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HK
GenScript reports reduced losses amid cell therapy growth potential

生命科学业务与细胞疗法业务的大幅增长,帮助金斯瑞全年亏损收窄58%

重点:

  • 金斯瑞细胞疗法业务收益按年增长143.7%
  • 至2025年底,Carvykti年产能预计达到10,000剂

    

李世达

细胞疗法是目前癌症治疗最受瞩目的领域,其中CAR-T细胞治疗对部分血液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全球对该疗法的需求正在增加。受惠于子公司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 CAR-T细胞治疗产品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 Cilta-cel)热卖,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48.HK)去年业绩有了显著改善。

金斯瑞近日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集团收益8.4亿美元(60.4亿元),同比增加34.2%,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0%;股东应占亏损9,547.7万美元(6.9亿元),2022年亏损为2.3亿美元,同比收窄约58%。绩后股价升逾7.9%,市场反应正面。

金斯瑞是一家基因合成及新药研发商,拥有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CRO)、子公司蓬勃生物的生物制剂开发(CDMO)业务、子公司百斯杰的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及传奇生物的细胞疗法等四大业务平台。其中生命科学业务是集团主要利润来源。年报显示,2023年生命科学业务收益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贡献了7,830万美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9.4%。相较之下,细胞疗法业务去年则亏损达3.9亿美元,虽较2022年收窄,仍然是集团最烧钱的业务。

亏损的主因是庞大的研发开支。去年集团整体研发开支由2022年的3.9亿美元增加约10.9%至4.3亿美元,其中细胞疗法业务就占了3.8亿美元。

明日之星:细胞疗法

不过,细胞疗法业务正是金斯瑞“最吸引眼球”的明星业务。其CAR-T细胞治疗产品Carvykti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销量快速增长,证明了有关业务的未来潜力。报告期内,细胞疗法收益达2.9亿美元,较2022年的1.2亿美元增长143.7%。经调整毛利约为1.4亿美元,同比大增171.5%。收益及毛利的增长,主要来自Carvykti的销售。

Carvykti是子公司传奇生物与强森公司(JNJ.US)旗下杨森生物于2017年起合作开发、制造,成功推出市场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标准疗法相比,Carvykti可将复发风险降低74%。

于2022年2月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获准上市后,Carvykti销售额快速增长。据传奇生物年报,Carvykti去年第三季销售额达1.5亿美元,超越首款CAR-T疗法产品、必治妥施贵宝(BMY.US)公司的Abecma,全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500多名患者接受Carvykti治疗。

Carvykti获得广泛关注后,传奇生物与诺华制药(NVS.US)达成合作协议,传奇生物授权诺华数个靶向DLL3蛋白CAR-T细胞疗法,获得1亿美元预付款,及有资格获得总额最高10.1亿美元的里程碑金与额外权利金。

与此同时,传奇生物正持续投入研发资金拓展Carvykti的适应症范围,目前仍有七项临床研究正在同步进行。如果后续拓展顺利,市场估计Carvykti销售额将超过50亿美元。

有望扩大适用范围

今年2月,Carvykti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建议批准扩大应用范围,纳入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另外,FDA也将召开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会议,审查最新的研究资料。传奇生物首席执行官黄颖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对这次审查深具信心。

金斯瑞与CAR-T细胞疗法的前景,吸引了高瓴资本的青睐,早在2021年5月便投入逾80亿港元入股金斯瑞生物、蓬勃生物与传奇生物。去年12月,金斯瑞控股股东Genscript Corp.再出售约0.4%股份予高瓴资本旗下的GNS II Holdings Ltd.,显示高瓴资本持续看好金斯瑞的业务发展。

对于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生物安全法案》,金斯瑞认为对该公司业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集团轮值首席执行官邵炜慧(Sherry Shao)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拥有长期的产能扩张战略,并在不同地点都可以进行。将继续执行原订计划,并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

尽管金斯瑞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市销率(P/S ratio)约为5倍,仍高于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S)的4倍与必治妥施贵宝的2.5倍。事实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传奇生物市值已来到约125亿美元(约899亿元),但持有传奇生物48%股权的金斯瑞,目前市值仅约330亿港元(约303亿元),即持有传奇生物股权的价值,已超过整家金斯瑞的市值,可见金斯瑞的价值有被低估。

