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癌症检测公司首季度亏损扩大,因为公司大举投资通过合作医院提供服务的本地化业务模式

重点:

  • 燃石医学首季度收入增长27%,但成本增长更快,因为公司专注于建立新的收入来源
  • 由于疫情干扰,该公司传统的中心检测服务在本季度出现萎缩,但与合作医院开展的新的本地化服务则实现强劲增长

阳歌

在中国公司的美国投资者当中,耐心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在给予癌症检测专家燃石医学(BNR.US)证明其商业模式的时间之后,股票投资者似乎终于不耐烦了。该公司于上周二公布了最新季度业绩

投资者对其最新业绩反应相对冷淡,在报告发布后的四个交易日内,燃石医学的股价小幅下跌了2.5%。但真实的情况是,自4月初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莫名其妙地下跌了77%。由于国内监管加剧等一系列担忧,许多中概股在去年二季度出现了类似的跌幅,在3月初跌到了最低点。

但由于燃石医学在医疗领域的地位,多数担忧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它。该公司受到了防疫限制措施的冲击,在中国的疫情清零政策下,这类措施正在对许多面向消费者的公司造成严重破坏。但除此之外,燃石医学看起来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燃石医学通过自己的中心实验室以及越来越多在合作医院内设立的实验室,提供癌症检测及相关服务。

疫情暴发期间,频繁的出行限制导致人们无法前往这些设施,该公司的中心实验室业务陷入困境。最近一次的疫情暴发始于今年3月,导致整个上海市在4月和5月被迫封闭。

你很少会听到公司高管用“可怕”来形容自己的业务和整体经营环境。但中国无止无休的疫情困扰,让燃石首席财务官Leo Li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使用了这个词。他指出,由于1月和2月的强劲表现,公司一季度的检测量增长了42%。但3月份上海开始实施有限的封控措施后,增速降至17%,4月份全城封控之后,增速进一步降至15%。

“5月是一个可怕的月份,与4月相比,疫情的影响更大,情绪也比较严峻” ,他在电话会议上说。“对我们而言,5月还没有结束。但我们估计,5月份的降幅可能只有个位数。”

虽然第二季业绩可能十分糟糕,但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都是如此,燃石对于今年全年仍然感到乐观。它维持了2022全年收入6.2亿元的指引,这个数字相当于比2021年增长22%。该公司仍然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这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考虑到许多人目前认为中国经济在当前季度可能会收缩。

去中心化的检测

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就来看看该公司最新的财报情况,从中似乎确实可以看到,它正在为未来强劲的增长播下种子。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燃石医学正在从依赖中心实验室进行癌症检测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合作医院在当地提供类似服务的模式。

我们最近已经看到智能手机回收专家万物新生(RERE.US)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同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种业务的本地化,往往是通过减少对国家物流能力的需求来降低成本。而且,在新冠疫情这样的情况下,城市间的交通经常受到限制,此举可以减少业务的中断。

燃石医学一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7%,达到1.36亿元。与去年四季度12%的增长和去年全年18%的增长相比,这个数字看起来相当不错,特别是考虑到最近新冠导致的业务中断始于3月份。

这个数字掩盖了该公司较新的院内检测服务和较旧的中心实验室服务之间的巨大差距。前者该季营收增长69%,达到4,900万元。在如此强劲的增长下,院内检测服务占该公司该季总收入的36%,高于一年前的27%。相比之下,该公司的中心实验室检测服务在该季度实际上同比下降了0.5%。这部分业务现在占公司总收入的55%,低于一年前的70%。

燃石医学还有一个增长故事,是关于药物研发的。它同比增长了四倍,达到1,240万元,这使得它看起来像是另一个强大的潜在新收入来源。

问题在于,建立新业务需要资金,这一点从该公司该季度运营费用增长41%就可以明显看出,因为它远远高于营收增长率。更重要的是,该公司3.5亿元的季度运营费用几乎是其总收入的三倍。

受此影响,燃石医学一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71亿元大幅增至2.61亿元。在烧钱方面,公司名称中的“燃”字可谓名副其实。过去一年中,该公司烧了约三分之一的现金,截至3月底还有13亿元,上年同期为21亿元。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CEO汉雨生估计,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满足未来两年的运营需求。

任何相信该公司能够在未来两年内扩大新业务并恢复更强劲增长的人,都可能会发现,在经历了最近的大幅抛售之后,它的股票相当便宜。目前,它的市净率仅为1.2倍,对于一家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公司来说,这可不是你心中预期的水平。比较而言,规模较大的同行罗氏制药(RO.SW)和赛默飞世尔科技(TMO.US)的市净率分别为12.6倍和5.3倍。甚至是规模不及它的Illumina(ILMN.US),市净率也达到3.5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闻概要:举步维艰的晶科能源 寄望储能业务带来新动力

这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商第三季度出货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却放大逾倍,反映出该产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雪崩的困境    阳歌 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续大幅下滑且深陷亏损,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时储能业务的增长也为公司带来正面信号。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过去一年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原因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暴跌并令大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中国政府已尝试透过推动行业整合和关停落后产能来支撑市场,但目前尚未见到显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中表示,第三季度电池片、组件及硅片出货量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于价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亿元(22.8亿美元),跌幅较第二季度的25.2%进一步扩大。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达7.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录得2,250万元净利。 尽管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3%,虽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但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负2.5%明显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货量预期区间较大,介于18 GW至33 GW之间,反映目前行业波动性极高。 虽然核心太阳能组件业务仍面临压力,但公司向投资者释出一个亮点:其新兴的储能系统(ESS)事业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储能系统对光伏电站至关重要,可将晴天的富余电力储存,以便在夜间或阴天回售电网。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随着规模效应与竞争力的提升,我们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2026年开始为公司带来盈利。”他补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货多于3.3 GWh的储能系统,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6 GWh。 晶科能源美国上市ADS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周一上涨13.1%,今年迄今累计升幅达23%。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位元堂预告中期盈利按年跌近九成

