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7.HK
Aircraft maker Cirrus Aircraft opened at HK$27.5 in their Friday trading debut.

最新:私人飞机制造商西锐飞机有限公司(2507.HK)周五首日上市,开市报27.5港元,与定价持平,市值约100.7亿港元。

利好:该公司成功筹得13.9亿港元,将主要用于为创新及产品提升研发活动、提升生产效率及产能,以及支持销售服务等。

值得关注:其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反应普通,接获约56%超额认购,并以接近招股价范围下限的27.5港元定价。

深度: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持有70%股权的中航通飞,将西锐飞机从公司创始人Klapmeier兄弟手上收归旗下,之后急速发展,业务蒸蒸日上。由于市场对小型民用机需求增加,过去三年,其收入及盈利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3%与12.2%:早于去年中,该公司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因市场不景未能成事,今年3月第二度入表,最终成为“香港飞机制造第一股”。

市场反应:西锐飞机开市后小幅上落,周五中午休市报27.45港元,比上市价低0.2%。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BOSS直聘

就业大潮来临 看BOSS直聘能否抓住拐点

企业招聘稳步复苏,带动BOSS直聘业绩显著增长,面对今年的就业大潮,公司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重点: 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长42.6%至15.7亿元 去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增长25.3%至5,300万    李世达 套一句电视剧里的台词,“风浪越大,鱼越贵”,意指当环境越差,获得的回报就越丰厚,人力资源行业似乎也是这样的生意。近年内地经济低迷,求职人数增加,也让人力资源行业的“客户”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唯有当市道开始好转,企业招聘需求增加,真正的效益才能显现。 中国最大网上招聘平台BOSS直聘,近日就用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绩单,预告经济复苏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BOSS直聘的母企看准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近日公布,去年度收入及盈利双双增长,年收入增长23.6%至73.6亿元(10.2亿美元),净利润更大增42.6%至15.7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总额为147亿元,较2023年底的129.1亿元增加了13.8%。 另外,公司第四季收入按年增长15.4%至18.2亿元,为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净利润则为按年增长34.1%至4.44亿元。受到亮眼成绩激励,BOSS直聘美股在财报发布后涨幅逼近5%,或可视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与公司的增长逻辑受到市场认可。 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用户的持续增加。2024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MAU)达到5,300万,按年增长25.3%,不过,去年第四季度MAU则从第三季的5,800万下滑至5,270万。尽管如此,若以第三季的数据比较,BOSS直聘的MAU量约相当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及同道猎聘(6100.HK)等竞争对手的总和。 企业客户带动业绩增长 求职者就像大海里的鱼,越是风高浪急,越是成群结队。事实上,招聘网站卖的是求职者的履历,付费的则是企业主。BOSS直聘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企业的付费服务。 公司表示,去年全年,企业用户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付费企业客户数达到610万,同比上涨17.3%。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58.9亿元增加23.4%至2024年的72.7亿元,是带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另外,向求职者提供的增值服务收入,也按年增长36.2%至8,57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的营销费用由2023年的19.9亿元增加4.1%至2024年的20.7亿元,主要由于雇员相关费用增加,部分被广告及营销费用减少所抵销。截至去年底,BOSS直聘共有5,688名雇员,较2023年的5,346人增加342名增长6%,其中销售和营销人员占比超一半。 接入DeepSeek 而在技术层面,BOSS直聘APP也已接入DeepSeek-R1,在APP中的一些场景中进行灰度测试。同时,产品上也采取自研模型“南北阁”提供服务。公司称“南北阁”与DeepSeek的结合,能够在保障用户服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面对招聘端者的服务中,能够利用AI在庞大的求职者数据库中自主选择和匹配,向雇主推荐候选求职者,并以具体的推荐理由提供参考,进阶的服务则包含进一步与目标求职者沟通等。而针对求职者端,则提供“向AI提问”的交互模式,支持用户用更自然的语言表达需求,获取职位、就业相关信息及问题答案,同时也提供模拟面试功能。 瑞银发表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企业招聘情绪正稳步复苏,该行对公司近期表现持更正面看法,将今年首季及全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3.5%至0.4%,至按年增长12.2%及12.1%,维持“中性”评级,美股目标价从17美元上调至19.5美元。 从市盈率来看,目前BOSS直聘约为40倍,低于同道猎聘的68倍。考虑到公司基本面良好,目前的股价似乎未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对内地经济复苏缺乏足够信心。内地经济是否如近期股市所反应的那般,迎来市场拐点,才是真正的考验所在。 “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而今年将是“就业大年”。统计预测,今年夏天将有1,222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招聘需求相匹配,很快就会见真章。对招聘网站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持续增长的就业需求,与AI技术的日渐进步,BOSS直聘虽然在人力资源行业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但仍需继续充分利用用户优势与技术优势,以应对市场的改变与竞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YK Medicines

