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HK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资料显示,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于10月16日减持约780万股快手科技(1024.HK),持股量从5.05%减至4.84%。

利好:由于贝莱德对快手的持股水平已低于5%的申报门槛,日后如果再减持该股,也不需要向港交所申报,因此市场未必会知悉这个负面消息。

值得关注: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遭到主要机构投资者减持股份是利空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负面看法。

深度:快手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主要的短片分享平台,于2021年2月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于上市以来持续亏损。受惠于涉足利润较高的电商业务,加上广告收入上升,以及降低成本措施生效,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录得90.7亿元经营利润,按年大升231%。管理层表示,下半年将借助AI技术探索内容及巨大商业潜力,预计业务将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

市场反应:快手港股周二上涨,中午收盘升1.6%至47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The provider of digital diagnostics and therapies has linked up with Chinese hospitals to detect conditions such as Alzheimer’s and brain trauma, but the business has yet to turn a profit.

脑动极光上市获开绿灯 数字疗法长期亏损堪忧

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獲港交所批准上市 重点: 美国此前有两间数字疗法领域的上市公司退市,原因是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 实控人控股的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后股价缩水逾八成,令脑动极光的上市计划添上阴影   莫莉 近期港股表现不俗,新股市场随之回暖,不少多次递表的公司也相继获得港交所入场券。来自浙江绍兴的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二次递表港交所后,曾于8月2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10月底新增上半年业绩数据后,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并迅速通过聆讯。这间主攻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公司,有望近期登陆港股市场。 招股文件显示,脑动极光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其产品管线涵盖由血管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 脑动极光的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是一款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这款产品将脑科学临床经验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并能提供个性化的数字疗法治疗方案。 2018年,该系统获得湖南省药监局发出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2020年获批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8种适应症的筛查、评估、康复和数据分析,是中国首款获得监管批准的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 脑动极光主要向医院提供软件系统,使医院能够利用系统对其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和干预,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在院使用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情况及医保目录,协商确定的价格向公司支付费用。此外,公司也直接向院外个别患者提供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价格为一个月480元。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预防、诊断、管理及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测评和干预工具。在认知障碍数字疗法领域,全球约有13家公司拥有约19款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产品,涵盖各种适应症引起的认知障碍,中国则有约100款同类产品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数字疗法明星企业Pear Therapeutics已于去年4月申请破产保护,另一间数字医疗企业Better Therapeutics也在去年3月退市,这两间数字疗法公司都因为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其中,Pear Therapeutics作为曾经的“数字疗法第一股”,在2021年底登陆纳斯达克时估值约16亿美元,破产后,其资产仅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实控人中途加入 脑动极光也同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脑动极光分别获得1,129万元、6,720万元和5,189万元收入,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研发开支高企,加上录得明显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同期分别录得净亏损5.02亿元、3.59亿元和1.14亿元。事实上,该公司成立12年以来,一直都未能获利。 或许是预见公司财务表现不佳,脑动极光的创始人之一、脑科学领域学者向华东在2020年7月辞职,并且在2020年底将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2020年12月,港股另一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永泰生物(6978.HK)的董事长谭铮开始不断入股脑动极光,目前他已经成为脑动极光的主席和控股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5.38%。 谭铮加入后,脑动极光在资本市场的募资速度也加快。2021年9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投后估值5.13亿元,2022年3月获得安吉舜佃、天津诚业等投资方1.38亿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大幅跃升至26.75亿元;2023年3月完成C+轮融资时,脑动极光每股股价为180.68元,投后估值为26.9亿元。 让人意外的是,在脑动极光首次申请上市前四天,即2023年8月4日,作为联席保荐人的中金资本,突然接手大股东购入的700万美元股份,让公司的投后估值升至3.9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此次赴港上市,脑动极光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研发、推进更多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协助更多医院建立新认知中心,以及加强公司AI技术能力等。 虽然伴随中国老龄化,认知障碍患者人数不断上升,相关的数字疗法或许存在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谭铮掌舵的另一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业化产品,该公司2020年以每股11港元在港股上市后,最近股价已跌破两港元,市值缩水逾八成。尽管脑动极光已具备一定收入能力,但其盈利前景将受投资者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shine Insurance buys stake in JC International