未来Carvykti还将扩大北美与欧洲的产能,5亿美元销售额远非终点。传奇生物预计2025年底实现Carvykti年产能10,000剂,并预计与诺华合作的产能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生产出临床试验药物。

大和认为金斯瑞去年下半年毛利率改善,亏损收窄好过预期,给予金斯瑞买入评级;交银国际则调升金斯瑞目标价至27.6港元,预测2026年四大业务有望全部盈利;中金则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由于近期港股医药板块系统性调整,下调目标价25.1%至23港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上半年净利翻倍 遇见小面招股集资6.9亿元

中式连锁面馆运营商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2408.HK)周四起至下周二公开招股,计划发行9,734.5万股,招股价介乎5.64港元至7.04港元,集资最多6.9亿港元(8,900万美元),预计下周五挂牌交易。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主打川渝面食产品,餐厅网络包括内地22个城市的451家餐厅及香港14家餐厅,另有115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升34%至7亿元,净利润则增96%至4,183.4万元。 根据公告,遇见小面引入HHLRA、国泰君安证券、君宜香港基金、Shengying Investment、Zeta Fund、海底捞全资子公司海底捞新加坡为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约为2,200万美元。 公司称,集资所得将用于拓展餐厅网络、升级餐厅网络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投资,以及公司营运之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逾9千倍 量化派午收升113%

线上市场营运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2685.HK)首日挂牌开市报26港元,较招股定价高165%,之后股价回软,中午收市报20.9港元,升113%。 量化派发行1,334.8万股,招股价介乎8.8港元至9.8港元,最终以高位定价,公开发售超额9,365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 量化派的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一站式消费平台“羊小咩”,另外是经营汽车零售O2O平台的“消费地图”。去年的盈利1.47亿元,按年上升近40倍,主要因为来自羊小咩的收入大增所致。今年首五个月,盈利按年上升2.7倍至1.26亿, 集资所得净额仅1,237万港元,55%将用于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及改善基础技术设施,45%用于建立及扩大本地消费应用程序。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天域半导体上市集資16.7亿港元

碳化硅外延片制造商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658.HK)周四启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以每股58港元发行3,000万股,集資约16.7亿港元,公司于12月5日正式挂牌。 公司今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2.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7亿元同比下降13.5%。近五个月期间,实现盈利1,120万元,扭轉去年同期1.12亿元的亏损。 天域半导体计划将62.5%的IPO募集资金,用于未来五年扩大产能,15.1%用于增强研发实力,另有10.8%将投向战略投资领域。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o-Young runs cosmetic surgery clinics