头对头试验胜过“肺癌药王” ?同源康医药临床结果引争议

同源康医药公布重大利好消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该股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生效的第一天 重点: 同源康医药并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阿斯利康回应称无法就现有信息给予反馈 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脑转移领域有其他产品抢得先机,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莫莉 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每一次新药披露临床试验数据都可能意味着现有药物市场格局的改变,如果一款新药能够通过“头对头”试验胜过现有的重磅药物,其商业前景将不可估量。当中国创新药企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10.HK)宣称,旗下核心管线TY-9591在二期临床的“头对头”试验数据优于已经上市的“肺癌药王”奥希替尼时,投资者不禁要问:价值千亿的肺癌靶向药市场是否将迎来新的搅局者? 3月9日,同源康医药发布公告称, TY-9591在关键二期临床中,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脑转移肺癌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和重大临床获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披露的二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在这一指标上,TY-9591对比奥希替尼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明显改善。 “头对头”试验是指采用临床上已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方法作为直接对照,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是两种药物效果的直接对比。 TY-9591是一种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通过用氘取代奥西替尼中的某些氢原子进行改良,来减少或减缓奥西替尼的分解,目的是提高其安全性,允许更大的给药剂量,从而有可能提高疗效。同源康医药表示,计划于近期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之一,约占整体患者的三分之一,因此EGFR成为靶向治疗的常见靶点。阿斯利康(AZN.US)旗下的奥希替尼是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代表性药物,相比于前两代EGFR-TKI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及单药疗效更优,是当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用药。2024年奥希替尼的全球销售额达6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奥希替尼也因此被称作“肺癌药王”。 公布重大利好消息的第一个交易日,同源康医药的股价早盘一度上涨50%,最终全日收涨16.18%。有趣的是,这一天也是同源康医药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生效的第一天,当天该股票的成交量高达339万股,而该股此前的单日成交量长期在20万股左右徘徊。不过,资本市场很快冷静下来,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同源康医药股价接连回调,累计跌幅达到21.23%,股价甚至低于二期临床数据公布前的位置。为何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同源康的股价会发生如此巨震呢? 临床结果含金量存疑 在这份公布在港交所的公告中,同源康医药并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仅表示将于近期在国际或国内临床学术会议上公布。阿斯利康在回应媒体时亦表示,由于该研究目前披露的信息比较有限,无法就现有信息给予反馈。 更重要的是,在癌症药物临床研究中,试验终点至关重要,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疾病生存期 (DFS)是常用的主要终点,而同源康医药选择的客观缓解率(iORR)并非行业金标准。这项临床试验仅纳入244例受试者,未来还需进行更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届时TY-9591的疗效能否胜过奥希替尼暂不可知。 此外,在TY-9591主攻的肺癌脑转移领域,已经有其他产品抢得先机。2024年11月,晨泰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佐利替尼片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针对肺癌脑转移的EGFR-TKI产品。 同源康医药是一间成立于2017年的创新药研发公司,2024年8月在港股上市。当时的招股书显示,除了进展最快的TY-9591之外,其余10款候选管线大多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由于缺少自主造血能力,公司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净亏损3.12亿元、3.83亿元和1.08亿元。在IPO之前,公司财务状况亦相当堪忧,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净负债9.34亿元,持有现金7,720.8万元。 在第三代EGFR-TKI领域,中国已有至少六款产品上市,还有多款同类在研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贝达药业(300558.SZ)、正大天晴、君实生物(1877.HK)、齐鲁制药等药企也已启动第四代EGFR-TKI的临床试验,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在一片红海的的市场环境中,同源康医药如何能突出TY-9591的自身优势获得商业化突破,仍有待时间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ouYu is a livestream game company

