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癌症检测公司首季度亏损扩大,因为公司大举投资通过合作医院提供服务的本地化业务模式

重点:

  • 燃石医学首季度收入增长27%,但成本增长更快,因为公司专注于建立新的收入来源
  • 由于疫情干扰,该公司传统的中心检测服务在本季度出现萎缩,但与合作医院开展的新的本地化服务则实现强劲增长

阳歌

在中国公司的美国投资者当中,耐心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在给予癌症检测专家燃石医学(BNR.US)证明其商业模式的时间之后,股票投资者似乎终于不耐烦了。该公司于上周二公布了最新季度业绩

投资者对其最新业绩反应相对冷淡,在报告发布后的四个交易日内,燃石医学的股价小幅下跌了2.5%。但真实的情况是,自4月初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莫名其妙地下跌了77%。由于国内监管加剧等一系列担忧,许多中概股在去年二季度出现了类似的跌幅,在3月初跌到了最低点。

但由于燃石医学在医疗领域的地位,多数担忧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它。该公司受到了防疫限制措施的冲击,在中国的疫情清零政策下,这类措施正在对许多面向消费者的公司造成严重破坏。但除此之外,燃石医学看起来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燃石医学通过自己的中心实验室以及越来越多在合作医院内设立的实验室,提供癌症检测及相关服务。

疫情暴发期间,频繁的出行限制导致人们无法前往这些设施,该公司的中心实验室业务陷入困境。最近一次的疫情暴发始于今年3月,导致整个上海市在4月和5月被迫封闭。

你很少会听到公司高管用“可怕”来形容自己的业务和整体经营环境。但中国无止无休的疫情困扰,让燃石首席财务官Leo Li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使用了这个词。他指出,由于1月和2月的强劲表现,公司一季度的检测量增长了42%。但3月份上海开始实施有限的封控措施后,增速降至17%,4月份全城封控之后,增速进一步降至15%。

“5月是一个可怕的月份,与4月相比,疫情的影响更大,情绪也比较严峻” ,他在电话会议上说。“对我们而言,5月还没有结束。但我们估计,5月份的降幅可能只有个位数。”

虽然第二季业绩可能十分糟糕,但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都是如此,燃石对于今年全年仍然感到乐观。它维持了2022全年收入6.2亿元的指引,这个数字相当于比2021年增长22%。该公司仍然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这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考虑到许多人目前认为中国经济在当前季度可能会收缩。

去中心化的检测

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就来看看该公司最新的财报情况,从中似乎确实可以看到,它正在为未来强劲的增长播下种子。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燃石医学正在从依赖中心实验室进行癌症检测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合作医院在当地提供类似服务的模式。

我们最近已经看到智能手机回收专家万物新生(RERE.US)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同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种业务的本地化,往往是通过减少对国家物流能力的需求来降低成本。而且,在新冠疫情这样的情况下,城市间的交通经常受到限制,此举可以减少业务的中断。

燃石医学一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7%,达到1.36亿元。与去年四季度12%的增长和去年全年18%的增长相比,这个数字看起来相当不错,特别是考虑到最近新冠导致的业务中断始于3月份。

这个数字掩盖了该公司较新的院内检测服务和较旧的中心实验室服务之间的巨大差距。前者该季营收增长69%,达到4,900万元。在如此强劲的增长下,院内检测服务占该公司该季总收入的36%,高于一年前的27%。相比之下,该公司的中心实验室检测服务在该季度实际上同比下降了0.5%。这部分业务现在占公司总收入的55%,低于一年前的70%。

燃石医学还有一个增长故事,是关于药物研发的。它同比增长了四倍,达到1,240万元,这使得它看起来像是另一个强大的潜在新收入来源。

问题在于,建立新业务需要资金,这一点从该公司该季度运营费用增长41%就可以明显看出,因为它远远高于营收增长率。更重要的是,该公司3.5亿元的季度运营费用几乎是其总收入的三倍。

受此影响,燃石医学一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71亿元大幅增至2.61亿元。在烧钱方面,公司名称中的“燃”字可谓名副其实。过去一年中,该公司烧了约三分之一的现金,截至3月底还有13亿元,上年同期为21亿元。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CEO汉雨生估计,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满足未来两年的运营需求。

