中介业务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7%至34.2亿元。 尽管营收下滑,公司当季利润同比大增68.4%至5.21亿元。 董事长肖文杰表示:“三季度我们高效完成业务调整,已顺利实现转型以符合新监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发贷款年化利率均设定在或低于24%。” 财报发布后,乐信股价周一大涨8.2%收于3.78美元。该股较3月末峰值已腰斩,年内累计跌幅达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