直播业务今非昔比 斗鱼觅蓝海再冲刺

尽管季度亏损大幅增加,但斗鱼在摆脱传统游戏直播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消息甫一公布,公司股价大涨31% 重点: 斗鱼第四季度营收下滑12%,净亏损增加了一倍多,同时平均月活用户下降14%至4,450万 随着斗鱼从最初的游戏直播业务向多元化发展,广告及其他收入去年增长了63.6%,收入贡献比达28%   谭英 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的名字中“斗鱼”两字意思是战斗的鱼,眼下它可能确实在为生存而战,因曾经让它声名鹊起的直播业务逐渐式微。公司上周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第四季度营收持续下滑,延续过去四年来的下滑态势。与此同时,公司的季度亏损也增加了一倍多,全年陷入亏损。 但投资者对公司摆脱直播游戏业务、实现多元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直播游戏业务可谓压力重重,一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政府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一些人可能正在押注,猜想斗鱼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日子可能已屈指可数,它有机会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很可能将以溢价出售。 联席首席执行官任思敏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将更多资源放到新业务上。她说:“我们的战略不是收缩,而是重新分配资源,从低效项目转向高价值业务部门。” 虽然拓展这些业务是一个长期目标,但扭转公司自2021年以来的营收下滑趋势,才是更为紧迫的任务。第四季度,这一下滑趋势仍在继续,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3亿元降至11.4亿元,同比下降12.3%。净亏损从2023年同期的6,220万元扩大至1.64亿元。 该季度,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数(MAU)同比下降14%至4,450万。不过,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最新数据较上一季度增长了5.9%。第四季度,平均付费用户数量也出现同比下降,从2023年的370万降至最新季度的330万。 斗鱼试图通过专注于“其他业务”来重启增长,这些业务包括广告、语音社交网络和游戏会员服务。第四季度,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47.2%,达到4.05亿元,全年增长63.6%至12亿元。 投资者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斗鱼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上,它的股价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飙升17%。不过,股价上涨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线索之一是公司现金减少了35%,从2023年底的68.6亿元减少到2024年底的44.7亿元。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自2024年开始,斗鱼在分红和股票回购上的支出达到6.2亿元,包括今年1月的最新现金分红。财务副总裁曹昊表示,公司的现金储备足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不断增长的业务中,并应对业务波动,同时“大幅”减少净亏损。 这似乎表明,斗鱼正在把股东利益和股价稳定放在首位,同时接受大型竞争对手不可避免的崛起,尤其是抖音。 并购将至? 投资者的热情或许还源于对斗鱼可能被私有化,或被更大竞争对手收购的新预期。其中一个潜在买家可能是领先的游戏公司腾讯控股(0700.HK),腾讯已经是斗鱼的主要股东,持有该公司38%的股份。 腾讯最近一直在收购游戏资产,包括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视频游戏工作室,字节跳动已从该行业退出。一些人可能会猜测,腾讯也可能出价将斗鱼和竞争对手虎牙(HUYA.US)私有化,它同样也是后者的大股东,且目前的处境与斗鱼类似。腾讯此前曾试图促成斗鱼和虎牙的合并,但最终于2021年被中国市场监管部门以反垄断为由否决。 跟斗鱼的情况类似,根据虎牙在周二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2.3%至15亿元,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75亿元收窄至1.72亿元。而且与斗鱼一样,虎牙的直播收入也在下降,从2023年全年的65亿元下降到去年的47亿元。 尽管最初的斗鱼和虎牙合并计划遭否决,但随着游戏直播行业因政府监管限制、抖音等新平台的竞争,以及消费者情绪低迷而陷入困境,监管机构可能会改变当初的看法。中国媒体报道称,这样的合并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腾讯的投资团队去年曾与两家公司的高管会面,讨论合并计划。 虽然斗鱼和虎牙的直播收入一直在萎缩,但斗鱼和快手(1024.HK)却在直播领域快速扩张。快手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4%至311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9.9%至21亿元。 另一个支持斗鱼和虎牙合并,或者其中一家甚至两家被第三方收购的可能,是两个平台最近出现的合作迹象。这种合作始于去年3月,当时斗鱼、虎牙和腾讯旗下的微信,同时直播腾讯热门游戏《王者荣耀》的一场直播活动。 任何涉及腾讯的此类合并,对腾讯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它资金充裕,而且已经持有斗鱼38%的股份和虎牙50%的股份。根据斗鱼最新2.65亿美元的市值和虎牙8.38亿美元的市值,腾讯收购斗鱼剩余股份需支付1.62亿美元,收购虎牙剩余股份需支付4.2亿美元,合计才5.8亿美元左右。 斗鱼目前的市销率(P/S)只有0.44倍,远低于虎牙的1.02倍,因此该公司的价值看起来被低估了。这或许反映出分析师群体对斗鱼的看法不太积极,雅虎财经调查的五位分析师均给予“持有”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ydrogen truck from Scage

