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HK

这家高档茶饮连锁店计划通过特许经营进行扩张,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增长

余特莉

高档茶饮销售商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2150.HK)周三公布,随着疫情的结束,核心年轻客户群恢复对其时尚饮品的消费,公司取得自三年前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

奈雪的茶去年的调整后净利润为2,090万元(290 万美元),扭转了2022年疫情限制未解除时的4.61亿元亏损。由于销售额和效率的提升,净利润率从2022年的负10.7% 提高至去年的 0.4%。

公司自营旗舰奈雪的茶直营门店,录得门店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76% 至 8.28 亿元,而该类型门店的经营利润率,也从2022 年的 11.8% 提高到 2023 年的 17.7%。

去年中,奈雪的茶作出一项战略调整,决定开始开放特许品牌加盟,以扩大其在中国小城市的影响力。截至2月份,奈雪的茶新增了200多家特许经营店。公司表示,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将特许经营网络扩大到 3,000 家门店。奈雪的茶还于2023年底在泰国开设了首家门店,是继在香港和日本的门店外,进一步扩大其海外业务。

公司去年全年收入增长20.3%至51.6亿元,自营店仍占总收入的90%以上。从产品结构来看,现制茶饮占收入的73%以上。

总部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是中国最大的新一代高档茶饮销售商之一,公司经营两家旗舰茶馆,奈雪的茶直营和台盖,出售各种现制茶饮以及经典奶茶和柠檬茶饮料。公司还经营规模较小的奈雪专门店,提供外卖和外带服务。奈雪的茶于 2021 年上市,募资 48 亿港元以扩大其茶饮店网络。

当时,喜茶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最近这两家连锁店都被竞争对手超越,这些竞争对手采用纯特许经营模式,迅速开设了数千家门店。其中许多公司现在正在申请香港上市,包括茶百道、沪上阿姨和行业领头羊蜜雪冰城。

中国以其饮茶文化而闻名,拥有 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市场。将鲜茶与牛奶或奶油混合,或水果茶等新式茶饮,受到年轻的 Z 世代消费者欢迎,并推动行业的增长。根据 Daxue Consulting 的报告,茶饮料门店总数在 2022 年增长了 28%,达到 486,000 家。

奈雪的茶股价在公布年度业绩后下跌,截至周四中午休市时,股价下跌 10.16%至 2.74 港元。公司目前股价较其上市价19.8港元,下跌了86%。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监管机构半途拦路 蚂蚁收购耀才遇暗涌

耀才证券称蚂蚁集团的收购正按计划推进,但媒体报道交易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重点: 耀才出售股权予蚂蚁集团一事,有媒体报道交易面临审查,耀才回应说正按计划推进 中国监管机构已加强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计划后,强制公司进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龙头企业收购,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益处,使其即时获取母公司的丰富资源与人脉。不过,这也是高风险之举,因巨型收购方有时会引发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被蚂蚁集团收购的计划阴云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这一教训。 交易于今年4月首次公布,蚂蚁集团同意以28.1亿港元(3.59亿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购50.55%股权。当时,交易未显争议且推进顺利。直至上周四,《华尔街日报》报道因更多内地监管部门考虑介入审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价大跌,盘中市值蒸发逾四分之一。 当日,这家券商紧急发布声明称交易正按计划推进。公司股价虽有所回升,但当日收盘仍下跌约8%。本周一持续下探的走势,显示投资者对交易前景仍疑虑。 《华尔街日报》未明确说明监管审查趋严的具体原因。然而,蚂蚁集团与监管机构的龃龉早有先例。2020年末,监管机构临门一脚叫停其沪港两地逾30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本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转直下,令投资者试图厘清原委,有报道称蚂蚁集团与监管部门在上市筹备期已生龃龉。就在股票即将上市交易数日前,监管机构约谈多名高管及持股蚂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上交所决定暂缓其上市,要求蚂蚁进一步解释其业务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影响。同期,央行亦发布网络小贷新规草案,该领域正是蚂蚁的核心业务。 在蚂蚁完成上市定价后,马云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峰会发表看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言论。他说中国的金融和监管体系阻碍了创新,强调需要利用技术将金融服务扩展到小企业和个人。 “我们今天有责任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此番高调表态引发哗然,在商界领袖大多刻意回避公开批评监管者中尤显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蚂蚁集团被迫启动重大整改,实质承接了马云此前呼吁的金融改革方向。该公司正推进重组为接受更严格监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请至今悬而未决。 市场普遍认为,监管机构对蚂蚁集团采取强硬立场,旨在遏制其扩张势头,防范其对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此模式类似早年对P2P网贷的监管整顿。 蚂蚁集团试图借收购耀才进军证券业。鉴于其重组尚在进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获批,此时拓展业务范围的尝试恐难获监管认可。 蚂蚁集团现有业务版图涵盖支付宝数字支付、信贷撮合、财富管理和保险等领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业务,独立运营主体包括注册于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蚂蚁国际,据报道后者正考虑赴港单独上市。 简言之,蚂蚁当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购案因监管升级陷入僵局,亦不足为奇。 即便经历上周抛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价仍飙涨逾400%。部分涨幅源于港股大市回暖,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8%。 截至3月的最新财年,耀才营收同比增长7%至9.72亿港元(1.25亿美元),其中经纪佣金收入增长14.5%至5.11亿港元,净利润攀升11%至6.18亿港元,对应64%的丰厚净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达33倍,高于专注香港市场的头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领先于立足新加坡、计划在港扩张的老虎证券(TIGR.US)的24倍。当前估值显示,蚂蚁集团的收购价颇具性价比。借助其雄厚的资源优势,耀才有望从富途等同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甚至进军全球其他市场。 但若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放行,一切皆为虚妄。能否获批及何时获批仍是重大未知数,这不仅使蚂蚁的海外雄心蒙尘,更对其未来开展重大并购的能力投下阴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WH Group flies on turnaround for North American pork business