任何相信该公司能够在未来两年内扩大新业务并恢复更强劲增长的人,都可能会发现,在经历了最近的大幅抛售之后,它的股票相当便宜。目前,它的市净率仅为1.2倍,对于一家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公司来说,这可不是你心中预期的水平。比较而言,规模较大的同行罗氏制药(RO.SW)和赛默飞世尔科技(TMO.US)的市净率分别为12.6倍和5.3倍。甚至是规模不及它的Illumina(ILMN.US),市净率也达到3.5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亏损扩大 嗨学网光环何在?

为追寻难盈利之路,中国第四大线上职业教育机构嗨学网,冀借人工智能(AI),为业务注入成长动力 重点: 嗨学网已在香港申请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恐削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技能培训的龙头企业之一,亦面对一定负面因素    谭英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让投资者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从投资者那里上到一课——由于业务与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投资者或许会选择观望。 嗨学网此举或意在试探市场对其投资兴趣,公司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应急安全领域的第二大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学网毛利率达85.8%,这一数据显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随中国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脚步。后者于2019年在港上市,筹资6.25亿美元,当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类IPO。 不过,投资者对中国东方教育的态度并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约一半。话虽如此,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59%,远低于嗨学网,但其收入与盈利表现明显更为健康,同期分别增长10%与48%。相比之下,嗨学网在同一期间仍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亦出现下滑。 嗨学网自2010年推出首个职业学习品牌“嗨学课堂”以来迅速成长,并于2018年推出高端职业资格培训品牌“精进学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续录得亏损。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产品集中于建筑领域相关职业,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数年陷入低迷,对其业务构成压力。 嗨学网旗下第三个品牌“数培通”主打企业客户培训服务,但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培训建筑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动低迷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已相当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学网近年屡成消费者投诉焦点。据中国媒体近期统计,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诉。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诉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之后退款遭拒。类似的投诉早在2020年便已出现在央视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调查节目,成为公司长期面临的负面问题之一。 根据申请文件,嗨学网的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不仅可能解释公司长期亏损的原因,也反映其激进的销售策略或与投诉潮相关。文件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嗨学网的销售与行销团队人数占其员工总数的八成。 业绩反转 直到最近,嗨学网的亏损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稳健成长的轨道上。公司所处的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申请文件引用的研究数据,中国线上职业技能与资格教育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375亿元(约5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69亿元。嗨学网在该产业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约1.1%,并在细分的建筑类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间,嗨学网收入增长约28%,由4亿元升至5.1亿元,同期亏损减半,从1.8亿元降至9,0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付费用户达430万名。 然而,这些正面趋势在今年急转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亿元,亏损则倍增至1.58亿元。唯一持续改善的指标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5.8%。 由于嗨学网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下的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因此不难看出,公司业绩近来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其建筑行业培训与资格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么,在业绩乏力、难以激起投资兴趣的情况下,嗨学网为何仍认为此刻是推动卜市的时机?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学网相信,AI技术的导入,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表现。公司于2024年开始探索大模型AI的应用,并在2025年成立独立的AI创新团队,在随后六个月内推出逾30个AI智能体。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已测试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已协助批改超过13,000份作业;而于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销助理,已协助分析超过10万个商机。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试运行的会员制产品,短短数月内便吸引了21,000名付费用户。 嗨学网的另一项利好因素,是其近年业务正逐步扩展至建筑领域以外,包括应急安全、财会金融、法律资格与医疗卫生等新板块。 公司主要业务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4.8亿元。“数培通”品牌下的企业服务,于2022年贡献收入2,100万元,但收入占比已从当年总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仅1.8%。 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建筑相关的个人培训服务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的60.9%;应急安全培训占21.6%;其余则来自“其他”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应急安全资格考试业务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成长引擎,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学网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升级其建筑与应急安全类课程,并扩展至医疗健康、銀发经济及新能源等新领域,同时打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募资款项中,最大部分将投向AI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研发等项目——这些领域潜力可期,但也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