中药零售及医疗保健产品商位元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0897.HK)周一发盈警,预计截至9月底止的中期业绩将录得净利润不多于约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370万港元按年大幅下滑87%。 公司称,零售端在报告期内受到消费意欲下降拖累,收益录得约7%跌幅,令毛利相应减少;同期出售物业收益净额亦大幅缩减,集团投资物业的公平值收益净额下滑,亦是盈利收缩的关键因素。不过,部分负面影响已由行政开支与融资成本下降所抵销。 位元堂股价周二平開,至中午休市报0.45港元,无涨跌。該股年初至今累升約8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宏桥折让一成 配股集资净额115亿

铝生产商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1378.HK)周一公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4亿股,占已扩大公司股本约4.03%。 每股配售价29.2港元,较本周一收市价32.3港元折让9.6%,亦较之前五个交易日均价33.36港元折让12.46%,集资净额114.9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集资所得用作发展及提升国内及海外项目,并偿还现有偿务以优化资本架构,以及用作补充一般营运资金。 周二宏桥开市跌7.7%报29.8港元,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上升15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E Holdings shores up its house with share buybacks, as revenue gains fail to impress

增收不增利业绩续下滑 贝壳靠回购撑股价

内地最大房地产中介贝壳的业绩持续下滑,集团不断回购力挺股价 重点: 公司第三季度盈利大跌至7.47亿元 今年已斥资6.75亿美元回购股份   刘智恒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意思是倾覆了的鸟巢,又怎可能有完整的鸟蛋。这句古语正好用来形容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疲弱的市场下,相关产业也难免受到波及,纵是内地房产中介龙头的贝壳控股有限公司(2423.HK,BEKE.US)亦难独善其身。 公司2024年的业绩开始回落,收入虽按年升20.2%至935亿元,盈利却不升反跌31%至40.7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收入上升24%至493亿元,但盈利按年仍要下跌7%至21.62亿元。 及至近日,贝壳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情况未见改善。期内收入231亿元,同比微增2.1%,可盈利却大幅下挫36.1%至7.47亿元。 收入增长而盈利下跌,原因是内地楼市持续下滑,公司主要盈利来源的中介业务受到相当影响。期内公司促成的存量房交易额达5,056亿元,同比虽增加5.8%,但为贝壳带来的收入则减少3.6%至60亿元。另外,新房交易金额下跌13.7%至1,963亿元,导致收入减少14.1%至66亿元。 成本上升佣金下跌 佣金的减少,一方面是贝壳对“贝联”(加盟“贝壳找房”平台的地产中介公司)收取的平台服务及加盟费,进行了激励性减免;另外,为稳定旗下品牌链家的中介人团队,贝壳提升了链家的经纪薪酬占比。还有,开发商负债累累,在市况不景下,也要将支付予中介的新房销售佣金压低。在这几方面影响下,挤压了贝殻的盈利。 面对困境,公司近年推行“一体三翼”新策略,一体是以房产中介为核心,包括促成存量房与新房的业务,三翼则涵盖了装修、租赁及房地产发展等三大板块。 不过,除了租赁服务的表现较佳外,装修业务在第三季收入43亿元,基本上与去年同期相若,而在新房成交减少下,装修业务未来的增长受到了局限。 物业发展是由旗下品牌“贝好家”负责,采用C2M(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精准的产品定位及设计。但物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较大,由发展到落成也需时,加上地产市况差,回报不太高,一旦楼市持续走弱,别说盈利,出现亏损也大有可能。 因此,贝壳业绩表现,很大程度还要倚重地产中介收入,但房产市场迟迟未见曙光,贝壳股价自然长期受压;即使今年港股表现亮丽,贝壳股价仍乏善足陈,过去一年从高位足足下跌了37%。 累计回购23亿美元 为提振股价,百无可施下贝壳只能祭出“回购”一招,自2022年9月开始至今年9月底,共斥资23亿美元购入公司股份,占回购前公司总股本约11.5%。单就今年回购金额已达6.75亿美元,而上季斥资金额更达2.81亿美元,创下近两年单季回购新高。 然而回购只属治标方法,业务上升带动业绩增长,才是支持公司股价的皇道之法。在楼市疲不能兴下,贝壳近几年的股价只是徘徊在30至50港元水平,若没有回购这救命法宝,股价跌幅或许更加惨不忍睹。 投资银行对贝壳的前景也不太乐观,瑞银本月初将其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分别调低24%、29%及27%,并将评级由“买入”调低至“持有”,美股目标价由22.1美元下调至19美元,降幅14%。 潜力展现仍需时 贝壳目前的市盈率仍达34倍,延伸市盈率更高达39倍,足见现时的估值并不便宜,要股价有明显突破似是不切实际,只能偶尔因政府推出稳定楼市措施,才能推动股价短期上升,长远仍是要看楼市复苏情况。 事实上,楼市自2021年逆转回落后,贝壳展现强劲的抗跌能力,虽有个别年份出现亏损,大体表现仍算理想。近两年盈利虽然下跌,但收入持续上升,反映在市场的占有率日渐增加,只不过因楼市不景,佣金收入受到挤压。 我们认为,贝壳在逆境中仍能取得盈利,财务状况又十分健康,要捱过大市场的不景气应没问题;一旦楼市复苏,贝壳必然能率先受惠。长线来说,贝壳深具价值,问题是内地楼市何时见底转势,可能是两年,可能是5年,或许更漫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