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HK
CTG Duty-Free recovery is still clouded due to weak consumer sentiment

中国中免去年业绩重拾增长动力,但今年首季度的表现却有点停滞不前,市场忧虑内地消费前景

重点:

  • 中免首季度盈利仅增长不足1%,收入更按年跌近一成
  • 业绩公布前,管理层又再出现变动

 

刘智恒

中国中免的曙光是否稍纵即逝?又或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年初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公布2023年业绩快报时,收入及盈利分别按年增长24%及33.5%,加上去年底公布与国内机场达成的减租协议,均对中免利好,市场对公司股价的未来走势,似又燃起了希望。

毕竟中免在2022年高峰时,每股高见280港元,市值近5,790亿港元,但不到两年间股价插水近七成半,蒸发近4,300亿港元,众多投资者高位被绑,当看见去年业绩有可观增长时,大家期望或股价能迎来一轮复修,甚至可以重拾失地。

首季业绩乏亮点

然而近日中免公布的首季度业绩快报,似乎情况又不如想像般乐观,盈利按年增长只有0.33%至23亿元,收入更不升反跌,按年跌近一成至188亿元,毛利率与去年同期比较,则上升3.95个百分点至32.7%。

集团的生意额下跌,但盈利得以保持,很明显是减省了成本,这全赖去年底与机场达成减少分成协议的结果。

根据新协议,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和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对中免商城的提成比例,分别由47.5%、43.5%、42.5%调整至18%至36%之间。综合计算,平均分成比例约在20%至25%,较原有比例大幅下降。另外,租金保底费亦同时下调,首都机场由每年约30亿元降至不到6亿元;上海两机场由原来的年均约61亿元,降至年均约7亿元。

由于分成的比例是今年1月实施,即是在首季度业绩上已可反映,相信若非大幅度下调分成比例,中免很大机会首季盈利按年出现倒退。

消费单价滑落

海南岛在政策扶持下,免签证国家不断增加,中免在海南岛深耕六年,省内有六家离岛免税店,包括全球前两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国际免税城,拥有绝对优势,但中免仍然未能提升收入,怪不得让市场失望透顶。分析问题,结论很大机会只有一个,就是内地的消费力的下降,特别是奢侈品。

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2月10日至17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4.9亿元,购物人数近29.8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与2023年春节假期相比,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增长近六成,购物人数增长近九成,可客户单价竟下滑了16%。

中免公布首季业绩快报后,股价接近原地踏步,之后几天更接连下跌,全周跌8.3%至68.2港元,可见市场对公司的表现有一定保留,暂时也不敢寄以厚望。多家投资银行都将中免的目标价下调,反映投行也对公司的前景仍然审慎。

投行纷降目标价

建银国际指中免的收入及盈利率增长较慢,将今明两年的盈利预测下调17%及22%,目标价由105港元下调至94港元。麦格里在审视中免首季业绩后,将今年至2026年的期内纯利预测下调0.8%至1%,目标价由116港元降至115港元。

大和看得最淡,认为人均消费下跌将影响中免表现,将其评级由”买入”调低至”跑赢大市”,目标价由135港元大幅调降至80港元。

事实上,部份市场人士对中免2023年业绩表现也过分乐观,若细心留意,去年业绩的理想,除本业增长外,很大程度来自公司的其他收入,当中包括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及政府补助。此部分由2022年度的4.2亿元,增至去年的14.9亿元,按年增逾两倍半。其中最主要是来自新增大额定期存款,让利息收入随之大增所致。

市场另一关注点,是过去一年中免管理层频频更替,公司在公布首季业绩的前一周,发公告表示总经理王轩因工作调整,已申请辞去职务。

去年2月,彭辉卸任董事长后由李刚上任,岂料不到九个月,李刚突然病逝,由王轩出任主席。作为长线投资者,对于管理层频频变动十分关心,怕会对公司的发展方针有影响,并需要时间观察新管理者的表现。

综合分析,中免虽能大幅压缩成本,但未来还看内地经济及消费力的走向,现在只是首季情况,暂难下确切定论,投资者可续观望,看接下来的季度表现。另外,内地政府或许会续有政策利好海南岛或免税品店,而中免的受惠情度会有多大,也是需要注意,然后再作出进一步决定。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暴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75%。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亿美元对外授权合作 诺诚健华股价为何大跌?