司凯奇受惠国策 借SPAC上市获中证监开绿灯

上周,这家绿色能源卡车制造商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的计划,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重点: 在3月底的股东投票后,司凯奇有望在下月完成拖延已久的纳斯达克SPAC上市 由于轻资产商业模式、强大的政府关系,以及中国对绿色能源的支持,这家氢动力卡车制造商看起来有望蓬勃发展    阳歌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正值中国大力推广氢能源车辆,司凯奇国际有限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当具吸引力的增长故事。它计划透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只是一步之遥。 上周,公司的上市计划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正式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备案,这相当于取得了监管当局的许可。此前,因尚未获证监会批准,计划与司凯奇合并的SPAC Finnovation Acquisition Corp. (FNVT.US)多次推迟投票,两家公司早在2023年8月就宣布合并意向。 根据Finnovation上周发布的最新公告,对该计划进行股东投票的会议,定于3月27日举行,此前定于1月30日和3月17日举行的投票都被推迟。此笔交易完成的最后期限是5月8日,但之前已延长一次,​​如有必要很可能会再次延期。 根据Finnovation去年12月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的一份文件,如果交易最终完成,司凯奇将继承一家信托账户中约有1.75亿美元的公司,并可能引入新投资者,它们或将提供最高可达1,500万美元的资金。 对于司凯奇来说,这笔资金相当可观,相当于其最近一个财年销售额的很多倍。该公司寻求的估值也相当高,因此,如果上市最终完成,其股价可能会立即承压,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司凯奇,上市完成后将更名为Scage Future,由於中国越来越青睐氢动力车辆,所以公司看起来特别有优势。如果成功上市,司凯奇将成为去年以来,在行业内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另外两家上市的公司,分别是重型卡车氢电池系统制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以及氢能运输和储存设备制造商国富氢能(2582.HK),两家公司均于去年底在香港上市。重塑能源的股价较IPO价格上涨约80%,而国富氢能的股价则上涨了一倍多,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兴奋十足。 这种热情可能部分归因于过去两年,电动汽车(EV)在中国的大量普及,表明在北京的支持下,新的绿色技术确实可在市场蓬勃发展。中国推出多项发展氢动力汽车的计划,有国家层面也有地方层面,包括2020年启动的一项试点计划,旨在于五个城市以推广该技术。 收入差但关系强大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仔细研究司凯奇的情况,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收入也不高,但似乎也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公司几年前才成立,业务是设计和销售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卡车。 其最大的资产之一是与联合重卡的合作,后者似乎是其氢动力卡车真正的生产商。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我们说“似乎是”,因该公司尚未提交任何正式的招股说明书,而Finnovate提交的文件提供的信息有限。联合重卡是中国货车运输领域的巨头,是大型国有物流公司中集集团及中国主要的本土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奇瑞汽车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 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国有合作伙伴,意味着司凯奇将能够获得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资源,以从事生产与销售,并可作为一家主要专注于产品开发的轻资产公司来运营。 公司的网站展示了多种车型,但最早的车型之一是银河Ⅱ卡车,2022年推出,该公司称其为“中国最早续航2,000公里的新能源混合动力重型卡车之一”。根据去年12月份的那份文件,截至去年9月,公司已获得105辆新能源卡车的订单。 尽管订单量很大,但公司的实际收入规模依然很小。截至去年6月的12个月里,公司录得收入610万美元,是距今最近的数据。大约是其2023财年210万美元收入的兩倍。公司截至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的财年均录得约600万美元的净亏损。 对该公司追求的高估值来说,这样的收入看上去相对较低。根据去年12月的上市文件,创始人高超希望寻求10亿美元的估值,不过Finnovate建议的估值要低一些,在8亿美元左右。按这两个金额计算,司凯奇的市销率(P/S)都超过130倍,这比重塑能源和国富氢能的25倍高出不少。 虽然我们或许可以预期司凯奇的收入会快速增长,但即使当前财年收入增长两倍,估值8亿美元,其市销率仍将高达45倍左右,几乎是重塑能源和国富氢能的一倍。总而言之,由于中国推广氢能,而该公司拥有强大的政府关系和轻资产商业模式,它看上去确实有望实现强劲增长。但打算投资该公司的人可能都应多等几个月,看看司凯奇最终完成SPAC上市后股价会稳定在什么水平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