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Z.US
Dogness revenue droops

这家宠物产品生产商的股价自2月以来上涨了10 倍以上,尽管公司报告称,截至6月的最新财年收入下降了15.6%

重点:

  • 多尼斯的收入在截至6月的财年下降至1,480万美元,连续第二年亏损
  • 这家宠物产品生产商的股价自2月以来一路飙升,在5月通过私募筹集资金500万美元后,股价上涨逾七倍

  

阳歌

宠物照护在中国可能是一门大生意,但对销售从项圈到梳毛刷和水碗等宠物产品的公司来说,并非如此。雪上加霜的是,在当前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在此类非必需品的支出。

宠物拥有率已相当高的西方市场,可能会为这些专门从事宠物行业的中国公司带来更光明的前景,但这些市场不仅已十分成熟,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些现实都在多尼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DOGZ.US)的最新财务业绩中得到充分体现,在2022年达到顶峰后,公司的收入在最新财年继续呈下降趋势。我们稍后再来细看这份财报。

首先,我们应指出多尼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今年其股价大幅上涨。自2月份以来,该股已上涨逾10倍,其中大部分是在公司5月进行了500万美元的私募融资后上涨的。股价大幅上涨使这家在过去两个财年连续亏损的公司市值高达7亿美元。

换句话说,按去年不断萎缩的销售额计算,公司目前的市销率高达近40倍。相比之下,全球同行Chewy (CHWY.US)和Wag! Group (PET.US)的市销率要低得多,分别为1.04倍和0.33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多尼斯的股票到底怎么了,目前的巅峰价格是否可持续——我们将在本文后面的部分探讨这些话题。

但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多尼斯的最新业绩,这些数据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宣传的。多尼斯201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情况看上去要乐观得多,当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非常乐意为自己的宠物提供最好的项圈、狗狗服装和其他配件及服务。

根据同样提供宠物护理产品的波奇宠物(BQ.US)202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的第三方市场数据,2019年至2024年,中国在宠物护理方面的支出预计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最终达到4,495亿元。招股书指出,首次养宠物的人占中国市场的80%,2019年有22.8%的中国家庭拥有宠物,这预示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时间快进到现在,波奇宠物的市值从鼎盛时期的数亿美元,缩水到仅剩200万美元,公司去年被迫离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板,转向规模较小、交易清淡的美国证券交易所。

多尼斯似乎没有面临这种命运的危险,至少从其目前的市值来看是这样,当前市值足以维持它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然而,如果其过度膨胀的股票价格出现回落,这情况在某个时刻似乎很有可能出现。

国内外营收下滑

多尼斯报告称,在截至6月份的财年,公司营收从上年的1,760万美元下降15.6%至1,480万美元。它的营收在2022财年达到2,700万美元的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

虽然我们提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也该指出,多尼斯实际上大约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海外销售宠物产品。这部分业务在最近一个财年下降了10.6%,而国内销售额则暴跌24.4%。

首席执行官陈四龙表示:“由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争端,我们继续面临挑战,这些因素正影响并可能继续影响我们近期的国内和出口销售。”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传统宠物产品,占其收入的六成,其余大部分来自更为高科技的产品,即集团所谓的“智能”产品。这类智能产品已成为公司最大的短板,最新财年该类别的收入下降了41%,降至440万美元。该类别的下降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均出现,表明人们在宠物消费上的支出意愿不如以往。  

多尼斯在控制成本方面做得很好,最新财年的净亏损从前一年的750万美元缩小至610万美元。公司的现金在6月底上升至700万美元,较一年前的450万美元有所增加,这得益于5月份的500万美元私募,由此可见,多尼斯近期不会面临现金短缺。  

这让我们回到公司股票走势的问题上。在2017年首次公开募股后,多尼斯的股价大多处于下跌状态,后在2021年,在市场看好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时,多尼斯股价曾短暂飙升。但之后公司股价暴跌至1美元以下,迫使多尼斯在一年前将20股合为1股。

该股在2月左右开始回升,然后在宣布定向增发后,股价真正起飞,定价为每股2.5美元,比当时的股价低50%以上。自宣布配售以来,该股已从约6美元跃升至最新收盘价45.50美元。

所有这些都表明,私募投资者(在公告中未透露姓名,现在持有该公司18%的股份)可能在股票大幅上涨中发挥了作用。我们还看到其他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成为了类似于GameStop(GME.US)的“模因股票”,因此多尼斯的股票可能只是成为了投机买家的玩具。

总言之,对于一家收入缩水且亏损的公司来说,没有什么能证明这种估值和股价上涨是合理的。因此,如果明年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将这只被高估的股票带回现实,我们也不感到惊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龙光21笔境内债重组获通过

房地产开发商龙光集团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相关债券持有人通过,并提供包括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股票等重组方案选项。 龙光下一步将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相关约定,就债券持有人选择的重组方案进行安排。 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集团的总负债为1877.8亿元,总资产为2125.9亿元,持有的现金为86.5亿元。 周四开市龙光股价升4.4%报0.9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已从高位下调4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荣昌生物公布42亿美元BD合作 为何市场不买单?

以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 重点: 荣昌的首付款仅有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 荣昌生物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莫莉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核心管线完成对外授权(BD)实现“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为授权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也能为管线在海外的研发推进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获批产品泰它西普的授权交易终于靴子落地时,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H股在消息公布当天分别重挫18.36%和11.71%,这背后究竟有何争议? 根据公告披露,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Vor Bio(VOR.US),从这笔交易中,荣昌生物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价值8,000万美元、可认购Vor Bio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Vor Bio总发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净销售提成。 以42.3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与Vor Bio的这项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无论从现实获益还是交易对手行业地位来看,这笔交易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这或许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提供了解释。 从首付款比例来看,荣昌仅拿到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相比之下,三生制药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的合作中,三生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60.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首付款占比为20.6%。虽然荣昌以价值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替代传统首付,但是这是“以产品换股权”的高风险策略。 其次,此番股价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兑现的涨幅。在交易公布两周前,荣昌生物曾在公众号上高调宣称,多位跨国医药公司的商务拓展经理主动与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国际合作、技术授权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与医药巨头联手,刺激港股股价单日暴涨20%。 然而,最终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却只是一家“壳公司”,合作方的资质与市场预期有着巨大落差。据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终止了所有临床项目且裁员95%至仅剩8名员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现金储备仅有5,004.7万美元,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面临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尽管与荣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布完成私募股权融资(“PIPE”)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预计在扣除费用之前总融资收益约为1.75亿美元,但是以Vor Bio当前的资金实力,为泰它西普推进海外研发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后期管线出海不易? 与三生制药等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高价BD交易不同,荣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成熟药物。​在中国市场,泰它西普已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销售额高达9.7亿元,同比增加88%,为荣昌生物贡献56.3%的营收。 作为一款具有研发确定性的产品,泰它西普若采用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价颇高。此外,荣昌生物已积极推进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研究,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和重症肌无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均已获FDA批准并开始受试者入组,这意味着,如果荣昌生物将海外权益全数转让,将会期望更高的回报,而大型跨国药企往往权衡商业化投入与预期收益,双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荣昌生物选择以低现金模式与Vor Bio合作,通过换取后者23%股权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发,同时依托Vor Bio引入的私募资本共担风险。若药物成功出海,股权价值将带动荣昌实现双向受益,但同时也将需承担Vor Bio的生存风险。 荣昌生物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曾连续3日下跌,但随后3日不断反弹,截至7月4日股价已经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当前荣昌生物的市销率约为20倍,远高于三生制药的市销率6倍,这意味着市场已经给荣昌生物较高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账面现金仅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挂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发行价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