交易对手Zenas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11月的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市场担忧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 重点: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 这并非是奥布替尼首次对外授权,曾在2023年被跨国药企渤健“退货”    莫莉 医药行业的BD交易历来被资本市场视为重大利好,因其不仅能带来即时现金收入,还能为后续研发管线注入支持。然而,近年来市场对这类交易的评估日趋理性。2025年10月8日,创新药企业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长假结束前宣布了一项对外授权协议,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然而市场反应出人意料: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内,诺诚健华港股股价累计重挫约21.8%。 根据诺诚健华以及交易对手美国Zenas(ZBIO.US)的公告,诺诚健华向Zenas转让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全球独家权益,以及该药物在非肿瘤适应症的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以外的商业化权益,除此之外,以及两项临床前管线的权益。作为回报,诺诚健华有望获得的首付款以及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这一数字看似可观,但细究条款实则另有玄机。 根据协议,Zenas将向诺诚健华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达成时支付的首付款现金仅有3500万美元,另外的6500万美元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万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盘价20.85美元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约为1.46亿美元。剩余的超过17亿美元则全部依赖于未来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这些款项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反应异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场担忧的首要因素,3,500万美元的现金首付款在整体交易规模中仅占1.75%,远远低于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对手的实力则是市场的另一重担忧,Zenas成立于2019年11月,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陆纳斯达克,2025年上半年,Zenas营收仅为1,000万美元,净亏损8,579.60万元,Zenas能否兑现奥布替尼的海外研发承诺并承担后续巨额付款存在一定风险。 奥布替尼曾遭“退货” 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支柱产品。奥布替尼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适应症的BTK抑制剂,独家产品优势明显。在血液肿瘤领域,奥布替尼共获批三项适应症,且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收入同比增长74.3%,达到7.3亿元,主要归功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持续放量,其销售额达到6.37亿元,同比增长52.84%。 这并非是诺诚健华首次就奥布替尼进行对外授权。2021年,诺诚健华曾将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等适应症授权给跨国药企渤健(BIIB.US),获得后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相比之下,此次从Zenas获得的现金首付款金额明显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双方达成的上述合作和许可协议。渤健与诺诚健华均未披露终止合作的具体原因,但诺诚健华表示,会继续“加速推进奥布替尼作为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临床开发。” 目前,诺诚健华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临床试验。 诺诚健华管理层在10月9日的业务交流会上曾强调,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更多产品通过多种形式走向国际化,并表示“BD是公司未来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与Zenas的合作,已经是诺诚健华在2025年内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诺诚健华与康诺亚(02162.HK)将共同开发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ICP-B02)在部分领域的权益授权给美国Prolium公司,将获得最高5.2亿美元的总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诺诚健华在BD交易中选择了“保留核心权益,出让非核心权益”的策略,保留了奥布替尼在肿瘤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在大中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非肿瘤领域的权利。目前,诺诚健华的市销率约为16倍,另一间因BD而股价震荡的创新药企业荣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销率约为21倍。这笔交易可以成为诺诚健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还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SU7再传碰撞燃烧致死意外 累股价挫逾5%

小米汽车再度卷入安全风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辆小米SU7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导致驾驶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报,死者31岁邓姓男子涉嫌酒后驾驶,事故仍在调查中。 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盘中一度重挫逾8%,最终收报49.08港元,跌幅达5.71%,单日市值蒸发近770亿港元。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自九月下旬新品发布会以来,小米股价累计下跌逾13%。 据财新报道,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车碰撞后起火事故。3月安徽铜陵一辆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离带后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广东徐闻亦发生SU7与电动二轮车相撞酿两死事故。小米当时表示,火势为对方电动车电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近34万辆,小米汽车业务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显示业务仍维持高速增长。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