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受奥密克戎疫情影响,满帮集团预计第二季度公司业务将出现萎缩,但在过去的两个交易日,满帮集团股价却大涨32%

重点:

  • 据报,北京可能放松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满帮集团股价三月中旬触底,目前已回升60%,上周五以来上涨了32%
  • 满帮集团目前正在接受数据安全审查。公司称受奥密克戎疫情影响,其业务在第二季度可能出现萎缩

阳歌

什么时候当公司业务大受影响,但却是值得庆祝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应该是“永远不会”。过去几个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永远是令人担忧的。但是货运应用运营商满帮集团(YMM.US)上周发布的业务更新显示,这些问题似乎并未引起投资者的担心。

过去的两个交易日,满帮集团股价大涨32%,相比三月中旬的历史新低,已上涨60%。但应留意的是,在止跌反弹后,该公司股价仍然只有19美元发行价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目前投资者并不关心业务更新(我们稍后将会仔细看看这份更新)。相反,由于上周晚些时候有一系列报道称北京终于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急剧放缓,不再严管中国的科技公司,投资者备受鼓舞。

因此,根据路透社的一份报道,劳动节长假期间,政府高层正在与众多大科技公司举行座谈会,讨论放松监管的可能性。该报道称,受邀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包括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腾讯(0070.HK)和美团(3690.HK)。

虽然没有提到满帮集团,但投资者可能猜测该公司也许在名单上。即使没在,影响也是一样的。简而言之,中国的领导人终于开始意识到,控制奥密克戎的广泛措施正在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为了抵消这种影响,他们正在发出信号,中国可能会放松大约两年前实行的一系列严厉监管举措。

作为中国最大的雇主,那波严厉的监管导致一些科技公司采取了曾经难以想象的行动,它们开始裁减人手,因为对增长的预期之低,是过去20年所未见的。

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大公司因反不正当竞争而受到关注,而满帮集团则因数据安全受到审查——这是一系列受到监管的领域之一。满帮集团去年6月在纽约上市,之前滴滴(DIDI.US)刚进行了更大规模的IPO,它是最后一批在美国大规模上市的中国公司之一。

滴滴上市后不久,满帮、滴滴和就业服务公司看准网(BZ.US)披露,它们正在接受中国网络安全监管机构的数据安全审查。审查目前仍在进行中,在此期间,这三家公司被禁止新用户注册,这给它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

滴滴已经表示计划从纽约退市,但没有给出更多的具体细节。满帮最近的止跌回升似乎表明,投资者对该公司获准维持在美国上市越来越有信心。看准网的股价在过去两个交易日也跃升了14%,这或许表明投资者对其被允许继续在美国上市也有信心。

中国经济放缓

说到这里,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篇幅里看看满帮集团实际业务的最新进展。虽然坏消息可能是相对暂时性的,但是情况看起来相当糟糕。从3月开始,中国的城际交通大幅放缓,多座城市试图通过限制措施,比如禁止卡车司机进入,来遏制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中国的商业中心上海,这样的禁令已经实施了一个多月,该市大部分地区已处于封锁状态。在“清零”政策下,北京也在实施类似的限制措施,以防像上海那样出现疫情的大暴发。

满帮集团在最新的更新中非常坦率地指出,限制措施对公司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除非奥密克戎的暴发得到迅速控制,否则疫情将对公司业务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更新写道。“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总交易额)和已完成的订单量可能都会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该公司第一季度大幅放缓的趋势因此将会延续。在业务更新中,满帮集团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平台履约订单量为2,520万单,增长13.6%,但与去年第四季度41.6%的增长相比,属于大幅放缓。同样,总交易额的增长也从第四季度的22.1%放缓到第一季度的4.2%。

该公司通常会在发布业务更新一个多月后,公布完整的季度业绩。因此,我们得等到5月底或者6月初,才能对情况有更明确的了解。该公司去年四季度的业绩相对乐观,尤其考虑到它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收入同比增长68%至14亿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该公司当季亏损13亿元。但在非GAAP调整基础上,即排除许多非现金项目后,该公司利润大幅增长2.43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48亿元。

总而言之,在最新一波疫情消退、数据安全评估结束后,该公司似乎非常有希望恢复强劲增长。分析机构似乎也持类似观点,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四家分析机构当中,有三家给予“买入”评级,第四家给予“强力推荐买入”评级。在估值方面,与更为传统的卡车货运物流公司相比,满帮集团相当强劲。它的市销率有5.7倍,而中通快递(ZTO.US; 2057.HK)为4.8倍,京东物流(2618.HK)只有0.7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极氪私有化获股东高比例通过

电动车(EV)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数股东投票通过私有化要约,有96.8%支持该交易。 极氪于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计划,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牵头的集团,对该公司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出价25.66美元。但部分股东抗议价格过低后,吉利在7月将收购价上调至每美国存托凭证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发生在极氪于2023年5月在纽约IPO筹集4.4亿美元之后不到两年,极氪及吉利汽车均隶属于吉利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CAR-B.ST)和 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车技术公司亿咖通科技(ECX.US)。 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于周一上涨2%,周二又上涨0.7%,收于29.88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engjing Bank is a lender

沈阳国资委终极提价 盛京股东卖还是不卖?

