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使RNA技术对预防新冠肺炎方面非常有效,它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重点:

  • 预防新冠肺炎的高有效率引发了中国公司涌入mRNA疫苗和治疗领域
  • 至少一种由军队支持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目前正处于后期开发阶段

蓝少虎

他们可能到场有点儿晚,但这并没能阻止中国的药商争先恐后地进入信使核糖核酸(mRNA)制药技术领域,这一技术因制造高效的新冠疫苗而享誉世界。

mRNA疫苗下达遗传指令,指导人体细胞如何制造激发免疫反应的刺突蛋白,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这与传统疫苗不同,传统疫苗是通过向人体注射弱化或死亡的病毒来引发免疫反应。

由于中国基于传统技术的国产疫苗显然不是太有效,因此它迅速进入mRNA领域就变得愈加迫切。各项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是据报道,中国一些国产疫苗的有效率只有50%,这是疫苗被认为有效的最低标准。

因此,本土的生物技术公司在过去一年里迅速筹集资金,并与更有经验的外国伙伴合作,开发自己的mNRA疫苗和治疗癌症等其他疾病的方法。

其中正大举进入这一领域的就有著名的本土企业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Abogen Biosciences)和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alvax Biotechnology Co Ltd.,深交所:300142),这两家公司正在与军事科学院合作开发的疫苗可能会成为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墨西哥政府称,他们这款名为ARCoV的疫苗,原定于上个月底在墨西哥进入最后的三期试验。

据中新网的英文网站在4月报道,沃森生物由于对最终取得成功充满信心,于12月破土动工一处生产设施,初步目标是每年生产1.2亿剂疫苗。去年,随着疫苗获得全球关注,该公司的股票大涨,目前比疫情开始时高出一倍多。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MARC的数据,中国公司及其国际同行正在逐鹿全球mRNA疫苗和疗法市场,预计它在2021年至2026年间每年增长10.5%,达到155亿美元——占全球疫苗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

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 SE和美国合作伙伴辉瑞公司(Pfizer Inc.)生产目前在美国和欧盟获准紧急使用的两种mNRA新冠疫苗的其中一种。莫德纳(Moderna)生产另一种。本周,德国CureVac NV公司宣布其候选疫苗在一个后期试验中仅有47%的效力,这凸显了该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因此该公司推出第三种mNRA疫苗的希望似乎破灭了。

 “初级阶段”

尽管中国有强烈的意愿进入这个领域,但标普全球市场(S&P Global Markets) 在2月份的一份报告里称,本土研发的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很有可能在该领域的公司不到10家。

中国目前在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中使用了五种疫苗,包括三种由由科兴和国药集团生产的灭活疫苗,每一种都需要注射两针。康希诺生物(CanSinoBIO,港交所:6185)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只需注射一针的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研制出了一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

根据各公司的声明,这些疫苗的有效性从79%到50%不等。

根据基因线上(Gene Online)的报道,除了苏州艾博和沃森生物正在研发的由军队支持的mRNA疫苗外,其他开发mRNA疫苗的中国公司还有上海的斯微生物(Stemirna Therapeutics),它在 3月开始了mNRA疫苗的第一阶段试验,并可能很快进入第二阶段。

成立于2016年的斯微生物,在本月早些时候获得了包括招商局集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和景林投资(Greenwoods Investment)在内的知名投资者领投的2亿美元新融资,成为行业的头条新闻。

已经有一款传统新冠疫苗面世的康希诺生物在去年5月宣布,将于Precision NanoSystems合作开发mRNA疫苗,而据报道,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港交所:2269)也在探索这项技术。

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的新冠疫苗尚未在中国上市,上海复星医药(Shanghai Fosun Pharmaceutical Group,上交所:600196)已经宣布了在中国生产BioNTech疫苗的计划。上周它表示,将于8月在上海一家投资2亿美元的合资厂开始生产,年产能可达10亿剂。

BioNTech将提供授权和技术,合资厂进行生产,而它的母公司上海复星将负责该疫苗在中国的商业化。复星医药在将BioNTech疫苗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之其作为未来mRNA疫苗制造商的潜力,使得它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开始走高,自3月底以来已上涨逾70%。

由于对自主研发的疫苗存在疑虑,辉瑞—BioNTech疫苗出色的有效率,可能是中国监管机构加速批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激起中国人对这项技术兴趣的,不仅仅是mRNA在预防新冠肺炎方面的功效。甚至在疫情之前,围绕这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就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寻求癌症、流感、寨卡病毒和狂犬病等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人们对这些疫苗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它们可以在实验室利用现成的材料开发出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3月份的一份声明说道。“这意味着这个过程可以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使疫苗开发速度比传统的疫苗制造方法更快。”

“未来的mRNA疫苗技术可能会让一种疫苗为多种疾病提供保护,”它还说。

今年3月,有外媒援引BioNTech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乌尔·沙欣(Ugur Sahin)的话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利用该技术来治疗癌症。