保险需求放缓 阳光保险试水资产租赁

这家保险公司已同意投资联想集团旗下的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试图实现业务多元化 重点: 阳光保险将收购为小企业提供资产租赁服务的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39.9%的股份 虽然这笔交易看上去或许有助阳光保险实现业务多元化,但由于君创租赁利润微薄,实际收益可能微乎其微    梁武仁 在企业间的交易世界,有些举动可能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不明就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阳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963.HK)最近同意收购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396.HK)旗下一家金融租赁公司的大量股份。联想控股长期持有个人电脑巨头联想的股份。 根据联想集团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公告,阳光保险的寿险部门将通过购买现有股票和新股,获得向制造业和节能等领域的小企业租赁设备和其他资产的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39.9%的股权。文件显示,阳光保险总计将支付约13亿元。 乍一看,这笔交易似乎是阳光保险审慎的多元化之举,让其在核心的保险业务增长放缓之际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此次收购的实际收益可能微乎其微,因君创租赁的利润太少,无法显著提高阳光保险的盈利。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君创租赁受到的挤压可能比阳光保险更甚。 联想集团在最新年报中宣称,君创租赁去年的收入增长了约22%,小企业客户数量增长了13%。但该公司的净利润2.73亿元几乎没有增长,这表明其盈利能力面临压力,这是当今经济放缓的环境下,很多中国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经济放缓对小企业的影响高于大企业,这可能给君创租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迫使其牺牲利润来留住这些客户。 从绝对值来看,君创租赁2023年的净利润仅相当于阳光保险当年自身收益的7%。此外,由于阳光保险不会拥有君创租赁的大部分股份,因此它可能只会在自己的财务报表中,记入君创租赁的一部分净利润,因此这笔投资的财务收益将更加微不足道。 如果阳光保险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君创租赁实现大幅增长,那么从长远来看,这笔交易仍可能为这家保险公司带来丰厚回报。事实上,联想集团表示,此次股权转让,标志着君创租赁与阳光保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和风险管理等领域提供支持。 但两家公司的业务截然不同,不过它们都属于从消费和商业贷款,到资产租赁和保险无所不包的金融行业。 以风险管理为例,联想集团表示君创租赁和阳光保险可以在此领域展开合作。虽然说起来容易,但管理保险责任风险的能力,可能无法轻易转移到君创租赁核心业务中的设备租赁相关风险上。 不同的客户群 君创租赁和阳光保险之间可能存在交叉销售机会,即两家公司可能会将客户相互介绍给对方。但两家公司能以这种方式创造多少新销售额仍是个问题,因目前尚不清楚两家公司的客户群是否有很大重叠。比如,通常购买阳光保险产品的个人消费者,不太可能对君创租赁所提供的产品感兴趣,因为后者的客户主要是企业。 话虽如此,不难看出这笔交易是如何达成。从联想集团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正在勉力提高利润,并产生现金来资助核心业务,即为其投资组合公司提供新资本。在去年遭受重大净亏损后,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再次报告盈利,尽管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对保险等非必需产品的需求减少,阳光保险在业务增长方面也遇到了麻烦。根据该季度的最新业务情况,今年前九个月,它主要的保险收入仅增长7.6%至124亿元。同时,该公司拥有相当多的现金,截至去年底总额约为270亿元。 因此,阳光保险可能希望将部分现金用于收购和其他机会,以实现多元化并促进增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仍然需要确保这些投资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阳光保险为购买这部分股份而支付的金额约为君创租赁去年净利润12倍。这意味着股权收益率(ROE)仅为8.3%,可能并不足以弥补其承担的风险,不过仍高于阳光保险自己6.4%的股权收益率。 交易宣布后,阳光保险的股价略有上涨,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回吐了所有涨幅。该股目前的市盈率(P/E)相对较低,为8.6倍,市销率(P/S)仅为0.5倍。但这也与保险巨头中国人寿(2628.HK;601682.SH)略逊一筹的0.4倍市销率大致相当,可见中国的保险公司——以及整个金融服务提供商——已经不再受投资者的青睐。 阳光保险显然可以在其核心的保险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但它也需要明智地花钱,它最不希望的就是投资回报乏善可陈的项目。在这方面,阳光保险管理层可能很难向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证明君创租赁这笔交易的合理性,这些投资者可能一开始还对这笔投资感到兴奋,但在意识到其潜力有限后就态度转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sh-strapped Mirxes hinges its lifeline on the “blood-based cancer detection”