这家地方金融机构正承受前控股股东恒大集团的危机余波,地方政府拟将其私有化 重点: 沈阳市政府的投资公司拟将私有化盛京银行的收购报价提高约20% 这家银行长期承受中国经济疲软与前控股股东恒大集团崩盘的双重打击   梁武仁 为维护金融体系的信心,中国当局维持银行业稳定的举措正付出高昂代价。 上周五,总部位于东北沈阳市的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66.HK)宣布,政府支持的控股股东沈阳盛京金控投资已将私有化报价提高,拟将盛京银行从港交所退市。 目前,沈阳盛京金控提价至每股1.6港元和1.45元人民币,以收购H股和境内股。银行大股东沈阳市国资委掌控当地多家最大国企,本次报价较8月26日初始方案溢价逾20%,并明确表示不再提价。 “要约人将不会再增加最终要约价,且不保留如此行事的权利”,该行声明,“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务须注意,在作出本声明后,要约人将不上调最终H股要约价及最终内资股要约价。” 最新报价较8月私有化方案提出前的股价高逾40%,总金额达到2024年净利润的逾20倍。沈阳盛京金控已实际持有盛京银行约37%股权,现愿斥资逾10亿美元实现全资控股。 若交易完成,盛京银行将转为国有独资运营,继续要扭转前大股东恒大集团衰败的经营颓势。2022年,沈阳市政府的接管,实为对这家区域性银行的纾困,最新私有化方案的昂贵代价显示,在维护庞大金融体系稳定方面,政府不愿冒险。决策层显然要防范银行业“害群之马”引发多米诺效应,波及散户及机构投资者。 过去几年,盛京银行效益滑坡致净利润大幅萎缩,股价同步跳水。即便私有化要约触发大涨,市值较2014年上市时仍低近80%。地方当局显然认为,脱离公众投资者审视,实施全盘掌控更利于该行发展。 这家区域性银行因恒大集团关联交易引发关注,恒大2016年入股盛京银行时,正值中国楼市繁荣期,至2019年持股比例达36%。合作之初就存隐患,外界担忧该行可能放宽授信标准,市场质疑其忽视信贷风险,对恒大实施差别化借贷政策。 隐患最终爆发,作为恒大主要融资方,盛京银行遭流动性危机反噬。2022年末,恒大子公司拖欠该行数十亿美元债务,致后者启动司法追偿。此前数月,恒大通过拍卖将剩余股权售予沈阳国资,完成2021年启动的减持计划,后者是其债务重组筹资举措之一。 举步维艰 无论是否涉及恒大风波,盛京银行生存本就艰难。如诸多同业般,该行深受2020年代初拖垮恒大的地产寒冬冲击。房企是盛京银行等区域性银行的核心借贷群体,2020年该行贷款损失激增,吞噬近三分之二营业利润,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不足2%升至逾3%。 2023年,盛京银行再获政府援手,以非传统的方式重整受创资产负债表,向辽宁省政府旗下资产管理公司(AMC)出售约240亿美元不良债权及投资。中国政府成立AMC来接管并管理银行的不良贷款(NPL),这种交易并不罕见。 不过,辽宁的AMC为筹资向盛京银行发行债券,形成国资机构“借该行资金购其坏账”的财务腾挪。此举账面化解不良贷款,却使该行持有债券资产。无论如何,资产处置后,盛京银行表面指标好转,助力中国银行体系稳定。 操作后不良率虽降,但受国内经济疲软拖累,该行营收盈利仍难提振,去年净利息收入下滑逾20%,净利润跌15%至6.21亿元(约8,700万美元),不足鼎盛期的零头。 周二,收盘价1.55港元较最新收购价1.60港元小幅折价3%,对应23倍市盈率远高于同业普遍不足5倍的水平。但其1.5倍市销率与港股区域性银行大体相当,如徽商银行(3698.HK)与泸州银行(1983.HK)均为1.1倍。 鉴于收购价无上浮空间且财务表现黯淡,盛京银行估值上行空间受限。短期中国银行业难现好转,现时接受私有化或是明智选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鹏通过麦格纳代工 实现欧洲量产

电动车制造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XPEV.US; 9868.HK)周一宣布,将透过麦格纳(Magna Steyr)奥地利工厂实现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首批小鹏G6与G9已于该厂顺利下线,相关专案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全面启动。 据财新报道,麦格纳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亦为多家整车企业提供代工服务,累计生产逾400万辆汽车。小鹏表示,看重麦格纳在零部件、系统及整车领域的综合能力与供应链网路,能快速推动本地化落地,未来将在奥地利投产更多纯电轿车与SUV车型。 代工并非小鹏首次尝试。2017年,小鹏曾与海马汽车合作,代工生产首款G3车型。董事长何小鹏亦坦言,公司在中国市场起步即采代工模式,在欧洲延续此策略并不意外。 对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欧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2024年新车注册量达1063万辆,其中纯电动车注册量同比大增22%。然而,随着欧盟自2024年10月底对中制电动车加征最高35.3%反补贴关税,本地化生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比亚迪(1211.HK; 002594.SZ)、零跑(9863.HK)、广汽(02238.HK;601238.SH)等亦相继公布欧洲建厂或代工计划,与小鹏一样积极抢占市场先机。 小鹏港股周二收升1.8%,报84.8港元。年初至今累升8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