这种广泛的应用,再加上mRNA疫苗在预防新冠肺炎方面的成功,这引起了中国公司的注意,令许多新来者加入到这个竞争中来。

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报道,重庆智飞生物在去年12月宣布,将收购深圳深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2%的股份,这是一家研发罕见疾病mRNA疫苗的初创公司。与此同时,百济神州(BeiGene)1月的时候在公司声明中宣布,它获得了将Strand Therapeutics的实体瘤mRNA疗法在亚洲(除日本以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商业化的授权协议。

新闻

简讯: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销售重回增长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1.2%至88.7亿元,在经历2024年困境后恢复盈利,并重回同店销售增长轨道。 瑞幸表示,首季净新增1,757家门店,总店数较2024年末增长7.9%至24,097家。其中自营门店15,598家,加盟门店8,499家。自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41.5%至64.8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8.1%,在经历四个季度连续收缩后,当中去年一季度曾骤降20.3%,今年首季终能重拾升势。伴随经营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8,320万元。 瑞幸股价周二下跌2.6%,该股年内累计涨幅仍接近4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inanciering is Linklogis' speciality

走不出房产低迷 联易融深陷困局

由于未能减少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首季度该公司在供应链融资平台上的交易量仅增长7% 重点: 一季度联易融科技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增7%,远低于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公司一直在尝试减少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依赖,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联易融科技集团(9959.HK)在尝试摆脱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阴影的过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为房地产长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其基于云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严重依赖基础设施和建筑等相关行业客户。鉴于房地产市场低迷看不到尽头,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领域的客户。但上周发布的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显示,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联易融科技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户,因它仍需筛选能够履行还款义务的高质量用户。 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机构一样,公司需要在业务增长和风险管理间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7%至1,000亿元(137亿美元),或许正是它在两者之间尽力维持平衡的印证。这个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长,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长相比,大幅放缓。 在供应链融资中,一家公司(有时也叫“锚”)利用其欠供应商的未付账单,帮助供应商获得资金,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让供应商获益。锚和供应商都能从中受益,因为前者有了更多的账单支付时间,而后者可以获得运营资金。联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从基础资产管理到证券化的各个环节,让供应链融资变得对有关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来,这种供应链融资在中国发展迅速,部分原因是传统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普遍不足。但联易融科技的现状证明,在艰难时期,比如眼下,这个融资细分领域也会感受到压力。 如果不是“多级流转云”产品,该公司一季度整体交易量会大幅下降。“多级流转云”产品交易量增长37%,凭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云”和“ABS云”在内的其他服务的下降。在联易融科技的最新业务发展公告中,首席执行官宋群将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缩,归因于市场情绪“低迷”以及资产支持证券(ABS)延迟发行。 营收增长乏力 联易融科技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可能会低于7%的交易量增幅,考虑到收费面临压力,营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下滑。在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中,公司并未提供实际的营收数据。但去年,公司全年营收增长19%,落后于28%的交易量增长。 具体而言,鉴于多级流转云服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并未转化成相应的营收增长,该平台的收费似乎低于AMS云服务和ABS云服务的收费。多级流转云服务是联易融科技相对较新的一款产品,但它已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这项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将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成数字凭证(Digipos)。 到2022年,多级流转云在交易量方面超过AMS云,成为联易融科技最大的产品,之后实现了几何级增长。2023年,多级流转云业务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长了52%。但联易融科技主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2023年实际上出现了下降,去年仅增长了约18%。 公司的获客速度也有所放缓,反映它在为产品寻找新用户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房地产相关领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户群体——核心企业伙伴去年增长了45%,而就在2021年时,其增长还接近翻倍。 与此同时,去年联易融科技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有所加深,尽管由于市场持续低迷,这类客户的风险可能有所上升,进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在联易融科技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户都来自地产行业,或是来自这些领域的现有客户,在联易融科技的平台上变得更加活跃。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萧条,这两种情况对联易融来说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减值损失几乎增加了两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润,足见其客户压力增大。也因此,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公司净亏损却扩大了。 虽然联易融科技本质上是一家平台运营商,但当客户未能支付账单时,它确实需要承担一些责任。这是因为公司将可证券化的供应链资产收集起来,如未付账单,然后在一定时期内将其暂记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叫“仓储”。如果一家公司在仓储期间拖欠账单,联易融科技就必须以减值成本的形式,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 有互联网巨头腾讯支持的联易融科技,股价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下跌逾90%,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销率仅为2倍。不过,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样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市销率仅为1倍。这表明,由于这类公司面对中国当前经济疲软的风险敞口,投资者对其持谨慎态度。 这意味着联易融科技要赢得投资者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联华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亿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业绩,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亿元,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亿元。 集团旗下的大型综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亿元,超级市场跌9.3%至31亿元,便利店则跌13.8%至4.1亿元。集团没有解释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内联华超过在华东地区关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区内新开的门店为34家,当中21家为加盟店。 周三联华超市开盘升7.4%报0.36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超过三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