现金紧绌的觅瑞 成败还看 “滴血验癌”

这家新加坡公司的产品能够透过血液检测筛查胃癌,“滴血验癌”技术能否重获市场青睐? 重点: 胃癌血液检测产品GASTROClear有望今年第四季在中国获批 公司先後兩次申港上市未成功,最近再遞交申請 李世达 当2018年美国Theranos公司被揭露造假后,“滴血验癌”的概念立刻跌落神坛,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透过血液检测癌症已非天马行空。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便推出一款能够透过血液检测胃癌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组,目前已成功商业化。 凭借“滴血验癌”的高科技光环,觅瑞近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中金公司与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觅瑞曾于2023年7月25日、今年4月30日两次向港交所递表。 申请文件显示,觅瑞于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公司,专注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两种商业化产品(LungClear与Fortitude),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其中核心产品GASTROClear可基于血液进行胃癌筛查。公司称,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该产品对一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87.5%,高于传统胃镜检查的66%。但缺点是特异性(specificity)仅有68.4%,低于胃镜检查的99.5%。低特异性意味着更容易将不是检验目标的其他东西鉴别为阳性。 目前,GASTROClear已于2019年5月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C类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证书并成功商业化,且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同时也在泰国获得批准。 除GASTROClear外,公司还有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两项商业化产品。 靠新冠试剂撑起营收 由于其核心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觅瑞吸引了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Central Road及CR-CP Life Science Fund等青睐,这些机构共投资约1.7亿美元(12.1亿元)。其中持股22.03%的Central Road,背后实控人为淘宝原总裁孙彤宇。 不过,尽管拥有“滴血验癌”的明星技术,公司仍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沼。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股东应占亏损308.1万美元、5,664.2万美元、6,922.5万美元及4,445.1万美元,亏损持续扩大。 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为6,065万美元,但2022年及2023年则仅有1,776万美元及2,41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录得956.6万美元,亦较去年同期下跌3.3%。 业绩高开低走,主因是前期营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带动,随着疫情趋缓,政府相关支持措施减少,Fortitude需求下降,公司营收相对下滑,在研发与营销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亏损直线上升。 以Fortitude为主的传染病业务,在2021年占总收入比重高达89.6%,至今年上半年仅占27.2%。与此同时,GASTROClear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录得26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2.2%增至28%,反超Fortitude业务,显示GASTROClear正在增长。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精准多组学服务”(Multi-Omics),该业务是向生物制药公司、政府机构或学校提供检测方案,有关收入占总收入约44.1%。而LungClear业务仅贡献0.7%。 明年中国市场推售 目前,觅瑞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去年占收入比重逾七成。要将“滴血验癌”变现,主要的关键仍在于能否进入更大的市场,尤其是人口庞大的中国。…
DeepRoute.ai raises $100 million from Great Wall Motor