北美猪肉业务扭亏 万洲国际股价破顶

上半年中美肉品走势分化,借美国养殖端的成本控制成功扭亏,带动收入与经营利润走高,打开估值重估的想象空间 重点: 猪肉业务经营利润2.55亿美元,按年增加168.4% 绩后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李世达 中美的肉品市场在今年上半年走出不同的节奏,立足两端的中国最大肉品生产商万洲国际有限公司(0288.HK),正感受截然不同的市场气候,试图找到平衡点,对上节拍。 万洲国际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8.9%至133.87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升10.4%至12.59亿美元,生物公允价值调整后股东应占利润7.88亿美元,同比升0.5%。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20港元中期股息,为去年同期的一倍。 一个会计层面的细节显示,上半年生物公允价值调整对损益的净影响为收益6,2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收益9,600万美元有所收敛。代表上半年利润的改善,更多来自经营端的实质修复,而非公允价值变动的“顺风”。 从业务结构看,猪肉业务是带动业绩成长的主动力。上半年猪肉业务收入56.23亿美元,按年增加14.1%,经营利润2.55亿美元,更是大增168.4%。而肉制品业务则年增2.3%至66.4亿美元,经营利润却按年下降7.9%至10.47亿美元。 猪肉业务的转折点出现在北美,上半年北美猪肉业务收入32.79亿美元,按年大增21%,经营利润1.63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400万美元。在中国,猪肉业务收入按年增8.4%至17.95亿美元,经营利润2,8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价格来看,上半年中国平均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5.5元,按年下降3.1%。中国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也反映在德康农牧(2419.HK)的业绩上,该公司以中国生猪销售为主,中期业绩显示,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跌93.89%拖累,中期净利润下跌26.8%至12.9亿元。 美国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均生猪价格每公斤1.5美元,按年上升8.7%;美国农业部口径的平均猪肉价值每公斤2.17美元,按年升4.5%。 关键之处在于北美养殖端的结构调整,当生猪上涨幅度大于猪肉价值、或出口受关税与谈判拖累时,屠宰加工的利差会被挤压,但只要饲料成本同步下行、在养殖段扭亏,整体猪肉分部的利润便能快速修复。 轻资产模式转嫁风险 万洲此前在美国与Murphy Farms、VisionAg Hog Production达成合作,转让部分母猪资产,由合资伙伴供应生猪,集团提供饲料与运输服务,形成“轻资产、稳供应”的模式,降低自营养殖的资本负担与波动敏感度,加上期内谷物走弱带动饲料成本下降,使得盈亏拐点更快到来,带动整体猪肉业务增长。 不过,养殖层面的风险始终存在。猪肉价格的涨幅仍落后于生猪,对屠宰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温和;同时,对中国的美猪付运在高关税与谈判不确定之下按年下滑20%,出口仍受美中谈判与关税牵制,压力如影随形。中国市场则要面对熟食消费需求复苏缓慢的问题,欧洲市场生猪价格下行,也让利润承压。 万洲国际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郭丽军表示,受惠于集团全球布局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上半年在收入、销量及盈利均表现向好。 对中美贸易战的冲击,郭丽军直言,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猪肉关税是57%,副产品关税是30%,现时仍有盈利空间,贸易正常进行。集团美国市场的采购及销售主要在美国原地,而且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及地区,因此中美贸易战对集团影响不大。 这份成绩单让市场感到满意,绩后首个交易日,万洲国际大涨约6.23%,报8.36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亦录得38.87%涨幅。当前市值约1,072亿港元,突破千亿大关。市盈率方面,万洲国际约8.4倍,低于美国泰森食品(TSN.US)的25.6倍及牧原股份(002714.SZ)的10.42倍,估值具吸引力。 花旗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由8.2港元升至8.6港元;美银证券则将公司今明两年的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目标价升4%至8.5元,重申“买入”评级;瑞银则上调公司今明两年的净利润预测2%和3%,目标价由7.6元上调至8.5元,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目前股价相对便宜,若北美养殖维持改善且中国肉制品销量回升,万洲国际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估值有望向同业靠拢,但投资人仍须关注关税政策变化及猪肉价差带来的影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中国业务拖累 声网二季度收入持平

实时互动技术服务商声网(API.US)周一报告称,二季度营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业务超越下滑的中国业务,成公司最大营收来源。 声网报告称,二季度营收达3,4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7%,达1,820万美元;声网中国业务收入下滑12.4%至1.16亿元。公司国际业务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12.4%,增至1,880家;中国业务活跃客户数微增1.4%,达到1,997家。 二季度实现盈利150万美元,标志着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声网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在3,400万至3,600万美元间,意味同比增幅处于7.6%至13.9%。 声网股价于报告发布后次日(周二)下跌7.8%,收于每股3.67美元;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达1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社区服务业务推动增长 万物云半年纯利升4%

物业管理平台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亿元;期内纯利7.92亿元,按年升3.9%;核心净利润则增长10.8%至13.2亿元,派发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来自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亿元,成为最大贡献来源。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收入增7.7%至51.7亿元,带动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总收入仅跌5.2%。不过,AIoT解决方案收入大减66.2%,拖累相关板块按年下滑23.6%。 万物云周二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96港元,升7.27%。该股今年以来累升约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