开店愈多投资愈重 新氧科技暂难靠“轻医美”翻身

医美平台新氧科技在积极拓展“轻医美”实体诊所后,营收虽持续成长,但其传统平台业务快速萎缩,拖累整体盈利能力 重点: 在开出首家“轻医美中心”仅两年后,新氧科技第三季近一半收入已来自快速扩张的连锁诊所业务 即使诊所收入于本季度录得三倍增长,公司另一半核心业务却大幅下滑,最终导致季度录得净亏损   谭英 在中国快速变动的美妆市场,短短数年往往就像过了一个世代。近期的新氧科技(SY.US)正是如此,公司从原本专注美妆社交与电商的平台业务,转型为经营全国最大规模的“轻医美”诊所连锁。然而,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这一转型让公司持续出现亏损,外界也开始质疑其“双轨业务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新氧科技于2023年8月在北京总部开设首家自营诊所,并此后迅速扩大布局。根据创办人兼董事长金星的说法,截至本月,公司已拥有42家轻医美中心,其中一家为加盟门店。 金星称,这也让新氧科技成为全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品牌,公司有望在年底前达成50家门店的目标。他今年稍早也提出长期规划,未来8至10年内要在全国开出1,000家门店。 他表示:“未来我们会在严谨的策略下继续扩张医美中心网络,并透过更高标准的运营系统及更深的品牌价值,推动健康、可持续的增长。”他补充,新氧科技的新诊所截至9底已累计服务约60万人次。 这场转型显然正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但并非没有代价。随着新氧科技的线下诊所开始贡献营收,公司昔日的核心业务──为医美消费者提供的线上社群与内容平台──却持续流失动能。 投资者似乎认同这场转型的大方向,但仍未完全买单。尽管新氧科技的股价自今年初以来已累计上涨逾两倍,但公司公布最新业绩后的四天内,股价又下跌了23%,距离7月中创下的多年新高,更是蒸发了约一半市值。 公司未来走向,将决定投资者对其估值的态度。在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中,来自其线下诊所的医美服务收入达1.84亿元,同比大增305%。但旧有线上社群的资讯与预订服务收入却下降34.5%至1.17亿元;此外,医疗产品与维护服务收入亦下滑25%至6,700万元。 加总各项业务后,新氧科技本季度录得总收入3.8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72亿元增长4%。 随着新诊所开业步伐全面加速,公司本季度由去年同期的2,030万元净利转为亏损6,430万元。现金储备也下降约四分之一,从2024年底的12.5亿元降至第三季度末的9.43亿元。不过,以目前连锁扩张的速度而言,这样的现金消耗也在预期之内。 线上起家 要理解新氧科技当前的转型轨迹,有必要回顾其发展历史。2019年上市时,新氧科技仍是一家电商平台,用户可在平台上搜寻并预订医美服务,连接全国 300个城市、约6,000家医美服务机构,活跃用户超过100万人。 新氧科技于2013年成立时,本质上是一个整形美容相关的线上社群。2014 年,公司开始与医美医院与诊所合作,正式切入电商领域。医美机构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透过平台投放广告、获得预订流量,新氧也从中抽取佣金。 公司在早期便开始销售肉毒杆菌、玻尿酸等“注射类”医美产品。董事长金星的母亲是整形外科医师,而金星本人也曾在新氧App上分享自己施打瘦脸针、植发以及注射玻尿酸的经验。 金星创立新氧科技的初衷,是让人们能更轻松找到医美手术与相关产品的资讯,尤其当时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消费者对医美服务的接受度快速提升。2021 年,新氧收购了医院用医疗产品制造商武汉奇致。自2023年起,第三方注射产品与武汉奇致的医疗产品,已成为公司一项独立且规模可观的收入来源。 然而,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存在一定矛盾──原本依赖新氧平台导流、并为此付费的独立医师与诊所,如今却与新氧自营诊所形成直接竞争。从长期来看,这无疑是一项负面因素,因为这些独立从业者可能会对于与一个「同时身兼竞争者」的平台合作感到犹豫。 但自营诊所相较于与第三方合作,亦具备明显优势──新氧科技能以更高标准掌控服务品质。过去数年,中国医美行业出现大量小型诊所,其中不少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也因此成为监管部门整治的主要对象。 金星近日接受彭博访问时表示:“随着我们提高门店密度,并将价格向韩国市场靠拢,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国内接受这些医美疗程。”他指出,新氧科技能保持低价,主要靠大规模采购策略,以及因品牌知名度高而能有效压低行销成本。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速迅猛,其渗透率仍低于韩国、美国、巴西与日本。毕马威(KPMG)最新报告预测,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115亿元,成长至2030年的1.3万亿元,几乎扩大三倍。其中约38%属于非手术类医美,即新氧科技的核心细分市场。去年新进入医美市场的消费者中,56.9%为21至30岁,另有22%介于25至31岁之间。 随着业务重心从线上服务转向线下诊所,新氧科技不再需要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竞争订单导流与预订类服务。但公司同时也面临新对手,例如朗姿股份(002612.SZ),近期收购北京知名丽都医院,并与医美公司普门等合作开发新产品。即便今年股价大幅上升,新氧科技的市销率(P/S)约为1.45,仍略低于朗姿的1.59。 新氧科技向过去的核心业务告别,未必是坏事;今年股价的大幅上涨显示投资者多半对此方向表达认可。然而,从线上平台转向更重资本、管理更复杂的线下诊所领域,过渡过程势必仍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