元戎启行获1亿美元融资 发展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

在日益拥挤的自动驾驶领域,该公司是近两年来少数进行私募的公司之一,因很多同行都转而进行上市集资 重点: 元戎启行获得了一家车企(据报道是长城汽车)的1亿美元投资,此前公司曾于2021年进行了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相比传统基于地图的系统,这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无地图产品有望降低成本 陈竹 在全球催生数十家初创公司的自动驾驶赛道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种依靠高精度地图来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另一种则无需地图。 尽管地图系统因导航较精准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过去一年,无地图解决方案(成本往往更低)突然开始超车。特斯拉(TSLA.US)的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主要依靠实时传感和人工智能,是这趋势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在中国的自动驾驶领域,无地图策略的势头也越来越大。成立五年的元戎启行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初创公司,在早期就转向无地图解决方案,其技术是与许多竞争对手相比的一个关键差异。 元戎启行上周成为了新闻头条,因它宣布从一家国内汽车制造商获得1亿美元新资金,并借机再次强调无地图策略的优势。虽然公司没透露投资者的名字,但多家中国媒体报道,提供这笔资金的是长城汽车与宝马成立的合资企业。 元戎启行由周光于2019年创立,他曾任职百度(BIDU.US; 9888.HK),而百度是中国最早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之一。2021年,公司从阿里巴巴、云启资本和复星锐正等投资者那里融资3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最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尚未公布,不过最近上市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一路坎坷,这表明最新估值可能会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制造商禾赛(HSAI.US)自2023年初上市以来,股价已蒸发约四分之三,市值缩水近20亿美元。 元戎启行的1亿美元新融资引人注目,是过去两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为数不多的几笔大额融资之一。近期交易稀少反映出投资者越来越没有耐心,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难以将自己的技术商业化。 由于缺乏私人资金的大力支持,很多自动驾驶公司最近转向公开市场寻求新资金。文远知行(WRD.US)和地平线机器人(9660.HK)于上月上市,而小马智行、纵目科技和Momenta等其他公司也已都提交了上市申请。 无图智驾 虽然无图方式无需不断更新地图和维护地图数据库,从而降低了成本,但它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挑战。因为这种方式严重依赖实时感应和决策,需要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传感器系统,才能在没有地图指导的情况下准确解读复杂环境。 在一开始采用更传统的地图法后,元戎启行于2023年3月转变方向,推出了无图解决方案。为了说服持怀疑态度的汽车制造商,首席执行官周光经常强调公司的演示方法,包括用平板卡车将测试车辆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自驾测试。通过这些,周光希望证明他的系统在陌生环境里实时导航的能力。 然而,业务进展不大,目前只有一款车型配备了元戎启行的系统。周光表示,到今年年底,还将有两款车型面世。 虽然公司尚未披露财务数据,但到目前为止,它的技术只用在了一款车型上,这个事实表明它的收入仍相当少。行业其他公司的数据也显示,该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经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其他自动驾驶车辆的文远知行报告称,2023年收入为4.02亿元,亏损19亿元。 与许多同行一样,元戎启行也在追逐自动驾驶市场,对于任何能够将技术商业化的参与者来说,这个市场都可能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文远知行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预计将达到1.75万亿美元,仅中国市场预计就将达到6,390亿美元。 但挑战迫在眉睫,包括来自拥有更多资源的大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雪上加霜的是,各大车企都在加快自动系统的内部开发,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小鹏汽车(XPEV.US;9868.HK)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一个类似的举动是,大众汽车去年同意向前不久上市的地平线机器人,以及双方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总计注资24亿欧元(25.6亿美元)。 元戎启行将利用最新的1亿美元投资,开发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这是一种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首席执行官周光将VLA比作让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教练掌控方向盘,而在他看来,竞争对手的系统不过是教练坐在副驾座位上指挥。 在商业化方面,周光的目标是在2025年大幅扩大元戎启行的市场占有率,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10余款新车型。该公司设定到2025年底为近20万辆汽车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目标,将比目前部署的2万辆汽车大幅增加。 元戎启行正在推行双轨战略,在开发4级 (L4)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同时,发展核心的2级(L2)驾驶辅助业务。自动驾驶等级从0级(L0)到5级(L5),L5代表完全自动驾驶。虽然该公司在2019年成立时是使用地图技术开发L4系统,但和许多同行一样,也在2022年转身,专注于L2,以便更快地开始创造收入。 元戎启行还宣布了国际扩张计划,近期将瞄准欧洲、日本和韩国市场。 公司面临和同行一样的根本性挑战:证明自己的无图解决方案能够得到车企的广泛认可。尽管业界越来越感兴趣,但这种策略仍存在争议。四维图新首席执行官程鹏最近引发了一场全行业的争论,他质疑那些声称提供无图解决方案的公司,是否真的完全不使用地图数据。 归根结底,车企是否愿意完全接受这项技术,以及谁的技术表现最好,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甄别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和同行一样,元戎启行必须专注于商业化,因为该行业不能再依赖投资者提供无限的资金。盈利能力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不过看上去大多数公司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