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狗打车(Gogox)获香港交易所批准上市,据报公司有意筹资最多31.8亿元

重点:

  • 这家连年亏损的线上运输平台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但公司表明未来两年都未能止亏
  • 快狗主要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市场,最新数据显示,它可能已失去了增长动力

何仲尼

这家获得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入股的线上运输平台,在过去三年多亏了23亿元,但由于市值及收入符合要求,它终究还是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

这里说的,是在2013年成立、中国内地第二大线上同城物流平台快狗打车控股有限公司,它在周日上载了聆讯后资料集,代表已获批在港交所发行新股上市,据财经通讯社IFR引述市场消息报道,快狗打算在港股市场筹资最多5亿美元(31.8亿元)。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快狗打车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股东应占亏损分别为10.7亿元、1.84亿元和6.58亿元,并在去年首9个月再亏损3.93亿元。公司更预期,最少在未来两年都无法止亏。这家持续扩大“烧钱”的公司日后上市时,能凭什么吸引投资者参与申购?

时间回到2013年7月,从美国读书后回流的三名港人林凯源、关俊文、邓权威,​​与另外两名负责写程序及设计的朋友,合力创立快狗打车的前身GoGoVan,是全亚洲首个利用手机应用程序,让用户即时配对货车司机,提供送货服务。

由于概念创新,并为行业生态带来巨大改变,公司得到A轮到C轮的3.7亿美元投资后,在2016年中,业务已从香港扩展至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印度、新加坡和韩国。2017年8月,GoGoVan与58速运合并,当时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成为香港首批独角兽创业公司;翌年,公司改名为快狗打车,取其“快速,忠心”的意思,业务至今覆盖超过340个城市,司机网络逾490万人。

截至上市前,快狗已完成5笔融资,据报上市前估值高达20亿美元。其中大股东58同城持有51.2%股份,阿里巴巴系内公司合共持有15.99%股份,而三名主要创办人持股已减至17.58%,可说是华丽套现退场。

快狗打车的最大市场为中国内地,过去三年多占集团营业额五到七成,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司机抽取佣金。当司机使用其平台提供物流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用后,公司会以佣金或会员费用的形式抽取服务费。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另一家主要移动技术平台滴滴货运在2020年6月开始同类服务,并于去年4月拓展至更多城市,导致中国内地线上同城物流市场竞争加剧,令集团营运表现有所下降。

首先是快狗在内地市场的净抽佣率趋势不妙,从2019年和2020年的6.6%和8.3%,大幅下降至截至去年首9个月的2.7%,意味每张交易额100元的订单,快狗只能收取2.7元服务费。

另一个让投资者忧心的情况,是无论托运人月活跃用户(MAU)、订单数量以至交易总额,从2020年起都开始出现倒退情况,反映这个占集团五到七成收入的最大市场,正失去增长动力。

中国市场占比降

据招股书引用的市场研究资料,快狗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5.5%,是中国第二大网上同城物流平台,滴滴货运以3.1%名列第三;但到了去年9月,快狗的市场份额已降至3.4%,低于滴滴货运的3.9%,并失去“老二”位置,情况令人忧虑。

另外,虽然快狗拥有过百万用户个人信息,但未被内地监管机构归纳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经营者”,因此选择到香港上市,相信也考虑到中美两国角力的政治背景下,北京当局担忧敏感用户数据泄漏的风险。

参考滴滴出行(DIDI.US)去年7月的美国争议性上市,最终招致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的数据安全审查、更在短短5个月后宣布退市的经验,快狗到港交所这个中国境内的避风港挂牌,自然有助减低日后的政策风险,更可直接面对中国投资者,对估值有正面作用。

虽然滴滴货运只是规模更大的滴滴出行其中一部分,但快狗的另外两个主要对手货拉拉和省省回头车目前都没有上市,要评估其估值,只能以2020年开始加入同城物流市场、在美国上市的满帮集团(YMM.US)比较,这家公司目前的市销率(P/S ratio)为13.6倍。

据招股书显示,快狗近年收入波幅不大,2018年到2020年的营收在4.53亿元到5.48亿元的区间徘徊;去年截至9月底的收入则为4.7亿元,假设第四季收入持平,以相同市销率计算,快狗的市值可达104亿港元(85.7亿元),低于其最后一次融资时的156亿港元。

作为新经济科技公司的快狗,即使未能获利,既然市值与收入已超过港交所定下的40亿和5亿港元上市门坎,加上面临在中国市场的不利处境,实在不难理解为何选择在此刻上市,以便筹资扩展更多海外业务。

考虑到快狗选择到香港上市,而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过去一年估值下降,相信快狗有机会取得更高估值,但要说服投资者积极参与,还是需要交出一张何时能扭亏的篮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
WuXi AppTec partnering with Saudi authorities

剥离中国临床业务深耕沙特 药明康德加速全球化步伐 

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重点: 药明康德入驻NEOM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莫莉 作为医药研发服务(CXO)领域的龙头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同行中均位居前列,其业务网络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面对全球医药产业链格局的变动与外部环境的挑战,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一战略在药明康德近期的业务变动中体现明显,公司以便出售出售国内的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同时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展开战略合作。10月24日,药明康德以28亿元向高瓴资本出售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全部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为负责中国国内临床研究服务业务的主要企业。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合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11.6亿元和0.9亿元,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在药明康德当期收入和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仅分别为3.5%和0.7%。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聚焦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这并不是孤例,自2024年底以来,公司已多次剥离非主营业务: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将旗下WuXi ATU(药明生基)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出售,所涉及的是高端治疗CTDMO(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研发、测试和制造)业务;2025年1月,药明康德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上述出售的业务虽然可以为药明康德贡献收入,但是与CRDMO体系的协同效应有限。这部分资金回笼后,药明康德积极推进核心业务CRDMO的全球化,与沙特新未来城的合作即为明证。 10月28日,药明康德宣布已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和沙特卫生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NEOM是沙特西北部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新城。药明康德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未来在NEOM的先进、清洁制造城市Oxagon或沙特其他地区建立世界一流的CRDMO研发及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沙特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在政府的“2030愿景”中将医疗卫生行业列为核心发展领域,计划投入超过650亿美元的资金,重点开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药明康德的入驻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的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公司在全球布局早已悄然展开:美国特拉华州77万平方米的基地预计2026年前投产,瑞士库威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扩建,新加坡的基地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前三季度业务强劲增长 药明康德大刀阔斧进行业务调整的底气来自业绩的强劲增长,公司甚至在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0月26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最新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大涨84.84%。 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基于业务持续扩张的良好势头,药明康德将2025年预期营收的增速上调至同比增长 17%至 18%,全年营收有望达到435亿至440亿元,而在2025年年初的收入指引为415亿元至430亿元。 公司解释,业绩的高增长源于“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多次在高位减持药明合联(2268.HK)的股票,这部分投资收益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43.51亿元。 然而,与强劲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革、张朝晖、刘晓钟所控制的股东阵营在10月29日抛出了一项减持计划。这些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A股股份,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规模最高可达约63亿元。 该消息引发市场震荡,公告次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大幅下挫8.47%。当前药明康德的市盈率约为20倍,明显低于药明生物(2269.HK)的市盈率32倍,或与其股价短期急跌影响估值有关。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增强全球产能布局,药明康德在生物医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有望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韧性,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